以前都稱呼農民為「農民伯伯」,現在為何稱「農民兄弟」?受益匪淺

2020-12-24 大農圈農業大市場

小編周末帶著孩子回家看父母,路過麥地,恰巧遇到幾位年輕人,打扮時尚,帶著孩子踏青,邊走邊給孩子講:地裡種的這些都是糧食,每天早上我們吃的小饅頭,其實都是農民伯伯種的糧食做成的……小編默默的在心裡給這位年輕媽媽點讚,這時突然有個小孩,用稚嫩的聲音,問媽媽:為什麼不叫農民爺爺,也不叫叔叔呢?

這位媽媽勉強回答:他們的年齡比較大,所以叫「農民伯伯」。這時小編腦子也出現了問號,估計很多年輕人跟小編一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們國家自古以來都是重農的,但是農民的身份一直沒有提高,剛新中國成立不久,那會我們國家還處於糧食緊張,物資匱乏,不管幹什麼行業首先都要吃飯,所以,在那時農民位置就能體現出來,誰都離不開。

其次,在農村,除了至親,所有的身份都是按照輩分排名,當然,伯伯在農村這個輩分是最高的,下來爺爺,叔叔……選「伯伯」也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農民位置,「農民伯伯」這個稱呼由此而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農民常年在地裡幹活,給人呈現都是背影,而且彎著腰,從遠處望,就像一位老人,同時他們長期在地裡幹活,長年日曬雨淋,這樣長時間下來,他們就看起來比較蒼老,所以顯得比城裡的同齡人要老很多,在大多數孩子心目中,農民都是老人,所以叫農民伯伯。

「農民伯伯」轉變為「農民工」

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下,各行各業都突飛猛漲,人們不再為溫飽問題而發愁,國家也停止繳公糧,農業稅全免,農業的各種補貼……但農資農具日用品價格翻倍漲,最主要的是糧食價格卻一直沒有怎麼漲。光靠種地掙錢根本不能養家餬口。最後他們不得不進城打工,城裡一下子湧入大批農民工,走到哪裡都能看見農民工的身影,這個時候的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那個缺吃的年代,忘記了依靠農民交的公糧吃飽飯的事情。由此對農民的態度從佩服到同情,農民伯伯又有了新的稱呼「農民工」

「農民工」轉變為「農民兄弟」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水平提高,從剛開始的對農民工嫌棄,指責,嚇得農民工連乘坐公交車都不敢坐在座位上。到現在的包容和接納。這是時代的進步。以前的農民工被稱為「農民兄弟」(在我們傳統文化中,稱兄道弟的指的是一家人),他們只是被時代忘卻的那些人。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農民的地位也充分被肯定,糧食對國家的重要性,農民兄弟對國家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我們的溫飽離不開他們,我們的建設發展離不開他們,他們應該被溫柔以待!

小編結語:從農民伯伯到農民工再到農民兄弟,這個過程的轉變是農民一滴滴的努力, 用他們的行動證明的,我們不希望每當我們遇到災難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起當初那個農民伯伯。

相關焦點

  • 農民伯伯下載_農民伯伯手機版下載【官方安卓版】-太平洋下載中心
    農民伯伯 購物消費 大小: 15.42M 版本: 1.1.0
  • 農村小夥用輕黏土製作,豐收後喜悅的農民伯伯
    這期咱們不做遊戲人偶,小豬是農村人,在2019年初始之際願我的父老鄉親有個好收成,所以今天我們就做一個豐收後的農民伯伯。這是他的成品圖,看見他笑的那麼開心夥伴們是不是也跟著開心了呢?好了長話短說現在進入今天的教程。
  • 為何農村的黃鼠狼都不能殺?農民的解釋讓人驚訝,網友:長見識了
    雖然因時代的發展,國人的思想理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比起以前的傳統思想來說,中國人已經開放了許多,但一些老一輩的觀念,還是保留了下來。 不過讓人疑惑的是,農村的老人卻不這麼認為,許多小夥伴也是好奇,為何農村的黃鼠狼都不能殺呢?農民的解釋讓人驚訝,不少網友在聽聞之後,也是直言:長見識了!
  • 她口無遮攔說7字,旁邊農民伯伯聽傻了
    三個人都是具有喜劇風格的明星,雖然在不同領域發展,可是最吸引大家關注,還是他們本身討人喜歡的性格。通過這檔節目,楊超越帶領觀眾認識了更多不同地區的「打工人」,體驗各個工種的不容易!上期節目楊超越還特意到農村,幫助農民伯伯種地。她原本就是從村裡走出來的「草根」,所以看到土地反而十分親切!
  •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農民卻沒有以前快樂了?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卻沒有以前快樂了?農村從最艱苦、餓肚皮的生活現狀,到溫飽有餘、吃穿不愁,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激發了農民嚮往美好生活的熱情,時至今日,農村的發展遭遇瓶頸。對比各行各業的如日中天、迅猛發展,給農民帶來心理不平衡。日益巨增的消費,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
  • 大寫的農民
    作者:孫美堂以前,我頭腦裡對農民的概念,就是種田打土塊的作田漢子,及至採訪到鍾錫如後,不禁大跌眼鏡,我這個曾當過老師而且生長在農村一輩子的人,意然會有這種概念一說的錯誤。農民,絕不僅僅是會犁耙功夫,懂拋糧下種,曉得農事在情就行了!
  • 《山海經》有一奇獸,其外形很難看,農民們為何還稱呼它為瑞獸?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古代人民常常把不能解釋的事物都冠以怪力亂神之事。在那個時代,各種妖魔鬼怪傳說,各種修仙世跡,無一不讓人們好奇,人們往往都有一個疑惑:那個時代的人真的可以修仙嗎?而這些種種事項,大多都在《山海經》、《搜神記》等書中有記載……但無論怎麼說,在那個時代吃莊稼的農民卻也有很多,這個世間總歸是普通人最多,而對於那個沒有高科技的時代,農民們最盼自己能夠有個好豐收。說到豐收,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山海經的裡面的一種瑞獸,別看它長得比較醜,但它卻是農民們尊敬,尊稱為吉祥獸的動物。關於它的描寫《山海經·東次四經》「欽山,多金玉而無石。
  • 疫情影響下,這款農民伯伯辛苦採摘的野生美食滯銷,請你來幫忙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唐代王維的這首《相思》,而王維之所以用紅豆表達相思,是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豆」。於是唐詩中常用它來表達相思之情。生長於大興安嶺地區的野生蔓越莓其實牙格達很多人都吃過,說出它的另一個名稱你就知道了蔓越莓,不過蔓越莓是美國叫法,中國就叫牙格達(北方紅豆)。
  • 印度農民抗議,加拿大為何摻和進來?
    據《印度快報》報導,12月4日,印度外交部召見了加拿大駐印度高級專員並對其發出外交照會,抗議特魯多和一些加方內閣部長、議會成員對印度農民抗議表態,稱此舉是「不可接受的幹涉內政」。印方還警告稱,若是加拿大繼續採取這樣的行動,將「對兩國雙邊關係產生嚴重的破壞性影響」。
  • 農民伯伯抗沙種樹,我們也有功勞,支付寶上你種了幾棵樹呢?
    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阿瑩說三農,經過前段時間給大家的分享,估計大家已經對農村農民的事情有了一個深深的認識,今天小編給我們分享的是一個大家都在種的樹。不知道從什麼開始,每天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而是你的樹能量要被偷了。
  • 辛巴:我是農民的兒子、百姓主播,出於農民、饋於百姓!
    娛樂圈中有很多以農民形象示人的明星,大衣哥朱之文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正是因為朱之文的農民形象非常接地氣,雖然大衣哥沒有自己的歌曲,基本上都是翻唱別人的歌,但並不妨礙這位農民歌手在紛紛擾擾的娛樂圈中擁有一席之地。娛樂圈中如此,在網紅圈也是如此!
  • 「合村並居」如火如荼,兩會代表農民退休制,到底農民該何去何從
    我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記得小時候還跟家裡人一起去交公糧,當時連機動三輪車都沒有,用的地板車,只記得交公糧時天氣很熱,人人都是汗流浹背,有時一大早就去排隊排到下午才能交完。後來公糧終於不用交了。農民的負擔小了不少,現在又有了土地補貼稅。但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果他們老了怎麼辦?辛辛苦苦勞碌一輩子。
  •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農村的殯葬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不同的地區還會有不同的講究,無論是選擇安葬的地點,還是墓地的朝向,都有非常多的說法,一則能夠讓逝者安息,二則傳說是能保佑子孫。不過針對農村殯葬,一直有一個矛盾存在,那就是土葬和火葬的選擇,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 農民的兒子王永存:願傾注畢生心血幫農民走上致富路
    早年,在王永存的指導下,農戶種植的大田作物產量提起來了,但農民的收入水平還是不高,他開始根據農民們的需求拓展自己的研究領域,從大田作物到蔬菜、果樹、花卉,現在他精通多種農作物種植技術,並且有針對性地指導農民分辨病蟲害,幫助他們穩產增產。
  • 當年要立志成為農民的日本小男孩,11年後現在怎樣了?
    日本小男孩,小的時候非要成為農民,現在他怎麼樣了?每一個行業都有每一個行業的規則和要求,我們不能因為不了解其他行業就對別的行業指手畫腳,我們總是看不起服務行業的人,看不起務農人員,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但是有些人表面上做著光鮮亮麗的職業卻並沒有過上與之相匹配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追求,他們在自己喜歡的行業裡打拼是不需要任何人質疑的,現在大學中有很多我們都沒有聽說過的專業,像螺螄粉專業,還有圖書修復專業
  • 印度上億農民為何圍堵新德裡?
    午飯時間,一群留著長白鬍子、手上長滿老繭的老人們,會將洋蔥舀進一個浴缸大小的巨大鐵鍋裡,為大家準備午餐。吃完飯,大家收拾好鍋碗瓢盆,繼續向新德裡行進。路上他們會遭遇警察,伴隨著衝突。「警察會向人們扔石塊,路障都被衝破,公共汽車也被損壞,警察和抗議者之間發生了暴力衝突。」攝影記者拉維(Ravi Choudhary)告訴事實核查網站Boomlive。
  • 「將軍農民」甘祖昌
    1957年8月,他帶領全家大小解甲歸田,被稱為「將軍農民」。2013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時,向與會人員重點介紹了甘祖昌的夫人龔全珍,親切地稱呼她為「老阿姨」,並在講話中介紹了「將軍農民」甘祖昌,號召全國人民要一代一代把革命精神傳承下去。
  • 為何現在養殖青魚的農民越來越少了?
    為何現在養殖青魚的農民越來越少了?文/農夫也瘋狂在三四月份的時候,農民是比較忙碌的,好多的農作物都要抓緊時間播種,不然錯過了農時,就會影響到產量。而近年來在農村搞養殖的朋友就有不少,像傳統的養魚就一直很受歡迎。
  • 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
    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以前的農民都是以種植糧食作物為生,不管收成為何,都能保證一家人不會被餓肚子,但不會給農民帶來什麼經濟收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飲食上也不再滿足於只是吃飽肚子,所以種地就滿足不了人們的正常需求了,越來越多的人都不願意在家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了,都選擇出去打工了,留在家裡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種植糧食雖然不能發財,但是現在國家政府對農民也是相當重視,引導他們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如果行情好就可以賺錢。
  • 什麼樣的農民會,才是農民最喜歡的?農資商這樣說
    之前人們認為農資商搞農民會就是瞎折騰錢,一場會下來如果沒有合適的訂單量,就是不成功的農民會。現在會議組織者是不是非常了解來參會的每一個人?有多少之前參過會的,有沒有形成購買?有多少第一次來參會的,會不會形成購買?形成購買該怎麼辦,形不成購買又該怎麼辦?這麼複雜的客戶關係情況,是怎麼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