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周末帶著孩子回家看父母,路過麥地,恰巧遇到幾位年輕人,打扮時尚,帶著孩子踏青,邊走邊給孩子講:地裡種的這些都是糧食,每天早上我們吃的小饅頭,其實都是農民伯伯種的糧食做成的……小編默默的在心裡給這位年輕媽媽點讚,這時突然有個小孩,用稚嫩的聲音,問媽媽:為什麼不叫農民爺爺,也不叫叔叔呢?
這位媽媽勉強回答:他們的年齡比較大,所以叫「農民伯伯」。這時小編腦子也出現了問號,估計很多年輕人跟小編一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們國家自古以來都是重農的,但是農民的身份一直沒有提高,剛新中國成立不久,那會我們國家還處於糧食緊張,物資匱乏,不管幹什麼行業首先都要吃飯,所以,在那時農民位置就能體現出來,誰都離不開。
其次,在農村,除了至親,所有的身份都是按照輩分排名,當然,伯伯在農村這個輩分是最高的,下來爺爺,叔叔……選「伯伯」也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農民位置,「農民伯伯」這個稱呼由此而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農民常年在地裡幹活,給人呈現都是背影,而且彎著腰,從遠處望,就像一位老人,同時他們長期在地裡幹活,長年日曬雨淋,這樣長時間下來,他們就看起來比較蒼老,所以顯得比城裡的同齡人要老很多,在大多數孩子心目中,農民都是老人,所以叫農民伯伯。
「農民伯伯」轉變為「農民工」
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下,各行各業都突飛猛漲,人們不再為溫飽問題而發愁,國家也停止繳公糧,農業稅全免,農業的各種補貼……但農資農具日用品價格翻倍漲,最主要的是糧食價格卻一直沒有怎麼漲。光靠種地掙錢根本不能養家餬口。最後他們不得不進城打工,城裡一下子湧入大批農民工,走到哪裡都能看見農民工的身影,這個時候的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那個缺吃的年代,忘記了依靠農民交的公糧吃飽飯的事情。由此對農民的態度從佩服到同情,農民伯伯又有了新的稱呼「農民工」。
「農民工」轉變為「農民兄弟」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水平提高,從剛開始的對農民工嫌棄,指責,嚇得農民工連乘坐公交車都不敢坐在座位上。到現在的包容和接納。這是時代的進步。以前的農民工被稱為「農民兄弟」(在我們傳統文化中,稱兄道弟的指的是一家人),他們只是被時代忘卻的那些人。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農民的地位也充分被肯定,糧食對國家的重要性,農民兄弟對國家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我們的溫飽離不開他們,我們的建設發展離不開他們,他們應該被溫柔以待!
小編結語:從農民伯伯到農民工再到農民兄弟,這個過程的轉變是農民一滴滴的努力, 用他們的行動證明的,我們不希望每當我們遇到災難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起當初那個農民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