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量體溫,懷疑被感染……疫情期間心理壓力大怎麼辦?

2020-12-12 中國反邪教

心理防護非常重要

面對當前尚在攀升的疫情,隔離是防止疫情擴散的重要方法,在隔離中除了科學的身體防護外,心理防護同樣重要,因為我們常說「身心合一」,身心是一個整體,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恐慌、焦慮、緊張等情緒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引發軀體化反應和非理性行為。如何平復在隔離中的不良情緒,一名心理工作者給出大家的關鍵詞是「靜」

「靜」就是調整心態,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內心的安寧,激發內在的潛能。

現在的隔離狀態恰恰給了我們這樣的與自己心靈對話的有利契機,被隔離者要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利用這樣一個機會,培養自己開放的覺察,重新審視自我的生活方式,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審視自己對萬物生命的態度,這是平時難得一尋的時間、空間。向內審視自我,擺脫過去的思維慣性,重塑自己的認知,有助於緩解情緒困擾,避免「心理枯竭」,若利用得當,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自愈力,並獲得更深層的意義感,因為「覺察本身即療愈。」

專家方案

讓自己靜下來,進入平和的頻率,就是對這場疫情最大的貢獻。

靜,是把紛亂複雜的壞信息趕出大腦之外,回歸自己原本的平和狀態。如何靜下來,可參考如下方面。

靜心的核心有四條——

1

愛家敬老,陪伴家人

把平時忽略的補回來,特別是愛情和親情,把積壓的能量多向家人釋放一些,回到當下,喚醒內在的愛和勇氣,適度傾訴情感,同理接納支持家人,找回平時無暇享受的天倫之樂。

2

修身養心,蓄積能量

利用難得的在家時間,將自己從生死疲勞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把隔離當做「內觀」或「齋心」的自我修行。可以嘗試靜觀默坐、茶道、自我對話、心理繪畫、心靈舞蹈、表達藝術等,向內審視覺察自我,更多地了解與傾聽自己深層的心靈動態,有助於緩解情緒困擾,避免「心理枯竭」,並獲得更深層的意義感。

3

動靜結合,適度娛樂

以室內活動為主,通過飲食、運動和規律作息調理身體,提升身體素質,提高抵抗力;同時開展一些適合自己和家人的娛樂活動,比如棋牌遊戲、親子遊戲、 看影視劇或培養個人愛好等,達到身心和諧放鬆的良好狀態。這樣可以提升心身健康水平,找到觀察人生的新視角,獲得新思路,令自己煥然一新。

4

激情投入,戰疫行動

疫情信息多了,不免幹擾了原本的平靜,大腦中湧現的多是疫情變化、感染人數的數量,和自身及家人的安全。即使呆在家裡,也靜不下大腦細胞的胡思亂想。用激情投入戰疫情行列,自然就會減少疫情對自己幹擾。看看一線抗疫情的醫護人員,看看軍人總是在一線衝鋒,他們為了誰?把自己的感動記錄下來,通過微信宣傳出去。激情投入戰疫情,正是靜下來的一種方法。

此時,我們會覺得簡單平淡才是好的,我們會享受這份靜謐的美好。唯有覺察當下每一刻所處的情景,才能真正享受到豐富多彩的人生。在靜中,身心靈,在協調同一,在當下獲得滿足。

從現在起,安住當下,相信情況會好轉,疫情會消失,我們只需靜靜地等待,餘下的交給時間。全民族靜下來,也許是一個國家開始進入深度思考的啟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水木醫聲』

作者:馬磊,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稿件審核:賈鷹珏、楊蕾、宋華淼、孫宇

發布:清華大學出版社、焦點心理論壇、中華志願者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心理文化服務中心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發燒,該怎麼辦?如何與新冠病毒引起的發燒區別開來?
    自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各地都設置了防控卡點,入內人員都需要登記具體信息以及量取體溫等,包括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運輸工具。測量體溫已經是當前必要的防控手段之一,因為都知道,發燒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最主要表現之一。
  • 疫情期間如何關愛醫護人員?記者專訪省級心理幹預專家組
    為了應對疫情防控期間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近日我省印發了《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方案(試行)》,並向社會公布了全省11個設區市的免費心理援助熱線,和省級新冠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名單。浙江省目前的心理防控工作進展如何?防疫期間,如何讓醫護人員感受到心理關懷?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我省新冠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
  • 當疫情下的焦慮和驚恐「來襲」:一群心理專家怎麼給來訪者心理疏導?
    痛苦的來訪者們申荷永對記者表示,這次新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之後,武漢一線的醫務人員工作量劇增,壓力很大。隨後一些省市醫務人員也陸續支援武漢。「如此直接接觸確診和疑似病人,大都會有諸多的心理壓力和應急反應,比如悲傷、緊張、焦慮,恐懼,無助,失眠,失望,抑鬱等等,需要及時和有效的心理援助。」
  • 百度健康發布在線諮詢大數據: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疫情下關注焦點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催生了大量線上醫療需求,疫情期間在幫助線下醫院緩解運轉壓力、降低民眾交叉感染風險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初步的用戶教育。在不斷上升的在線諮詢需求背後,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呈現出怎樣的發展特點?用戶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 疫情期間Android Native病毒效率爆表,Q1感染量高達125萬
    360安全大腦在近日發布的《2020年Q1 Android Native病毒疫情報告》顯示,Android Native病毒在Q1季度的傳播態勢,似乎絲毫未受疫情因素影響。病毒感染量高達125萬,平均每天新增感染設備近1.4萬,整體表現較2019年Q4季度基本持平。
  • 發熱診療指南: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怎麼辦?
    發熱診療指南: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怎麼辦?發布時間: 2020-02-19 15:23:14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疫情期間,如果出現發熱症狀,該如何就診才能避免交叉感染風險的同時還能安全就診呢
  • 疫情期間 出現哺乳期乳腺炎發熱怎麼辦?
    在新冠疫情期間,哺乳期的媽媽們最易患的乳腺炎出現了發熱症狀應該怎麼辦?在這裡,順義婦兒醫院乳腺中心的醫生有話說。急性乳腺炎常發生於哺乳期的任何階段,特別是初產婦產後1—2月內,多由乳汁淤積、細菌入侵等原因引起,並且此時產婦體質虛弱,免疫力下降,大多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讓乳腺炎有了可乘之機。急性乳腺炎的常見臨床表現一方面是乳房的紅腫、疼痛,皮溫升高,另一方面就是發熱。
  • 疫情期間,寶寶發燒了怎麼辦?寶媽們別掉以輕心
    寶寶的免疫力較差,因此感冒、發燒是常事,尤其是冬春季,但是如今疫情緊張,家長們也不敢輕易帶孩子去醫院。但是如果寶寶不舒服的話,家長在旁邊看著也難受,這種情況到底應該怎麼辦呢?寶寶體溫多少度認為是發燒?首先,我們當然不能夠用手感知寶寶的體溫覺得是發燒了就帶來醫院,要明確寶寶是否真的發燒。通常來講,若通過體溫計檢測寶寶腋下的體溫高於37.5℃以上,便可懷疑寶寶是發燒了 。當然我們說不能單純以一次的溫度來去界定的,比如寶寶玩得太高興或者剛吃完飯的時候去量寶寶的體溫,可能會超過37.5℃,甚至37.8℃。
  • 心理壓力大,緊張不安,非常焦慮,怎麼辦?
    隨著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等心理社會應激因素的增加,焦慮症已日益成為人們面臨的重要心理衛生問題。 有學者報告說,各種焦慮障礙約佔整個人群的2%-5%,每1000人約有13.7%患有或曾患有焦慮症。 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為您普及關於焦慮症的知識。
  • 疫情期間壓力大,如何用園藝植物來療愈身心?
    1996年,喬治亞大學和肯尼索州立大學的幾名學者做了一個大樣本電視受眾調查:研究發現,人們在大量接收災難、疾病和負面新聞後,會在不同程度上經歷類似於同情疲勞的症狀,例如沮喪和焦慮。
  • 國防大學疫情心理防護手冊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懷著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積極開展各項心理疏導與服務工作,為打贏這場戰役做出貢獻。目錄:一、面對疫情的心理反應二、防護技巧(一)認知重塑(二)自我放鬆(三)溝通交流(四)鼓勵暗示(五)居家怡情(六)絕緣負面(七)期望未來一面對疫情的心理反應認知: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負性思維增多,對身體各種不舒服反應特別敏感,進而懷疑自己患上了「疫病」。
  • 看到疫情相關新聞就心慌,戴上口罩就喘不上氣怎麼辦?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次公共衛生危機事件,它不僅會傷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會給民眾帶來心理衝擊,影響到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日前,四川省司法廳、監獄管理局在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中,強調了心理防護的重要性。
  • 心理專家說丨疫情防控期間,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No.1 對疫情信息特別關注,越關注越害怕,但不關注又不放心,心裡特別矛盾,怎麼辦?這屬於正常反應,除了你有,相信其他很多人也有。建議你減少關注頻率和時長,篩選信息來源。儘量控制自己每天瀏覽疫情相關信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特別是睡前不宜過分關注相關信息,減少幹擾,減少因信息過載引發的心理負擔;瀏覽關注權威媒體發布的信息,你對這些信息了解的越清楚、越客觀,恐懼也就會越輕。No.2聽到不好的新聞,心跳會突然加快,胸口就像被石頭壓住一樣,有什麼方法可以調節一下嗎?
  • 懷疑自己感染新冠的人
    趙勇去診所打針,一量體溫38.5℃,打了2天吊針,不見好轉。他並未想到新冠,儘管從新聞上看到,1500餘公裡外的武漢已出現疫情。1月23日,趙勇和老婆女兒回到海南鄉下老家。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一早醒來,他感覺頭昏昏的,好像被什麼東西罩住了,全身乏力,高燒39.5℃。下午就反覆腹瀉,「拉出的東西像水一樣」;乾咳,「從肺的底部往上咳,感覺整個肺都在嗡嗡響」。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並不一定發熱,為什麼有些地方還用測體溫
    疫情還在持繼續進行,對於這次疫情我印象最深的無非就是,全國抗戰疫情,出門一眼望去全帶著口罩、無論去哪裡進出都需要量體溫。看似繁瑣,實則是保護自己,每天醒來最新看的就是疫情的最新狀況,現在全國已有4萬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目前仍以每日兩千的速度增長。但 非常很好的消息就是,肺湖北地區的近一周的確診率以有明顯的下降。
  • 疫情期間,身體發熱但不發燒,是怎麼回事?看醫生如何解讀發熱
    新冠疫情期間,很多人出現過這樣的現象:身體感覺發熱,測體溫卻是正常的,醫生說沒有發燒。對這種情況,有兩種觀點值得注意:一種觀點認為,發熱應該以患者的自我感覺為主;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發熱應以體溫檢測為準。這兩種觀點其實都不夠全面。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發燒,固然應以體溫為主,但也要考慮到患者的自我感覺。
  • 應急科普|疫情當前,你需要提高這種免疫力
    面對疫情,很多人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注疫情確診人數的情況,當看到確診人數上升,就會忍不住心慌。以至於出現一天量好幾次體溫,有一點點不舒服就擔心自己被感染。每個人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擔憂、害怕、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在抗擊疫情的日子裡,我們每天從廣播、電視、手機裡看到很多防護身體的信息: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提高自身免疫力……但是,因疫情而引發的心理困擾尚未得到足夠關注。
  • 新冠肺炎心理輔導——普通大眾篇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案例:謝女士,50歲,城鎮居民,大年三十一大早,就看到微信群內親友們在激烈討論:本鎮鄰街有武漢歸來的務工人員,謝女士瞬間感到非常緊張,但是她的子女似乎並不以為然,還經常外出,幾天來也沒感染什麼病,這讓謝女士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過度擔心了!
  • 泉州公布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電話 各縣(區、市)聯繫方式
    泉防控指辦〔2020〕36號泉州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關於轉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工作指南的通知  各縣(市、區)、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市直各單位:  現將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
  • 應對疫情企業機關單位心理建設手冊
    一、心理評估與監測二、自我心理調適方法三、團隊建設與整體幹預四、重點個體督導與幹預第五節 常見問題解析一、上班期間總忍不住想刷疫情消息,怎麼辦?六、擔心業績難完成、收入受影響,有哪些可以快速緩解壓力的方法?七、復崗後,員工和團隊不在工作狀態,怎麼辦?八、員工火氣很大,一點小事就生氣,怎麼辦?九、有員工不配合健康管理措施(如不按要求戴口罩等),如何處理?十、基層管理者如何識別有心理風險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