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鹿石花藝教育(ID:SIKASTONE-FD)
每當一場會波及到許多人生命的災難發生,人們都會產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見的反應。有些人會感到恐懼、無助、悲傷、憤怒;有些人會變為冷漠、麻木、對周圍少有反應;甚至還有人會出現如發抖、失眠、心神不寧、呼吸困難、肌肉疼痛、噁心腹瀉等症狀。
這些都是身體的應激反應。
壓力從何而來?
Where does the stress come from?
研究表明,性格偏敏感的人,更容易受媒體災難報導的負面影響。有三分之一觀眾表示曾經經歷過失眠、食慾下降和無法抑制的哭泣等。
實際上,那些沒有直接經歷不幸的人,也會因為目睹不幸而受到心理上的衝擊。從根源上講,同情來自同理心(empathy),它的誕生是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
1996年,喬治亞大學和肯尼索州立大學的幾名學者做了一個大樣本電視受眾調查:研究發現,人們在大量接收災難、疾病和負面新聞後,會在不同程度上經歷類似於同情疲勞的症狀,例如沮喪和焦慮。
其實,同情是一項很費腦子的工作,因為它實際上是要求你模擬別人的腦子。而自疫情開始到現在,我們已接受許許多多憤怒、無奈、悲痛的訊息,我們在產生大量同理心的同時,大腦也在超負荷運轉。
疫情期間的免費心理諮詢服務的到來也提醒著我們,如果真的喪到刷不動消息,眼下我們最需要的,是要有自我療愈的能力。
為什麼植物能夠緩解焦慮?
Why plants can resolve the anxiety?
有自然的庇護,我們是幸運的,因為花卉植物天生就具有生命力和療愈效果。研究證明,在自然環境中逗留一些時間,可以幫助減少精神疲勞並提高注意力。進入綠色空間還可以減少成人的心理困擾,如抑鬱症狀、臨床焦慮症和情緒障礙等。
Van den Berg和Custers兩名專門研究園藝和植物療愈的學者創造了術語「壓力恢復理論「(Pressure recovery theory),許多相關研究紛紛表明,當個人沉浸在自然中時會產生許多情緒好處,包括減少焦慮、降低心率、降低皮膚電導率、降低皮質醇濃度以及使人的精神產生積極變化等等作用。
「減壓理論」(stress reduction theory, SRT)和
「注意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ve theory, ART)
基於心理進化而提出的SRT理論,認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應對壓力時對某些自然特徵的依賴,這種進化適應機制從根本上決定了人對大自然的開敞空間、特定植被結構和水體等具有先天的積極反應。
另一理論ART由Kaplan夫婦提出,他們認為人與自然交互過程中對「定向注意力」的分散是緩解壓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定向注意指長時間高度注意某事,需要消耗大量精力才能保持專注;與其相對的是無須努力也不需要投入精力的「自發注意」。而自然景觀的遠離性、魅力性、連貫性和相容性等能使個體從定向注意轉換為自發注意,從而使注意力得以調劑。
如何藉助植物力量達到自我療愈目的
How to recover ourselves with plants
既然自然能帶來這麼多好處,我們如何詳細利用植物和花卉的力量修復自己的情緒屏障呢?
五感
2006年的時候,李樹華(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教授)的研究團隊在北京海澱區四季青敬老院進行了三個月的園藝療法的試驗。在實驗之前高血壓病人是38%,經過三個月的園藝操作的試驗,包括插花、種活盆栽、修剪等,高血壓病人降低到了19%。從這個試驗可以說明,園藝操作活動對身心健康確實有治療的效果。
在現在特殊時期,人們不但遠離自然,更是被拘束在家中,負面信息帶來的亞健康狀態和情緒問題越來越多。想要緩解,其實通過我們的感官,就可以用植物治癒心靈。
觸///
自然場景可以調解壓力對人體產生的負面影響。
在日本有個實驗,試驗者在森林中呆兩個小時,之後收集他們血液和唾液樣本,發現細胞因子的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而細胞因子正是影響應激反應的生理表現之一。當人類在自然環境中活動或接觸自然元素時,能夠快速緩解情緒。
眼下,將家具環境打造得親近自然,從科學角度上來說能對大腦進行正面的刺激。從事與自然相關的活動,譬如插花、種花、打理花園等行動,都可以減輕我們的焦慮情緒,並起到轉移注意力的作用。
視///
水,青翠的植被,鮮花,草原等開闊或緩緩移動的物體,能為大腦帶來緩和的信號。
日本開展的2項關於森林與城市景觀的研究顯示,森林景觀更能使人身心放鬆,更有助於身體健康。李樹華教授等人也做了實驗,比較了現場觀看鋪裝廣場、開闊水際和植物群落的人們腦電波變化,發現相對於鋪裝廣場,植物群落和開闊水際對身心放鬆的作用更加明顯。
疫情期間不能外出,在家中環境受限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觀看園藝、花藝、自然等類型的視頻,模擬接近自然環境,觀看綠色的景象,這樣做也能夠緩解人們的緊張和焦慮。這時候如果家中有個小園子,那是何等的幸福~
聽///
研究發現,生物聲和自然物理聲對人的情緒有積極影響,而交通聲則有消極影響。
現在大部分建築在隔絕城市噪音方面已做的很好,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不但需要隔絕噪音,更可以自己創造一些有益放鬆的聲音。比如小鳥的鳴叫和貓的呼嚕都是生物聲,這也是養寵物的好處之一。當然也可以用聆聽仿自然聲的輕音樂來達到減壓目的。
而下雨、海浪、沙鳴等都是自然物理聲,可以在音樂軟體上找到,平時在家時可以作為背景聲常放,有助於緩解精神緊張。
嗅///
嗅覺方面,梅花、桂花等香氣可以使膚電值、血壓及體溫下降,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注意力、記憶力和想像力。高翔等學者還發現,特定芳香植物組合可以緩解高血壓等症狀。
相信已經有不少人接觸過芳香療法,植物帶給人們的氣味力量是不可言喻的。家居空間中若是種植芳香植物,比如檸檬草、迷迭香、桂花、茉莉和月季,經常擺放有香氣的鮮切花,都是有益健康的。很多人喜歡在室內擺放香薰蠟燭,建議大家在購買時謹慎選擇,過於廉價的香薰蠟燭大量使用化學添加劑和香精,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味///
特殊時期不能出門,許多朋友已經開始在室內種植可食用花園的嘗試了。可食用花園可以從香草開始,薄荷、羅勒葉、百裡香等都是很好的嘗試。
平時在玻璃瓶中加入一些新鮮葉片,和水果、花茶一起泡水喝,不但味覺方面體驗好,更是能帶來視覺上的滿足。
很多花都適合做成吃食,滿足人們視覺和味覺,比如桂花糕、玫瑰餅、茉莉炒雞蛋、拌槐花……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趁著這天賜良機,美美地做一個香花美人,練一手鮮香廚藝,造一個小小花園,陪一陪失寵已久的家人,好好地享受難得的閒暇時光……
我們的同情心是有限的,如果喪到實在刷不動新聞,不如關掉手機裡令人焦慮的訊息,從情緒中走出去,將有限的精力善用,把手伸向身邊能陪伴能幫助的人!
- The End -
疫情期間,您是怎樣減壓的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