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遠離抑鬱?用音樂療愈心靈 用運動愉悅身心

2021-01-09 人民網

編者按:情緒不高、心情低落,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有這種狀況的人有時會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有人說,現在一些人太脆弱,身體裡藏著一顆「玻璃心」。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遠離抑鬱呢?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較之以往,當前整個社會抑鬱症的發病率是呈上升趨勢的。

抑鬱症有一種很普遍的表現就是「空心病」心理,就是某個人在成長中內心沒有得到健康發展。一旦外在那些用於構建自我的指標撤離或坍塌,就容易抑鬱,嚴重的就成為抑鬱症患者。「空心」的人會很難找到活著的意義或者人生的真正意義,感受不到從內到外的動力。在物質上大踏步前進,在精神上無力和焦慮,這大概是近些年抑鬱症多發的根源之一。

音樂能療愈心靈

人類好像天然就喜歡音樂,在提升積極情緒、減少負面情緒上,音樂有很強的功效。

帶來愉悅的心情。音樂能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像食物、性愛、金錢一樣,讓我們感受到快樂。聽音樂時,一個人的體內節律,比如心率,會隨著音樂節奏加快或減緩,最後達到同頻共振。特別是當聽歡快激昂的音樂時,一個人的身體會合著音樂節奏而動起來,比如點頭、踏腳、用手敲擊桌面等。此外,許多人鍛鍊時喜歡聽音樂,因為音樂可以起到調動潛能的作用,讓運動看起來不再艱苦費力。

有助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溫暖人心。音樂能喚起過去美好記憶的作用。比如聽到自己當年婚禮上播放過的樂曲時,當時的難忘場景、美好回憶可能會一一浮現在眼前,讓人感到溫暖。音樂可有效地在收聽者腦海裡勾勒出視覺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是強效的刺激物。通過內心裡的視覺形象,聽音樂的人可以平復放鬆下來。

有情緒感染力。與捕捉把握其他人的情緒相同,人們也能從音樂中感受到情緒。比如,悲傷音樂令人感到悲傷,歡快音樂讓人情緒高昂。這種「共鳴」能讓人覺得自己被理解,內心更平靜。

有共鳴的歌詞能釋放隱藏的情緒。引起共鳴的歌詞會打動人的心弦,讓人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和體驗釋放出來。

飽睡一晚可緩解焦慮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曾發表論文稱,藉助磁共振成像、多導睡眠監測等技術對18名年輕成年人的睡眠狀況和焦慮程度的研究結果發現,睡眠可以顯著降低焦慮程度,特別是深度睡眠。「我們發現了深度睡眠的一個新功能,它可以通過重組大腦連接,在一夜之間減輕焦慮。」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馬修·沃克說,深度睡眠似乎是一種天然的焦慮抑制劑。

除上述研究外,研究人員還在以另外30人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了類似結果:前一天夜裡深度睡眠較多的人,第二天焦慮程度更低。另一項針對280人的網絡調查也表明,前一天晚上的睡眠質量和時長會影響第二天的焦慮程度。

研究人員表示,患有焦慮症的人通常睡眠不好。

運動是心情的「興奮劑」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廣東愛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長馬健文表示,神經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刺激大腦中一種化學物質——內啡肽的分泌,它能使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

內啡肽又稱為安多芬,是一種大腦分泌的類嗎啡激素。之所以稱作「內啡」,是指體內產生的類嗎啡物質的意思,它能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的止痛、讓人欣快的作用,相當於天然鎮痛劑。從功能上講,內啡肽除了能夠緩解疼痛,還能調整不良情緒,使人身心愉悅,抵抗哀傷;還能改善失眠,調動神經內分泌系統,提高免疫力;可以振奮精神,激發創造力和改善工作效率。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不願動,但躺著瞎想會讓心情更糟,建議精神狀態不好的時候,更要動起來。

馬健文表示,並非所有運動都可以產生這種效果,中等偏上強度的運動才能刺激內啡肽分泌,比如登山、籃球、羽毛球、跑步等,堅持30分鐘以上即可。但運動鍛鍊也不是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過於密集和高強度的運動反而會導致更多的焦慮、更高的神經緊張度。建議每兩天一次,每次運動不宜超過90分鐘。缺乏運動或不宜進行高強度運動的人可以選擇快步走,從每天15分鐘,堅持一周後增加到20分鐘、半小時,循序漸進,讓身體慢慢適應,直到流汗為宜。

馬健文認為,定期的運動可以幫助我們釋放每天積壓的負面情緒,及時疏導。(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生命時報、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如何療愈抑鬱情緒,這兩個方法,有助你走出抑鬱世界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對於精神世界的豐富和愉悅需求也在逐漸的提升,由此,抑鬱症的概念也被人們廣泛的熟知。輕度的抑鬱情緒會對生活以及工作帶來影響,嚴重的抑鬱情緒則有可能威脅生命。可以通過這兩個方法走出抑鬱的消極世界,從而提升幸福感。
  • 疫情期間壓力大,如何用園藝植物來療愈身心?
    有自然的庇護,我們是幸運的,因為花卉植物天生就具有生命力和療愈效果。研究證明,在自然環境中逗留一些時間,可以幫助減少精神疲勞並提高注意力。進入綠色空間還可以減少成人的心理困擾,如抑鬱症狀、臨床焦慮症和情緒障礙等。
  • 《最好的療愈》:醫學通過身體治癒心靈,音樂通過心靈治癒身體
    被音樂拯救的安德魯親身體會到音樂療法的神奇,為了幫助到更多病人,他加入到了伯克希爾醫療中心的音樂治療部,成為了一名音樂治療師,用音樂幫助其他危重病人康復。在用音樂療愈病人的這些年中,安德魯既見證了音樂給予生命的力量,也感受了一次次生死離別的溫情。
  • 齊心協力抗擊疫情|《輕療愈》用聲音提供療愈的力量
    》, 希望為共抗疫情出一份力, 用優秀的思想和 閱讀內容守護大家的心靈, 提供療愈的力量。 《輕療愈》提供了一套簡單、易行、有效的「情緒釋放療法」,通過敲擊8個穴位,15分鐘即可有效舒緩壓力、疼痛與負面情緒,助人快速減壓、實現身心平衡
  • 小情緒裡有大生意 原來身心可以這樣療愈!
    職場、家庭壓力大,還貸、養家責任重,如何戰勝焦慮、趕走煩惱?一場疫情讓我們更加關注情緒的調節和心靈的滋養咱們體驗兩岸各式療愈走起!1用聲音觸摸心靈 與宇宙同頻共振牆上兩面銅鑼高懸,地上布滿各類器皿。器皿震動釋放出的各色聲音交匯疊合,忽大忽小,忽遠忽近,讓人放鬆。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聲音瑜伽」。
  • 弘一律所開展爬山運動,在嶽麓山做心靈療愈,參加者都說好放鬆
    女律師工作事務部特邀請我所專職律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盛婷律師在爬嶽麓山過程中,對參與者進行心靈療愈,讓我所律師和同事們可以在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大家的身體素質以及調整大家的心理狀態。活動參與者在做熱身運動爬山活動開始之前,盛婷律師帶領大家在嶽麓山下進行拉伸運動,為爬山做好熱身準備。
  • 頌缽療愈:用音波重啟人體內在能量!
    歷史悠久的頌缽頌缽療愈(SingingBowl Healing)屬於聲音治療的一種,如果我們把人想成一個能量體,那音樂或聲音的能量就會與我們共振產生不同的影響。西藏銅缽,又稱喜馬拉雅缽(Himalaya bowl)或藏缽(Tibetan bowl)。
  • 超好聽的太極音樂,每天打拳就用它了!
    超好聽的太極音樂,每天打拳就用它了! 美妙絕倫的音樂讓人身心舒暢,百聽不厭 站一會樁 打一套拳 聽一曲音樂
  • 抑鬱的本質:自我療愈,一種讓傷口癒合的方式
    大部分人認為抑鬱情緒的表現就是悲傷,然而,抑鬱情緒經常摻雜了敏感、焦慮、悔恨、內疚和強迫等。因此,很多處於抑鬱狀態的人,情緒都比較不穩定。抑鬱情緒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應激模式失效或者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一般來講,一個人處理外界刺激的模式是:發現威脅→應激→問題解決→恢復一旦得知有親人離世等突發不幸,我們就會受到巨大的打擊,應激失效,暫時無法調節過來,進而使身心進入抑鬱狀態。再者,如果解決不了問題,我們也會長期處於抑鬱的狀態。
  • 凡音健康牽手星堡,以音樂療愈守護中國老人身心健康
    隨著身心健康、經濟基礎、社會角色、生活價值觀等對人生有重大意義的內容相繼衰退和喪失,多數老年人都承受著「心理喪失感」的困擾。心理喪失感帶來的焦慮、抑鬱、負面情緒或其他心理疾病,身體機能和激素變化導致輕重不一的睡眠障礙,以及帕金森、老年性痴呆、失語症等神經性疾病,都是困擾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 在「非常花園」裡體驗一場藝術療愈
    作為2020上海設計周·非常設計活動之一,昨晚,芮歐百貨五樓露臺「變身」為一座城市中的「非常花園」,讓預約而來的市民在自然界的「大合唱」以及綠色植被環繞中感受了一場不同尋常的藝術療愈,做了一個雲朵般柔軟的夢。
  • 疫情之下,我們如何療愈自己的心靈
    在這種非常時期,很多人雖然身體沒有受到病毒的侵害,但心靈卻被折磨著,面對這樣的精神困境,我們該如何療愈自己呢? 視頻通話:無聲的陪伴,是一種相互療愈的方式 大年初一,小喬(化名)很慌。 在深圳工作了8年多的小喬,去年剛剛結婚。
  • 超8300萬人收聽療愈音樂,喜馬拉雅如何幫助純音樂人打開變現大門?
    影視BGM、自然天籟、3D音樂、古風禪音、傳統樂器演奏……純音樂變得更加日常、多樣,不變的卻是沉浸式的享受和對心靈的安撫。對壓力之下神經緊繃的現代人來說,純音樂極大緩解了他們的焦慮,逐漸成為現代人熟悉的一種解壓方式。
  • ...園藝養身心,清華大學李樹華教授談居住環境中的園藝與自然療愈
    所以在家如何利用大自然的療愈力量與園藝療法來改善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抵抗力,則是我們今天的重要議題。另外,目前國內外各大景點都開設了VR虛擬遊覽功能,讓我們可以足不出戶,也能飽覽大好山川,享受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積極身心效益。B 聽覺刺激研究表明,相比於噪音環境,人們處於令人愉悅的自然聲音中時,其皮膚電導水平(SCL)的生理恢復速度較快。
  • 抑鬱症:療愈抑鬱情緒,慢跑是最有效的療愈方式,我就是這樣好的
    文/阿秋(心理諮詢師、中西醫結合治療師)我一天當中最快樂的就是去運動。運動成為了我一生中的常態,不為別的,只為它能讓我快樂讓我健康!——阿秋我不得不告訴你:療愈抑鬱情緒,慢跑快走是最天然的療愈方式,堅持就會有效果!我在重度抑鬱症時,為什麼會選擇跑步來輔助自己療愈呢?原因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看到了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他堅持跑步三個月之後,症狀逐步減輕,心情也變得好了起來,最終因為自己持之以恆的努力,而療愈了自己。
  • 課程導師Dana Leong:「樂與人和」——療愈心靈的音樂之旅
    近期,FEMBA JOT、FMBA LITE 和 EMF CARE 的課程導師,格萊美獲獎音樂家Dana Leong受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邀約,為幫助和治癒因災難破碎的心靈製作了一系列音樂。今天我們也有幸了解他音樂製作背後的故事,讓我們一起 通過音樂的力量「療愈當下,期待未來」: 「Music gives a soul to the universe, wings to the mind, flight to the imagination and life to everything.
  • 喜馬拉雅發起喜樂計劃,召集純音樂人用音樂療愈生活
    8月31日,喜馬拉雅推出喜樂計劃,發力純音樂領域,打造國內首個專門扶持純音樂人的扶持計劃,挖掘、扶持純音樂人。該計劃由喜馬拉雅聯合李雲迪共同發起,徵集熱愛器樂演奏、愛好純音樂創作、熱衷彈唱的純音樂人加入,共同用音樂編織溫暖的光,用音樂治癒生活。此外,李雲迪、龔琳娜將擔任喜樂評審官,對音樂作品進行專業評審與指導。
  • 港城小學舉辦「趣味遊戲·愉悅身心」工會活動
    「趣味遊戲·愉悅身心」為主題的工會活動。港城小學教師會將這份熱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繼續用激情凝聚力量,用活力擁抱生活,用愛心培育棟梁,用真心成就使命。 為增強教師的團隊意識,提高教師的身心素質,豐富廣大教職工的課餘生活,11月18日,煙臺市芝罘區港城小學舉辦了以「趣味遊戲·愉悅身心」為主題的工會活動。
  • 音樂療愈的真相:學空靈鼓竟然還能治病?!
    而音樂療法,即是運用了這個原理,在治療疾病過程中輔以音樂療法,而使得「一曲終了,病退人安」。藥可以治病,但是音樂可以治病,你聽說過嗎?我國歷史上以音樂治病的典範事例之一是宋代孫道滋以「宮聲數引」使歐陽修的「幽優之疾」(抑鬱症)得到治療。歐陽修為此作「送楊置序」向他的朋友楊置推薦用音樂「平心」「養疾」。
  • 壓力無處不在,關鍵在於如何排解?瑜伽運動釋放疲勞,舒緩身心
    【瑜伽心得】我們處於社會之中就要經受挫折與調整,這其中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宣洩、釋放,瑜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緩解疲勞讓心情舒暢。【本期導讀】壓力無處不在,關鍵在於如何排解?瑜伽運動釋放疲勞,舒緩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