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水聲、蟬叫、鳥鳴……在精油香薰點點燭光中,將自己從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掙脫」出來,夜空下熟悉的建築似近又遠,而穿梭在霓虹中的車流和人流,也成為了一幅流動的畫。作為2020上海設計周·非常設計活動之一,昨晚,芮歐百貨五樓露臺「變身」為一座城市中的「非常花園」,讓預約而來的市民在自然界的「大合唱」以及綠色植被環繞中感受了一場不同尋常的藝術療愈,做了一個雲朵般柔軟的夢。
圖說:觀眾在空中花園聆聽音樂會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下同)
心靈良藥,自然中尋找
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初,學會「說」之前,先懂得「聽」。可惜,城市的喧囂和匆忙有時弱化了聽的能力,之所以在「非常花園」中安排這樣一場音樂療愈,策劃人之一的張蕾說:「我們想讓人們重新打開他們的『五官五感』。」
「在開始這場藝術療愈前,請大家關上手機或者調成靜音,為自己選擇一個最舒服的坐姿,最好是閉上眼睛,用心來開啟這場旅程。」研讀過心理學的音樂療愈師吳曼嘉和她的搭檔,分別用鑼、缽等樂器模擬出自然界的各種聲音,讓人時而在山谷,時而在田野,時而踩著溪水,時而聆聽瀑布……吳曼嘉說:「快節奏的生活時常將人們處於焦慮、煩躁、壓抑的心境中,我們的藝術療愈,就是選擇特殊的共振樂器,模擬出自然界的聲音,給聽者帶來身心的愉悅。讓疲累的人們從他們熟悉的都市生活中『跳脫』出來,來一次心靈SPA。」
經歷了不平凡的2020年,讓人們更加懂得了如何同自然相處,吳曼嘉說:「人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治癒心靈的良藥也應該從自然中尋找。」
圖說:樂手在演奏中
再生力量,「垃圾」裡獲得
同樣以「治癒」為主題,和「非常花園」遙相呼應的,是站在露臺上就能看見的「非常治癒大街」。那是久光和靜安寺中間的步行街,如今卻多出了好幾個貨櫃,這些貨櫃被布置成各色環保空間,讓走過路過的人可以停靠或是休憩,年輕的設計師們用他們的創意設計來表明他們對環保的態度。
「綠意縹緲」是來自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大四學生劉文卓和邢藝璇的作品。走進這個空間,醒目的LOVE字樣愛意暖暖,環視四周,一桌一椅都由「垃圾」改造。布置這個空間,用了362個綠色塑料瓶、5塊木板、2盒螺絲釘和1臺廢棄的電風扇。
至今,邢藝璇還保留著一張工作照,她在上海39度的高溫下推著平板車,臉被曬得通紅,車上都是瓶子,而她身後,跟著劉文卓,他抱著撿來的廢棄電扇,仿佛抱著什麼珍貴的寶貝。
圖說:靜安寺步行街上的藝術裝置
經歷了疫情特殊時期,不過20歲的他們仿佛「一夜長大」,劉文卓說:「這場疫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關係。雖然『保護環境』、『變廢為寶』的口號喊了許多年、許多代,可是這一理念是不是真的深入人心了?人們在生活中製造、丟棄每一件垃圾前,有沒有站在環保的角度考慮過,這些都未來我們能不能做出自我改變,學會和自然相處的關鍵。」
「環保非常重要。」劉文卓認真地說:「我們願意不斷地用我們的作品來『呼喚』,表明我們的態度,讓人們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