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緬戰爭中,大清朝為什麼打不贏一個小小的緬甸

2020-12-16 秋月秋明風清

清緬戰爭是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清王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清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王朝。乾隆時期,清朝國力達到了鼎盛。憑藉強大的國力,乾隆皇帝發動了多次戰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連桀驁不馴的準噶爾部都給掃平了。不過雖然大清國強盛一時,但在徵伐緬甸的戰爭中,清政府敗的一塌糊塗,打了四次都沒打贏。那麼強盛的大清國為何收拾不了一個小小的緬甸?

第一戰的指揮是雲貴總督劉藻,他只調派了雲貴所屬軍隊追剿,卻只擒獲5人,對緬軍毫無威脅,緬軍搶夠了東西才撤。可撤退和逃跑本來就很像嘛,劉大人一不小心就"看錯了",給北京的皇上寫奏摺說"緬人望風遁走,清兵大捷"。

"大捷"僅僅三月後,緬軍再次入侵車裡(今西雙版納),並將其佔領,還給清朝發文,宣布車裡為緬甸領土!劉藻急忙命三千綠營兵圍剿,結果有一路清軍被緬軍埋伏,大潰而逃。乾隆聞奏大怒,將劉藻革職,劉藻惶恐不安,最終自刎。首戰敗北,乾隆多少認真了點,派出了器重的邊疆大吏楊應琚,將其由陝甘總督調任雲貴總督。在自大的支配下,清軍主動發起了進攻,儘管清軍人數多過緬軍,但清軍的劣勢更多,雲南的綠營兵幾乎沒怎麼上過戰場,作戰意志薄弱,武器又不精良,帶兵將領普遍能力不強,統帥楊應琚又是文人出身,不懂軍事,這些因素加起來,導致清軍屢戰屢敗。兩次戰敗,皆有輕敵因素。三戰皆敗,清朝終於開始搜集情報了,知道緬甸不再是曾經的分崩離析,而是新興的強權國家,暹羅已經被其所滅。三戰下來,緬甸卻不想打了,多次給清朝送去求和文書,盛怒之下的乾隆自然全部撕掉,下令組建精兵強將,誓要拿下緬甸!第四戰清兵非戰折損比戰損還多,傅恆回北京兩個月就病死了。

那大清國滅不了緬甸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第1, 雖然大清國非常強盛,但緬甸也不弱。

第2, 第二,緬甸地形崎嶇複雜,氣候炎熱潮溼,讓遠道而來的清軍非常不適應,因為水土不服和熱帶疾病造成的非戰鬥減員比戰鬥減員還要高。

第3, 另外,清軍的劣勢也在戰爭中充分暴露了出來,諸如戰術僵硬,火器落後,軍隊腐朽等問題無一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場清緬戰爭對參戰雙方而言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雙方都不是勝利者,由於緬甸在戰爭中消耗甚巨,鄭信帶著殘兵敗將竟然擊敗了緬甸,建立吞武裡王朝,隨後的曼谷王朝更是延續至今,緬甸多了個頭疼的對手,統一東南亞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相關焦點

  • 清緬戰爭:當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時,會發生什麼呢?
    清緬戰爭是18世紀末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籤訂停戰合約收場。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
  • 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軍,為何會被緬軍打得大敗
    01徵緬戰事指的清軍和緬軍的戰爭。這場戰爭為何讓乾隆這樣說?據了解,當時滿洲八旗被緬軍打得滿地找牙,這是為什麼呢?1767年,緬王孟駁向向暹羅的大成王朝發起進攻,用了一年的時間,直接將大成王朝滅掉。後來,緬王將目光放在了清王朝身上。其實,清王朝自建立之後也是平定了很多勢力,建起了龐大的帝國。在這個過程中,滿洲八旗起了重要的作用,立下了赫赫戰功。
  • 泰國和緬甸為什麼打了300年的戰爭?
    兩國之間為什麼會爆發如此長時間的戰爭?最後的結局又如何?一、緬甸統一,戰爭爆發中南半島民族眾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泰族、緬族、高棉人和京族四個民族。在這四個民族中,最早建國並有著最悠久歷史的是高棉人。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的殖民者在地理大發現後,為了東南亞的資源先後來到南亞和中南半島。他們利用泰緬之間戰亂不斷的時機想要獲得特權,也曾在緬甸的沙林建立殖民據點,但因為這時候他們的侵略重點在印度和馬六甲等交通便利的地方,交通相對不重要的泰緬暫時還不是他們侵略的重點。人數極少的殖民者這個時候難以撼動相對繁盛的泰緬的統治,他們的殖民活動先後失敗了。
  • 八國聯軍如果碰上康乾時代的清軍,清朝能否打贏?有一種假設可以
    這十全武功是:平準噶爾、平大小金川、平大小和卓、平臺灣林爽文、戰緬甸、戰安南、平廓爾喀。我們就拿愛打仗的乾隆皇帝時期比,那時八旗軍戰鬥力確實很強,起碼在東亞未逢敵手,但他們是否真比1900年的清軍強呢?不妨用乾隆在"十全武功"中唯一抱憾的一戰,"清緬戰爭"舉例。
  • 清朝末期,日本打贏日俄戰爭後,為什麼會把東北「還」清政府?
    戰爭爆發後4天,也就是1904年2月12日,清政府宣布在戰爭中處於「中立」,雖然清政府當時表面上中立,實際上支持的是日本。那麼站在清政府的角度,為什麼要支持一個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自己的對手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如果東北是俄國獨佔,那麼清政府就只能把東北讓給俄國。
  • 清緬之戰緬軍燧發槍顯神威,清軍連折四員主將,乾隆為何不引進?
    誰知交手之後,才知道緬甸太厲害了,雲南總督劉藻帶領裝備精良的數萬綠營兵迎戰緬軍,被幾千緬軍打得落花流水。此後七年間,乾隆四次下令進攻緬甸,四次更換主帥,其中三個身亡一個撤職,(總督劉藻欺君謊報軍情畏罪自殺、總督楊應琚因為吃敗仗被朝廷處死、總督楊寧兵敗被免職、總督明瑞重傷身亡。)都鎩羽而歸。
  • 如今軍閥割據的緬甸,卻有著十分輝煌的過去:吞併泰國還敢撩撥乾隆!
    為此還有一個形容緬甸的段子:知道緬甸為什麼叫緬甸嗎?因為緬甸經常停電,所以叫免電! 在18世紀最巔峰的時候更是滅亡泰國,還撩撥乾隆,幾次擊敗大清朝,妄圖吞併雲南。 緬甸崛起 根據史料,緬甸地區在1世紀左右就出現了一些封建王朝,但都各自為政,互相攻伐。7世紀,出現了一個驃國,統一了現柬埔寨西北側的緬甸地區,但是9世紀被南詔國所滅,之後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
  • 緬甸果敢現狀:昔日國門漢字被去除,緬文越來越重要
    奈何其間種種終究只是往日風光,經由清朝時期先後錯過兩度工業革命,以至於中國整體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那些以往受中國經濟支配的國家用鴉片、槍炮強行扭轉了局面,造成了中華大地幾千年來前所未有的恥辱,至今仍在中華兒女心中揮之不去。
  • 緬甸大選:矛盾國度與緬華舊事
    雖然緬甸民主改革多年,可每當說起政治,緬甸人還是避而不談,尤其是講給外國人聽的時候。 之所以選擇緬甸作研究主題,大概與我兒時的記憶分不開。第一次去緬甸是1999年,我還是個孩子,來到雲南西雙版納的景洪、勐臘、勐海,經打洛邊境進入緬甸孟拉。
  • 「雲雀」I-LEX無人機在緬甸戰場上被繳獲,以緬軍事合作有多深
    2020年6月24日這一天,緬甸西部若開邦拉代當鎮的一座大橋附近槍聲激烈,原來是一百多名緬軍在行軍的過程中突然遇到了在當地到處打遊擊的若開軍。緬軍指揮官很惱火,這些若開軍遊擊隊拿上槍就是兵,放下槍就是民,那些人權組織還時刻盯著平民傷亡,真是放不開手腳來打呀!
  • 元朝發動徵伐緬甸的戰爭,卻在酷暑、瘟疫以及銀彈攻勢下鎩羽而歸
    緬甸是個小國,但是歷來強悍善戰,敢與霸主爭高下。乾隆時期的清朝,國力強盛,體量巨大,是東亞超級大國,但是面對這個龐然大物伸出的鐵拳,緬甸毫不畏懼,幾仗下來,打得大清損兵折將,顏面全無。19世紀時,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大兵壓境,緬甸照樣敢於亮劍。
  • 唯一可能成為中國印度洋出海口「緬甸」
    在國家整體戰略上就處於一個非常主動的地位,不用看別人臉色行事。緬甸在歷史上不屬於中國,但是中國古代曾經有兩個最合適的時期去統治緬甸,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大將沐英收復雲南後,讓其世守雲南,同時設宣慰司,幾乎將緬甸全境納入明朝版圖,但由於緬甸地處西南地區,在古代屬於荒蠻之地,所以在明朝初年後,當時的政府把重心放在北邊,對緬甸地區疏於管理,放任了土司的發展,到了明朝後期,當時屬於東籲王朝基本獨立於明朝的行政體系之外,至此,明朝失去了對緬甸的控制
  • 人物聲音|緬甸駐邕總領事:東博會增進緬中經貿往來
    以昂山將軍為代表的領導階層與全國人民一起反抗外來侵略勢力,最終將殖民者趕出緬甸。1948年1月4日,緬甸重新獲得了獨立。每年獨立日當天,緬甸政府會在首都進行遊行等紀念儀式,民眾紛紛走上街頭進行慶祝。「有趣的是,這天大家都不放煙花,而是通過玩遊戲或者舉辦社區娛樂活動來與親朋好友歡度假期,共同紀念這個對國家意義非凡的日子。」
  • 自治不過30年,緬北的佤邦,憑什麼讓緬甸不敢小瞧?
    在與中國接壤的國家當中,位於中南半島的緬甸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但是這個國家卻以「金三角」而聞名世界,其實緬甸國內存在著大量武裝割據勢力,而佤邦便是最大的一個「刺頭」,至今緬甸政府都不敢動它!帶你認識佤邦佤邦是現在緬甸第二特區,位於緬甸聯邦北部,現在境內通用漢語和漢字,其實在歷史來講,就是屬於中國,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元、明屬傣族土司控制;清朝中期獨立出去,然後1948年為國民黨軍領導20年;1969又被緬共領導20年;1989年脫離緬甸共產黨領導,與緬甸政府籤訂停火協議。
  • 自治不過30年,佤邦這個「刺頭」,憑什麼讓緬甸不敢小瞧?
    在與中國接壤的國家當中,位於中南半島的緬甸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但是這個國家卻以「金三角」而聞名世界,其實緬甸國內存在著大量武裝割據勢力,而佤邦便是最大的一個「刺頭」,至今緬甸政府都不敢動它!
  • 清朝名將海蘭察能徵善戰,為何後人卻用一種有趣的動物比喻他
    乾隆三十年,緬甸侵擾清朝邊境,清緬戰爭爆發。海蘭察以副都統的身份率八旗先鋒直驅緬甸。他多次以其神勇,破緬軍戰陣,打得緬軍死傷無數,最終迫使緬軍主動議和。論功行賞時,海蘭察被擢升為鑲黃旗蒙古副都統,並留於雲南邊塞負責戌邊治兵等事務。
  • 旅行緬甸小勐拉一個讓人無法忘懷的金三角罪惡都市
    但和遊客交織的其他口岸相比,打洛是大多數人完全沒有聽過的地方,更沒聽說過從口岸出境之後被譽為「小澳門」的緬甸小勐拉,小勐拉並不算是真正的緬甸,1989年,緬甸撣邦東部邊境約五千平方公裡的區域宣布脫離緬共統治,與緬政府達成停火協議後,成為了擁有獨立武裝的自治區之一,官方稱其為——「第四特區」。   在雲南邊境有個叫打洛的小鎮子,是前往東南亞國家的眾多出境口岸之一。
  • 甲午戰爭為什麼清朝一敗塗地?日本究竟靠什麼打贏清朝?
    這場國恥般的戰爭始終印照在中國人的頭上,那麼在甲午戰爭中,清軍為什麼總是在潰敗呢?清軍的軍事實力清朝的軍事體制其實是封建社會的戰時指揮體制。在戰爭時期,皇帝是清朝軍隊的最高統帥,最高指揮部由兵部、軍機處、總理衙門組成,戰爭指揮官是各省的督撫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