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軍,為何會被緬軍打得大敗

2020-12-12 尋歷史真相

《御製十全記》記載:「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徵緬這樁不算成功」。

01

徵緬戰事指的清軍和緬軍的戰爭。這場戰爭為何讓乾隆這樣說?據了解,當時滿洲八旗被緬軍打得滿地找牙,這是為什麼呢?

1767年,緬王孟駁向向暹羅的大成王朝發起進攻,用了一年的時間,直接將大成王朝滅掉。

後來,緬王將目光放在了清王朝身上。其實,清王朝自建立之後也是平定了很多勢力,建起了龐大的帝國。在這個過程中,滿洲八旗起了重要的作用,立下了赫赫戰功。

02

1601年,努爾哈赤將旗下臣民分為四旗,14年後,又增設了四旗,就這樣,八旗誕生了。

有了這個組織之後,努爾哈赤用「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的思想教育他們,人人可以上戰場,人人可以下地幹活兒。

同時,八旗內部非常團結,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八旗戰鬥力高,打起仗來非常強。

1762年,緬軍2000多人入侵中國邊境,當時清朝正在平定準噶爾叛亂。等到叛亂平息後,乾隆將所有兵力放在了清緬戰爭中。

當時乾隆下旨表示:「我們要把來犯之敵全部殺光,以此來震懾南蠻子。」

整個戰爭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衛。

1962年,緬軍進入雲南境內劫掠,劉藻派出部隊徵剿,敵人聞訊撤掉,只抓了幾個緬軍。

同年10月,緬軍再次入侵,劉藻再次派兵徵剿,這次緬軍有了防備,設下了埋伏,最終導致600名八旗子弟喪命。

這一次失敗後,乾隆直接讓雲貴總督率軍兩萬攻打緬甸。當時清廷覺得緬甸是個小國,根本不用畏懼。最初的情況比較好,隨著清軍進入緬甸境內,佔領了很多地區。直到攻佔蠻暮地區的重鎮新街後,緬王有點慌了,於是派兵一萬夾擊清軍,清軍損失千人。

03

後來,滿洲八旗2000多人和敵人交戰於猛卯,死傷慘重。由於緬軍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優勢,找準了清軍的劣勢,導致清軍一直潰敗。

乾隆知道消息後非常憤怒,於是讓侄子親自率軍出徵。

明瑞是富察·傅恆的侄子,此人能力出眾,曾經參加過很多場戰役。經過明瑞和乾隆的分析,他們覺得這次派兵兩萬就能拿下。

隨即,明瑞帶著近兩萬人踏上了徵程。

初期,清軍一直打到新街附近,目標是緬甸首都。後來,八旗子弟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多數士兵都失去了戰鬥能力,甚至有很多士兵逐漸死去,減員非常嚴重。

緬軍知道了清軍這樣的狀況,於是讓人加緊抵抗,清軍一時間損失慘重。明瑞作為乾隆欽點的將領,肯定不能畏懼,於是帶著人直接一部分精銳殺到了距離緬甸軍事要地阿瓦70裡的地方。

緬王看到明瑞帶領部隊這麼猛,緊急調派了一萬多人抵抗,雖然清軍損失不小,但是最終還是拿下了蠻結,斃敵2000.

明瑞可能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還一直深入,竟然想拿下緬甸的都城。

緬軍看到清軍這樣玩,他們很開心,先是不斷派出小部隊騷擾,然後將清軍圍了起來。清軍被包圍之後,緬軍發動了總攻,用了三天時間,清軍全軍覆沒,明瑞自縊而亡。

第三次就這樣失敗了,乾隆心裡的怒火更是控制不住了,於是決定第四次徵討。

總結了前幾次失敗的原因,這次派出了富察·傅恆,給了他兩萬人,採取了水陸並進的方式進攻。

04

後來水陸兩軍會師哈坎,八旗士兵和緬軍展開了廝殺,當時距離緬甸首都已經非常近了,緬王慌了,從各地調兵增援。

緬軍援軍的到來改變了戰爭局面,八旗子弟也攻下了老官屯。

此時,緬甸發生政變,清軍補給也跟不上,兩邊都是強弩之末了。

在微妙的變化下,雙方決定通過談判的方式結束,因為再打下去都不好。

18年後,緬甸孟雲來朝納貢,希望清朝可以不計前嫌,緬甸願意俯首稱臣。

緬甸的態度為何會這樣?一方面是戰爭損害太大,經不起折騰了,另一方面就是政變換了人,這個君主不想再掀起戰爭。

然而,清緬戰爭讓當時發展巔峰的清朝損失911萬兩白銀,依然是沒有拿下。

為何清軍如此不堪一擊,被敵人打得滿地找牙?

05

其實可以從這幾方面原因分析:

首先是不熟悉敵人。當時的清廷,從君王到大臣,沒有一個真正了解緬甸的,僅僅靠著自身的判斷做出結論,覺得緬甸是個小國家,根本不用放在心上,結果敗了。

殊不知,緬甸在中南半島算是霸主,戰鬥經驗很豐富。

其次就是後勤補給跟不上。在那個時候,交通沒有那麼發達,物資都需要一點一點運送,不可能短時間將糧草運到。

因為時間不確定,糧草需要多少也不確定,一旦跟不上,士兵吃不飽肯定戰鬥力抵下,肯定吃敗仗。

然後就是瘟疫。由於清軍水土不服,醫療條件跟不上,內部瘟疫橫行,無數士兵還沒上戰場就死了。

最後就是主將太冒進。尤其是明瑞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最終被敵人包圍,清軍全軍覆沒。因為種種原因,註定著清軍會失敗。

06

徵戰六年,耗費近千萬兩白銀和數以萬計的生命,最終換來了一個議和。從客觀角度來講,這場仗打得不值。

07

1980年貳角人民幣上的兩位美麗女孩,後來人生過的如何?

雍正處死年羹堯後,如何處置他的妻妾兒女?雍正的做法夠狠

辛棄疾有多牛?50人殺入金軍5萬人大營?活捉叛徒還全身而退?

王翦奉命攻打楚國,李信表示20萬人就夠,為什麼王翦堅持要60萬?

馬未都:司馬光砸不了缸,宋人燒不出大缸!學者:知道請君入甕嗎

參考資料《清史稿》

文章題目: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軍,為何會被緬軍打得大敗文章作者: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清緬戰爭中,大清朝為什麼打不贏一個小小的緬甸
    清緬戰爭是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清王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清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王朝。乾隆時期,清朝國力達到了鼎盛。
  • 清緬戰爭:當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時,會發生什麼呢?
    說個後話,清緬戰爭後, 一些參加過清緬戰爭的將領,目睹了緬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清朝火器技術落後,就上書請求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枝,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枝,增強自身國力。 可乾隆不是康熙,康熙喜歡造大炮,乾隆覺得「騎射乃建州之本」,火器那玩意威力還沒弓箭大,本來八旗兵就對騎射技藝鬆弛了,再加上依賴火器,只會更菜,還是算了。
  • 八國聯軍如果碰上康乾時代的清軍,清朝能否打贏?有一種假設可以
    有人曾假設,要是讓這場戰爭發生在清朝鼎盛的康乾盛世,那時的清軍對陣八國聯軍,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呢?三、康乾盛世的八旗軍康乾盛世,也就是清朝前期的康雍乾三朝,這是清朝最繁榮的時代,戰爭的功績上也是極其給力。康熙帝時期:平臺灣,平三藩,平噶爾丹,還和俄國打了雅克薩之戰。雍正朝比較和平,僅有平青海羅卜藏丹津之戰。
  • 古代歐洲貴族為何對寡婦情有獨鍾?連國王都搶著娶,這是為何?
    這一點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會這樣呢?難道寡婦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有年輕姑娘給不了的感覺?今天,筆者要以布列塔尼的安娜為例,給大家說道說道。作為回報,布列塔尼會擁有自治權,法國不會幹預。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軍,為何會被緬軍打得大敗
  • 清緬之戰緬軍燧發槍顯神威,清軍連折四員主將,乾隆為何不引進?
    一向好大喜功的乾隆一開始並不願意理睬緬甸,主要還是因為路途遙遠,不想興師動眾,怕花錢。後來邊關多次告急,漢人大臣也數次向乾隆上奏摺,說緬甸"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乾隆這才硬著頭皮出兵。起初狂妄自大的乾隆以為小小的緬甸不值一提,大清只要出兵肯定會一戰定乾坤,讓其乖乖求饒。
  • 壯哉大明:明明被清軍打得山窮水盡,仍用殘兵敗將揍趴東南亞霸主
    一六四四年,二十萬滿洲八旗鐵騎在吳三桂的指揮下,經山海關入關,建立了清朝對中國200多年的統治。但是明代對八旗軍的抵抗並沒有停止,在南方各地,明朝的藩王們相繼稱帝,組織抗清運動。但是,由於朝政腐敗,軍閥和官員互相勾結,導致了南明諸小政權的相繼滅亡。
  • 泰國和緬甸為什麼打了300年的戰爭?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是近鄰有時候也會產生一些矛盾,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如此。世界上一些鄰國因在領土、資源等方面的矛盾會發生戰爭。盤點世界上鄰國之間的戰爭,大多數戰爭在幾年之內就分出了勝負,但還有一些戰爭持續時間長得可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英法百年戰爭」。
  • 如今軍閥割據的緬甸,卻有著十分輝煌的過去:吞併泰國還敢撩撥乾隆!
    戰爭結果十分的出人意料,上萬緬甸大軍被元朝的700騎兵擊敗,一路潰敗回緬甸境內,隨後元朝的雲南諸路宣慰使率軍追擊,一路勢如破竹。之後經過4年的鏖戰,蒙古佔領了緬甸地區,但是由於距離京城太過遙遠,又水土不服,只能撤出緬甸。
  • 緬甸大選:矛盾國度與緬華舊事
    雖然緬甸民主改革多年,可每當說起政治,緬甸人還是避而不談,尤其是講給外國人聽的時候。 之所以選擇緬甸作研究主題,大概與我兒時的記憶分不開。第一次去緬甸是1999年,我還是個孩子,來到雲南西雙版納的景洪、勐臘、勐海,經打洛邊境進入緬甸孟拉。
  • 曾幫清朝打天下,被譽為滿洲第一家族
    明末,這二人的子孫遷居到今遼寧省新賓一帶居住,並在此修建了沙濟城,因此得名「沙濟富察氏」。而後因「納蘇莫爾根」子孫不興旺,所以實際上到最後「沙濟富察氏」其實皆為「檀都」一脈。明朝末年,「沙濟富察氏」次支家主旺吉努,投靠了努爾哈赤,成為了清朝的開國功臣,由此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家族子弟,進爵封侯位列公卿。
  • 清朝三大奇功:200綠營在新疆砍敗數千叛匪
    在清朝綠營兵任務繁多,一要鎮守十八省要害,二要稽查走私,抓捕罪犯,押送錢糧。三要,駐守邊防,例如綠營兵鎮守新疆南北各路,蒙古烏裡雅蘇臺,科布多和西藏各地。四要,大運河漕運…綠營兵不僅在內地鎮壓農民軍,還要南下西南煙瘴山區,平息西南土司騷亂。進軍越南緬甸亞熱帶山區叢林打擊越軍和緬軍。
  • 「雲雀」I-LEX無人機在緬甸戰場上被繳獲,以緬軍事合作有多深
    2020年6月24日這一天,緬甸西部若開邦拉代當鎮的一座大橋附近槍聲激烈,原來是一百多名緬軍在行軍的過程中突然遇到了在當地到處打遊擊的若開軍。緬軍指揮官很惱火,這些若開軍遊擊隊拿上槍就是兵,放下槍就是民,那些人權組織還時刻盯著平民傷亡,真是放不開手腳來打呀!
  • 元朝發動徵伐緬甸的戰爭,卻在酷暑、瘟疫以及銀彈攻勢下鎩羽而歸
    緬甸是個小國,但是歷來強悍善戰,敢與霸主爭高下。乾隆時期的清朝,國力強盛,體量巨大,是東亞超級大國,但是面對這個龐然大物伸出的鐵拳,緬甸毫不畏懼,幾仗下來,打得大清損兵折將,顏面全無。19世紀時,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大兵壓境,緬甸照樣敢於亮劍。
  • 緬軍總司令敏昂萊會見克欽浸信會主席卡嵐散松
    2020-12-03 02:50:57 來源: 果敢資訊網 舉報   12月1日,緬軍總司令敏昂萊在位於克欽邦密支那的緬軍北部軍區總部會見了克欽浸信會
  • 血戰淞滬,遠徵印緬,蔣介石的王牌新1軍是如何隕落的?
    號稱蔣介石五大王牌軍之一的新1軍,被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圍殲在遼西黑山一役中。 從印緬戰場歸國時,新1軍頂著「天下第一軍」的名頭,全副美械裝備,神氣得不得了。 中國政府為配合盟軍作戰,派出遠徵軍赴緬。新38師隸屬第66軍參加了中國遠徵軍,新22師也併入了遠徵軍序列。 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遠徵軍的一部分部隊撤到了印度。而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提出,想在印度訓練10萬中國軍隊,以圖之後反攻緬甸。 於是,新38師和新22師,先後奉命開赴蘭姆伽軍營。
  • 清朝士兵的「兵」和「勇」有啥區別?偉人自創的成語說得很清楚
    在分析兵、勇、卒這三者的區別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清朝的軍隊編制。清朝的核心軍種,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八旗軍,即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和鑲黃、鑲白、鑲紅、鑲藍一共八旗,又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後來努爾哈赤將其整編為四旗,並最終發展為八旗,成為清朝軍隊的根本制度。原來的八旗只是滿洲士兵,後來隨著擊敗蒙古和順利入關,投降的蒙古和明朝士兵組成了蒙古八旗和漢八旗。而入關之後滿洲八旗憑藉著高功受賞,日漸腐敗,漢八旗和後來成立的綠營軍成為清朝的軍隊主力。
  • 緬甸果敢現狀:昔日國門漢字被去除,緬文越來越重要
    二、緬甸果敢地區的前世緬甸果敢地區如今的狀況乃是漢字與緬文共存,其官方語言自然是以緬文為主,但實質上大街小巷之中漢字亦是極其常見的,普遍商鋪橫幅之中是以漢字、緬文雙重並存。清朝順治十五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聯合「大西軍」張獻忠的部將李定國舉起「反清復清」的旗幟意與清朝統治者一戰,然而面對乾坤易主的天下大勢終歸是無力扭轉,兵敗之後一眾殘存人等只能從騰越一路出逃,退入緬甸尋求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