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自中國50式衝鋒鎗的K50M:掉價的鋼絲槍託成為點睛之筆

2020-12-18 歷史中郎將

1951年2月,越南衛國軍被改編為越南人民軍。越南衛國軍本身是越盟領導下的武裝(越南獨立同盟會VitNam;cLpngMinhHi,簡稱越盟)。這時,蘇聯的工業、經濟都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恢復,對越盟的軍援力度十分有限,所軍援的武器裝備,大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老舊庫存。

出現在越南的MG34

由於越南自身工業能力十分薄弱,因此越盟武裝只好使用老舊的莫辛納幹、MP40對抗法國殖民者,這些武器在戰爭中的表現十分差勁,而且越南地處熱帶植被茂密,越南衛國軍對自動火力的需求日益明顯,此時他們北方的鄰居向他們提供了一批武器,其中越南衛國軍最為鍾愛的武器之一,就是1950年式7.62毫米衝鋒鎗。

中國50式衝鋒鎗

由於1950年式7.62毫米衝鋒鎗火力兇猛彈道密集,在叢林環境中表現優秀,越盟軍械部門決定對它進行仿製,至于越盟軍械部門仿製出的成品,就是波波沙槍族中極為罕見的K50M。

對中國50式衝鋒鎗的仿製細節

越南工業基礎薄弱,因此在仿製的過程中對1950年式7.62毫米衝鋒鎗進行了改進。為了減少生產工時節約成本,越南槍械設計者們先是將50式衝鋒鎗的槍管外罩截短了三分之一,並移除了槍口的制退器。原本50式衝鋒鎗的準星在槍管外罩之上,這樣一來越南設計者們不得不在K50M槍口上方安裝一個準星,而這個準星基本和AK的一模一樣。

外罩截短,裝上AK準星

中國的1950年式7.62毫米衝鋒鎗仿自聯PPSH-41"波波沙"式7.62MM衝鋒鎗。雖然50式衝鋒鎗可以使用波波沙的彈鼓,但是由於重量和可靠性等問題,中國的槍械設計者們將條形35發條形彈匣作為了這款衝鋒鎗的標配。很明顯,這一點也影響到了K50M,越南軍械部門同樣將35發條形彈匣定為K50M的標配彈匣。

可以伸縮的鋼絲槍託

至於K50M的上機匣,則是原封不動的照抄1950年式衝鋒鎗。其中最能夠說明這一點的細節,就是機匣上的瞄具。中國1950年式衝鋒鎗的後瞄具與蘇聯原版的缺口式瞄具不同,它採用了翻轉式的覘孔瞄具。不過K50M的下機匣,則圍繞主要圍繞槍託做出了巨大改動。原版1950年式衝鋒鎗的木質槍託,在越南這樣潮溼的環境中容易變得非常沉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越南軍械部門將與MAT49或M3「黃油槍」的鋼絲槍託移植到K50M身上,並K50M的下機匣兩側留下了兩條用於收縮鋼絲槍託的管子,這樣就可以將鋼絲槍託縮入其中。

鋼絲槍託和小握把都是點睛之筆

由於越南植被茂密,因此越盟武裝常常與法軍進行近距離交戰,為了讓士兵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以較為標準的姿勢向敵人射擊,越南軍械部門特意在K50M機匣下方安裝了一個手槍型握把。與準星相似的是,這個手槍型握把直接取自中國56式衝鋒鎗。原版1950年式衝鋒鎗並沒有這個小握把。

焊接痕跡明顯

越南K50M的鋼絲槍託這個手槍型握把都是K50M的點睛之筆,鋼絲槍託既縮短了K50M的尺寸,又減輕了K50M的重量,手槍型槍握把則將K50M的操作性提高了一個檔次。

越南士兵和K50M

不過受限於越南薄弱的工業基礎以及戰時環境,K50M的做工十分粗糙,金屬機匣上隨處可見焊接所留下的痕跡。另外K50M的產量很低,因為衝鋒鎗和突擊步槍在作戰中有極高的重疊度,因此冷戰時期的衝鋒鎗產量普遍不高,工業基礎極為薄弱的越南產能更是有限。

尾聲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K50M並不是這把槍的官方稱呼。K50本身就是美軍對50式衝鋒鎗的叫法,而M則代表Modified,也就是改型的意思。因此K50M的全稱應該為「50式衝鋒鎗的越南改進型」。

K50M

K50M是波波沙槍族中最為稀有的,該槍融入了蘇聯、中國、和越南元的槍械元素,本身就極具歷史價值,再加上極低的產量,讓這款混血槍械極具收藏價值,成為了槍械收藏者所中意的藏品之一。

相關焦點

  • 日本古董槍店銷售「仿四三式衝鋒鎗」抗美援朝戰爭的特殊輕武器
    11月1日,日本古董槍店上架了一支中國製造的衝鋒鎗。 這張雷鋒叔叔的照片可能大家都很熟悉,照片中出現的衝鋒鎗就是54式衝鋒鎗,這支衝鋒鎗與日本古董店正在出售的「仿四三式」同樣都是仿製PPS43,只不過一個是授權生產型,一個是山寨型
  • 中國輕武器-步槍/衝鋒鎗盤點
    好了,進入正題: 50/54式衝鋒鎗 1950年,仿照蘇聯PPSH-41/43"波波沙"式7.62MM衝鋒鎗,生產出新中國第一種國產衝鋒鎗。後經毛澤東批准命名為1950年式7.62毫米衝鋒鎗,當年生產3.6萬支裝備部隊。
  • 出生即落伍,國產82式衝鋒鎗到底做錯了啥?
    犯罪嫌疑人駕車強行闖卡,兩名警員使用82式衝鋒鎗同時開火,瞬間兩個15發的彈匣打空。但犯罪嫌疑人居然毫髮無損的揚長而去,好在第二抓捕組帶有2支56式衝鋒鎗,在卡點只是一個長點射犯罪嫌疑人便一死一重傷,剩下的兩人乖乖束手就擒。
  • 關於衝鋒鎗,我們全都說錯了!在中國,微衝不是微型衝鋒鎗!
    衝鋒鎗這個詞在中國使用的比較晚,只有七十多年的歷史。例如我國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廣泛使用的50式衝鋒鎗,仿製於蘇聯ППШ-41波波莎,該槍就比較重,全重達到了七斤三兩,比目前現役的95式自動步槍還要重七兩。
  • 56式7.62毫米衝鋒鎗
    1956年生產定型的衝鋒鎗稱為56式衝鋒鎗,56式衝鋒鎗是在我國引進蘇聯技術時期生產定型的,仿製的是蘇聯AK-47,是發射中間威力型步槍彈的全自動武器。56式衝鋒鎗56式衝鋒鎗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採用了摺疊式的三稜刺刀,56式衝鋒鎗的槍託為木製固定槍託。
  • 比利時維涅龍衝鋒鎗,用二戰前的風格設計戰後衝鋒鎗
    上世紀50年代初,比利時憲兵及預備役上校喬治.維涅龍設計了一種衝鋒鎗,第一種型號M1是在1954年推出的,之後的M2則在它的基礎上稍加修改並大量生產,在多個國家服役。維涅龍M2衝鋒鎗作為比利時在二戰後設計的衝鋒鎗,本身性能中規中矩,不過這款衝鋒鎗身上還殘留有明顯的原始設計,它更像是二戰技術向戰後新式衝鋒鎗技術的過渡型號。
  • 曾經步兵槍械的主力56-1式和56-2式衝鋒鎗的不同之處
    由於81式自動步槍於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大量裝備我各大軍區野戰軍,取代了原步兵槍械的主力56式、56-1式衝鋒鎗,包括數量極少的56-2式衝鋒鎗,就將同樣發射7.62X39mm中間威力步槍彈,30發彎彈匣供彈的56式、56-1式和56-2式衝鋒鎗重新命名為「1956年式自動步槍」,簡稱「56式自動步槍」。
  • 中國82式微型衝鋒鎗現身日本古董槍店 店員表示該槍首次在日銷售
    近日,日本古董槍店展示了一支中國製造的82式微型衝鋒鎗。該槍是波蘭Wz.63衝鋒鎗的仿製型,後者是波蘭拉多姆兵工廠研製的衝鋒鎗,也稱PM-63RAK。採用自由槍機自動方式,而非常見的槍機系統,同時採用開膛待擊方式。
  • 東德WG-66微型衝鋒鎗,為了和蠍式一爭高下,被生產線耽誤了
    上世紀60年代初的東德部隊,他們有AK突擊步槍和馬卡洛夫手槍,並且手握生產許可證,不過他們缺少合適的衝鋒鎗,在觀看了蠍式微型衝鋒鎗之後東德就不淡定了,國防部在1966年決定研製一種和蠍式相似甚至超越它的衝鋒鎗。
  • 79式衝鋒鎗,其魔改堪稱是中國槍械之最!
    在這種莫名其妙的政治環境下,一款莫名其妙的武器誕生了,這就是一款有深深政治烙印的野戰叢林輕型衝鋒鎗,79式衝鋒鎗!一份資料中寫道:一般槍械的研製周期為5-7年,主要研製人員為4到10人,而79式衝鋒鎗的研製時間長達15年之久,參加研製的主要人員多達幾十人。從誕生開始,對於79衝鋒鎗的各種質疑聲音就不絕於耳!
  • 【免費舊文】博士研究生設計的衝鋒鎗
    作者@餘跡 對於混跡軍迷圈多年的老軍迷而言,蠍式衝鋒鎗/蠍子衝鋒鎗/蠍子/Vz.61一定不是一款令人陌生的武器,相反,這款看似樸素無華的衝鋒鎗,實際上是一款極為精巧的武器,甚至成為了捷克輕武器的代表作品之一。
  • ...迷魔改的鏡面匣子,加槍託、裝消音器、接瞄準鏡,手槍變成了衝鋒鎗
    有意思的是,這支衝鋒鎗的原型是鏡面匣子,也就是德國生產的毛瑟C96手槍,它在國內還有不少外號,比如盒子炮、二十響、駁殼槍、快慢機等等。 二戰期間,原版毛瑟C96手槍以及衍生出來的仿製型號在戰場上廣為使用,尤其是在中國,彈容量大、射速高、射程遠的鏡面匣子深受中國軍隊喜愛,性能遠超日軍手中的王八盒子(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給日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日本人收藏毛瑟C96手槍,而日本民間關於鏡面匣子的改裝作品更是層出不窮。
  • 國產50式衝鋒鎗:志願軍近戰夜戰利器 曾伴隨邱少雲衝鋒
    抗美援朝戰場上使用國產50式衝鋒鎗作戰的志願軍戰士。武器,是戰士的第二生命。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著一支槍身有數處明顯焦黑灼痕的國產50式衝鋒鎗。作為志願軍重要的單兵武器,國產50式衝鋒鎗早已退出我軍現役裝備序列,但它見證了人民軍隊不畏強敵勇於亮劍敢於勝利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承載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仍能給我們以鼓舞和啟迪。抗美援朝戰場上使用國產50式衝鋒鎗作戰的志願軍戰士。
  • 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蘇聯PPS-43衝鋒鎗成型之路及多國仿製型
    中國曾於1953~1956年間仿製生產PPS-43衝鋒鎗,命名為54式衝鋒鎗。54式衝鋒鎗的設計與PPS-43衝鋒鎗基本相同,但採用25發彈匣供彈。該槍機匣頂端的銘文與蘇聯的原型槍有所不同,其銘文分為四行,第一行為「仿」字,第二行為「四三式」字樣,第三行為生產年份,第四行則為生產編號。其握把護板上刻有一個菱形圖案或者是字母「K」的字樣。
  • 一個彈匣只有20發,幾秒打光全部子彈,79式衝鋒鎗為何經久不衰?
    而輕武器方面也是如此,從陸續曝光的各種警用槍械到去年十月份首次曝光的全新突擊步槍,無一不體現了中國軍事實力的全面發展。除去推陳出新的新型槍械,一些經典型號的輕武器也在各種高科技的加成下重新回到人們的面前,可以在幾秒內打空一個彈匣的79式衝鋒鎗就是典型的代表。
  • 正宗義大利貨,包絡式槍機設計,穩定性極佳的伯萊塔M12衝鋒鎗
    正宗義大利貨在義大利有一家武器製造商於上個世紀50年代推出了一款小巧輕便的衝鋒鎗,這款衝鋒鎗擁有極佳便攜性於與結構穩定性,非常適合用於各種突襲任務和近戰,深得世界各國軍隊的認可,被譽為世界上最出色的衝鋒鎗之一,以至於到現在依然有不少軍隊還在使用,這款衝鋒鎗就是義大利伯萊塔公司的M12 9×19毫米衝鋒鎗。
  • 二戰蘇聯波波莎衝鋒鎗PK德軍MP40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擇哪個?
    1939年對MP38式進行了改進,改進後命名為MP38/40式。後來,為了簡化加工工藝和降低成本,又對MP38/40式作了幾次改進,其改進型分別稱為MP40/Ⅰ式、MP40/Ⅱ式等系列衝鋒鎗。在1940~1944年間,共生產了103,7400支MP40式衝鋒鎗,直到60年代仍有一些國家使用這種槍。
  • 79式微聲衝鋒鎗暴改款亮相-太驚豔了
    好了,進入正題:79式微型衝鋒鎗暴改款圖中這些特警手中的這款具有輕量化肩託、籠狀皮軌、小握把、戰術手電和紅點瞄具的輕武器,感覺很拉風吧。其實這是79式微型衝鋒鎗的又一款爆改,幾乎都認不出原來的樣子了。79式微型衝鋒鎗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定型的,迄今已經服役了近40年,能使用這麼長時間,說明這款微衝還是有特點的。
  • 生產了三十多萬支 裝備我國軍警二十多年 79式衝鋒鎗的優勢是什麼
    79式7.62mm衝鋒鎗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產品, 在1979年設計定型,簡稱79式7.62衝鋒鎗。一般情況下使用51式7.62mm手槍彈。79式衝鋒鎗採用活塞短行程導氣式自動方式,射速高達1000發/分以上,發射時後坐速度11.5米/秒,這種槍的優點為操作靈活、反應快,後坐力較小,便於精確射擊。79式衝鋒鎗的性能可靠,射擊精度比較高,射速也比較快,短時間內可以用密集彈雨覆蓋目標區,可以說是一種優秀的近戰武器。
  • CMMG公司M4執法型9mm衝鋒鎗
    但其實兩者內核存在根本差異,M4執法型9mm衝鋒鎗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和半自動發射方式,也可以根據執法部門要求把半自動發射方式改為全自動發射方式。M4執法型9mm衝鋒鎗口徑為9mm,全槍長901mm,槍管長406mm,空槍質量2.75kg。彈匣容彈量有32發與20發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