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葉之庭》:解讀新海誠電影東方美學意境下的情感內涵

2020-12-04 心鳴堂

在當前發展迅猛的3D作品成為全球動漫市場的主導時,一股新興力量卻依然在堅守傳統動漫創作技藝,並屢次以2D動畫作品斬獲大獎。

2013年上映的電影《言葉之庭》,便是由日本新生代動畫導演代表人物、被譽為「數字時代的影像文學大師」、作家新海誠執導的第六部動畫佳作。本片於上映當年獲得第18屆日本動畫神戶獎、第17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優秀長篇動畫電影獎,並在2014年獲得德國斯圖加特國際動畫節長篇動畫獎。

這部《言葉之庭》情節舒緩簡單,畫風細膩逼真,色彩柔美清新,詩意化的敘事風格更是烘託出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電影藝術美感,展現了導演新海誠日益成熟的電影把控能力與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電影運用成熟的視覺語言,描繪了一位神秘女子雪野和立志成為製鞋師的男學生孝雄之間在雨天發生的情感故事。影片以其細膩流轉的色彩鋪陳和浪漫勵志的故事情節贏得了觀眾的青睞。本文將從敘事的風格、色彩的構成、以及旁白的運用手法這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獨特的藝術魅力及其情感內涵。

一、詩意化的敘事風格

縱觀導演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作品,無論是《秒速5釐米》、《追逐繁星的孩子》、還是《你的名字》,電影講述的故事都非常簡單。

然而其對於碎片化的散文詩似的敘事風格的精準把控,將男女主人公之間微妙地情感一絲一縷地融化於精緻的畫面,這一特點在《言葉之庭》中體現得尤為強烈。

①影片的敘事方式具有濃烈的日式自然而內斂的風格,導演摒棄了複雜的敘事關係,將劇情的推進融於詩意的電影段落中

男主人公秋葉孝雄是一名中學生,學習勤勉刻苦,並醉心於製作鞋具。自母親棄家出走後,他與哥哥一起居住生活,並承擔了諸多家務。在孝雄的性格特色裡,自強好學又安靜內斂,自立懂事又略帶青澀。

家庭的離散、學業的重負以及理想的遙遠彼此交匯,使孝雄感覺到一絲彷徨、焦慮與惘然。一次偶爾的逃課,讓孝雄注意到了在庭院中邊吃巧克力邊飲啤酒的女主人公雪野百香裡。雪野是孝雄所在中學的老師,因在校園裡備受流言侵擾而逃避於此,其性格特徵帶有明顯的知性優雅、又溫婉柔弱的特性。

整部電影便是以梅雨季節為界限,圍繞著男女主人公的庭院邂逅、雨中傾訴以及情感別離而鋪展演進。劇中的孝雄與雪野一次次在雨中的庭院相遇,由陌生到相知,兩人都經歷了極大的心理鬥爭才將最柔軟的內心暴露給彼此。

影片採用在簡單樸素的日常生活描繪中留白的方式給觀眾留以無限的想像空間,使孝雄和雪野之間的情感在不急不緩的劇情中自然宣洩,使電影敘事呈現出詩意舒緩的藝術特徵。

而在敘事風格上又抽離了複雜的關聯性,以自然內斂的風格將情節線索隱含在詩意的段落當中,相互交叉,又明暗相接,營造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情境。

②影片在故事設定上,沒有大幅度的轉折和衝突,而是運用觀眾對電影細節的感知、風格化的鏡頭和審美給觀眾帶來詩意化的觀影體驗

在影片中,情感濃鬱的部分是由孝雄向雪野提出製鞋要求展開的,兩人關係逐步升溫的內在表述採用了大篇幅來介紹放置、丈量、記錄、繪圖等近距離接觸環節。

人物觀念的表述也運用概念性的隱秘表達,比如用「走路」這個概念,進行角色思想觀念轉變的表述,雪野說:「我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走不好路,各個方面。」故事結局部分,雪野光腳踉蹌地奔出房間,樓梯間摔倒後依然繼續前行,邁出艱難的每一步。

在這段情節中,雖然只有寥寥幾個臺階,導演卻多次展現腳步的特寫,達成雪野已經學會了「走路」這一隱秘表達,為影片營造出濃厚的詩意感。

在我看來,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符合東方審美平衡的純愛故事,帶有強烈的東方美學意蘊,將對愛情的闡釋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尋都融入到了抒情詩賦般的細膩情緒中。

我認為,對於懵懂少年孝雄來說,與雪野老師之間這種模糊不清的「愛情」更像是一股情愫:在特定情境中,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境。而對雪野老師來說,這「愛情」更像是一種救贖,使她重新鼓起邁向新生活的勇氣。表面看是對愛情的褒揚,其實是對生命的救贖,觀照了對人類情感的探尋精神與生命的玄妙體驗,亦傳達了導演發自內心的思考與追尋。

二、細膩柔美的色彩構成

導演新海誠非常注重色彩元素在電影演繹之中的設計運用,《言葉之庭》即是其以色彩元素的精緻設計與細膩運用來提升作品整體表現力的典範之作。

在影片中,新海誠流暢輕盈地將各種不同純度、明度的綠色、藍色、灰色等多重色調進行塗染,凝潤流暢、跳躍交錯、晶瑩剔透的斑斕色彩彼此烘託,相互映照下構築了本片純美細膩、婉約鮮活的藝術風格,同時,也有力推動了故事情節的演進發展,集中抒發了情感主題的內涵理念。

①從設計運用入手,大膽創新,將凝潤流暢的色調融入男女主人公的造型之中,從而使得核心人物的個性更為鮮活細膩

為了凸顯映襯孝雄的性格特徵,新海誠以高純度的深灰色學生襯衫、低純度的淡黑色毛衫作為他的主要造型。在庭院這一主要場景的色彩呈現上,也以高純度的深綠色樹葉、低明度的淺白色雨水來做背景襯託,從而協調一致地將孝雄塑造雕琢得青春幹練又穩重沉著。

與孝雄不同,新海誠為雪野打造了低純度的白色襯衫、低純度的藍褐色小西服以及低明度的深褐色長褲作為主要造型,突出了其作為文藝女性優雅知性的性格特徵。其後新海誠同樣使用了低純度的褐色與藍色來刻畫了居室的內部場景。運用這種高度融合的表現手法,也安靜瑩潤地對雪野的性格特色進行了烘襯。

在我看來,這種多重色彩的協調搭配能夠細膩多面地將孝雄與雪野的性格特點展現出來,從而也使得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②巧妙地對深淺不一的多種色彩元素進行富於節奏韻律式的動感點綴,以靈動助推情節的鋪陳演進

在本片中,新海誠流暢地以跳躍交錯的色彩表徵將當代都市男女邂逅、傾訴情愫、黯然別離的動人故事勾勒描繪得曲折婉轉、躍然起伏。

影片開頭,是一大片清澈晶瑩的水面,高純度的深綠色碧葉的倒影瑩潤閃亮、低純度的淺白色水面透明無暇,整幅畫面顯得幽深靜謐,也使這一開篇情節平靜和緩。伴隨著如繁星般倒映在水面上的高純度淡白色細碎陽光快速閃動,畫面暫時定格在躍動的水面,似乎在暗示著故事情節即將出現較大變化。

緊接著畫面快速切換至高速奔馳的高純度灰黑色的地鐵車頭,一種現代都市快節奏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與之前的靜謐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我看來,新海誠使用不同屬性的色彩元素交叉渲染的表現手法推動著情節的延伸,正是這一多種色彩快速轉換的表現手法,使得故事的發展推進在平靜之中多了一份躍動的韻律感。

③藉助不同純度色彩的盡情揮灑,玲瓏細緻地呈現細微尋常的都市情感

在情感主題的抒發傳達上,新海誠善於通過色彩元素的設計運用,委婉冷靜地提煉都市男女在人生歷程中的思緒波動、情感釋放與理想展望。

影片最引發觀眾共鳴的部分,發生在雪野在自己居所內向孝雄表明自己的教師身份,並感謝孝雄在她心情低落和精神苦悶之時的陪伴傾訴,並向他作臨走告別,孝雄沉默了一下,然後緩緩起身,輕聲作別向外走去。

亮白色的滂沱大雨肆意飄灑,深灰色高樓冰冷矗立,孝雄轉過身,亮白色的雨滴飛灑擊打在他淺灰色的臉龐上,低明度的淡灰色人影晶瑩無暇。這一段畫面中,色彩元素的精巧設計與大膽運用,以濃烈絢爛的色彩交匯奏響了苦澀青春與黯然別離的最強音。

《言葉之庭》秉承了新海誠一貫堅持的「挖掘現代都市男女情感之美」的意旨,藉由對不同色彩的盡情揮灑,婉約感人地抒發了對於青春成長的理性思考、情感別離的淡然接納以及對純粹夢想執著堅持的主題理念。

我認為,影片的結局雖然略顯哀傷和遺憾,卻也釋然灑脫,青春的成長難免苦澀,情感的別離也必然刻骨,但理想的堅守依然值得肯定。

三、旁白的文學修辭手法

影片通過大量的旁白,營造出意蘊深刻的情境,通過色彩影像的傳達引導觀眾探究其深層次的內涵。

在情感緩慢宣洩的畫面中,散文詩般的旁白處理不僅承載了情節的連續性,還豐富了人物的性格內涵與情感體驗。親切自然的旁白語言,突出了口語化氣質,增強了人物情緒及畫面的代入感,在高低頓挫間折射出角色豐富的內心情感活動。

這部影片中的旁白有一個鮮明特徵,便是借鑑了文學的修辭手法。比如在語句表達上,導演藉助了文學修辭中「感官開放,通感與對話」的技巧。

影片開篇:「陌生人的雨傘打溼校服的衣角」,「不再換乘地鐵,轉身走出車站。」這段畫外音中,導演新海誠立足感官開放,分別從眼睛的視覺——打溼的衣角、鼻子的嗅覺——西服的樟腦球味、身體的觸感——背後緊貼的旁人這幾個角度出發,細膩描繪出地鐵車廂裡的窘迫困境。感性的語言營造出強烈的臨場感,使觀眾切身體會到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情感變換,從感官到心理,描述出一種零距離的現場感,使觀眾不由得認同認同主人公走出地鐵的行為。

女主人公雪野的旁白則體現了通感修辭方式:「他的口吻如此輕柔,仿佛觸摸玩具般小心翼翼,可在連呼吸都會痛的那段日子裡,你卻只肯埋頭收集周圍的聲音。」新海誠將人的聽覺、觸覺、知覺相互轉換 ,這種通感的修辭手法突破了常規語言的搭配局限,不僅增強了語言的藝術效果,還使得語言表達更具有感染力。

此外,新海誠在語言方式上巧妙借用了「對話性」技巧,使旁白極大地還原了時隱時現、曖昧矛盾的思緒變遷。

比如,在不下雨的日子裡,男女主人公經營著各自的生活,看似平靜的日常表徵下卻遮蓋不住欲說還休的思潮。「簡直像有誰切換了季節的開關,其實我根本不希望雨季結束。」這句雪野的旁白中出現了兩種互為矛盾的思維,一種覺得不下雨也好,那個孩子就不會逃課;另一種卻進行了反駁。

又如,男主人公的旁白:「暑假裡幾乎每天都要去打工」,「讓她穿上新鞋後能夠走得更多更遠。」這兩句話裡,我們也聽到了男主人公內心與自己的對話,他不斷說服自己,要求自己耐心等待,自認為給對方製鞋是一次人生歷練,若成功的話則能拉近自己與對方的差距。

在我看來,這種對話式的技巧能讓旁白一方面凸顯出意識的非理性表徵,另一方面也讓男女主人公內心真正的想法循序漸進地顯現出來,正是對內心情感波動和衝突的呈現與還原。影片在旁白的問答之間,將角色語言通過語調、音量使情感表達寄託於語句之外幽幽不盡的意境空間,也為情感與思考營造了詩意化表達,創造了更多關於影片情感內涵的思考。

結語

《言葉之庭》在影像詩人新海誠的妙手之下,將故事元素和形式元素通過鏡頭的編排組合構成了散文詩般的故事情節,通過成熟的傳統繪畫技法、詩意化的手法運用、富有表現力的意境營造為我們構築了畫風唯美、人物情感複雜、意蘊深刻的視覺體驗。

影片為我們呈現一場具有詩意美感的視聽饕餮盛宴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憧憬,即使面對的是「充滿未知的希望」,依然值得我們期待並為之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從《星之聲》到《言葉之庭》,看新海誠動畫的創作風格及情感美學
    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講講他這種獨特敘事風格的成因:(1)新海誠偏好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利用獨白創造如詩般的意境,表達人物情感獨白可以說是新海誠每部電影都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於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實可以歸結於新海誠並不太擅長通過以對話和情節的方式來傳達故事情感而導致的,為了避開這一短板
  • 於無言處聽音——《言葉之庭》的美學解讀
    《言葉之庭》是一部於2013年上映的日本動漫,一經上映,成績斐然,奪得了第17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優秀長篇動畫電影獎、第18屆日本動畫神戶獎等一眾獎項。動畫的劇情比較平淡——下雨天,男主人公秋月與女主人公雪野相遇在公園的涼亭裡,此後每當下雨天,兩人都會不約而同地在此相見,兩顆心逐漸靠近。
  • 從五個關鍵字眼解讀新海誠《言葉之庭》背後的悲情之旅
    序言:新海誠的動畫電影的主題基本都是圍繞著「思念、孤獨、愛、彼此心的距離」來敘述的故事,幾乎沒有一部動漫能逃離這一個定律。不管是2007年上映的《秒速五釐米》,還是2013年上映的《言葉之庭》。《言葉之庭》是新海誠的第六部作品,於2013年在日本上映,曾獲得「神戶動畫獎」等多個獎項。
  • 五個關鍵字眼解讀新海誠《言葉之庭》背後的悲情之旅
    序言:新海誠的動畫電影的主題基本都是圍繞著「思念、孤獨、愛、彼此心的距離」來敘述的故事,幾乎沒有一部動漫能逃離這一個定律。不管是2007年上映的《秒速五釐米》,還是2013年上映的《言葉之庭》。;「言葉之庭」的日譯是「言の葉の庭」,可以分解成「言葉」、「庭」兩個個部分來解讀。
  • 《言葉之庭》:雨季庭院的一場邂逅,藏著新海誠對戀與孤獨的哲思
    對於這部電影,大部分人把它定義為一場禁忌之戀。但在我來看,影片所傳達的思想絕不局限於簡單的男女之情。為了真正看懂導演新海誠背後的情感和哲思,我將從多維度對《言葉之庭》進行分析解讀。在我看來,主人公之間的情感經歷並不局限於簡單的男女情愛,導演新海誠把鏡頭聚焦於大城市下一對普通年輕男女的情感和成長,背後想探討的是在嘈雜世界裡,平凡小人物內心的孤獨恐懼、渴望愛以及掙扎著成長的痛苦和煎熬。因此今天我將從「視聽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電影主題的思考」這三方面,由淺入深地對該影片進行挖掘解讀。
  • 《言葉之庭》:雨季庭院的浪漫邂逅,藏著新海誠對戀與孤獨的哲思
    對於這部電影,大部分人把它定義為一場禁忌之戀。但在我來看,影片所傳達的思想絕不局限於簡單的男女之情。為了真正看懂導演新海誠背後的情感和哲思,我將從多維度對《言葉之庭》進行分析解讀。在我看來,主人公之間的情感經歷並不局限於簡單的男女情愛,導演新海誠把鏡頭聚焦於大城市下一對普通年輕男女的情感和成長,背後想探討的是在嘈雜世界裡,平凡小人物內心的孤獨恐懼、渴望愛以及掙扎著成長的痛苦和煎熬。因此今天我將從「視聽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電影主題的思考」這三方面,由淺入深地對該影片進行挖掘解讀。
  • 《言葉之庭》:以「孤悲」的情感敘事 體現的是彼此促進的成長
    不同的動畫電影常常會在不同方面帶給我們驚喜,有的是畫質和特效,有的是思想內涵,有的是深度的文化特徵。而在新海誠的動畫世界裡,除了畫風之外,他的作品有一個永恆的主題,「思念、愛和孤獨,還有兩顆心之間的距離」。被稱為「畫質狂魔」的新海誠,他的作品中涉及最多的主題是男女之間的愛情。
  • 《言葉之庭》:以「孤悲」的情感敘事,體現的是彼此促進的成長
    曾經很喜歡用《言葉之庭》的截圖來當壁紙,最喜歡那濃烈的綠色和淅淅瀝瀝的雨滴,當時覺得男女主之間的禁忌之戀,隨著社會的變化和年紀的增大,倒也不再覺得難以接受,愛情有時候是個挺猝不及防的東西。
  • 好電影推薦丨《言葉之庭》
    電影《言葉之庭》電影《言葉之庭》無疑是新海誠的巔峰之作,它的緩疾交錯的畫面變本加厲地追逐靈巧,它的寫意般的敘事將其缺點和優點以一種幾無羞愧的方式直陳其態。新海誠的美學原則執行到了極致。一個街角、一面廣告牌、一把雨傘、一瓶茶、一隻殘破紙箱、一張電車時刻表、牆面一道縫隙一點斑駁汙跡、閃電雲層、枝葉垂落的水面…每處細節。這就叫「有著人物生活於其中的質感」。電影《言葉之庭》劇情簡單,可是畫面太美了。
  • 淺談看完新海誠的言葉之庭,又有了新的感想,精美圖片獻給大家~
    新海誠的動畫畫風總是那麼美,這次看完言葉之庭有了新的收穫可以說在日本新海誠的動畫總是不會讓你失望,無論你是什麼時候看,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看。頭一次看新海誠大約是在2008年,那時候我的靈魂是羸弱的文藝青年,而肉體是個黑胖子。這一奇特的屬性讓我基本上只能在網上裝裝比,現實中遇不上遇上幾個姑娘。看的頭一部片子是《秒速五釐米》,這個片子出名得很,故事再不贅述。那時候我不知道要如何和人相處,看過這片兒以後,更不懂了。男女主角的捉迷藏能力簡直超神了,面對面拽著手都能丟,一副不玩兒死月老誓不罷休的架勢。
  • 從《言葉之庭》到《你的名字》:我眼中的新海誠
    這段時間回顧的動漫確實很多,借著現在很多老舊動漫都是有免費資源的契機,之前在B站熱得不要不要的《你的名字》也被小編再重溫了一次;而且剛好在前段時間又刷了N周目《言葉之庭》的我,在重溫《你的名字》之後,兩相對比,不禁感嘆:新海誠真的在成長。
  • 新海誠的《言葉之庭》:大多數人都在「單戀」著不可言說的某一人
    正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一般,「成功之人也必有過人之處」,用這句話來形容新海誠實在是貼切不過。《言葉之庭》是一本小說,也是一部同名動畫電影,情節並不複雜,講述15歲的高中生與27歲女老師相戀的故事。
  • 《言葉之庭》是一部「足控」動漫,導演新海誠坦言,喜歡女性的腳
    《言葉之庭》是新海誠導演2013年出版的作品,劇情簡短,邏輯清晰明了,動漫中出現大量關於腳部特寫的鏡頭,對足部的描寫非常細膩。尤其是秋月為雪野設計鞋子、量尺寸的這段,觀眾在驚訝新海誠導演筆下的腳怎麼這麼好看的同時,也產生了懷疑難道新海誠導演是「足控」嗎?
  • 《言葉之庭》:美的不僅僅是禁忌之戀
    言葉之庭是新海誠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篇幅短,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濃縮的都是精華。故事的主線是秋月和雪野的禁忌之戀,但這不是這部電影的所有元素,只是一條線索,其真正的內涵應該是「美」這一個字。畫面之美美這一意境貫穿整部作品,從剛開始的風景描繪,如果不是靚麗的色澤,幾乎可以當成實物來看待。再加上四季的變換,展現的是風景之美,歲月流逝之美,歲月變換之美。
  • 新海誠的《言葉之庭》,感受下這極致美景
    在風景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抑或遇到一些可以產生共鳴的事物,印象最深的就是《言葉之庭》。 這是新海誠的第六部動畫作品,裡面的細雨、驟雨、太陽雨、暴雨作為本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去了全片80%的篇幅 。
  • 言葉之庭的雨中相遇,新海誠的每一幀都太美
    近幾年的日本動畫電影,越來越多走進我們的視野。以新海誠為代表的一系列動畫製作,實現了真實與虛幻的視覺享受。我對他的了解,是從《你的名字》開始,慢慢了解到他之前的電影。這部《言葉之庭》是一部驚喜之作。劇情雖沒有《你的名字》那樣跌宕起伏,但簡單的平鋪直述帶來了更深的情感認同。秋月是一個中學男生。偶然在亭子遇見了年輕女教師雪野,這個一邊喝啤酒一邊吃巧克力的苦悶女生,引起了他的關注。兩人一起談天說地,每當下雨的時候就在亭子裡相遇。年齡差始終著阻礙雙方,但最終,兩人克制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說出了內心對彼此的愛意。
  • 《言葉之庭》,雨季中的東京
    《言葉之庭》劇照多年前未來日本,已看過這部電影。新海誠的電影,一言難盡。導演肯定是一個很敏感細膩的人,他的電影不靠情節,而是靠內在情緒推動。而日本人的情緒又都是很內斂的,像宋詞一樣,宋詞美當然是美的,是個人都能看出來,但如果稍微心粗一點就很難理解它,覺得雲裡霧裡不知作者在說些什麼。新海誠的電影也是一樣,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5釐米,這是他另一部電影的名字(《秒速五釐米》)。春日爛漫,少年和女孩在櫻花樹下相見的一幕是兩個靈魂的相遇,也是此生的離別。
  • 新海誠言葉之庭,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言葉之庭》《言葉之庭》是新海誠執導,入野自由、花澤香菜等配音的動畫電影。《言葉之庭》是新海誠繼《追逐繁星的孩子》之後製作的一部動畫電影。作品以愛情來臨前的孤獨,電影主題用「孤悲」來呈現「戀愛」。梅雨時節,以成為鞋匠為目標的高中生孝雄與神秘的女性百香裡,在雨中的新宿御苑中相遇。以女性留給少年的一篇《萬葉集》為契機,故事就此開展。
  • 46分鐘新海誠經典之作《言葉之庭》:孝雄和雪野教會你愛的勇氣
    我們今天要帶大家來看的正是一部新海誠非常經典的作品《言葉之庭》,短短46 分鐘的時間裡講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與成長,畫面之精美,情節之簡潔,更是襯託出這個故事給我們帶來的情感的爆發。作為一部風格明顯的動畫短片,相當程度上代表了新海誠的一貫的風格,真實細膩的畫風、簡單緩慢的情節、大量的人物內心獨白。我們先了解一下新海誠這個人物,走進他後才更明白他的動畫風格和主題。
  • 新海誠「言葉之庭」中文版小說3月上市
    2013年,一場新綠初雨時的邂逅,一個略帶憂傷的動畫「言葉之庭」令我們再次領略了新海誠的小清新「戀物語」;2014年「言葉之庭」真正成為了言葉片語和精美的畫面——小說版「言葉之庭」在日本上市,並受到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