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福音後,教會如何穩定新信徒的新生命?

2020-12-15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在為數幾天的傳福音聚會中,教會裡會增添一些新面孔,雖然大家可能都彼此認識,但當他們踏進教會時似乎又覺得是陌生的。因為這條屬靈的路他們從前並未接觸過,所以,雖然在世界上他們是鄰居、朋友。但此時卻多少有一點陌生,因為他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也許借著福音聚會,使得我們對身邊的人有了重新的認識,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傳福音給一個人相比長期對一個新生命的跟進,要顯得容易一些。所以面對這些出現在教會的新面孔、新生命,短暫的福音聚會不足以維持他們的新生命。福音聚會的目的是領未信主的人入門,這只是一個入門階段。那麼,如何穩固這些新信徒的心和生命,還需要後續很長的時間。

前段時間教會舉行了一次福音聚會,為期三天,只是在本村子並未外走。這是為數不多的一次福音,回想上次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以往教會很復興,很願意舉行福音聚會,每次都會有一些新人的出現,效果不錯。可福音聚會過後,這些新面孔就漸漸在教會裡消失了,又回到了從前的生活,長此以往教會這邊也覺得很無奈。

記得筆者曾問過教會同工肢體為何這幾年不見福音聚會,肢體說聚了也白聚,過後還是不來聚會,壓根就沒信,所做過的這一切反而成了勞民傷財。聽過肢體的話後不難感覺到肢體包括教會對福音聚會的灰心和失望,那時聽見這話的筆者似乎也跟著灰心了,還有不理解。

不能理解這些慕道友為什麼來了又走,有的人你問他是福音不好嗎?他說不是。是耶穌不好嗎?也不是。反而有的人覺得信耶穌挺好,可為什麼不願來聚會?直到這次的福音聚會讓我有了一點明白。

如今正值農忙時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其實,這一次的福音聚會並不是萬無一失,就時間上本就有很大的問題,正是農忙之前一段時間傳福音,短暫的幾天福音聚會大家還是沒問題,但福音聚會過後大家只是剛剛入門,還是對福音、對主、對教會都很懵懂的狀態,卻進入了搶收階段。每年春種秋收對農民來說時間都很寶貴,早出晚歸的生活規律是刻在骨子裡的,誰也無法改變,而且時節也不等人,對於只聽了兩三天福音的他們來說,每周的聚會時間放在地裡幹活比進教會更實際,等到他們沒日沒夜的搶收完了,會發現之前聽的福音已經被生活消磨的所剩無幾了,對聚會也沒有了熱心。

因此福音聚會的時間要與農忙的時間錯開,可以選擇在農忙之後,總要給他們時間消化所聽的福音。而這個時間則需要有一個想好的屬靈氛圍,就是服侍他們堅持聚會。「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1:16)」能夠把人帶進教會是福音的大能,能夠把人留在教會是基督徒的責任。教會就是一個家庭,家裡的每個人都要熱愛這個家、用心經營這個家,家溫暖了,進來的人才會被溫暖。

對於初信的人,教會總存在著一個誤區,認為他們聽了福音決志禱告後,生命就一下子長成了,就會火熱愛主、熱心聚會、積極禱告,從此就不用再管他們了,因為這些他們都可以做到。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事實不會摻假,並會毫不留情地拆穿我們的假想,就如筆者前面所說,聽了福音聚會只是入門,並不表示他們就會有一個生命的高度,甚至有的人聽了福音,雖然沒有排斥,但也並未當即就重生得救。屬靈生命是很奇妙的,後續還要有很長時間去跟進他們的信仰生活。

有的基督徒認為舉行一次福音聚會就已經是在做很大、很多的工作,甚至是做足了工作。其實想要得著一個新的生命,是要有一個成熟的生命去帶,一直帶著,直到這個新生命漸漸成熟,能夠具備自己獨立聚會、獨自親近主。不然一個新的生命放之不顧,他怎麼會自己長大?

這好比一個才生的嬰兒,在母親懷胎的時候會想過了這十個月生下來就好了,一直這樣期盼著,直到生下來才發現這不是終結,而是剛剛開始。新生嬰兒不會自己弄食物吃,他也無法走到母親身邊,只能是母親一次次地將他抱在懷中親自餵養他。一點點看著他長大,在餵養的同時也有教育,如此長大成人,他才能自己做該做的事,母親才可以放手。對於教會中初信的人也當如此,我們常常懷著熱心去傳福音,卻沒有耐心照料這些因福音走到我們身邊的人,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卻不願意為之付上代價。

如保羅所說,作師傅的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無論哪一個教會,哪一個信徒,保羅都以為父的心對待他們,而如今的教會對於初信的人,卻是站在為父的位置,只想著做師傅。

愛就像一朵朵棉花編織的棉襖,從不會挑剔人的高矮胖瘦,或是美貌與瑕疵,總是默默地把溫暖帶給寒冷的人,每一個寒冷的人都是它想溫暖的人。而我們卻執意要做一個清潔球,不管不顧地清去別人的汙穢與瑕疵。別人雖是乾淨了,但他也不會感謝我們,因為他的身上也因我們的清潔而變得傷痕累累。

我們總是不加思索地挑剔著這個人因為一點小事軟弱,那個人聽了道不知悔改,誰誰聽了福音卻不聚會,卻從未看過自己是什麼樣子的。教會需要愛,我們也極需要對初信者的忍耐和包容。唯有愛能吸引人,對於初信的人來說,能夠感受到愛比聽十次道都要好,因為這個世界太殘酷了,這個世界的黑暗使每個人都遍體鱗傷,當他們聽見耶穌的愛,他們是渴望這種愛的,渴望這愛來治癒他們的傷,渴望這愛來溫暖他們的心,使他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而這一切都要在基督徒身上、教會中體現出來,這對於他們來說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愛。

如果我們的心裡沒有愛,雖是把福音傳得天花亂墜,使他們的心中萌生了對愛的渴望,卻在踏進教會時,看見我們拒人千裡之外的冷漠而土崩瓦解,請問這如何能讓他們在教會中站立得住呢?

有一個教會結了一個福音的果子,傳福音給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也願意信耶穌,併到教會中參加聚會,可後來被告知不可再去教會聚會,這個年輕人很不解的問為什麼?教會的負責人說,因為你抽菸喝酒,你要把這些都戒掉才可以進教會聚會。對於這個年輕人來說戒掉菸酒可以,但馬上就戒掉,他是很難做到的,可教會就是如此規定的,所以他只能被教會拒之門外。對於一個初信者來說,他所看見的不是接納與包容,而是教會的規條與冷漠,甚至還有一種自義,這很不利於教會發展。

雖然法不容情,但也有人之常情的時候,總要給他們一些時間來改變自己,如果他們正常聚會,信主一年半載還不能戒掉壞的習慣,教會牧者同工可以幫助他們。而且筆者相信真信主之後就會有改變,筆者的父親就是這樣的經歷,信主之前也抽菸喝酒,信主之後沒有人強迫他不可以抽菸喝酒,教會牧者只是告訴他總是抽菸喝酒,這樣的生活神不喜悅;再就是他自己親近主,也意識到這樣不好,慢慢地就很自然的戒掉了。

「耶穌在屋子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太9:10-12)」

所以我們不應該將軟弱的人拒之教外,而是引導他們認識耶穌。每個人都需要耶穌,教會當接納他們,並使他們在教會中有容身之處。我們本身雖沒有潔淨人的功效與赦罪的權力,但主耶穌有,所以讓主在他們身上作工,我們沒有拒絕任何人去認識耶穌的權利。就連我們這信主多年的尚且常被過犯所勝,更何況剛剛信主的呢。

還有就是教會要對初信的信徒密切關注,可以把他們編成小組,方便每一個初信者都能被照顧到,要掌握他們信仰的情況、生活的狀況、什麼原因不能來聚會、什麼原因不想來什麼原因等。軟弱要給他們說話的機會,說說他們的想法,對教會有什麼意見與看法,可以問他本人也可以從旁了解,教會切不可獨斷專行。

總而言之,教會想要留住這些福音的果子是要用心的,置之不理會適得其反,這是筆者的一點看見與心得,希望可以給教會帶來幫助。

相關焦點

  • 受洗表明新生命的開始 不意味著屬靈追求的結束
    除了受難日和復活節的崇拜之外,不少教會也會在此期間舉行洗禮。從各地網站的消息看,一些教會復活節洗禮的慕道班都已開課。「信徒受洗之後的牧養跟進,是我們更要關注的。」一位牧者強調說。 洗禮表明基督徒新生命的開始,接下來是新生命的成長和操練,洗禮並不意味著屬靈追求的結束。教會裡,信徒接受洗禮之後,並不一定都能參加教會的聚會。
  • 全能神「傳福音攻略」
    全能神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傳福音」的方式發展成員,建立完備的「傳福音」系統,製作周密的發展信徒計劃,下達發展人員指標,制定激勵政策,強化發展組織工作。  一、編制工作手冊,用「積善行」、「盡本份」「傳福音」  該組織發展的前期,主要採取秘密傳教的方式發展成員,為此編制了用於指導傳教的《摸底鋪路問題細則》、《關於接納加入教會的原則》、《關於傳福音工作的原則》等小冊子,詳細介紹發展成員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
  • 從教會發展史看:平信徒運動的起源與建立
    因此我們可以從新約中看出,耶穌所建立的團隊就是一個平信徒團隊。耶穌並未把自己看做高高在上擁有特權的神職人員,甚至強調對門徒的服務,為門徒洗腳,此外,門徒可以質疑耶穌,甚至不認可耶穌而直接反駁。耶穌和門徒的關係是平等的。雖然在保羅那裡並未顯示這種平等性,而是強調對主的順服,但這不能否定福音書中耶穌團隊是個平信徒團隊的判斷。
  • 後疫情時代——走入人群的教會
    首先它是一個在真道上孜孜不倦的教會,又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教會,還是一個熱切敬拜的教會,更是一個殷勤傳福音的教會。這樣的教會正是合神心意的存在,所以神就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當人群不斷的進入教會,教會就不斷壯大。如果沒有逼迫發生,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當人們滿足於這種大教會的生活,撒旦就在門口蹲伏,危機隨之而來。
  • 傳福音困難是因人心硬?黃國倫牧師:核心不變,「方式」要變
    傳福音困難是因人心硬?核心不變,「方式」要變 101教會主任牧師黃國倫原在美國加州教會服事,後回到臺灣宣教、建立教會。對傳福音充滿熱情的他,早期在淡水老街附近開拓教會,每周除了主日之外,教會每周會舉辦露天布道會。
  • 起底韓國新天地教會:信徒發燒後溜出醫院仍去禮拜
    根據新天地教會官方網站的信息,該組織由李萬熙在1984年創立,全稱為新天地耶穌教證據帳幕聖殿教會。根據在此次疫情後該組織首次披露的信息,目前其在韓國國內有大約21.2萬名正式成員。由於教義問題和(崇尚)對李萬熙本人的崇拜,新天地教會誕生後不久就被韓國主流教會普遍視作「異端」或「邪教」。長期以來,該組織也一直因為騙人入夥、詐騙等各種醜聞在韓國國內聲名狼藉。
  • 基督徒如何處理福音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問題?
    基督教之所以由幾百人的小教派團體,發展成今天遍及世界角落的龐大規模,這源於基督教特有的傳福音行動。每個基督徒都擔負著傳福音的使命,把福音傳遍地極這幾乎成為基督徒信仰生命中的最大衝動和願望。
  • 聖誕節再思:年年雷同,教會該如何承擔聖誕傳福音的重任?
    這和那些傳福音不問效果,只為應付傳福音任務的行為一樣,目的已經由內涵變成形式,從而失去了改變的意願。但是,與教堂走形式而輕內函相比,商家倒是最上心的聖誕宣傳載體。不論形式還是內涵,年年翻新。為什麼教堂與商家有如此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追求不同而導致的差別。
  • 你所傳的福音合乎聖經嗎?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有些弟兄姊妹因著對教會認識不足,對真理認知不夠,隨意更改上帝的福音,用真理之外的信息來吸引人加入教會,使人信仰根基不牢,造成的結果是:他們遲早會走。傳純正的福音,我們必須要認知福音的本質(福音的真諦)。
  • 傳福音不需要蹭「英雄」的熱度
    李文亮是最先公開新冠狀病毒會人傳人的八名醫生之一,不管李文亮首先公開病毒會人傳人的初衷和最終意義如何,但李文亮為這次抗病毒獻身的事跡是值得人們敬仰的,國人對他的緬懷也無可厚非。在這些小道文章中,有幾個主內微信公眾號竟扒出李文亮是基督徒,文中聲稱武漢教會的信徒證實了這點。
  • 漫談:傳福音不應該成為一種口號
    文 | 沐風近些年教會對傳福音尤為看重,因為傳福音是教會的出路,是每個基督徒當具備的責任。展望當下的教會,不得不發出「傳福音不應該成為口號」的感慨。我們也看到在一些教會裡,服事神的人總是那麼幾個,而更多的信徒並沒有這種服事的代價和心願,所以在面對福音總會有掉以輕心的時候,認為傳福音的道是講給那些有能力之人的、有口才之人的,實則不然,傳福音是每個基督徒成為門徒必修的功課。
  • 北京福音宣教教會7周年慶典 福音晚會見證上帝奇妙大愛
    >Sang Shinn Chung和兩個女兒(圖:基督時報/李哈拿) 2012年7月7日晚,北京福音宣教教會舉行了成立
  • 基督教刊|教會的試煉有哪些?使徒教會如何回應?(徒五至七章)
    當教會要增長,信徒要熱心事奉神的時候,撒旦便不擇手段進行拆毀和破壞的工作。首先,撒但攻擊使徒時代的教會:罪與不潔的存在。奉獻本是好事,然而亞拿尼亞與妻子撒非喇卻在這事上欺騙使徒,可能他們見其他人都奉獻所有,但自己的信心卻未到達那地步,然而為了「不丟臉」,留下部分金錢後,竟說那是「全部賣地所得,都奉獻上」了。神為免教會失見證,使逼迫教會者沒有任何把柄控告教會,所以對二人之管教均十分嚴厲,取去了他們肉體的生命。其次,撒但又在外面藉反對者逼迫教會。使徒們行的奇事神跡愈多,信的人也愈多,逼迫便愈厲害。
  • 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
    16:20他們出去,到處宣講,主與他們合作,並以奇蹟相隨,證實所傳的道理。3.注釋15-16.耶穌派遣宗徒們往普世傳播福音。教會承繼這份使命至今依然在努力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凡相信福音的,就該受洗(若3:5-8)。誰若不相信,將來必受永罰(若3:18)。17-18.在這裡馬爾谷提到信仰基督的人有五種神恩伴隨著他們,以表現天主如何特別照顧信徒,堅定他們所宣傳的福音。
  • 話題丨基督徒職場人士談:如何在職場做光做鹽,職場中怎樣傳福音?
    摘 要福音的原則是接近——耶穌是接近罪人,所以與不信主的同事相處時一方面要了解他們、走進他們……文 | 菲比基督徒如何在職場做光做鹽、傳播福音,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也是困擾很多基督徒的一個問題。其次,我們表明基督徒身份後,就要以身作則,活出神的兒女基本要有的樣式。在不影響信仰的情況下,我們要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等;與人相處時要正直良善溫柔,常說造就人的話,不背後論斷人;在工作方面,領導交代的任務要儘量做好。在職場中,自己即使不能做到比別人優秀,至少也要比別人盡職盡責一些。
  • 全球華人差傳大會啟動 北美多個華人教會參與
    有著35年歷史的每年一屆的「美西華人差傳大會」在今年改為「2020全球華人差傳大會」,並因為疫情原因改為在網上舉行。美西時間9月26日下午,2020全球華人差傳大會舉行。
  • 牧師:教會防備異端 認清異端三大特點
    「我們受到東方閃電和韓國新天地的擾害比較多,他們最近開始滲透到我們教會中。」吳兵牧師抱怨道。注意到異端者往往來到教會拉攏初信者,玉光街教會便在每次禮拜開始之前提醒會眾注意防備「異端拉人」,並鼓勵信徒持守真道。「玉光街教會將近一萬名信徒,牧養起來比較吃力,看顧好自己的羊群,讓信徒儘量不去與異端接觸。在這方面的侍奉我們盡力也只能到此了。」
  • 觀察與思考丨疫情之後的福音該如何建造?
    作者這裡人人的意思是指每個普通的信徒,都是一位出色的神學家。當然有很多專業的神學家,他們與我們普通信徒的區別,是他們思考的更加深入和系統。作者在這裡所要表達的意思,顯然是讓我們減少對神學家的崇拜,而把精力和注意力回到上帝,回到自己的信仰建造。除非你是一個糊裡糊塗的信徒,否則你會思考你接受的關於上帝和耶穌的信息,那麼當你思考的時候,你就是一個神學家了。
  • 教會線下活動暫停,傳道人「停薪留職」,他們要如何養家?
    2、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這是再正常的事情,我們在職場的應當顧念傳道人的需要。這幾天看到有弟兄分享,某些地方的傳道人,被「停薪留職」,或者薪水打折。這是我原本沒有想到的,在我看來,很多大的城市有宏偉的教堂,我想他們是不缺錢的吧。
  • 世界牧者大會系列信息之健康的教會:七大模式的轉變 讓教會實現最...
    一個教會要健康的話,那就要做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使萬民做主的門徒」——這是耶穌基督的吩咐,而不是一個建議。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應該使人做主的門徒,就是說不是可以選擇的。如果說這個是最主要的動詞,那麼如何使人做主的門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