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紅塵說禪》系列第289篇
各位師兄應該對寺廟都不陌生,畢竟住持三寶——佛像,經書,僧人都在這裡。
什麼是「住持三寶」可能有些師兄還不清楚,這裡稍微介紹一下,我們常說的佛家三寶就是「佛法僧」,其中佛寶代表覺而不迷,法寶代表正而不邪,僧寶代表淨而不染,覺正淨——這正是我們修行的三個終極目標。
所以出家也被稱為「皈依三寶」,只不過這三者都比較抽象,釋迦佛早已經離世,佛法也是包含八萬四千法門,而到了最高處其實就是無法可說,僧寶指的是如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大勢至菩薩,綠度母等早已經證果得道的佛弟子,同樣也都是傳說。
而信眾們需要一個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來頂禮和供奉,因此才有了住持三寶,其中佛像代表佛寶,經書代表法寶,僧人代表僧寶,這三者都相當於是世外和世俗之間的橋梁,也是三寶的具象化。
其實在釋迦佛住世的時候,佛寶就是他老人家,法寶就是他的言行舉止,僧寶則是諸位菩薩和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須菩提等大弟子,三寶等於直接存在。
因此那時候學佛都太方便了,有疑問可以直接當面請佛開示,還能親眼觀察佛陀的行動坐臥,又有諸菩薩羅漢做榜樣,所以那時候開悟證果的人都非常多,比如佛的常隨團千二百五十人的僧眾最後都成了阿羅漢,而後世想要出一個都是極難的,這就是佛在和佛不在的區別。
而後世弟子們為了紀念佛陀,比如古印度的原始佛教都是建塔,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浮屠,而傳到了中國之後,又漸漸的變成了我們現在常見的寺廟,也叫作叢林。
這裡又要多說一句了,這個叢林可不是現在常提到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是馬祖和百丈禪師為了在三武一宗的滅佛運動中護持佛法而創造出來的,核心思想是《百丈清規》。
現在不少人都對僧人頗有微詞,但在那個時候僧人的生活有多嚴格我隨便說幾條您不妨聽聽——若隨便哪位師兄能做到其中三條,我一定向您頂禮供奉。
首先說衣服,僧人不允許擁有超過三件衣服,其次要持「日中一食」,也就是每天只有中午吃一頓飯,住的話都是睡大通鋪,十幾人甚至幾十人擠在一起,以方便互相監督。
「方丈」一詞大家都不陌生,指的是一個寺廟的主持,但其實真實的意思是說主持和尚有「特權」,可以住一個叫「方丈」的小單間,也就是方圓一丈,換成現在標準也就是九平米而已。
而且和尚每天要上十六個小時的「班」,八小時參禪,八小時念經,年終無休,如今所謂的「996」工作制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而且還要持「不捉金錢戒」,絕不允許碰錢。
至於說殺盜淫妄酒這些基本戒律那就更不用說了,這種生活哪怕是窮人也都受不了,能夠堅持下來的都是真正有信仰,願意得解脫的人。
而這個僧人一起居住的地方就叫叢林,也就是現在的寺廟,裡面「三寶」具足,既有廟又有道,極為殊勝,而比較標準的寺廟從布局和建築來說,其實就隱藏了許多修行法門。
02一進門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要寬容,放下,歡喜
寺廟一進門,迎接我們的就是笑容可掬的彌勒菩薩,其實也就是未來佛彌勒佛,現如今他老人家還在欲界天第四重的兜率天內院「進修」,還要幾億年之後才會下生到這個「娑婆世界」來當教主。
而彌勒菩薩現在這個「大肚能容天下事,笑口常開笑世人」的形象,其實來自於五代時期的布袋和尚,他經常背著一個大布袋因緣施教,行走世間,被稱為彌勒菩薩的化身。
為何一進門就先看到彌勒菩薩呢?就是因為佛法要讓我們學會寬容,心量大,歡喜,不和別人計較,而這也是學佛的基礎,若是這些學不好的話,修再多法門也是在做無用功。
03彌勒背後的韋陀菩薩,持戒,護身
彌勒菩薩所在的山門,背後轉過來就是韋陀菩薩。
韋陀菩薩本是四大天王座下的護法神將,但他曾發下過護持諸佛的大願,也因此被授記為我們這個「賢劫」千佛中的最後一位,也叫樓至佛,他會護持完前面的999位之後自己才成佛。
韋陀菩薩一般都是手持降魔寶杵的形象,他代表的是持戒和護身,等於開示我們眾人,一定要做到這兩點。
04四大天王,諸惡莫作
進入山門之後就是寺廟的第一座大殿,天王殿。
這裡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本來居住於須彌山腹,後來被安排居住在離我們這個人間界最近的欲界第一重天「四天王天」,以方便他們隨時巡遊護法,許多老資格的師兄都知道佛教有「四天王巡遊日」,指的就是這個。
四天王一方面是護持正法,另一方面也有懲戒惡人的責任,他們告訴我們要諸惡莫作,否則不僅未來得惡報,也許被他們發現就提前懲罰了。
05四大菩薩殿——大智大行大悲大願
天王殿之後一般會是菩薩殿,但各個寺廟就有所不同了,比如五臺山主要供文殊菩薩,普陀山供觀音菩薩,九華山供地藏王菩薩,峨眉山供普賢菩薩,也有供其餘菩薩的,不過在我們漢地相對較少。
這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大智,大行,大悲,大願,各位師兄都十分熟悉,這也是大乘佛法中最重要的四種精神。
而不管哪位菩薩,其實都是自度度他,行大乘的般若六度——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般若,同時又持慈悲喜舍的四無量心,這都相當於我們每個學佛人的榜樣,都是標準的三寶之一的「僧寶」代表。
06大雄寶殿——圓滿具足的佛陀
寺廟中最後也是最雄偉的一座大殿,就是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主要是供奉佛陀的,一般是釋迦牟尼佛,有時候也會有橫三世佛或者豎三世佛。
佛在佛教中代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自度度他,覺行圓滿,萬德萬能,是所有學佛之人的終極目標。
07紅塵說禪
以上我們聊了寺廟的由來,清規要求,以及標準的寺廟的建築以及背後所代表的含義,看完之後各位師兄下次再去寺廟參拜的時候心裡就有數了,還可以順便幫別人介紹一下,以弘揚佛法。
有些寺廟還有藏經閣,鐘鼓樓,迦藍殿,羅漢堂等附屬建築,尤其是那些千年古剎或者各大宗派的祖庭,那就更難得了,因為古往今來的那些高僧大德都曾在裡面修持過,裡面很多很可能都是佛菩薩化身而來,那就太殊勝了。
當然了,參拜佛菩薩並不是為了許願求保佑,一方面是為了感謝老師的教誨,另一方面也是警示自己要向諸佛菩薩們看齊,努力精進,這樣自然得到感應和加持。
——學佛乃智者所為,紅塵如夢幻泡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願三惡道日減一生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