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回到家,袁洋一取了相機又立刻出了門。剛入冬,北京夜裡的寒風透著冰冷。靈境胡同路邊,他拍攝著路上行駛的公交車。大到車型外觀,小到站牌細節,他都一一詳細拍攝。這,已經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一個小時過去,拍完了整組照片,袁洋一搓著凍成「冰棍兒」的手走進家門。她的愛人正在幫助他整理公交模型和地圖資料。
從上世紀二十年代的100型有軌電車、五十年代的BK640型公交車、八十年代的黃河單機公交車、九十年代的天然氣公交車,到今年最新的福田新能源公交車模型,都是袁洋一根據歷史資料和實車照片,請民間匠人精心製作的。一輛輛小巧精緻的模型,宛如進入了北京公交車微縮博物館,也承載著這位年輕「老北京」的公交情緣。
袁洋一細心地製作公交車模型。夜晚,袁洋一在街邊拍攝公交車的照片,積累資料。別看袁洋一隻有三十歲出頭,但他專注於北京公交的歷史文化研究和車輛模型製作已經有二十年了。一直生活在長安街邊的他和很多北京孩子一樣,都是坐著大1路、4路長大的。隨著本市公交車輛的不斷更新和服務水平的發展,他也從單純對公交車輛的喜好轉化為對公交歷史的記錄研究和公交文化的傳承。這些年,他製作和收集了幾百種模型和地圖文獻,拍攝和留存了十幾萬張照片,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公交的發展變遷記錄下來。
在DK1型地鐵電動客車前,袁洋一展示自己收藏的模型。「很多人看我研究公交文化都很好奇,特別是拍攝即將退役的老車,更是不理解。在我看來,公交車的每一次更新都會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和一個嶄新的開始。從最早的兩條電車線路發展到現在1000多條運營線路,2萬多輛公交車,這是北京非常重要的城市記憶。如果沒有及時整理,那些退役的經典車型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所以我在收集資料的同時製作模型,用它們還原歷史。」 為了留存第一手素材,他周末很少休息,無論寒暑,始終堅持。
在北京交通開放日活動中,袁洋一向參觀者講述公交發展的歷史故事。袁洋一收藏了很多老版公交地圖。通過對比,北京公交線路的發展變化一目了然。再過兩年,北京公交將迎來百年華誕,袁洋一和他的夥伴們更是幹勁十足。「我們正抓緊收集資料,準備籌劃一個百年公交的公益展覽,將這道美麗的流動風景線和它的歷史故事展示給大家」。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饒強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