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朝廷是如何控制和管理嶺南的?

2020-12-16 草根歷史

嶺南指我國五嶺以南的大片疆土,大致上包括了現今的廣東、廣西地區。從當時的情況看,北方的經濟高於江南,江南的經濟高於嶺南。嶺南長期處於較為落後的境地。但是,三國時期東吳對嶺南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開拓,在某些方面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長進和發展。

嶺南地區與祖國大陸的其他部分山水相連,很早就有了往來和聯繫。帝堯一再命令掌管天地四時的官吏羲叔要到嶺南的交趾之地去建基地。堯是傳說中的人物,這些傳說反映了遠古時代的人們對中原地帶與嶺南地區聯繫的依稀記憶。

秦漢時期國家對嶺南的政策

嶺南地區在秦漢時期就與中央政府建立了實際的行政關係。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設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史有明文的。桂林郡包括廣西和廣東西部;象郡包括廣東南部及海南島地區;南海郡治在番禺(今廣州市),下設四縣。當時這裡的經濟文化確實大為落後於其他地區,中央政府的直接介入,對嶺南的開發起了促進作用。

漢武帝在這裡設立了交趾剌史,看到這裡的人不通教化,當時管理者採取了十分務實的態度,教他們耕種犁田,建立學校,引導他們經商。這是漢初的情況,當政者採取的是一種既傳播中原文明、又尊重當地民情風俗的做法。從漢初到三國四百多年間,基本上堅持了這種對嶺南民眾進行教育和提高的方針。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一直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

到了三國時期,嶺南與吳地的關係進一步緊密化。而直接與嶺南地區交往並建立行政管理機構的是東吳政權。

東吳當局對管理嶺南採取的一系列措施

強化管理機制

事實上,隨著形勢的發展,嶺南的管理機製得到了加強。漢武帝時期,嶺南分為南海縣、蒼梧縣、玉林縣、合浦縣、交趾縣、九鎮縣、瑞南縣、丹兒縣、諸雅縣,統稱交趾。東漢末年,嶺南的管理體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政府將交趾郡改為交趾州,交趾成為省級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關係更為直接。

三國時,東吳勢力深入嶺南,實際上控制了嶺南地區。建安二十二年(217)東吳建番禺(今廣州市)城郭,隨之將交州治從廣信遷到番禺。隨後,又將交州分為兩部分,另立廣州,州治在番禺,這是廣州得名之始。

廣州轄有南海、蒼梧、鬱林、桂林、合浦、高興六個郡,佔有了廣東和廣西的大部。交州則有高涼、珠崖、交趾、新興、武平、九真、九德、日南八郡,約在今雷州半島和北部灣一帶。這樣,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移到了東吳出資建造的番禺城及其附近,有利於嶺南文明程度的提升。

委派得力官吏

東吳委派到嶺南負責監察管理事務的官吏都比較有才氣,也比較務實,因此受到了當地民眾的擁戴。建安十五年(210)孫權以步騭為交州刺史,以兩萬精兵徵服了嶺南全境,使嶺南地區真正歸附於吳。步騭重建番禺城、新設廣州建制,可說是強化嶺南統治的妙招。

被世人讚譽為「學識規納,為吳良臣」的薛綜,後來長期當著交趾刺史。據《三國志》中其本傳記載,薛綜「少依族人避地交州,從劉熙學」,說明他雖然不是嶺南人,但是在嶺南長期居住、學習。後來,又應召當上了五官中郎將,被授職為合浦、交趾太守。在任職和去職後,都對嶺南的管理提出過許多好建議。他一再告誡到嶺南當官的人,「勿侵虐百姓,強賦於民」,不然「流離喪亡,在所難免」。他在嶺南的治理很有實效。

提升文化實力

嶺南與中原其他地區的差異,說到底還是文化實力上的差異。因此,有識見的人士主張治嶺南不應該主要靠軍事鎮壓,而要靠文化教養。這是完全正確的。

早在西漢後期至東漢初,到嶺南交州、九真任太守的錫光、任延,就創辦了嶺南首批學校,開嶺南官府辦學之先河。繼之有東漢末劉熙、黃豪在廣信辦學,很受當地民眾的歡迎。

三國時的會稽郡人、經學大師虞翻,是個有學問又孤高自傲的人,後來與孫權鬧翻了,於是被貶官到了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番禺。但他根本不當回事,「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常數百人」 。他不只講《春秋》大義,還講《老子》、《論語》、《國語》,後來他將對經典的訓注寫成書出版,在嶺南的影響非常大。虞翻開了嶺南私人辦學之風尚。這一時期辦學中心在廣信和番禺。凡是辦學風氣大盛的地方,社會生活也比較安定,社會風氣也好。

外來人士的興學,促進了嶺南本土知識精英的形成。以廣信籍的「三陳」、「四士」為代表的一代名儒的出現,表明嶺南地區已經有了屬於自己地域的知識精英群體。他們研讀的是《春秋》,可見當時形成起來的嶺南雅文化是從中華傳統文化中傳承過來的。

結語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嶺南的生產事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一年兩熟的「雙季稻」的普遍種植,是嶺南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另外,桑蠶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嶺南人能織出高質量的「八蠶之綿」,並行銷各地。嶺南的名珠、香藥、象牙、犀角、珊瑚、琉璃、孔雀、戰馬等奇物,也源源不斷地進入了東吳各地,說明那裡的商貿業也發展起來了。嶺南原是地廣人稀的處所,這時人口也多起來了,還出現了像番禺這樣的大都會。

相關焦點

  • 古代從嶺南把新鮮荔枝運往京城,保鮮技術五花八門
    特別在嶺南地區,自古就有「一顆荔枝三把火」的說法。多吃荔枝,輕則喉嚨疼痛鼻血長流,重則還可能丟了性命。北宋的蘇東坡,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而被貶嶺南。因「不得籤書公事」,歪打正著般一下子擁有了詩和遠方。閒來無事便寄情山水,寫下了傳誦不絕的 「日啖茘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古代有「圖書館」嗎,如何管理得井井有條?聊聊南宋圖書管理工作
    圖書多了固然是好事,但是,圖書的管理工作該如何進行呢?南宋人民對這個問題不願進行思慮探索,最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圖書管理體系,將圖書館管理得井井有條。在南宋時期,大量收集而來和編纂抄寫的圖書雖然對於宋朝的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怎樣管理這些圖書成為了朝廷需要考慮的一個大問題。而這三館的主要職責就是為了南宋朝廷管理和校勘圖書。
  • 宋代的巫醫:事鬼神以治百病,士大夫筆伐,朝廷明令嚴禁
    趙宋朝廷亦是明令禁止巫醫,實施了一系列地方治理「巫醫」的政策。宋代的「巫醫」究竟有著怎樣的發展情況?又是如何危害百姓?宋朝政府又是如何具體整治地方的巫醫問題呢?古代何謂「巫醫」?中國古代的巫醫,若要追溯其源頭,最早的可以與原始時期先民們的巫術觀念聯繫在一起。
  • 朝廷如何養活自己(二):官營經濟,以利代稅
    格物資本丨專注於資本的極致探索我們在前文中講到了:朝廷如何獲取農業財富。而在古代整個社會財富創造的過程中,除了農業生產創造的農業財富,還有通過手工業和商業活動創造的工商業財富。除了徵取一部分農業財富之外,朝廷同樣也會徵取一部分社會工商業財富,以作為自己的財政來源,供養自身運轉。朝廷獲取工商業財富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對從事手工業和商業活動的勞動者徵稅,即間接獲取;二是朝廷自身作為一個市場主體,直接參與手工業和商業活動,並從中獲利,即直接獲取。
  • 「漫畫」帶你看懂古代朝廷是如何給官員發工資的
    現如今發工資每月一發,直接打卡非常方便,我們通過手機就可以直接收到到帳信息,那古代的朝廷是怎麼給官員發工資呢,他們也是發的錢嗎PS:最後請教各位網友一個問題,這篇可能會往漫畫分類去展現,我現在畫圖是手繪了拍照傳上電腦製作的,效率比較差,而且不方便上色,我看到網上有寫那種直接電腦繪製和上色的方法,有沒有大神前輩可以指導一下,準備什麼電子工具或者軟體,感激不盡。
  • 粵語的起源,它是白話,古代周朝官方言語之一,是古漢語之一
    有人說白話的白有代表百越的百,古代百越之意思,用白話來說白和百兩個不同音的字,代表不了。從嶺南地區的人家族譜上查,很少很少是古代的百越人。可以說差不多全失蹤一樣,這裡的人大多是從中原很多地區搬遷過來的,大多數是漢人。
  • 【直播報導】「士」與擔當——嶺南E課堂第一期成功開課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EMBA校友和同學們積極應對,各自在崗位上堅持奮鬥,負重前行,體現出新時代新力量新擔當。在這戰「疫」特殊時期,講座同時向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開放,傳承粵漢情誼。「士」與擔當2020年3月12日晚,嶺南E課堂第一期已成功舉辦。
  • 為什麼古代南方有瘴氣,而現在卻沒有了?
    馬援而後來東漢開國將軍馬援,當年統帥過千軍萬馬的大將軍,在被派往嶺南地區時也含淚與妻兒告別,並非馬援懼怕強敵,而是他知道,南方的瘴氣能全身而退的寥寥無幾。再者,歷代文人墨客也把南方看作「人間地獄」,在唐宋時期,一聽說自己要被派往嶺南做官,幾乎沒人敢去,偶爾有幾個膽大的回來後也會大肆宣傳南方的「瘴氣」,訴說自己是怎麼怎麼樣的死裡逃生,重回中原。
  • 為何鎧甲會成為唯一一種中國歷代朝廷都嚴禁民間擁有的軍資物品
    而在大一統帝國建立以後,朝廷對民間擁有武器的禁令卻隨著時代風尚和朝廷對民間的管制力度而時緊時松,例如秦朝推行嚴刑峻法,普通民眾擁有制式武器幾乎是死路一條,而兩漢王朝民風尚武,有志從軍的良家子很多,百姓家中有刀劍弓馬的就並不罕見了。
  • 【人文廣東】被譽為「嶺南藥祖」,佛山中醫藥歷史源遠流長
    事實上,佛山中醫藥產業源遠流長,素有「嶺南成藥發祥地」「嶺南藥祖」「廣東成藥之鄉」等美稱。&nbsp&nbsp&nbsp&nbsp談「瘴」色變&nbsp&nbsp&nbsp&nbsp在漢晉唐宋時期,嶺南地區往往因「瘴氣」「瘴疫」而聞名。
  • 故事:「唯用一好心」嶺南「聖母」——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女人
    她一生審時度勢,順應潮流,對朝廷的忠並非愚忠,她識時務,愛國愛民,因而深得後人敬重。她歷經梁、陳、隋三朝,順應歷史潮流,致力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功勳卓著,先後被七朝君王敕封,被尊稱為嶺南「聖母」。梁朝「侯景之亂」期間,高州刺史李遷仕響應侯景作亂。
  • 古代也愛玩間諜特工?看看古代007是如何操作
    所以朝廷就專門找這樣的人來辦差,而且還秘密支起了一道天網,因為他們實際上就是大唐的超級間諜特工。今天就來扒一扒古代那些間諜特工機構和這些超級特工所擁有的超人本領!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如何知彼呢?其實,孫子兵法裡給了最明確最直接的答案,那就是間諜了。
  • 文薈嶺南,藝耀星空|同懷赤誠之心,打造嶺南文化直播平臺
    12月15日,是金僑集團向文化藝術名人名家吹響集結號的大日子,也是嶺南文化和非遺傳承上的雅士通過多媒體「秋收冬藏」的好日子。出席本次活動,主要領導和嘉賓有:金僑投資控股集團副董事長、總裁 劉朝暉女士金僑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華南區總裁 賈丁先生全媒體廣告經營管理中心副主任 劉謙《嶺南星空下》節目製作人、廣州電視臺資深製片人
  • 古代戰士戰場有需求怎麼辦?朝廷給出三種辦法,一種人性兩種殘忍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常常會有戰爭而爆發,在戰爭爆發的過程中,必定會有人員的傷亡,那麼在這個時候就會給人們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就連百姓們也沒有辦法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只能夠四處逃亡。但是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除了解決士兵們的溫飽問題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士兵們的生理需求了,我們大家都知道士兵也都是正常的,男人也是有著一定的生理需求的,朝廷對此也是非常的明白的,於是便嘔心瀝血,想出了許多辦法來滿足士兵們的生理需求。那麼朝廷一共給出了三種辦法,一種辦法比較以人性,而另兩種則比較殘忍,究竟是什麼辦法呢?跟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一看吧。
  • 中國古代如何進行兵器生產與管理?漢武帝修建1500平方米兵器庫
    很多史料都說明,到春秋戰國初,鐵器已有了一定的發展,並被推廣應用於農業、手工業和軍事上。戰國中期,各諸侯國都設有冶煉基地,委任官員管理,由工師、冶尹等官員主持冶煉和製造事宜,保證和促進了兵器製造業的發展。《諸子》、《左傳》等文獻資料和出土實物證明,戰國後期各諸侯國都大量製造鐵製兵器,這些鐵製兵器成為當時軍隊的主要裝備。
  • 去「山居嶺南」尋覓詩和遠方——嶺南鄉民宿助力鄉村振興改革紀實
    然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嶺南鄉人「守著金飯碗討飯吃」,群眾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並不高。近年來,嶺南鄉花大力氣建設覆卮山景區,2018年初,覆卮山景區成功創建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依託「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從「扶貧」到「富民」的民宿發展「嶺南之路」。
  • 2020年4月3日起廣州嶺南印象園恢復開園
    春風又綠江南岸,春花遍地映嶺南,重返大自然、重歸繁花美景,重溫鄉土風情,重新找回幸福美好的生活。嶺南印象園於2020年4月3日恢復開園,邀您共赴嶺南水鄉小鎮踏青遊。  嶺南水鄉小鎮踏青遊  踏青時節,萬物復甦,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嶺南印象園為您準備了6大驚喜:水鄉美景、鄉情花街、鄉土習俗、鄉土表演、鄉土遊戲和鄉土美食。
  • 在東漢末年,作為空降的地方長官,如何加強對轄區的控制
    最早具有優勢的人是被東漢朝廷委派的地方監臨官,也就是州牧、州刺史這些人。他們有東漢朝廷的號召力,可以名正言順地利用自己轄區的資源。那麼作為空降的地方長官,他們如何加強對轄區的控制,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呢?"三互法"與地方長官的情況在東漢末年,能夠成為一州之牧守或者刺史,大概都有些名望和地位。
  • 中國古代的官鹽和私鹽
    齊桓公和管仲討論富國強兵之策,齊桓公主張加強稅收,對樹木牲畜人口徵稅。管仲則說,「唯官山海為可耳」。所謂官山河,「管山海」【註解:官山海亦稱「管山海」。中國歷史上主張由國家控制鹽、鐵及山林澤等自然資源的經濟思想和政策】而已。 古代民眾生活所必需同時又難獲取的兩種商品,一樣是鐵,另一樣是鹽。此前鹽鐵都由民間開發,官府徵稅。徵稅成本高且稅痛感強烈,容易引起反抗。
  • 嶺南控股34億收購廣之旅等資產 廣州國企改革加速推進
    公告顯示,嶺南控股大股東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廣之旅82.22%股份,並全資控股花園大酒店和中國大酒店,流花集團為嶺南集團控制的企業,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作為廣州市國資委旗下唯一旅遊集團,嶺南集團有望邁出先試先行、改革提效的重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