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官鹽和私鹽

2020-12-14 騰訊網

文丨菁城子

中國人飽受國企弊害之久遠,大約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管仲通常被認為是一個能幹的臣子,他輔佐齊桓公稱霸春秋,為孔子所讚揚。從經濟政策上,管仲卻不折不扣是最早的國企發明者,食鹽也是政府最早壟斷的行業。

漢朝劉向編撰的《管子》被認為是一部記載管仲言行的書籍。齊桓公和管仲討論富國強兵之策,齊桓公主張加強稅收,對樹木牲畜人口徵稅。管仲則說,「唯官山海為可耳」。所謂官山河,「管山海」【註解:官山海亦稱「管山海」。中國歷史上主張由國家控制鹽、鐵及山林澤等自然資源的經濟思想和政策】而已。

古代民眾生活所必需同時又難獲取的兩種商品,一樣是鐵,另一樣是鹽。此前鹽鐵都由民間開發,官府徵稅。徵稅成本高且稅痛感強烈,容易引起反抗。

管仲主張官府將鹽鐵攬為己有,壟斷售賣,以此獲得源源不斷的收入。民眾不容易發現這項剝削,所謂「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利不用竭而民不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管仲向齊桓公建議「計口售鹽」「大男食鹽五升少半,大女食鹽三升少半,吾子食鹽二升少半」,其它鹽販賣到梁趙宋衛等不產鹽的內陸諸侯國。

這筆巨大的財富成了齊桓公春秋稱霸的資本。食鹽專營也被後世逐利強國的統治者學習。商鞅變法時也曾設鹽官,實行官鹽制度,以作強秦滅國之資。

第二次見載於史的食鹽專營是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打擊匈奴籌措軍資,或許同時為了打擊地方諸侯豪強的勢力(例如吳王劉濞叛亂憑據的就是地方鹽鐵財富),漢朝實行鹽鐵專賣。

漢武帝死後,鹽鐵專營受到賢良文學人士的質疑。經過一場經濟大辯論,官鹽制度廢除。此後一直到唐朝安史之亂,食鹽專營偶有實行,不過佔主流的還是鹽稅。究期原因,大概是因為隋唐以前的中國社會,皇權還不那麼厲害,地方諸侯豪強,以及貴族門閥還有一定的勢力。鹽利是地方上很大的一塊肥肉,朝廷想搞獨家專賣,自然阻力重重。

安史之亂後,唐朝經濟遭到很大破壞,朝廷賦稅也逐漸枯竭,鹽專賣恢復。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時間,食鹽是自由販賣幾乎不徵稅的。黃金時期過去了,鹽業重新落在官家手中,成了朝廷的重要財源,當時甚至有「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宮闈服御、軍餉、百官俸祿,皆仰給焉」的說法。

食鹽被官府壟斷之後,供應長期不足,價格飆升,甚至比米價貴十倍以上。安史之亂前,唐朝的鹽價長期維持在每鬥十錢的水平,實行官鹽制度後,價格倍漲,三十年間上漲到每升三百錢以上,民眾苦不堪言。(新唐書·食貨志)。史籍裡關於私鹽販子的記載開始多起來。《新唐書·食貨志》裡有大量販賣私營和私營冒充官鹽夾帶的情形。

官府打擊得愈猛烈,鹽利越高,販鹽的人儘是些膽大不畏死的亡命徒。這些人拉幫結派,持械嘯聚,唐朝最後竟滅亡於兩個鹽販子高仙芝和黃巢之手。

此後的宋元明清,官鹽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官鹽之外是私鹽販子,在陸上有綠林幫派,海上則有海盜。宋朝和敵國大遼西夏的邊境線上的鹽販,他們將辛辛苦苦從海上或者井池裡熬製出的鹽賣給異族,屢禁不絕。

明清兩代,那些在官府特許的鹽商們聚斂了巨量的財富。負海鹽之利溝通南北的徽商和淮商,賣運城鹽出入長城內外的晉商,「川鹽濟楚」的自貢鹽商,都是極一時之盛。

這些商人的興起既有地域之利,更主要的是獲得官府特許經營。在雲南、貴州、江西、福建內陸這些遠離產鹽區的地方,則有大量行腳的私鹽販子在奔波。

考察川滇黔內陸各省的民歌,會發現有很多《背鹽歌》《扛鹽歌》,這些遺蹟對古代鹽販的艱辛生活有生動的描寫。浙江和江西農村曾有「扛私鹽」的舊戲,多是演繹鹽販的江湖事跡。

現在人們很少聽說「私鹽販子」這個詞,因為食鹽產量巨大,價格低廉,鹽利不像古代那麼豐厚。不過政府仍然把持著食鹽的產銷,比起古代統治者汲取鹽利的直言不諱,現在政府的說辭就具有很大迷惑性。「保證鹽價平抑,滿足民眾基本生活需求」是常見的理由。

最基礎的經濟學知識就足以解釋,越是基礎性的需求,就越應當交給市場。考諸古代經驗,中國古代鹽價最便宜的時候,正是鹽業自由化的隋唐時代。

主張鹽業專賣的另一個常見理由是,「食鹽專營能保證民眾碘攝入」。其實,碘添加對於現代食品工業而言只是非常簡單的工藝。政府不分區域統一性地「補碘」,只可能造成更嚴重問題。

中國的食鹽專營制度,伴隨著是鐵器、茶業、酒醋等商品的專營,後者大多已經衰落。不過很少人注意食鹽專營並呼籲廢除,可見「信賴政府」那一套還很有市場,我們日常所受的壟斷之苦,管制之害都是根基於此,觀念改變仍有待時日。

相關焦點

  • 古代如何打擊走私?從私鹽入手,看看古代政府是如何執行的?
    對於這兩種情況,清政府採用了保甲制和火伏制等,在私鹽源頭進行攔截。同時在運銷時加以防範和追捕。 清政府頒布了很多有關私鹽的法律命令,強化了緝拿私鹽的制度,賞罰分明,以促進官府執行力。清政府還加強了鹽口岸的巡邏,使其密不透風。我們以點帶面,從江西看清政府當時對私鹽的防範和打擊情況。
  • 古代窮人吃鹽有多難?他們買不起鹽又該吃什麼?
    在古代,鹽的存在感遠比現在來得要高,它甚至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和富強。古代的鹽相當於現代的冰箱,鹽可以用來保存肉類、菜類和魚類,這些食物不像穀物一樣容易儲存,它們沒放幾天就會腐爛。可如果用鹽將其醃成鹽菜、鹹魚或者火腿,就可以保存幾個月甚至幾年,古代的老百姓常常用穀物糧食去換鹽,再用鹽來醃製食品。不僅如此,商人也可以通過鹽來保鮮,實現遠距離的運輸,這個相當於現代的冷凍食品物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社會,農民大都可以通過耕種來實現自給自足,然而,鹽卻無法由自己供給,只能依靠商人供應。
  • 古代商人的地位是否一直很低?通過唐朝的榷鹽商一探究竟
    文丨張濤歷觀(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在古代封建社會,統治者皆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受到朝廷政策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了「士農工商」,可見商人的地位有多卑微,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古代商人的地位是不是一直非常低
  • 為何關於「鹽」的爭奪堪稱古代「石油戰爭」?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戰略物資,其地位堪比今天的「石油」,那就是鹽。為了爭奪鹽的控制權,歷朝歷代大大小小打了無數次仗,成千上萬的人因此喪命,有的還因此亡國。食鹽官賣人必須吃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且,與其他生活必需品不同的是,鹽只能買,一般老百姓自己產不了。
  • 古代比黃金還貴重的東西,被羅馬拿來當軍餉,如今隨處可見很便宜
    在古代,黃金是很貴重的金屬物品。不說古代了,就算是現代,黃金也是非常貴重的金屬物品。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因為黃金稀有、色澤漂亮,所以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它都是價值非常高的。兩塊錢就能買很多而且用很久,可能說出來大家都不會信,但是確實在古代,這個東西比黃金貴重多了。這個東西便是食鹽,食鹽分很多種,比如:海鹽、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等皆可用作食鹽。而中國最早有鹽的記載是在黃帝時期,當時皇帝手下有一個人叫作夙沙,他用海水煮滷,煎成了鹽。
  • 中國古代歷史最久的三大黑幫!其中一個連孫中山先生都加入了!
    但是其實中國的黑道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漢朝!古代的黑幫跟現在刑法中定義的黑社會的性質十分一致,它們主要是指不被官府承認的地下組織,這些組織或與官府爭奪利益,或直接威脅皇權,是朝廷打擊和取締的對象。中國古代歷史最悠久的三大黑幫,在歷史長河中均對朝廷觸動很大,並且長盛不衰。
  • 為什麼在古代,食鹽又貴又暴利?
    食鹽在現代生活中,算是一個比較廉價的生活必需品,但在古代卻是個價格較貴且暴利的商品,俗話說三擔米一斤鹽,可見其價格不便宜,所以古代百姓們,用鹽都特別省不過和平年代就要便宜許多了,如唐太宗時期,一鬥鹽大概20文錢,換算成現在大概是5塊錢一斤,而武則天時期一鬥鹽則要
  • 古代的鹽為何一直是由國家專營專賣的?
    古代朝廷害怕影響到人口質量,所以更應該實行專賣。從古到今無論何時,鹽都是人們生活的必備品之一,是人人都用,人人都離不開的東西,所以食鹽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鹽這個東西很便宜,沒辦法把鹽弄得跟奢侈品一樣去買買。古代的食物都可以自己種植,有百姓農民自己耕種,但是這個食鹽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
  • 中國古代經濟史系列——4中國古代的土地和賦稅制度
    一、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的發展演變 中國古代的所有制關係主要是指土地所有制,它是一定生產力水平的產物,其產生、發展、衰落均與生產力發展變化密切相關
  •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如果你活在古代,吃喝拉撒應該如何解決?
    03古人吃火鍋嗎火鍋是中國喜愛的美食之一,如果將火鍋簡單理解為「用鍋燒水涮食物吃」的話,那麼火鍋早在先秦時期已經誕生了,那時候用的是鼎。有語言學家認為,今天的閩南語、粵語、廣東客家話和江浙吳語保留了一些古漢語發音。05古代的光棍多嗎古人都是妻妾成群的嗎?
  • 古代人生說謊案件怎麼選
    18183首頁 古代人生 古代人生說謊案件怎麼選 古代人生說謊案件怎麼選 來源:網絡 作者:蘭斯級一號艦
  • 中國古代的「規」和「矩」
    現代人習慣把「規矩」放在一起作為一個詞語,但在古代,規是規,矩是矩,它們分別是古人用來測量和畫圖的兩種工具:「矩」是一種標有刻度的折成直角的曲尺,而「規」是專門用來畫圓的圓規。規和矩在我國的發明和應用開始得很早,公元前15世紀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規」和「矩」二字。《史記》關於大禹治水的記載中,也有提到夏禹利用規和矩進行測量,規劃治水方案的內容。
  • 詳述中國古代錢幣的產生和發展
    中國古代錢幣收藏領域中,古錢幣的產生和發展是一部傳奇的歷史。古錢幣形態各異,種類繁多,也代表了我國古代燦爛輝煌的文明歷史和古錢幣文化。一、中國古錢幣文化眾所周知,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我國歷史悠久,古錢幣文化也是具有特色。
  • 鹽在古代是非常金貴的,窮困老百姓要吃鹽,他們有什麼辦法?
    現在老百姓是不缺鹽,古代可就不一樣了,鹽非常珍貴,窮苦百姓要吃鹽很困難。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如果吃鹽有什麼辦法呢?在古代,如果你掌握提煉鹽的技術,那麼你肯定是富有的。當初齊桓公為何能帶著國家走向富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掌握了提取鹽的技術。
  • 越南和中國古代的越國有沒有關係?「越」在古代到底指什麼?
    不過,「京族」即「越族」現在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議的,但是大家應該知道,「越」在中國古代可不是指越南的,中國似乎長江以南到處都是「越人」,春秋戰國時期有「越國」、秦始皇南徵「百越」,至今中國廣東省的簡稱都是「粵」,這個在古代其實就通「越」。
  • 現代的鹽隨處可見,可是古代的鹽究竟有多貴:一包竟然鹽一千塊!
    當然了,這是放到了如今這個食鹽極端便宜的的社會裡,要是放在古代,家裡有這麼多鹽,那就是妥妥的大富豪啊。這點大家可不要以為小編張口就來,這在歷史上可是實實在在的,因為你是不知道古代的食鹽有多貴。 鹽,是我們人類身體發育不能缺少的礦物質,食用它可以均衡我們身體內水分的分布,促進胃酸消化液的分泌,維持體內酸鹼度的平衡。而在古代,除了糧最為重要之外,接下來就是鹽了,之後便是鐵,布,畜。這裡可見食鹽的地位。
  • 中國上下五千年最有殺意的一首詩,讓人膽戰心驚,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科舉取士作為古代中國用來選拔人才的制度,雖然不能說絕對公平,但也能保證相對的公平,這為許多平民子弟參與朝政和社會治理提供了機會。 但科舉制度相對較低的錄取率和時常存在的舞弊等,使得一些屢試不中的書生心生憤恨,於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就帶著一腔的不滿開始和朝廷作對,並最終讓天下為之顫抖。
  • 中國古代各種神獸
    1、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2、三足鳥,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紅日中央有一隻黑色的三足烏鴉,黑烏鴉蹲居在紅日中央周圍是金光閃爍的「紅光」,故稱「金烏」古代人們就把「金烏」作為太陽的別名3、朱厭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兇獸,身形像猿猴,白頭紅腳,傳說這種野獸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戰爭,出自《山海經·西山經》。4、騰蛇,一名「螣蛇」,也叫飛蛇,是一種會騰雲駕霧的蛇,是一種仙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