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調研 | 對話海歸人才,探訪高等學府

2021-01-08 澎湃新聞
大調研 | 對話海歸人才,探訪高等學府

2019-09-27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海歸創業創新人才,

你在大走廊工作生活還好嗎?

為了解高端人才對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的需求和期盼,9月2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九三學社市委主委羅衛紅帶領課題組赴未來科技城(海創園),與10名園內海歸創新創業人才展開互動交流。未來科技城(海創園)管委會主任、餘杭區政協副主席、社市委副主委趙喜凱,社市委秘書長吳松傑,以及課題組成員近10人參加調研座談。

羅衛紅一行首先來到杭州安道藥業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兼首席科學家劉棟博士詳細介紹了公司創辦經歷、產品創新特點和研發團隊等情況,言語間對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座談會上,來自多域生物、匯萃智能、強腦科技等10家企業的海歸創新創業人才先後發言,大家結合本人及單位工作實際,發揮海歸人才思路新穎、思維活躍、視野開闊的特點,紛紛暢所欲言,談感受、談體會、談建議,就科技政策、產業鏈招商、外國人工作許可證辦理、產城融合等展開互動交流、氣氛活躍,趙喜凱主任現場對部分海歸人才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羅衛紅對海歸人才坦率真誠的交流表示感謝,要求課題組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把海歸人才的「金點子」系統地吸納到調研報告中去。

調研期間,羅衛紅一行還走訪了位於夢想小鎮網際網路村的餘杭區「九三之家」,並看望張潔等社員。

杭州師範大學:

新校區新氣象,桃李一堂春

9月25日下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九三學社市委主委羅衛紅帶領課題組來到杭州師範大學倉前校區調研考察。杭師大黨委副書記張志軍,黨委委員、統戰部部長袁成毅,統戰部副部長田潔,社市委秘書長吳松傑,九三學社杭師大基層委副主委蔣鐵初、茅育青等班子成員和社員代表,及杭師大教務處、科學研究院、繼續教育管理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座談。

杭州師範大學前身可追溯到創建於1908年的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現有倉前、下沙、玉皇山等校區。魯迅、李叔同、沈鈞儒、葉聖陶等名師曾在校為師,培養了豐子愷、陳建功、潘天壽等傑出人才,新時期又湧現出以網際網路領軍人物馬雲等代表的一批傑出校友。

羅衛紅一行首先與九三學社杭師大基層委班子和社員代表座談交流,聽取大家對社市委工作的建議。

羅衛紅對杭師大基層委工作提出三點要求:

一要及時啟動主題教育活動,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強化思想政治引領,讓全體社員都積極參與到主題教育活動中來。

二要爭取學校黨委重視支持,重大事項要及時向學校黨委報告,主動取得學校統戰部的指導和支持,在校黨委領導下開展好學科建設和社務工作。

三要更好發揮社員價值作用,藉助民主黨派優勢,為學校學科建設貢獻力量,同時,在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方面積極發揮社員專業優勢,提升履職質量。

隨後,圍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工作、浙江省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落實情況、「三名工程」項目進展情況等,課題組還與杭師大黨委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

點擊下面連結 查看歷史文章

燃爆了!在古老的河坊街上演了一出「中國心·九三情」

點擊「在看」,為「杭州九三」加油!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誠意」吸引海歸人才
    「上海誠意」吸引海歸人才 2020-12-25 06:11:02 參與互動   「上海誠意」吸引海歸人才
  • 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大增三成 過半薪資不及預期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大增三成,過半薪資不及預期海歸就業首選城市仍是京滬,深圳、杭州和廣州位列三到五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熱門的留學國家陷入公共衛生危機,而國際關係的緊張和通航困難也在重塑著海外人才的發展計劃。
  • 傲慢與偏見、衝突與誤會,海歸少年實際探訪廣東非洲人的生活狀況
    正是因為看到了類似的現象,這個暑假,海歸學校的幾位少年(陳星貝、蕭凱元、顧凡宸、欒詩若、許銘洹和查鼎)前往廣州,調研非洲人在廣州的生活狀況,了解網絡爭議背後的真實情況。誤解背後 是難以癒合的創傷在廣州,他們調研發現,真實情況與網絡傳言大相逕庭,沒有合法身份的「三非」非洲人並不多,貼在非洲人身上「不講衛生」「犯罪」「貧窮」「沒素質」等類似的標籤,大多也沒有依據。
  • 447名「海歸」申報長沙人才補貼 畢業4年博士成領取「海歸」補助第...
    447名「海歸」申報長沙人才補貼 畢業4年的博士成了領取「海歸」補助第一人 「我是在凌晨收到的簡訊通知,我『留學歸國人員租房和生活補貼』業務已公示通過。」 「長沙人才新政22條」出臺了《長沙市國際化人才匯智工程實施細則(試行)》,首次將青年留學歸國人員單獨納入政策資助範圍,除了可以享受「零門檻」落戶政策外,還可以按照博士5萬元/人/年,碩士1萬元/人/年、學士6000元/人/年的標準申請「留學歸國人員租房和生活補貼」,發放期限為兩年。新政的持續發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歸選擇在長沙創業就業。
  • 2020年海歸國內求職人數猛增33.9% 近一半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
    疫情及多方面不確定因素,正在重塑海外人才的發展計劃。《報告》顯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有意在國內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猛增33.9%,增幅遠高於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海歸求職者也呈現年輕化、高知化等趨勢。
  • 報告:超3成海歸求職需4月以上,近六成薪資不及預期
    2020年求職海歸增33.9%《報告》顯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有意在國內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猛增33.9%,增幅遠高於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說明在近年來海歸回國發展意願持續增強的大趨勢下,2020年疫情黑天鵝事件及國際關係變化等因素明顯起到助推作用,加速海歸回國潮流。
  • 王武赴嶽陽市教體局調研人才工作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劉神尊)5月11日下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王武赴市教體局調研人才工作,與市教體局、嶽陽職院、湖南民院、市直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有關負責人和卓越校長、特級教師、芙蓉名師代表等進行了座談交流,共同探討教體系統人才發展之策
  • 楊得志到企業調研強調要充分發揮工商聯作用 暢通政企對話交流渠道...
    1月5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楊得志赴部分民營企業調研強調,要充分發揮工商聯作用,加強政企溝通交流,搭建互動平臺,暢通政企對話交流渠道,建強對話機制,推動兩個健康發展。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秦天志,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張玉傑,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付漫江的陪同調研。
  • 佘春明調研人才公寓和「安居工程」建設工作
    佘春明在調研人才公寓和「安居工程」建設工作時指出運用專業化思維專業化知識專業化能力推進工作取得新突破
  • 湯濤來茂調研專技人才等有關工作:以高技能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
    湯濤來茂調研專技人才等有關工作:以高技能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0-12-12 1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招聘* 蘇州海歸學校 ∣ 這樣的我們,期待這樣的你!
    名副其實的"海歸人才子女學校"高達40%的家庭有過海外背景,12%的家長獲得過"領軍人才"等人才稱號,家長中碩士佔比35%,博士佔比7%。作為首家為海歸人才子女、華裔華僑子女以及有意願接受國際教育的中國學生而特別打造的學校,幾年來,我們從未背離過這個創校初衷。
  •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領軍人才工作組蒞臨北京好利閥業調研
    2020年9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領軍人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劉洋、陸書濤、張真等領導,蒞臨北京好利集團調研,北京好利集團董事長李虎山、常務副總經理龐士軍,華集工業副總經理李思江陪同調研考察。
  • 關注|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這三點非常重要!
    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更受青睞?「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 二看:自驅力《報告》顯示,疫情陰影下企業在努力克服線下流動性障礙,將招聘活動搬到「雲端」。
  • 市委書記馬裡專題調研人才安居生活保障工作
    市委書記馬裡專題調研人才安居生活保障工作 時間:2020-10-26 09:15:16  來源:黑河日報 引才聚才,「住」是基本保障,安居才能樂業。10月23日,市委書記馬裡專題調研人才安居生活保障工作。
  • 海歸就業求職深度分析
    來源:金融小夥伴不是來打擊海歸的,說實話的一般都容易被噴,講乾貨沒人讀,大家愛看年薪幾十萬美金有逼格的文章。閱讀如有不適建議堅持讀完,看完會知道是為你好。我常在回答中說金融的苦,競爭的大,就業的難,沒辦法,這是常態,在一堆名校裡拼出來,哪有容易的。不想成為一位開場「國外開會剛下機,謝邀!」
  • 聽說,90%的海歸都跟上海槓上了?
    太猛了,真的太猛了 主頁君即時提醒:B站校招正在火熱進行中,在招崗位有技術、產品、市場等10個大類,當下非常火的、非常適合留學生求職的數據分析崗也有在招人 上海一直以來都是留學生海歸最愛的城市。智聯招聘今年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上,上海連續三年奪得榜首,對優秀應屆生有著100分的吸引力。
  • 通訊:穆斯林「海歸」的「七畝地」
    通訊:穆斯林「海歸」的「七畝地」 2014-11-05 11:55: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蘭州11月5日電 題:穆斯林「海歸」的「七畝地」  作者 南如卓瑪 王軍  「西北地區穆斯林經濟落後,歸根結底窮在教育上。」
  • 戰國時期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荀子為校長,為何被秦始皇取消?
    導語:這個時代大部分人,以海歸為榮,尤其是畢業於世界一流大學,比如哈佛、牛津等,都會被視為天之驕子。其實早在戰國時期,我國便有了世界一流高等學府,並且這所大學,哈佛和牛津也無法與之相媲美,因為這所大學培養了許多聖人。
  • 「來了,就是深圳人」(海歸微觀)
    海歸也不例外,甚至對這座城市更為偏愛。  作為中國改革先鋒的深圳,其城市基因與海歸創業天然契合。勇立潮頭的城市離不開敢為人先的闖將,40年前是這樣,40年後的今天同樣如此。  40年間,歸國留學生在深創辦的企業已達4000多家,超億元產值的企業有70多家。
  • 「人才為寶 得寶而安」開園儀式舉行
    10月30日,為迎接第四個「深圳人才日」,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人才林公園舉行了主題為「人才為寶 得寶而安」的開園儀式,主要內容包括落地團隊籤約、人才入住鑰匙發放、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揭牌、「寶安人才大數據云圖」上線等,在結束開園儀式後,寶安區領導和院士、人才代表一同植樹、參觀人才林公園、並體驗互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