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捕販野生鳥」:候鳥南飛路上不應有「死亡之網」

2020-12-22 中國生物技術網

「半月談」微信公號11月18日消息,天氣轉冷,候鳥翩翩南飛。但在候鳥遷徙路線上,此刻正有不少「死亡之網」——捕鳥網正在等待它們。憑藉幾塊錢的成本買一張捕鳥網,如能捕獲一隻品相好的候鳥就能賣到數萬元,如此大的利益誘惑、如此低廉的違法成本,怎能不使獵捕者蠢蠢欲動?

應該講,針對非法捕獵鳥類的法律法規早已有之,而且還在不斷完善。今年初,為有效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多部門出臺了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禁令。這對非法捕獵、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違法犯罪的發生。但面對捕鳥的巨大利潤誘惑,仍有一些人鋌而走險,更有不少人採取多種手段規避法律禁令,一定程度上導致禁令「空轉」。

在花鳥市場、電商平臺、野生動物救助站等不少地方就有讓禁令空轉的暗流湧動著:將野生鳥夾雜在馴養鳥中叫賣、公開叫賣轉為熟人介紹式「暗地」交易、借「救護」動物之名行「買賣」之實、以「防鳥網」虛假名頭賣「捕鳥網」、白天不動聲色夜裡摘「活鳥」……

目睹此怪現狀,不少基層執法者和野生動物保護者欲哭無淚。一位志願者表示,他於2015年開始義務拆除捕鳥網,至今已近6個年頭,但捕鳥網卻越拆越多,他們越拆越絕望。「我們每天起早貪黑一片片拆、一張張毀、一隻只救。目前看,這些捕鳥網幾輩子都拆不完,因為它們正在某些網絡購物平臺、農村集市以及漁網店以各種新名稱公開叫賣。」

如何斬斷伸向候鳥的黑手?徹底取締捕鳥網買賣是當務之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考委副主任周海翔分析,捕鳥網目前主要流向市場被捕鳥者用於捕鳥,也有小部分被鳥類環志站用於科學研究,即環志站工作人員利用捕鳥網捕鳥後在捕獲的野生鳥腿部固定標誌,放飛後通過個別再次捕獲獲取鳥類遷徙路線、種群分布等資料。根據相關數據,環志站再次回收的環志鳥不足放飛數量的千分之一,利用捕鳥網從事科研已遠遠落後於時代發展。隨著科技發展及公眾對鳥類攝影、保護常識的普及,可以利用大數據、跟蹤器等,更精準有效地改進環志科研工作。因此,無論用於何種目的,徹底取締捕鳥網買賣都是可行的。

眼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已公布,正在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楊朝霞等專家認為,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使用網捕等方法進行獵捕,但光禁止使用還不夠,只有全鏈條禁止生產、運輸、銷售、購買、利用捕鳥網等專門性獵捕工具,才能在源頭上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同時,對電商平臺公開出售捕鳥網等行為,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電商平臺則應主動屏蔽相關關鍵詞,刪除、下架相關違法商品,發現有商家售賣捕鳥網等線索的,應當將有關信息及時通知、移交有關監管部門,以形成強大的打擊合力。

相關焦點

  • 禁令之下仍有人捕販野生鳥?專家:遷徙候鳥或攜帶傳染性病毒
    專家表示,遷徙的候鳥來源於世界各地,存在攜帶傳染性病毒的可能,捕獲流入市場後將帶來不少隱患。新華社發 李繼偉 攝網捕成風野生鳥慘死風化成「乾屍」「那邊又有一張捕鳥網!」在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大石廟鎮秋窩村的一處玉米地,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邢世傑一邊喊,一邊向前衝去。
  • 網捕成風,有的一隻賣數萬元——禁令之下仍有人捕販野生鳥
    新華社石家莊11月17日電 題:網捕成風,有的一隻賣數萬元——禁令之下仍有人捕販野生鳥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李繼偉今年初,多部門出臺措施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然而,「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在河北、北京等地採訪發現,正值候鳥遷徙季節,獵捕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非法交易活躍。
  • 「護鳥鐵娘子」劉懿丹:救過100多萬隻鳥,受到過數次死亡威脅
    劉懿丹個子不高,笑聲爽朗,皮膚因常年奔波在外曬得黝黑,臉上時常有傷。如果她不說,極少有人知道這個說話辦事都風風火火的女人已經54歲了。劉懿丹是「懿丹野保特攻隊」的隊長。十多年來,她跑遍了全國二十多個省份,救過100多萬隻鳥,受到過數次死亡威脅,她也因此被圈內人稱為「護鳥鐵娘子」。
  • 河北、北京等地仍有人捕販野生鳥!有的一隻賣數萬元
    網捕成風,野生鳥慘死風化成「乾屍」「那邊又有一張捕鳥網!」在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大石廟鎮秋窩村的一處玉米地,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邢世傑一邊喊,一邊向前衝去。循聲望去,只見一張高約4米、長約20米的捕鳥網,正靜靜地佇立在不遠處的玉米地裡,在逆光下現出灰白色。
  • 北遷候鳥飛臨「白鶴之鄉」瀋陽法庫 呈萬鳥雲集場景
    北遷候鳥飛臨法庫。於勝地 常繼民攝中新網瀋陽3月27日電 (沈殿成)3月27日是「世界白鶴日」。記者在瀋陽市法庫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看到,大批北遷的候鳥已經飛臨法庫,寂靜了一個冬天的水面再次熱鬧起來,法庫正式進入最佳觀鳥季。
  • 「候鳥班車」歷經50多個小時順利抵達洞庭湖 野生鳥全部放歸自然
    12月4日,全國首個「候鳥班車」從哈爾濱出發,載著200餘只野生候鳥,要送到2000餘公裡外的洞庭湖,這些鳥類都是由黑龍江森林公安和野保志願者救助的,錯過了遷徙時間的野生鳥。
  • 大雪|大雪茫茫鳥南飛
    它們,就是從北方長途跋涉遷徙而來的候鳥。每年10月起,這些「遠方的客人」陸續抵達。相比冰天雪地的老家,哪怕在大雪時節,長江以南的樹叢中還有蟲子、漿果和種子,灘涂上還有貝、螺、蛤與軟體動物,水中還有魚、蝦、蟹和幼嫩的水草根莖……豐富的食源與適宜的溫度,讓上海不僅成了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補給站」,更讓很多鳥兒貪戀不已,不願離去,在此過冬。
  • 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春秋兩季,大量候鳥把這裡當做驛站,覓食、棲息,補充能量後繼續遷飛。現在,正是候鳥南遷的時候,據最新數據,北大港溼地已迎來候鳥50餘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700餘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總共約2500餘只,白琵鷺500餘只。
  • 安陽市開展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和秋冬季候鳥護飛專項行動...
    秋冬季是候鳥大規模遷徙和集群活動的季節,也是亂捕濫獵、濫食鳥類等野生動物非法案件的高發期。為加強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和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市野保站、市林政稽查大隊和市森林公安局按照國家、省林業部門的要求,從11月初開始,聯合開展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和秋冬季候鳥護飛專項行動。
  • 一天解救上百隻野生鳥
    志願者們在巡護中發現了捕鳥粘網和大量野鳥籠。近日,哈爾濱生態保護團隊23名志願者開展今年秋季第9次護飛行動,針對呼蘭河沿岸村屯候鳥遷徙重點區域進行巡護。巡護行程180多公裡,僅一天時間解救並放飛黃雀、白腰朱頂雀、普通朱雀、蠟嘴雀等野生鳥96隻。
  • 山西省啟動候鳥「護飛行動」 為遷徙候鳥保駕護航
    央廣網太原12月3日消息(記者賀威通 通訊員郝曉彥)日前,山西省沿汾河各地迎來白鷺、天鵝、黑觀等候鳥。山西省適時啟動候鳥「護飛行動」,為遷徙候鳥保駕護航。  隨著冬季來臨,氣溫逐漸下降。幾群遠道而來的水鳥在太原汾河公園安下了新家,對不少熱愛觀鳥的市民來說,這些鳥類都是老朋友。
  • 我省啟動野生動物保護和候鳥護飛接力活動
    12月16日,省委宣傳部與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組織為期半年的「保護野生動物·構建美麗雲南·助力COP15」暨2020年雲南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秋冬季候鳥護飛接力宣傳活動在昆明啟動。該宣傳活動旨在助力COP15,最大限度向世界展示我省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成效,增強全社會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制觀念和責任意識,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和支持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良好格局。會上,知名鳥類專家分享了保護野生動物的相關知識,來自昆明、昭通等州市的代表分別推介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明星物種。
  • 2020年湖南護鳥飛行動雲啟動 聖輝大和尚呼籲保護野生動物
    聖輝大和尚發表講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湖南省佛教協會)日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協會長、湖南省環保志願服務聯合會名譽會長聖輝大和尚參與了2020年湖南「護鳥飛」保護行動暨「候鳥守護者」行動網絡
  • 嫌鳥啄房簷,農戶圍一圈網,上面掛數十隻風乾麻雀
    9 月 11 日,哈爾濱生態保護團隊 25 名志願者聯動呼蘭區林業和草原局開展今秋第 8 次護飛行動,針對呼蘭河沿岸村屯,候鳥遷徙重點區域開展巡護。行動中,志願者首次發現,有農戶將自家房簷上四周用網圍了一圈,網上掛了數十隻已經死亡的麻雀。
  • 大群冬候鳥飛臨邵伯湖 護鳥「天眼」記錄下這些身影
    護鳥「天眼」上崗冬天記錄大群越冬候鳥「邵伯湖的『天眼』去年建成後,已記錄多種鳥類。」野保站負責人曹兆陽介紹,去年夏天,「天眼」就記錄了火斑鳩、大杓鷸等珍稀鳥類。這個冬季是「天眼」啟動以來的第一個冬天,這一系統也正在發揮它的護鳥價值。「近段時間以來,我們幾乎每天都能從『天眼』上發現大群越冬候鳥。」曹兆陽說,其中既有野鴨,也有鷗鳥、小天鵝等。
  • 雲南啟動野生動物保護和秋冬季候鳥護飛接力宣傳活動
    省委宣傳部、省林草局在昆明動物園聯合啟動為期半年的「保護野生動物·構建美麗雲南·助力COP15暨2020年雲南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秋冬季候鳥護飛接力宣傳活動」(以下簡稱「接力宣傳活動」)。昆明、昭通、普洱、西雙版納、德宏、迪慶6個州市依次展示和介紹紅嘴鷗、黑頸鶴、西黑冠長臂猿、亞洲象、雙角犀鳥和滇金絲猴等旗艦明星物種。省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李聯斌在啟動儀式上致辭。
  • 候鳥遷徙季來臨 2020廣東候鳥護飛行動啟動
    「相約在廣東·飛羽悅瞬間」2020廣東候鳥護飛行動啟動儀式。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中新網廣州10月25日電 (程景偉 林蔭)25日,「相約在廣東·飛羽悅瞬間」2020廣東候鳥護飛行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南沙溼地舉行,來自廣東省內8家自然觀察或觀鳥愛鳥協會及澳門生態環境保育協會的代表、觀鳥愛好者以及社會各界約100餘人受邀參加。步入10月,大批遷徙候鳥陸續途經廣東境內。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舉辦保護候鳥志願者「護飛行動」 紀實展覽
    【本刊訊】12月7日-12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候鳥保護志願者「護飛行動」紀實展覽在國家林業草原局辦公大樓一樓大廳舉辦。展覽展出了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近年來參加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倡議發起的保護候鳥志願者「護飛行動」近200幅具有鮮明代表性、內容豐富詳實的圖片和影像資料,充分展現了廣大野保志願者開展科普宣傳、清網救護、打擊犯罪取得的豐碩成果和不懼艱難、甘於奉獻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亮麗風採。
  • 警方與志願者護送206隻候鳥南下,「候鳥房車」跨越8省區2800多公裡...
    送鳥團成員杜克是綏化市質監局的工作人員,他認為,現在這個季節在北方放飛候鳥容易凍死,「不放吧,留在救護站三個多月,候鳥被養成了留鳥」,有些鳥可能對人類產生依賴和好感,對於野外的生存都是不利因素。據志願者介紹,以往一些被解救的鳥類本身是南方鳥,在北方放生飛不回去,這樣的鳥不能放飛,有的被送到動物園成了觀賞鳥。
  • 秋天來了,大雁成群往南飛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天空那麼藍那麼高,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啊!秋天到了。」 每到秋季,你的耳畔是否也隱約響起這篇小學語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