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藝堂說藝術,在72年前的今天,即1947年1月14日,法國納比派著名畫家勃納爾逝世,享年80歲,他可謂色彩魔術師,感情記錄者。勃納爾全民皮埃爾·勃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他是法國納比派最有成就的三位畫家之一。他的藝術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又繼承了印象派豐富色彩與活潑的實踐精神,進一步結合了印象主義的客觀性和象徵主義對文化記憶與情感的基本主張。
說起「納比派」,不學藝術的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它是1891年出現於巴黎的小藝術社團,其主要成員是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的學生。這是一個為期很短的藝術運動,主要參加者是法國的畫家和雕塑家。朱利安美術學院由油畫家Rodolphe Julian於1868年成立,百年之後,即1968年學校轉變成高等圖形藝術學院,並正式更名為Esag-penninghen設計學院。如今的Esag-penninghen設計學院主要專業分為兩大塊:圖形與數碼設計,室內設計。如果你很喜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可以考慮留學該校,百年名校真的是不錯的選擇,可謂法國最好的設計學院之一。
「納比」一詞出自希伯來語,是先知的意思,取此名稱的基本點旨在表明其信念、創作思想同宗教有密切聯繫。納比派的主要理論家德尼將該派的藝術特色歸納為兩種變形的理論:「客觀的變形,它基於純美學,裝飾概念,以及色彩和構圖的技術要素;再就是主觀的變形,它使畫家個人的靈感得以發揮。」
世人公認的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塞尚、瘋癲的藝術大師凡·高和高更是開創20世紀現代藝術的開山祖師,但在他們活著及死後對世界藝術影響有限。然而把他們的思想繼承光大,傳播給20世紀前衛派畫家的,就是這個小小的藝術流派--納比派。納比派畫家們為了追求色彩的效果,放棄了僵硬的繪畫輪廓,採用卡片紙等吸附力強的畫面材料,來代替油畫布,以此緩和色澤的效果。有時他們還用蛋白或膠水來調和顏料,這樣創作出的作品色澤柔和,富有活力,自成一格。
皮埃爾·勃納爾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藝術譜寫了光輝的一頁。他綜合性地探索和發展了前一輩大師的風格,其中主要有高更、雷東和塞尚,並特別傾注於高更的關於綜合主義的理論及實踐。並在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進修期間和愛德華·維亞爾、保羅·塞律西埃及莫裡斯·德尼一起組成了這個象徵主義的小團體「納比派」。皮耶·勃納爾的繪畫最為人所稱道的莫過於他對色彩的把握,也因此許多人都忽略了真正使其色彩鮮活起來的筆觸。沒有了勃納爾獨特的筆觸,其色彩也將失去獨特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