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蘿村村貌。
夕陽下的沙蘿村。
紅網時刻常德12月10日訊(記者 白玲川)常德市桃源縣剪市鎮沙蘿村,擁有古老地質遺蹟丹霞地貌九龍水庫、非物質文化遺產沅江古纖道。這裡山清水秀、層巒聳翠,是省級四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
2015年,「常德市美麗富強鄉村振興志願者服務隊」成立,短短三年多,志願者們的足跡踏遍了剪市的喜雨村、剪家溪和沙蘿村,樸素的村莊從泥巴小路「蛻變」成「高顏值」美麗鄉村。
遠在廣東當「老闆」的沙蘿村村民吳志開,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決定返鄉創業,依託家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發展旅遊,帶領鄉親開闢致富路子,形成了「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多贏循環」。
「遊子歸」 反哺養育之恩
吳志開一家團聚。
沙蘿溪驛站。
民宿接待點。
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2004年吳志開離鄉外出打工,2012年在東莞開起了裝修公司,年收入50萬左右,這樣的收入在沙蘿村算得上富裕人家。但是,近些年雙方父母身體不好,吳志開和妻子經常兩地往返,身心疲憊,兩個孩子作為留守兒童也成了吳志開的一塊「心病」。
以前窮的時候吳志開想往大城市發展,現在錢袋子鼓了,心裡對父母孩子的牽掛和愧疚像一塊秤砣,經常壓得他夜不能寐。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一想起家裡老人小孩沒人照料,現在家鄉又有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吳志開和妻子決定返鄉創業。
2017年,吳志開一邊維持東莞裝修公司的業務,一邊填地基建客棧,發展民宿,客棧的一磚一瓦都凝聚著吳志開的心血,見證著他回鄉創業的急切心情。
2018年8月8日,沙羅溪驛站正式開業,意味著在外漂泊16年的吳志開,終於回到了養育他的這片熱土。
「現在一家人在一起,幹啥都開心。」聊起家人,吳志開眼裡裝滿了幸福。
「雁歸來」 振興美麗鄉村
古纖道旁的沅江。
英雄剿匪紀念碑。
採摘水果。
「沙蘿村山多地少,貧困人口基數大,以前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沙蘿村黨總支書記林枝香告訴記者。
近幾年,沙蘿村主幹道桃林公路沿線安裝太陽能路燈128盞,栽種紅葉石楠、紫薇花、紫葉李、映山紅、垂柳、玉蘭等苗木共計28000多株,硬化道路10.8公裡,基本上實現了水泥路組組通。建成了近千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室外設置種類多樣的健身器材,室內設置了圍棋、圖書館、婦女兒童活動室等服務場所。
「青山綠水、村容村貌都有了,村裡要想發展旅遊產業,得找到『領頭雁』來帶領大家發展致富。2017年,吳志開的歸來,讓村裡發展鄉村旅遊更加信心百倍。」林枝香說道。
2019年、2020年,吳志開的民宿年營業額達到100多萬,幫助周邊村民消耗食材近30萬,支付員工工資約20萬,旅遊帶動消費,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近6萬,讓更多的鄉親嘗到美麗經濟的「甜頭」,目前,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沙蘿村汪家片區3組建檔立卡貧困戶馬菊初是驛站的一名打雜工,今年64歲,五保戶,吳志開看他出去打工別人嫌他年紀大了不願用,就讓他在驛站打雜,每個月1500元,包吃住,每天工作6到7個小時,2018年馬菊初成功脫貧。
「在這裡搞事比較穩定,又不是很吃虧,離家裡又近。」當記者問起馬菊初,他連連說老闆人特別好,要不然他還在外面到處打臨工,工資還不一定能拿到手。
林枝香告訴記者,「吳志開不僅頭腦靈活,還有一顆愛心,今年疫情期間,他3塊錢從朋友那裡購買1000多個口罩,發朋友圈免費送給需要的人。每年小年,吳志開接村裡50多名孤寡老人和小孩一起過年,請他們吃飯,送禮物。」
沙羅溪驛站建成後,吳志開心想,要把更多遊客吸引過來,只搞民宿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在驛站附近開墾採摘園,種上草莓、太空蓮、桑葚、獼猴桃、八月八等,倒騰出20畝魚塘,遊客過來除了吃農家飯、住民宿、遊丹霞地貌、觀沅江古纖道、聽剿匪記和知青下鄉事,還可以採摘水果、垂釣。
「我一個朋友,隔壁村的,看到我回鄉發展得還可以,也打算明年在我們村建一個大型民宿,現在正在設計效果圖。」吳志開高興地告訴記者。
「群雁」歸來,振興家鄉旅遊產業。現在的沙羅村已經形成了集採摘、農耕體驗、賞花垂釣、看山玩水、鄉村美食、民宿為一體的遊玩路線,吸引了省內外遊客前來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