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老舊小區改造,居民最大的願望恐怕就是能夠加裝電梯,享受輕鬆上下的便捷生活。建成於上世紀90年代的農行宿舍樓,是常德市典型的老舊小區。三年前,該小區居民在老樓加裝電梯上「先行一步」,小區內8個單元樓全部安裝了電梯。同樣是建成近20年的銀苑新區,居民們自籌資金,在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小區內首部承載著居民滿滿期待的電梯也順利開工。
11月18日,記者來到市農行宿舍、市銀苑新區等居民生活小區,記錄實現「電梯自由」後老舊小區居民們的笑臉,感受他們的快樂心情和對美好生活的新期許。
農行宿舍加裝的電梯。
「我們小區住戶90歲的三四個,80多歲的有十來個,上下樓太難了,尤其是頂樓的,上去一趟要歇氣好幾次,身體吃不消。」小區加裝電梯的發起人之一,78歲的江大爺笑得很開心,「裝了電梯後,再也不用爬樓梯,上街買菜、散步都方便。」他自豪地向記者展示小區「高大上」的電梯,這座與樓體同高的外掛式電梯,玻璃牆體在太陽下散發出深藍色的光芒,很是漂亮。站在電梯裡,可以透過玻璃觀賞小區的景色,居民通過刷卡乘坐,既美觀又安全。
向記者展示小區電梯的江大爺笑得很開心。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受益者多為老年人或是行動不便的居民,90歲的劉奶奶因年輕時摔傷過,只能顫顫巍巍地走個10來步,出行主要靠輪椅。小區安裝電梯前,她怕麻煩家人很少下樓,長年累月宅在房間裡。裝了電梯後,劉奶奶可以天天下樓曬太陽,和鄰居們嘮家常,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以前下個樓要十來分鐘,現在只要幾十秒,可快啦,不僅方便了我們老年人,也為年輕人節約了時間和體力。」
90歲的劉奶奶可以天天乘坐電梯下樓曬太陽。
晏奶奶78歲的老伴因股骨頭磨損,平時基本靠輪椅代步,雖然住在二樓,但每次扶著老伴下樓,兩人總是走兩步歇一步,她形容那短短的10多個步梯,對兩個快80歲的老人來說簡直就是「爬天梯」。「裝了電梯後,老伴自己就可以輕鬆地上下樓,我也不需要提心弔膽了。」說起電梯的好,晏奶奶笑得格外燦爛。
說起電梯的好,晏奶奶(右)笑得格外燦爛。
在農行宿舍,記者還遇到一群正在曬太陽的「潮」阿姨,從他們口中得知,農行宿舍有三棟樓8個單元共96戶居民。當初籌資金時也遇到過不少困難,為了解決問題,大家在每個單元推選出一名小組長,負責做居民思想工作,並和電梯公司以及相關部門對接。最終所有住戶達成共識,齊心協力把電梯安裝好。「為老樓加裝電梯是惠及民生的大好事兒,我們享受到改善生活條件後的便利,幸福感『爆棚』。」說起小區電梯,阿姨們笑眯眯地伸出了大拇指。
阿姨們說 ,享受到改善生活條件後的便利,幸福感」爆棚」。
在銀苑新區,77歲的朱奶奶患帕金森症已經5年,平時走路會手腳發抖,家住3樓的她上下下樓十分吃力,特別怕摔倒。看到小區加裝電梯的工程啟動後,她捂著嘴直樂:「終於要結束天天爬樓梯的日子了,以後下個樓再也不會緊張出一身汗了。」
77歲的朱奶奶一說到即將竣工的電梯就捂著嘴直樂。
81歲的陳奶奶精神矍鑠,耳聰目明,她告訴記者,銀苑新區加裝電梯資金籌集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所需資金根據所在樓層、建築面積等因素,由業主按一定的分攤比例共同出資。看著即將竣工的電梯,陳奶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雖然我家住一樓,但小區裡提倡集資裝電梯時,我全力支持,沒半點猶豫,都是些相處了快20年的老夥伴,大家像親人一樣,要多考慮其他樓層鄰居的感受。」
看著即將竣工的電梯,陳奶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銀苑新區正在修建的電梯。
據相關部門介紹,我市城區有老舊小區近百個,大多數建於2000年左右,樓高以5至6層為主。從2018年12月起,我市正式實施《常德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辦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總體上採用費用自籌、報部門審批監管方式進行。目前,全市老舊小區已加裝電梯65部,其中有21部正在建設過程中。
來源:常德日報
作者:曾蘭
一審:魏峰 二審:李來瑜 終審:彭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