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選育出新種子 像種小麥一樣種水稻
黃岡一節水耐旱稻可旱地種植 畝產可達550公斤
糧食安全關係到國計民生,也關係到國家安全,無糧不穩。我國南方喜歡食用大米,大米是主要糧食品種。在湖北省,江漢平原、南部,水量充沛,種植水稻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在湖北北部,鄂中北、鄂東北一些山區呢,這裡地表河流徑流較小,有時候遇到乾旱,可能還會缺水。
所以種植水稻在這裡是個問題,雖然有水庫、水渠,但是一些崗地、坡地、丘陵地帶,遇到天幹,可能無法種植水稻品種。水稻,在湖北有再生稻、晚稻,甚至可以一年種植3季,到了冬天還可以收割,這也是新品種,提高了單位畝產量,一年割三茬,等於收穫三次。
今年湖北一些地方遭遇洪災,有的地方、有的農田,農作物、糧食減產甚至絕收,但是如果採取新品種,及時播種,還是可以挽回損失,獲得豐收。
農業關鍵還是靠科技,需要科技,科技新農,袁隆平研發的雜交水稻,解決了14億人的吃飯問題,在湖北黃岡,當地科技工作者,也因地制宜,開發新的稻穀品種。(據鄂東晚報、湖北日報、央廣網客戶端、百度PC客戶端12月7日報導)
黃岡選育的節水耐旱稻通過了省級審定,這種水稻新品種,在旱地也能推廣、生長,和種小麥一樣種水稻,確實有點神奇。
而且畝產可以達到550公斤。黃岡屬於大別山區,沿江團風、黃州、蘄春、武穴、黃梅平原多,靠近長江,也有一些大河,但是北部麻城、羅田、紅安、英山這些地方屬於大別山區、丘陵地帶,也屬於江淮分水嶺,氣候偏北方,如果遇到氣流、氣壓影響,降水不足,可能就是乾旱、半乾旱,這個地理、氣候和隨州、安陸、孝感、棗陽那邊差不多吧,那邊還平原多,如果是丘陵、崗地可能自然環境、地理環境更差一些。
你要是往信陽、新縣、光山、潢川那邊,那邊植被、降雨、雨水反而更多一些,主要是江淮氣流、大別山局部地理和小氣候。
但是,有了這種新品種,你種水稻可能不需要水,和種紅薯、山藥、高粱、玉米一樣,比較耐旱。那麼這些地方也能更多種植水稻,收穫稻穀了,也能實現穩產高產,提高農民收入,提高糧食生產率。
這個稻穀水田裡也能種植,如果大面積推廣效果好,隨州、十堰、棗陽那邊也可以推廣,隨棗平原沃野千裡,土地平闊,包括延伸的安陸、雲夢等地,但是屬於半乾旱地帶,缺乏大江大河大湖,如果能夠種植這種旱地水稻,那麼加上保康等北部山地縣,黃岡北部,或在湖北北部再造一個江漢平原。
當然了,現在也在什麼引江濟漢,興建水利工程,灌溉隨棗平原,但是這工程完工還需要時間,在此之前,可以試試黃岡這種水稻,當然先看麻城、紅安、英山那邊種植效果。
文|昆德拉傳媒萬木春文化工作室 風間水月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