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起點(敘事詩)
陳剛
題記:1997年3月14日下午,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同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成立。
致敬,3.14
致敬,6.18
兩個沉甸甸的日子在史冊定格
雙重喜慶邁入金色轉折點
從此,一位少小離川
而又鄉音不改的老人終於實現遺願
四川太大,川渝應分家
西部大開發要有個中心城市來輻射
百萬移民要有個法人代表來擔肩
從籌備三峽省到重慶直轄
凝心聚力把世界級難題破解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百年夢想化作西江石壁的夢幻
40年論證,30年爭論
探就一條條分水線
8年試點移民的汗水和苦水
在三峽大壩開工的隆隆炮聲中沉澱
三峽移民——直轄的入場券
重慶,牢記立市之本的內涵和外延
於是,90米、135米、156米……175米
似一記又一記響鞭
快馬加鞭未下鞍
似一把又一把倚天長劍
劍指三峽兩岸
從中南海到神州大地
心與三峽相通相連
兄弟省市情滿三峽對口支援
重慶幹群3000萬
上下齊心大會戰
敢叫日月換新天
後靠,就地後靠
眾志成城,愚公移山
城鎮,異地復建
工礦,關停並轉
那樹,那井,那狗
時過境遷,記憶若蟬
老家,老城,老街
沉寂江底,千年長眠
外遷,走出夔門天地寬
古稀的大爺大嬸長跪祖墳前
拜天拜地拜故人,仰面泣嘆
雙手插入黃土
把一串錚亮的鑰匙深埋
留與祖先開啟消失的老宅
用心血留下永恆的祭奠
我們是三——峽——的——孩——子
我們舍——小——家,為——國——家
一臉留念一臉掛惦
孩子們上完最後一課
一步三回頭告別校園
跟隨懷揣故土手捧黃桷樹的父輩
登上順江而下的輪船
揮手,告別難以割捨的愛戀
揮手,告別熟悉的一草一木
哭聲、喊聲,在三峽兩岸
久久迴蕩,扣人心弦
在移民中發展,在直轄中追趕
重慶,奔跑在175米水位線
寧可苦自己,絕不誤移民
軍令狀與一條條水位線肩並肩
責任書是上膛的子彈
向詩鳳、向天文、張蘭權
一批移民幹部永遠累倒在移民路上
「將我埋在長江邊,我要看江中的白帆」
留下一串撼天動地的遺言
突如其來的山洪捲走了
僅有4天就要退休的馮春陽
卻卷不走站好最後一班崗的鋼鐵誓言
時針指向2008年底
百萬移民如期搬遷
世界級難題在淚水和血水中如期破解
三峽演繹了驚天壯舉的詩篇
大重慶交上合格答卷
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峽庫區後續建設激戰猶酣
目光投向遠方的地平線
面朝長江星火連天
心若高峽驚濤拍岸
「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為重慶導航定向
揮斥方遒,指點江山
重慶,又站在新的起點
精準發力,脫貧攻堅
因戶施策,砥礪向前
不讓一人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
是我們的錚錚誓言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不搞大開發,實施大保護
保衛長江,保衛三峽
留一庫碧水輝映藍天
是我們的拳拳心願
我們高舉新發展理念的旗幟
把西部大開發的激情點燃
撬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槓桿
站在新的起點
回望歷史徵程漫漫
大巴山的晨風夜露難以忘記
行千裡、致廣大的胸襟浩瀚
長江水的煙波浩渺難以忘記
負重前行,登高涉遠的拼搏奉獻
大江大山重慶城
重情重義重慶人
近者悅,遠者來
歷史的齒輪激蕩英雄之城的火焰
鏗鏘的腳步揚起創新之城的風帆
半城江水半座城
輕軌上天入地,穿樓鑽山
千年天塹變橋都
兩江四岸心心相印,燈火闌珊
一座不屈的城矗立山巔
一座包容的城連接江岸
你看
整座山,飄蕩著繽紛絢麗的色彩
你聽
兩條江,奏響著乘風破浪的和弦
解放碑,摩天大樓直破雲天
江北嘴,懷揣與陸家嘴比肩的夢想
高新區,鋪展智慧與科學的理念
兩江新區,挺立內陸開放高地的標杆
回首重慶直轄23年
彈指一揮間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流連萬重山
記憶沉江底,滄海又桑田
高峽出平湖,排山又倒海
座座新城,點點新村
三峽人家在江水的滋潤中
稻穀飄香,景秀笑臉
站在6.18的坐標上
把23年前3.14盤點
怎能忘記那金色的帳單
我們感念2403名全國人大代表按下贊成鍵
讓重慶走上直轄的新起點
我們特別感謝317名反對者和棄權者
讓我們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317,是良藥苦口,利膽護肝
似一劑清醒劑讓我們不停登攀
317,是忠言逆耳,沁人心田
似一副興奮劑讓我們勇涉險灘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依舊莫等閒
重慶,你讓我夢繞魂牽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唱好「雙城記」,共建成渝經濟圈
站在23歲的門檻,放飛23枚心願
繃緊前行的縴繩
踏實攀登的腳尖
再過十年、二十年
我們暢飲長江水
共賞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美輪美奐
我們朝天高歌
共賀雙重喜慶今又是,笑傲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