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凹造型的法棍,難吃到想打人

2020-12-15 騰訊網

即使邊界關閉,也要把法棍搞到手。早前,一則德國人用釣魚竿買法棍的新聞吸引了網友的注意。

幾十年來,除了周一店鋪休息的日子,52歲德國居民哈特穆特·費每天都會步行幾十米到隔壁的麵包店買麵包,風雨無阻。

△防疫好居民/ 微博截圖

而這家麵包店就建在和德國接壤的法國摩澤爾省卡爾蘭鎮。

以前,人們穿一條街就可以跨國。受疫情邊境管控影響,堅持要買法棍的哈特穆特·費只能讓麵包師走到邊境欄杆前,然後自己再用一根釣魚竿把對面的法棍釣過來。

嗜法棍如此,真是沒誰了。

△跨境買法棍帶來的快樂/ 微博截圖

除了拍照,平時不買它

紙袋裝著,單手捧著,法式風情,輕鬆可得。

在中國,對於法棍有著同樣的執著的,非精緻的都市麗人莫屬。

但都市麗人們和法棍同框,也是相當講究的。

首先,數量要有保證,一兩根太單調,三根以上畫面才飽滿。走在城市街頭,腳步要稍顯急促。隨意感是很重要的,決不能透露出你家附近根本沒有店,買法棍要跋山涉水的事實。

△手挎籃子更能增添隨意感/ 圖蟲創意

地點呢,梧桐樹下的街道尤佳。陽光灑下來,巴黎味就出來了。汽車尾氣和揚塵不必記掛,法棍不暴露在空氣中,怎麼叫正宗。

法棍的應用場景主要存在於鏡頭之下。凹造型、野餐,商業拍攝,不是重要場合,法棍都不會輕易出場。

Baguette——法式長棍麵包,當它以完整的長條形式出現的時候,人們通常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成為出色的拍照道具,才是它的真正使命。

△構圖色調都要是100分/ Unsplash

而購買途徑的指向,並非是咖啡飄香的情調小店,連鎖大商超才是最終現實。談不上什麼新鮮出爐,通常自帶獨立包裝,花個十來塊錢就可以捎幾根回家。

實際上,都市麗人從捧起麵包的那一刻就暴露了。

為了凹造型晾半天的法棍,連法國人都不吃。

△拍完照的法棍,是肯定硬的/ 微博截圖

在法國,人們通常早上買半根法棍,回家的路上就已經把香噴噴的尖頭部分吃掉了。然後下午再去買半根,趁著新鮮吃完

必須得讓相機先吃?那這法棍您還是留著來打架吧。

所有抱著一品法式原生態的型男靚女,最後大多都以咀嚼肌得到大鍛鍊收場。

不要以為這樣的刻板印象只在中國有,其他國家的人其實也覺得法棍硬梆梆的,像個現代兵器。不信你搜,關於法棍的惡搞表情包和梗圖,素材不是一般的豐富。

△法國人是如何自拍的/ iFunny

老實說,法棍外脆內韌,其實並非生來就是「硬核兵器」。

但從烤箱裡被取出來的那一刻起,法棍的老化就開始了。而時間越長,老化越嚴重。法棍本身的含水量很低,稍不留神,就會變得硬梆梆。

一根新鮮的法棍,最好要在一天之內吃完。

不弄點花樣,都吃不進嘴

每過一秒鐘,就有300根法棍消失在法國。

法棍作為法國人的主食,是生命中不可缺失的存在。

據法國旅遊發展署,法國人每年要吃掉60億根法棍,平均每個居民(包括嬰兒在內)每年消耗近100根法棍。時至今日,法國仍然有法棍遞送服務。

△曾經還有人發明了法棍的24小時販賣機/ AFP

塞納河畔的麵包店裡,70%賣的都是法棍

關於法棍的誕生,說法有很多。有認為是法國大革命之後,作為一種窮人富人皆可得的「平等麵包」而被發明,有認為是拿破崙的軍隊制服規定促成的,也有說法認為法棍誕生於地鐵工人之中。

傳說很多,但確切來源已經難以追溯。總的來說,法棍是一種由特殊工藝製作的麵包。

點擊播放 GIF 1.0M

它實際上是個舶來品,製作工作由19世紀中期的奧地利、維也納傳承而來,後來在大巴黎發揚光大,風行法國。

20世紀70年代,曾有媒體做過民調,在關於「什麼扮相最能代表法國人」的問題裡,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帶貝雷帽、開雪鐵龍2CV,以及,夾著法棍滿大街走。

法棍作為法式形象的經典代表,早已深入人心。

△許多人認為貝雷帽和法棍是最能代表法國人的扮相/ 微博截圖

但不是所有麵包都可以稱之為法棍的。

根據標準,一根典型的法式長棍麵包重量為250g。法國甚至將法棍的製作標準寫入法令。

據1993年頒布的法令,法棍「只能用小麥粉、水、一般酵母或天然酵母、食鹽製作,添加劑(蠶豆粉或大豆粉)只能以極為有限的量加入」。

法國的明星麵包,果然傲嬌。

△新鮮出爐的法棍/ Pixabay

在法國人的餐桌,法棍是例牌主角。只要你願意,它可以出現在你的每一餐裡。

早餐,它可以是甜口的。

對半切開,拿餐刀抹上一點傳統黃油,就成了酒店最常提供的麵包片,直接吃即可。如果吃東西偏小孩子口味,可以用牛奶加巧克力衝一杯法式高樂高,黃油麵包片往裡一泡,嗯,是童年的味道。

點擊播放 GIF 1.3M

它也可以是鹹口的。水煮一顆全溏心雞蛋,切開上面部分。然後把已經石化的隔夜法棍切成麵包條,蘸著吃一吃,法國人又說幸福得要死了。

午餐,也要給法棍留個位置。

天氣熱,法國人要吃得清爽。搞了一盤沙拉,還是得來點法棍。切一片蒙彼利埃產的山羊奶酪,放在法棍片上,再淋點蜂蜜,撒點普羅旺斯香草調味料,烤箱裡轉一圈。叮咚,又是精緻的一餐。

△煙燻三文魚與法棍也是絕配/ 圖蟲創意

點心時間,怎麼可以不吃點法棍。

下午四點鐘,學生放學,法國母親隨手一扔就是一條法棍。從橫截面切一半,打開,抹上黃油,放幾塊巧克力,再合上,一個簡易的三明治就搞定了。不要為法國孩子擔心,他們都覺得很好吃。

△簡單的三明治也很好吃/ 圖蟲創意

偶爾想感受一下異域風情,也可以換換西班牙吃法。

法棍對半切開,取一片到烤箱裡回爐十分鐘,等它重新變得酥脆。手抓一顆生蒜,往法棍片瘋狂摩擦,然後再抓一個煮熟切好的番茄塊繼續摩擦。

經過上述步驟之後,法棍片會被染成紅色,然後再撒點鹽,倒點橄欖油,最後放上幾片燻火腿。一口咬下去,法國人又要升天了。這道名為「番茄配麵包」的黑暗料理,能賣上個八歐。

△「番茄配麵包」/ Pixabay

總之,從配餐到主食,法棍無處不在。「我們必須要把它放在所有地方」,有時候你都分不清,這其中倒是愛還是恨。

為了把法棍送進嘴裡,法國人真的很努力。

法棍這種東西,現在法國人也不愛吃了

就像是相處多年的戀人感情走到了分叉路口,近十年來,法國人對於法棍的愛似乎不再濃烈。

60億根的年消耗量看似很多,但其實相比以前早已大大縮水

1900年,法國人平均每天要吃掉3個以上的法棍,1970年是每天一個。2013年,這個數字是每天半個。而今天的法國人,每三天才吃掉一根法棍。

△法棍只是其中一個選擇/ Pixabay

對於法棍的地位,法國法式麵包店全國聯合會主席安納科特稱其「重要程度不亞於艾菲爾鐵塔」

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公開表示支持推動法棍申遺。

但對於法蘭西的榮耀,年輕人或許沒那麼在意。

相較而言,美式飲食文化似乎更有吸引力。

點擊播放 GIF 1.3M

兩塊麵餅夾著一層發焦肉泥一片奶酪,放在以前,如果伺者敢端上來這麼一個食物,法國美食捍衛者們可是要掀桌的。漢堡包算什麼東西,簡直是對美食二字的褻瀆。

落座巴黎餐館,美食專欄作家拿起餐單卻點不出菜,因為目之所及都是漢堡。「不久之前,坐在巴黎的餐廳裡吃漢堡還是奇景。」

但如今,顧客早已習慣手捧漢堡大快朵頤。

點擊播放 GIF 0.6M

服務員在餐桌之間快速穿梭,託盤裡放著的是各色快餐和啤酒冰茶。

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漢堡店開業,」尋找最佳漢堡店」成為法國媒體的固定欄目。即便是在老牌的餐館,你可以在餐單上找到漢堡包,它就排到鵝肝和牛排後面。

法國人並不是第一次見漢堡薯條。上世紀70年代,巴黎就有麥當勞。80年代,比利時連鎖品牌Quick也在法國開了張。

但法國人從來都不正眼瞧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垃圾食品,快餐店通常只在有學校放學後,才會被味蕾不成熟的小青年擠滿。

△慢慢地法國人的口味也被改變了/ Reuters

2015年,法國共計賣出11.9億份漢堡,法國四分之三的餐廳餐單上有漢堡選項,80%的餐廳表示漢堡包是最熱銷的菜品。那一年,法國「國民三明治」(法棍夾火腿黃油)的銷量為12.3億個。

而當人們還在思考未來兩者是否會平起平坐的時候,漢堡狂熱又將數字推到了新的高度。2017年,漢堡在法國的銷量第一次超越了法棍。

△漢堡比法棍更常出現在餐桌上了/ Pixabay

其實,不僅僅是法棍,近年來法國人連麵包都少吃了。

2013年6月,法國組織「麵包觀察」曾發起一項全國宣傳活動,企圖挽救法國人和麵包之間岌岌可危的關係。

他們把「嘿,你買麵包了嗎」標語貼在全國130個城市的廣告牌裡、印在麵包袋上,希望年輕人看到「嘿」這個字就會條件反射地想到要買麵包。

△嘿,今天買麵包了嗎/ NPR

他們在活動網站裡對描寫健康的部分增加篇幅,希望減肥人士在設置餐單時能多看麵包兩眼。

「麵包有益健康,能增進交流,促進法國文明」;

「在回家路上買上幾個新鮮的麵包,是向你所愛之人表達你在白天一直想著他們、想給他們帶來快樂的一種簡單方法」。

上至大國榮譽,下至小家幸福。為了復興麵包,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操碎了心。

△法棍地位變動/ Pixabay

法棍等麵包當然遠遠談不上「滅絕」,但在全球化、標準化大流行的今天,地位變動在所難免。

「酒要適量,麵包多多益善」?那些滿載豪情的法語順口溜,怕是也要改寫一下囉。

你吃過法棍嗎?會怎麼形容其口感?

庫珀

相關焦點

  • 雙肩包已經失寵了,今年流行背「法棍包」,搭配裙子褲子都好看
    包包是出街的必備單品,也是凹造型的吸晴利器,要不怎麼說"包治百病"呢?而雙肩包背起來未免太有學生氣,也缺乏靈巧感,今年流行的是"法棍包",搭配裙子褲子都好看到原地爆炸!"法棍包"的時尚魅力有目共睹,各路明星達人幾乎都是人手一件。
  • 現在流行的是「法棍包」,百搭又時髦還高級
    至於"Baguette"名字的由來,我想大概是因為法國的傳統長棍麵包就是創作者的靈感來源,而且小巧修長的法棍包背起來剛好在腋下,好像法國女人夾著長棍麵包的出場畫面。由於法棍包充滿了濃鬱的浪漫感與風情,就非常適合搭配一些比較淑女的服裝,哪怕是最簡單的穿搭也會散發出強烈的復古氣息。二、根據身形選大小1.瘦小人群建議:微小型法棍包微小型棍包主要是用來裝錢的,還有身份證,銀行卡之類的值錢物件。
  • 不是法棍不好吃,是你不會吃,帶你解鎖法棍的新吃法
    其實,這是因為法棍只用麵粉、水、鹽和酵母四種基本原料製作,通常不加糖,不加奶粉,不加或幾乎不加油,是一種十分健康的食品。對比那些加了各種各樣輔料的麵包,法棍的確沒那麼可口。但Demi這次要顛覆你們對法棍的看法,其實它也可以很好吃。
  • 蒜香法棍之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愚人之歌,ID:aqjy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如果我老了,如果我住在世界的一角如果我有鄰居,鄰居有個可愛的兒子如果他們恰巧買回來一根堅硬的法棍麵包
  • 法棍麵包到底是怎麼來的
    但很明顯,這不現實,下邊這照片攝於1910年,當時法國人籃子裡就已經是法棍了 下邊這張1887年的畫中也描繪到了法棍,所以1920的工作時間禁令說是不靠譜的。但現代法棍的法語詞baguette或許出現在1920年之後。
  • 蓋得排行:花幾千塊買法棍包真有必要?看看這款平價法棍吧
    版型設計鱷魚紋是這款包的賣點,包型為經典的法棍包,法棍包是法國奢侈品牌FENDI的傑作,因可以像法國長棍麵包一樣夾在胳膊下得名,因此法棍包一般呈扁狀,包體較小,設計頗為簡單。這款法棍包也不例外,整體呈近年流行的「新月形」,兩側面和底部由一條硬皮革構建包型,比起部分用多塊皮革拼接起來的包包看起來更圓潤柔和,頂部同樣以一條寬帶作翻蓋,既提高了安全性,又增加了設計感。磁扣位置用圓形的銀白色金屬點綴,時尚感更強。
  • 摩登日記|被《欲望都市》種草的FENDI「法棍包」
    她接管FENDI後不久,便設計出了一款名為Baguette的包,因酷似法國長麵包的外形,也被稱為「法棍包」。圖/YOKA時尚網截圖拉格斐曾稱讚西爾維婭對時尚有很強烈的感悟力,總能創造出令人驚喜的設計。西爾維婭認為自己的設計方向是精細與華麗,這與當時FENDI的品牌定位不謀而合。
  • 女明星扎堆背起20年前流行的法棍包!越復古越時髦!
    今天要寫的是包,不得不說,任何東西s把它做小了,就會讓人很想擁有。所以圈內超級多小姐姐的包包越背越小,小到什麼程度?除了一條鑰匙,什麼都裝不下那種!小包裡,是腋下包,包帶很短,可以背在腋下,也可以拎著、手挎。
  • 法國女人最愛的全麥法棍:有多少種吃法,就有多少種生活
    在女生的煙火氣和優雅範之間,有一條純天然的過渡棧橋,那就是——法棍。歐洲電影裡,常見妙齡女郎腋下挾著法棍,在街頭御風而來。滿屏風動的鮮活氣息裡,你知道一則浪漫的都會故事即將上演。什麼樣的全麥麵食可以兼顧到口感呢?算下來,也只有法棍了。南宮老師在試吃數月後,改進了配方,定製了口感上佳的無油無糖全麥法棍。它的原材料只有全麥粉、飲用水、乾酵母和鹽。
  • 別再背小ck包了,時髦達人都選擇了法棍包,精緻漂亮又百搭
    在這兩年小ck包包過時了,法棍包後來居上搶佔風頭,無數明星和時髦達人轉入法棍包的懷抱,法棍包美過小ck,時髦精緻價格還不貴,我等吃土少女必備包包。百搭法棍包法棍包的外形非常像法棍麵包,包包的線條和設計都像極了法棍麵包般簡潔,不長不短的肩帶,可以手提也可以背著夾在手臂下,簡潔流暢的線條感,註定了法棍包包的百搭性。
  • 法國人疑惑:我們人人愛吃的法棍麵包,為何中國人一點也不喜歡
    尤其是現在有很多朋友們都會選擇去其他的國家旅遊,去了其他的國家不僅能夠享受到美食,而且還可以看到更多的漂亮風景。對於這些吃貨們來講,如果去其他國家旅遊的情況下沒有吃到當地的美食,那可能就白去了。然而在這麼多國家當中,似乎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去法國巴黎,就是由於到了這個地方,不僅能夠讓我們大家品嘗到什麼叫做法式大餐,而且還可以吃到當地非常有名的蝸牛,就連這個地方的麵包甜品都特別出名。在法國這個地方最出名的甜品就是拿破崙蛋糕了,如今這樣的美食都已經成為一種網紅甜品。
  • 法國人不解:法棍麵包我們天天都吃不膩,為啥中國人一點都不喜歡
    那麼法國巴黎是很多人去歐洲旅遊的首選地,到了法國不僅可以品嘗到「法式大餐」,還能夠吃到法國蝸牛,甚至法國的麵包甜品也是非常出名的,在國內最出名的莫過於「拿破崙蛋糕」千層酥,現在已經成為最大的網紅甜品了。
  • 無油無糖、低脂健康,酥脆外皮柔軟內心迷你版法棍
    品質好的法棍,外皮是焦脆的,一口咬下去會發出細微的清脆碎裂聲,而內裡卻是軟嫩的,散發著微淡的麥香味,入口不久後,舌尖回味無窮,這樣的法棍其實配方和製作過程都比較簡單,基本上,只需要準備好麵粉、清水、食鹽和酵母粉即可,通常法棍是不需要添加白砂糖和乳粉的,
  • 咖啡法棍,比烤麵包還簡單,越嚼越香,一步兩步教你做,包你學會
    法棍也叫長棍麵包,是一種傳統的法式麵包,在法國任何一個麵包店,都可以買到法棍。法國人特別愛吃法棍,幾乎頓頓少不了,早餐和午餐經常用它來當主食,也會將麵包撕碎泡在湯裡。法棍用到的原材料比較簡單,只需用麵粉、水、酵母、鹽即可,這些配料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我們吃的饅頭?呵呵,我個人認為法國的法棍,就像是我們平時吃的饅頭,一個是蒸著吃,一個是烤著吃。在法國電影裡,經常見女主角從麵包店裡走出來時,懷裡抱著用紙袋裝的法棍,長長的,看起來十分有食慾。
  • 法棍麵包個頭很大,但最便宜。來過法國的人都對它印象深刻
    但麵包與米飯有一點不同的是 ,中國人不是一天吃三餐米飯 ,只午餐晚餐吃 ,西方的麵包可是從早吃到晚 ,頓頓都是。 中餐講究什麼菜配什麼飯 ,西餐則什麼菜都能配麵包。我們中國餐廳吃飯 ,米飯是單叫的要付費 ,不叫沒有 。西餐中麵包不用叫 ,侍者自動端上麵包 ,而且不要錢。多吃也沒關係 。
  • 法棍別幹啃了,減肥瘦身這樣吃,簡單早餐下午茶西班牙小吃tapas
    法棍難吃?那是你沒吃對,教你做10分鐘快手早餐牛油果沙拉tapas! 很多人說法棍不好吃,又幹又硬的,根本嚼不動,還沒有什麼味道。啊,確實,可我挺喜歡蒜香法棍的,感覺很香,但是法棍一個蠻大個,第二天不好吃了怎麼辦呢?我來教給你一個升級的吃法,西班牙小吃牛油果沙拉tapas。
  • 白色的法棍包小號,配一根鏈條肩帶,裝得進去任何尺寸的手機
    芬迪fendi法棍包小號,其實我現在已經入了三枚法棍了,從vintage中國館到現在,但前後出了近百個款式的法棍包。有皮質的、有老花的、而上身圖是19釐米小號的白色皮質法棍,雖然小但很高級。
  • 這是一篇正經的科普:詠春拳的三拳一樁一刀一棍指的是什麼
    尋橋與小念頭不同,小念頭是要把基本功做好,基本動作不能出現差錯,但是尋橋是實用的打人技術,以基本功為依託,招式可以因人而異,千變萬化。很簡單的例子,你永遠不可能完全猜到對面下一步要出什麼拳往哪裡打,與其將對手的招式都制定一個化解方法,不如把基本功打好,然後面對對手隨機應變,不管出拳的方式是什麼,達到打人的結果就好。
  • 生活日記/吃不胖的小零食:全麥香酥法棍,美味健康,簡單易學!
    很多人在享受午後時光時,都特別地想吃零食,而吃了又怕長胖。今天就介紹一款減肥瘦身期間也能吃的低脂零食:全麥香酥小法棍。食材是多半碗的全麥麵粉(約150克),再加上兩克泡打粉、兩克的鹽、兩勺芝麻和兩勺奶粉,最後再配一點點橄欖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