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電視時代|赫胥黎的預言可能成為現實

2020-12-09 笨豬豬也要讀懂時光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娛樂至死》這本書,本文僅限於對電視娛樂方面的理解。

《娛樂至死》是作者尼爾·波茲曼在電視娛樂行業出現並漸漸取代報刊行業這一特殊時期寫就的。尼爾·波茲曼敏銳地察覺到這一科技產品對人們生活乃至思維方式各個方面的影響。

而早在1948年,奧威爾寫了預測未來的《一九八四》,奧威爾在書中預言人們將會受到外來壓迫的奴役,成為失去隱私、思考和感情的肢體乃至思想上都整齊劃一的工具。

赫胥黎和奧威爾的預言

在《一九八四》中,人們受制於痛苦,而在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中,人的欲望可以隨時隨地得到完全滿足,享受著衣食無憂的日子,不必擔心生老病死帶來的痛苦,人們卻由於享樂失去了自由。

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剝奪我們信息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人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

奧威爾害怕的是真理被隱瞞,赫胥黎擔心的是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煩瑣的世事中;

奧威爾害怕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受制文化,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欲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

奧威爾擔心我們被痛苦折磨,赫胥黎擔心,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不連貫的世界

柯勒律治關於「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的著名詩句,也許很能代表這個失去語境的信息環境:在信息的海洋裡,卻找不到一點兒有用的信息。

在電視的語言中,沒有關聯,沒有語境,沒有意義,它們擁有的是用趣味代替複雜而連貫的思想。

在這個世界裡,一會兒這個、一會兒那個突然進入你的視線,然後又很快消失。這是一個沒有連續性、沒有意義的世界,一個不要求我們也不允許我們做任何事的世界

現在可能很難想像,在1854年10月16日,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著名辯論,道格拉斯首先發言三個小時,到林肯發言時已經是下午五點,於是他建議聽眾先回家吃飯,接著再回來繼續聆聽四個多小時的辯論。總時長達七個小時。

當時的各種集市上常常有演講的節目,大多數演講者可以用三個小時的時間陳述觀點。試問現在有哪一個聽眾能夠容忍三個甚至七個小時的演講呢?

焦慮時代

無知是可以補救的,但如果我們把無知當成知識,我們該怎麼做呢?

20世紀電視業的業內人士比爾·莫耶斯的話更是一語道破天機,他說:「我擔心我的這個行業……推波助瀾地會使這個時代成為充滿遺忘症患者的焦慮時代……

娛樂時代

我們的神父和總統,我們的醫生和律師,我們的教育家和新聞播音員,都不再關心如何擔起各自領域內的職責,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了如何讓自己變得更上鏡。

學術知識領域成為流行文化的前提是更加趨於娛樂化,迎合大眾,然而真正的學術必須甘於寂寞。學術本身就是寂寞的旅途。

儘管視頻形式已深入人心,但視頻無法取代書籍成為最佳的學習工具,我們永遠無法忽視書本的力量,從書本和孤獨中獲取知識,才是正理。

赫胥黎的警告

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誰會拿起武器去反對娛樂?當嚴肅的話語變成了玩笑,我們該向誰抱怨,該用什麼樣的語氣抱怨?對於一個因為大笑過度而體力衰竭的文化,我們能有什麼救命良方?

最後,他試圖在《美麗新世界》中告訴我們,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不能讓一個民族分心於繁雜瑣事,不能讓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復始,不能讓看不完的視頻完全佔據我們作為獨特個體思考的時間。

最後,在這樣一個信息冗餘的世界裡,我們只好感嘆,從前慢。

相關焦點

  • 娛樂至死細思讓人恐懼
    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剝奪我們信息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人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奧威爾害怕的是真理被隱瞞,赫胥黎擔心的是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煩瑣的世事中;奧威爾害怕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受制文化,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欲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在《一九八四》中,人們受制於痛苦,而在《美麗新世界》中,人們由於享樂失去了自由。
  • 微博熱搜被約談,娛樂至死的社會,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價值觀?
    但在微博熱搜被約談背後,我更關心:娛樂至死的社會,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娛樂至死」的觀點,出自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爾·波茲曼。1985年,尼爾·波茲曼出版了《娛樂至死》一書,解析了美國社會由印刷統治,轉變為電視統治的過程,深入剖析了以電視為主的新媒體對人思想認識、認知方法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發展趨向的影響,告誡公眾要警惕技術的壟斷。
  • 《娛樂至死》:不要讓娛樂吞噬你的大腦,禁錮你的自由
    尼爾波茲曼是美國著名的文化學者,擅長研究媒體生態學,著有《娛樂至死》一書,該書出版於1985年,當時網際網路還未普及,美國的電視取代傳統印刷術後,信息媒介被電視定義,趨向於娛樂化,一切生活方式都走向娛樂,群眾逐漸變成娛樂的附庸。
  • 在娛樂至死的年代,你何必在乎朋友圈
    那不見得,多年前,尼爾 波茲曼在那本著名的《娛樂至死》裡談到電視對生活的影響,細細思來,如今也差不多,只是電視換做了朋友圈。好吧,讓我們順著尼爾 波茲曼的目光遊走,來看看為何我們其實沒必要過度在乎朋友圈。
  • 1931年,赫胥黎寫了一本幻想小說,後來變成了現實!
    據說,赫胥黎寫這本小說,是源於當時他造訪美國時,被青年文化、商業快樂、性亂交,以及許多美國人,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所激怒。他特別害怕大眾消費主義,群體心態和娛樂至死的粗俗,會讓整個社會走向墮落,所以寫下了這本幻想小說,作為警示鳴鐘。
  • 全媒派 |「娛樂」何以「至死」?如何糾正流行文化對《娛樂至死》的...
    自1985年出版以來,《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暢銷至今,成為傳播學經典著作中不多的流行文本。這本書寫於電視時代,對於媒介形態的解讀已與我們的生活略顯疏遠,不過,「娛樂至死」這四個字卻一直印刻在流行文化之中,作為「警句」反覆出現。
  • 毀滅我們的,一定是我們熱愛的 -《娛樂至死》尼爾·波茲曼
    可隨著印刷術退至我們文化的邊緣以及電視網絡慢慢佔據了文化的中心,公眾話語的嚴肅性、明確性和價值都出現了危險的退步。因為娛樂是電視上所有話語的超意識形態。不管是什麼內容,也不管採取什麼視角,電視上的一切都是為了給我們提供娛樂。娛樂的主要目的是取悅觀眾,它需要的是掌聲,而不是反思。當然絕不是說電視不能用來表現清晰的語言和思考過程,只是非常困難。
  • 眾神狂歡:「奶頭樂戰略」下的娛樂至死
    說白了,「奶嘴樂」戰略就是人為的製造一個個溫柔地陷阱,把80%的人全部吸引到這些毫無實際用處的內容上,他們大把的時間,也被消耗在這些毫無價值、娛樂至死、感官刺激的平臺產品之上,也讓他們漸漸地適應了這種,喪失思考能力,心靈被麻痺,情緒被宣洩的生活狀態,「心甘情願」做一個娘炮的巨嬰。
  • 知識賽道悖論之年:「娛樂至死」的抗爭
    只是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在商業利益的誘惑下,在「殺時間」成為網際網路新法則的時候,「娛樂至死」早已盛行,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卻遲遲沒有到來,全民性的知識焦慮卻是事實。知識膠囊只是藥引,一個「羅振宇」遠遠不夠短視頻初興的2015年冬天,羅振宇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自己的一場重要演講。
  • 以賽亞·伯林論赫胥黎:他是預言家,但他不是一個愛說教的人
    回到學生時代回憶赫胥黎:「他吸引了我們那代年輕人」 1920年代中後期,聖保羅學校八年級經典閱讀和歷史的中高級學習非常高端,但與學校的老師們沒有直接的關係,這些老師可敬、多愁善感、缺乏想像力(只有一個例外—這位老師名氣不大、性格怪僻,是利頓·斯特雷奇的同齡人和忠誠追隨者)。
  • 《波西米亞狂想曲》娛樂至死的後真相時代
    樂團除了在商業上的成功,也創作出多首深入大眾意識的經典歌曲,主唱佛萊迪墨裘瑞爭議的同志形象,充滿戲劇性的高亢嗓音和音樂風格,加上於199愛滋艾愛滋愛滋愛滋發症過世的悲劇,已然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初戀女友和樂團夥伴所代表安全正向的異性戀中產家庭價值,成為包容他回頭是岸的救贖。當然電影後段安排了佛萊迪現實人生中最後相守的男友出場,以一場與父母簡短和解的戲,將角色的同志身份和文化認同落地輕放,而身染愛滋,則成為他過去放蕩生活所必需付出的代價。
  • 娛樂至上的時代,我們都成為了楚門——楚門的世界
    當下的時代有很多稱呼,資訊時代,科技時代,5G時代……無形之中,因為科技高速發展,物質愈發豐富,我們仿佛失去了自我,遠離了真實的世界和鮮活的人生。《楚門的世界》用一場被設計好的持續了三十年之久的曠古未有的真人秀,給了我們一個耐人尋味的答案。
  • 「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周立齊被籤約,是娛樂至死時代的悲哀
    首先,了解一下周立齊—— 8年撬走1000多輛電瓶車,2007年至2015年間因盜竊和搶劫四次入獄服刑。 而且周立齊入獄期間不但不悔改,反而還振振有詞地辯解…… 許多金句貌似都從這位「竊.格瓦拉」演變過來的。
  •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都將困在大數據與算法的新世界裡
    元老們就一場接一場地舉辦角鬥比賽,為平民們提供刺激而血腥的娛樂。羅馬共和國的毀滅,正是源於自由民用榮譽和責任,換取了果腹的麵包和嗜血的娛樂。 電視廣播時代,每個人手捧瓜子薯片爆米花,坐在沙發上衝著肥皂劇咯咯傻笑。電視這種俗文化,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把所有人都變成白痴。波茲曼認為,這就是現實版的《美麗新世界》。
  • 你笑馬保國「耗子尾汁」,鬼畜笑你「娛樂至死」
    從企業端角度來說,這個營銷的ROI極為動人,做一個鬼畜視頻可能僅僅需要不到萬元的開銷,但收穫的可能是一個品牌形象的大回復;而除了投入產出比上的優秀價值外,獨特的時間粘性與對負面公關特攻也是鬼畜可能成為企業營銷新藍海的誘發因素。
  • 娛樂至死風潮之下,有些訪談節目,淪為時代的祭品!
    他想了想打開PAD,搜到一個做飯綜藝,看看家中剩下的食材,仿著綜藝節目裡面的樣式和材料搭配,一道新鮮美食從第一次入手做起,相信再過幾次,這也即將成為他的拿手菜。公司小王除了喜歡做飯,其實他還是一個八卦愛好者。他很喜歡看一些訪談類的節目,比如金星老師的《金星秀》,魯豫老師的《魯豫有約》都是曾經小王的下飯必看節目。
  • 以賽亞·伯林論赫胥黎:他不像大多數有點才華的人那樣「愛說教」
    他的反思對象是科技發展可能造成機械的、統一的世界,並危及個性、情緒、自由和道德。在以賽亞·伯林對記憶和印象中,他是一個讓人震撼的人物,冷靜而不愛說教。伯林的回憶起於自己的中學時代。下文經譯林出版社授權節選自《個人印象》,標題由摘編者所取。
  • 電視新時代已經開啟?海信電視正在構建全新娛樂生態
    隨著生長在網際網路Z時代的年輕人逐漸掌握家中的話語權,習慣於使用電腦、手機、平板等數碼設備,讓傳統電視作為傳統家庭核心的家電正在遠離家庭的娛樂生態,不少年輕人購買電視只是為了充當一個「裝飾品」,間接導致了電視行業整體的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