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馬上就要來臨了,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端午最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見於歷史記載了,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在漫長的歷史時光中,端午節早已走出國門,凡有華人的地方,便不難見到這個傳統習俗的身影。
不過今天筆者想說的不是華人,而是東亞同屬於中華文化圈中的另外三個國家,韓國,日本,越南的端午,他們是怎麼過的呢?
韓國:江陵祭申遺,不划龍舟改祭神
韓國端午節起源於中國,這是毫無疑問的,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韓國最具地方特色的端午節慶祝-江陵祭,在2005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稱號,居然比我們還要早(中國是2009年的湖北得到此稱號)。
拋開爭議不談,從側面也可見,端午節在韓國所受的重視,以及其相關文化保留得完好。
和中國一般以吃粽子,划龍舟等常規習俗迥異,韓國民眾的保留節目是,穿著傳統民族服裝祭祀神靈、跳假面舞、打年糕、畫面具扇子等。
現在已經很難考證端午節什麼時候傳入朝鮮半島的,不過從漢朝開始朝鮮北部一直作為中原王朝的屬地而存在的歷史,讓當地和中原內地的文化和交流毫無障礙,端午節成為韓國的傳統節日,也不算是什麼意外。
日本:家家掛旗,令人意外的兒童節
韓國雖然端午的內容和中國已經相差甚遠,但時間是一樣的,都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但日本就比較另類了,不僅時間不一樣(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廢除舊曆,改用現行的公曆,日本的端午節為公曆5月5號),內容也大相逕庭。
端午節在日本被稱作:端午の節句或菖蒲の節句,從名字上還可以看出受中國的影響,畢竟在我們有些地區,現在還有採集菖蒲懸掛於家中,以闢邪驅災的習俗。
不過經過漫長的時間流傳,現在的日本端午除了吃粽子這一習俗和我們類似之外,其他的內容已越來越日本化了,在這天人們相互贈送柏餅(柏葉包的年糕)、粽子,還會給男孩子武士人偶等東西,另外家家懸掛鯉魚旗,以鯉魚跳龍門之意,來招攬吉祥。
近代以後,日本通過立法,將這一節日變成了法定節日。因此每年的這一天,就成為公眾假期,到處可以看到家長陪同孩子出入的法定兒童節。
越南:謹守傳統,粽子雄黃不可少
相比於前面兩個鄰居的魔幻改造,端午節在越南就傳統了很多。不僅時間和中國一樣,都是舊曆五月初五,而且內容也和文明及其相似(尤其是南方吳越地區)。
對越南人來說,端午節當天的必不可少的就是吃粽子,另外糯米酒釀、黃姜糯米飯及桃、李、檸檬等水果也很受歡迎。傳統中醫認為端午這天,陽氣很盛,需要用雄黃酒來驅蟲殺菌並消除體內五毒,因此喝雄黃酒也成為越南端午的保留節目。
據考證,越南的主體京族人,是古代百越的一支-雒越人的後代,而百越正是中國江浙乃至兩廣地區廣大少數民族的先祖,正是在這塊區域,在中國古代率先開始端午節的流行。
而且越南人長期的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原漢人,所以人同源,文同根,端午的形式和內容和我們長這麼像,也就不足為奇了。
盤點完以上三個國家的端午習俗,你是不是覺得我們的端午節也挺「國際化」的呢?伴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升,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方被我們的小小粽子所徵服,和國人一起過端午,你說是不是呢?歡迎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歡迎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