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愛玉由來已久,遍布華夏的上古文明遺址足以證明,四五千年前的祖先們對待這些晶瑩剔透的石頭愛不釋手。但縱觀古今,登峰造極者恐怕只有傳國玉璽。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傳國玉璽的地位是何等尊貴,而關於它的來歷更像是一個制定好的傳奇故事。
話說公元前七百五十多年,當時的楚國荊山,也就是今天的南漳縣一帶,有個毫不起眼的農夫叫卞和。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的時候發現了一塊相當普通的石頭。卞和就像著魔了一樣,認定這石頭是個罕見的寶石。至於他究竟是怎麼判別的,我們無從得知,不過他還是信心滿滿地抱著石頭去找當時的國君楚厲王了。
楚厲王看著普普通通的石頭疙瘩表示不相信,所以他命令當時的玉石鑑別專家看了看。鑑定專家瞄了兩眼就斷定這不是什麼寶石,就是普通的石頭。楚厲王感覺卞和是想發財想瘋了,故意拿破石頭騙自己,一氣之下他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腳。
要說卞和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可能是執拗,最大的優點也可能是執拗,他始終相信自己是對的。所以在等到楚厲王死了,弟弟楚武王上位之後,卞和立馬帶著那個破石頭又去了。
這個楚武王大概從他哥哥那裡聽說過卞和這麼一號人,所以他的辦法還是請玉石鑑別專家來進行鑑定。鑑定結果對卞和更加不利,那依然是破石頭一塊。這次楚武王也不客氣,二話不說,直接砍掉了卞和的右腳。失去雙腳的卞和再次抱著石頭黯然離去。
你以為事情就這麼完了?錯!卞和是誰?論毅力和執拗在我國歷史上恐怕還真沒人能出其右。所以他就抱著石頭等呀!等呀!這一等就又過去了五十年。楚武王在位整整五十年才掛掉,他的兒子楚文王上位了。
得知楚文王上位,卞和就抱著石頭在山腳下慟哭。他哭自己老了,沒有了雙腿,走不動了。可不是嘛!三代國君,前後五十多年過去了,在那個年代,普通人早就死翹翹了。或許是卞和的精神感動了從政者,他的事情被楚文王知道了。
楚文王就派人過來問卞和為什麼哭,是否在為自己雙腳被砍而感到冤屈。他回答說:「我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才哭,而是因為我年紀大了,一旦死去,寶石被當作石頭,忠貞的人始終被當作騙子,所以才感到悲傷。」
楚文王聽後很是感慨,他親自命人把石頭打開,果然發現了裡面的美玉,這塊玉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再後來它就成為了傳國玉璽。卞和也因為這塊寶石被封為零陽侯,不過被他推辭掉了。
事情到了這裡,卞和似乎是帶著使命來的,而他活那麼久似乎只是為了把和氏璧推到世人面前,付出再大的代價都不介意。他的識玉、斷玉能力從何而來,我們無從知曉,但他堅定的信念卻完美融入了玉的靈魂,不死不滅,萬古長存!
卞和之於我們玉文化的意義,或許就如同那璀璨的星空中永遠閃亮的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