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陶冶情操。讓我們傳承經典,引領未來!
今天,由著名演播人阿達老師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南宋詩人範成大的作品《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點擊收看
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作者|範成大(南宋) 誦讀|阿達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
作者範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學家,有「田園詩人」之稱。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範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國,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並爭求改定受書之儀,不辱使命而還。淳熙五年(1178),升任參知政事,此後相繼知明州、建康府,頗有政績。晚年退居石湖,並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範成大逝世,終年六十八歲。贈崇國公,諡號「文穆」,世稱「範文穆」。與楊萬裡、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範成大五十七歲以後,退職閒居蘇州石湖,寫下《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原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每組十二首。詩歌描寫了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宛如鄉村生活的長幅畫卷。此詩為夏日田園雜興十二絕的第七首。
詩中前兩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寫農夫們白天下田鋤地除草,婦女們晚上回到農舍裡還搓麻線織布,家裡的年輕男女們都分別承擔著家庭重擔,忙得不可開交。「績」指搓,「耘田」指除草,「當家」指主持家務及農務工作。此處有窮人孩子早當家之意,也反映出詩人對這些勤奮工作的青年男女的讚賞。
後兩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熱愛勞動,雖然尚未懂得耕種織布,也會在茂密成陰的桑樹底下學著大人種瓜。此處詩人生動地描寫了農村兒童主動學習長輩,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情景,顯示了孩子們的教育在於長輩們的身體力行,表現出其對天真純樸、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喜愛。
此詩清新自然,通過特寫或全景等不同鏡頭,生動地描繪了江南初夏田園生活中的各種景象,洋溢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質樸意趣。同時,通過刻畫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面貌,體現了我國歷來家庭和諧、勤勞奮進的民族精神,以及揭示了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美德、生生不息的奧秘。
誦讀人介紹
阿達,著名演播人,大學二年級開始為電視劇《86版西遊記》《101次求婚》等配音。參與創辦北京經濟廣播、北京音樂廣播,參與創辦中國第一次卡拉OK大賽等。主持代表作:《寶葫蘆》《1026歌廳》《閒聊波爾卡》《金歌臺》等。小說、廣播劇演播作品:《王貴與安娜》《浪漫滿屋》《七月雪》《愛情萬歲》《新戀愛時代》《戰長沙》《丁玲傳》等。
原標題:《未來講堂|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誦讀:阿達》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