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著赫魯雪夫的尼克森
1959年初,美國總統艾森豪批准了美新聞署的一項建議,派副總統尼克森代表美國出席7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展覽會的開幕典禮。
尼克森做了大量功課
為了這次出訪,尼克森做了大量功課。他閱讀了所能找到的有關蘇聯的資料,同夫人帕特一起學習俄語,還聽取了國務院和中情局的情況簡介。他對赫魯雪夫可能提出的有關蘇美關係的問題,準備了100多個應對答案。
赫魯雪夫上臺執政後,提出和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的「三和戰略」,美蘇關係有所鬆動,並開始了一些經濟文化交流。 這樣,尼克森有幸成為「二戰」後第一位訪問蘇聯的美國政府要員。其此行的公開目的是増進蘇聯人民對於美國人民及其生活方式的認識;而秘密目的則是要強調美國的觀念和成就,使蘇聯人民對美國產生嚮往,瓦解蘇聯政體。
在西方看來,身材粗胖的赫魯雪夫一走上政治舞臺中心,就不拘行止、誇誇其談,常喝得酩酊大醉,在國際社交界中顯得格格不入。但尼克森顯然不會輕信這些,他更相信一位外交官的話,赫魯雪夫外表顯得軟弱,「內心卻堅如鋼鐵」。
7月22日動身前夕,他與艾森豪進行會談,總統表示此次出訪並不是在重大問題上進行談判,但是對於重大問題的討論不要害怕,要主動積極, 並認為這是一個了解赫魯雪夫真實想法的絕佳機會。
尼克森意識到他說的是一些粗話
就在尼克森訪蘇前夕,美國國會於7月17日通過「被奴役國家決議案」,其中包括艾森豪發表的聲明,要求美國人「研究受蘇聯支配的各國所處的困境,美將支持這些被奴役國家人民的正義願望」。
尼克森認為,這不過是自1950年以來國會每年的「規定動作」,或許這一聲明只是時間上的巧合。
赫魯雪夫則認為,這顯然是美方蓄意的敵對行為。7月23日下午1點半左右,參加完波蘭建國15周年紀念活動回到國內的他,沒有去機場迎接尼克森(當曰下午3時抵達),而是馬不停蹄地前往列寧運動場發表演說,頌揚蘇波友誼,強烈坪擊「被奴役國家決議案」,並諷刺地說:「讓尼克森來看看這些 被奴役的人民』吧。」
7月24日上午10時,尼克森與赫魯雪夫在克裡姆林宮第一次見面。
尼克森步入房間時,赫魯雪夫正站在遠處角落裡察看數月前蘇聯發射的月球衛星的模型。尼克森將艾森豪的個人問候信件轉交給赫魯嘵夫,兩人在記者面前簡單地寒暄。尼克森後來回憶說:「當我們握手讓攝影記者照相時,我感覺到這位65歲的蘇聯領導人很有手勁,給我的印象是,他是一個精力充沛、體格健 壯、力大如牛的人。」
閉門會談開始後,氣氛驟變,赫魯雪夫表達了對「被奴役國家決議案」的憤怒,聲稱這是一次嚴重的「祧釁」。他要求知道美國下一步是否就要發動戰 爭。
尼克森說,決議只是表達了美國的看法,而不是一項戰鬥號令。
赫魯雪夫對此解釋並不 滿意,他怒容滿面,突然提高了聲音叫嚷了一番。
尼克森意識到他說的是一些粗話。過了幾秒鐘,譯員翻譯道:「這項決議很臭,臭得像馬剛拉的屎,沒有什麼東西比那玩意兒更臭了。」
尼克森想起出訪前準備的背景材料中提到赫魯雪夫曾當過豬倌,於是逼視著赫魯雪夫的眼睛說:」恐怕主席說錯了, 還有一樣東西比馬糞更臭,那就是豬糞。」
霎時間,赫魯雪夫太陽穴的青筋似乎立刻就要暴出來,眼看快要大發雷霆了,卻突然又展顏微笑說:「說得很對。 你剛才說我們現在應當談些別的,也許你說對了。但是我要警告你,你在這裡訪問期間,還會聽到我們談這項決議的事的。」
赫魯雪夫總是處於進攻的地位
當天晚上,美國國家展覽會正式開幕,第一件展品是座電視臺模型。美國工程師建議試一下新式彩色電視錄像裝備,把尼克森和赫魯雪夫互致問候的場面錄下來,然後在展覽會上播放。
開始赫魯雪夫有點遲疑不 決,但當他看到一群蘇聯工人圍在展品附近時,便登上講臺, 尼克森還不知道他要幹什麼時,赫魯雪夫已經開始發表他的演講了。他問尼克森:「美國已經存在多少年了?300年?」
「180年。」尼克森回答。
「那麼, 好吧,我們可以說,美國已存在180年了,這就是它所達到的水平,」他說這句話時,舉起胳膊朝整個展覽大廳揮舞了一下, 「我們存在了還不到42年,但再過7年,我們就達到美國同樣的水平。當我們趕上你們、超過你們時,我們將向你們揮手致意。」他以誇張的手勢結束他的演講,煞有介事地睜大眼睛回頭凝視著後方,用他胖乎乎的小手向他想像中正在向遠處消失的美國揮手告別。
7月25日晚,赫魯雪夫邀請尼克森乘船遊覽莫斯科河。一批又一批遊泳者不止一次從岸邊遊來圍住遊艇,赫魯雪夫向遊泳的人招手致意,並問道:「你們感到你們是被奴役的人民嗎?」遊泳者齊聲回答:「不是。」然後他用胳膊肘碰碰尼克森的胸脯,說:「看我們的奴隸是如何生活的?」
當他們走上岸時,尼克森說:「你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進行宣傳。」赫魯雪夫反駁說:「不,不,我不搞宣傳,我說的是實話。」
通過這次會晤,尼克森認為,無論花多大精力做準備工作,都不足以對付赫魯雪夫:此人全然令人難以捉摸,總是處於進攻的地位,力圖壓倒任何一個在他面前稍示膽怯的人。他的言談舉止十分豐富多彩, 喜歡炫耀自己,尤其在人多時更是如此。(摘自《國 家人文歷史》2019年第15期)來源: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