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的營養和功效益處,還真不是芝麻大點兒的事。雖然這味日常常用和廣受歡迎的食材,任何一位主婦都能把它的好處數出個一二三,不過很多人卻未必知道,黑芝麻還是我國藥典收載的中藥材品種之一,它的功效益處,也不僅僅局限於我們日常所知。
芝麻雖小,好處卻不小!那麼,它到底好在哪呢?今天,我們就來把這小芝麻的事,一文講清楚。
小小芝麻,風味萬千
芝麻又叫做胡麻、油麻,它被人類用作食物的小小種子中,含有大量的油脂。我們用它來榨取麻油,也把它炒熟磨碎後製作芝麻醬。
拌涼菜、做涼麵、吃餃子、打邊爐,少不了淋上幾滴香味綿長的麻油、配上一勺油潤醇香的芝麻醬,一是增香和提升口感;二是油潤的芝麻油和芝麻醬,還有助於保護口腔和胃腸道黏膜,可防止過熱的食物燙傷黏膜。
當然,芝麻的用處還多著呢,芝麻湯圓、芝麻糊,還有以芝麻為輔料製作的各種甜品和菜式......,小小芝麻,風味萬千,無怪乎國人寵它愛它。
芝麻的營養成分
芝麻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三大營養物質(脂肪、蛋白質、糖)、植物纖維、卵磷脂、維生素B族化合物、維生素E、多種微量礦物質,以及芝麻素(sesamin)等。
這個營養結構,有些朋友可能會說,除了芝麻素,芝麻的營養成分也很是稀鬆平常啊。沒錯,看上去,三大營養物質、植物纖維、卵磷脂、維生素、礦物質都是尋常之物。但既然很多人都知道小芝麻的大營養,那尋常之物一定有不尋常之處,我們來看看,表現在哪裡。
& 三大營養物質和維生素E:芝麻含有的三大營養物質中,除了優質蛋白,最具優勢的部分在於脂肪,也就是芝麻油。芝麻的含油量非常高,可達50%以上。換句話說,小小的芝麻中其實超過一半是油脂。
芝麻油除了香,還有什麼特別呢?它富含亞油酸(ω-6 脂肪酸)、亞麻酸( ω-3 脂肪酸)等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一份來自臺灣的研究報告顯示,黑芝麻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佔比可達85%以上。
由於攝入飽和脂肪有升高膽固醇水平、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而亞油酸和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不僅是我們大腦發育必需的營養物質,還可有助於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包括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病風險。所以攝取優質的不飽和脂肪酸,更有益於健康。
但不飽和脂肪酸的問題是,其不飽和度越高,化學性質越不穩定,也越容易被氧化而失去作用。
神奇的是,芝麻中同時富含天然穩定劑維生素E。維生素E具有很好地輔助抗氧化作用,它可改善芝麻油不飽和脂肪酸易氧化變質的特性,提升油品的穩定性,使得它成為兼具穩定性和功能的優質植物油。
而且,維生素E的高含量不僅可使得芝麻油的品質受益,對我們的健康來說,也是獲益的。
天然維生素E的主要功能包括:阻止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磷脂質被氧化,有利於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防止血小板過度凝集,有助於增進紅細胞膜的穩定及促進紅細胞合成;改善空氣汙染引起的肺部傷害;減緩老人斑的沉積;有助於保護神經系統和骨骼肌等。
& 芝麻素:芝麻素在當今的保健品行列,算得是名副其實的網紅。
它是從芝麻油中分離得到的木脂素類化合物,被證實具有輔助抗氧化、降血壓和調節血脂的作用;由於其化學結構與雌激素相近,具有類似雌激素的生物活性,故它也屬天然植物雌激素的一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我們體內內源性雌激素的作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芝麻中芝麻素的含量佔比並不算高,據報導約為0.5%。由於芝麻體積非常小,外皮也比較硬脆,直接吃芝麻,其實很難將它悉數咬碎外皮和好好消化。
所以,如果你想通過一把一把地吃芝麻來補充芝麻素,實在不算是好方法。如果將芝麻研碎,以芝麻醬和芝麻糊的形式補充,會比較有利於芝麻素的吸收。
但是,芝麻素的作用也不應被誇大。芝麻素具有抗氧化活性,雖然抗氧化活性與衰老和許多神經退行性病變(如阿茲海默、帕金森等)相關聯,但植物中不少天然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如植物多酚、黃酮等,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芝麻素的攝入能預防和減緩上述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進程。
此外,芝麻素是否能幫助改善睡眠,也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黑芝麻是我國藥典收載的中藥材品種之一
黑芝麻是傳統的補益藥,能輔助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 ,常被應用於緩解肝腎不足所致的精血虧虛、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病後脫髮,同時,它又質潤可有助於緩解腸燥便秘。
我國歷代多部本草學專著均有對芝麻的記載,如明代成書的《本草經疏》中寫到,胡麻乃益脾胃、補肝腎之佳谷也;而清朝年間的《本草求真》也記載到,胡麻補血、暖脾、耐飢。凡鬚髮不烏,以投。
所以芝麻,不論黑白,你都別看它小,營養價值、功效益處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