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電外貿形勢分析:出口總體有韌性,但恢復力度偏弱

2020-12-14 騰訊網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1—6月,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總值為10 592億美元,同比下降4.2%,佔我國貨物貿易總額的52.2%。其中,出口額為6 436.4億美元,同比下降5.5%(淨減少391億美元),佔我國外貿總出口額的58.6%;進口額為4 155.6億美元,同比下降2.1%,佔我國外貿總進口額的44.6%;貿易順差為2 280.8億美元。機電產品出口、進口表現均優於外貿總體情況。

2020年上半年,我國機電外貿總體表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點:疫情刺激需求導致計算機出口增長,但大多數商品出口普遍性回落;對歐洲、美國等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回落,但對東協出口保持增長;整機出口回落,但零部件出口提升。從月度表現看,2020年6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1241億美元,同比增長1.8%;進口額為777.8億美元,同比上升7.5%。

受國內疫情導致的復工復產和產能緩慢爬坡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13.4%,相當於完整損失12天的產能與出口額;儘管4月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5.2%,但3—6月機電產品合計出口額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1.1%。這在抓緊復工復產和交貨的情況下,顯得力度不足。

重點市場:歐美下降,東協增長

2002年前5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對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出口下降,拖累機電產品整體出口下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額同比下降1%,佔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28.54%,表現好於總體情況;對東協出口額同比增長3.5%,其中對越南出口增幅明顯。

進口方面,2020年1—5月,我國機電產品自韓國、日本、德國、美國的進口額均出現下滑,其中自美國進口額同比下降17.2%,進一步拖累了我國機電產品進口整體水平;自東協國家進口額同比增長12.6%,其中自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新加坡的進口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自越南進口額同比上漲58%,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明顯。

美國:雙邊貿易降幅明顯

美國是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最大的目標市場。2020年1—5月,我國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額為854.5億美元,同比下降14.5%;自美國進口額為245.4億美元,同比下降17.2%,表現明顯弱於機電外貿總體情況。

根據中美經貿第一階段協議,美國對價值約1600億美元(List4b)自中國進口的商品不再加徵關稅;自2020年2月14日起,將價值3000億美元的清單商品已加徵稅率從15%調低至7.5%;此前價值2500億美元的商品仍按25%的稅率加徵關稅。不加徵關稅清單為自中國進口比重超過75%的商品,涉及手機、計算機、遊戲機等信息技術產品,以及電風扇、洗衣機、榨汁機、微波爐、揚聲器、電視機等少部分類別商品,我國大多數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依然被加徵25%或7.5%的關稅,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壓力仍存。

美國在我國機電產品進口市場中排名第6位。2019年以來,我國機電產品自美國進口額保持兩位數左右的同比降幅,其中5月同比下降17.4%;主要進口產品為集成電路、越野車和零部件。

韓國:半導體尤其存儲晶片和液晶顯示板依賴進口

2020年1—5月,中韓機電產品貿易總額為697.6億美元,同比下降6.3%,佔雙方貨物貿易總額的64.6%。其中,我國機電產品對韓國出口額為246億美元,同比下降7%;我國機電產品自韓國進口額為451.6億美元,同比下降5.9%;貿易逆差為205.6億美元。

我國是全球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和出口大國,但手機、計算機、電視機等產品所需的集成電路仍嚴重依賴進口,而韓國是我國存儲晶片進口的主要來源地。2020年前5個月,我國集成電路自韓國進口額為255億美元,同比小幅下降0.4%,佔自韓國進口機電產品總額的56.4%。韓國以20.3%的份額位列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第二大來源地。

德國:進口汽車第一來源國,雙邊貿易下降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1—5月,我國機電產品對歐洲出口額為1 091.2億美元,佔我國機電產品總出口額的20.9%;自歐洲進口額為576.8億美元,佔我國機電產品總進口額的18.7%。其中,德國是我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我國對德國的機電貿易呈現逆差。2020年1—5月,我國機電產品對德國出口額為194.8億美元,同比下降8.2%;自德國進口額為258億美元,同比下降20.4%。

我國對德國主要出口計算機、手機、燈具、汽車零部件、蓄電池、半導體器件、電熱水器、印刷機等機電產品。我國自德國主要進口汽車、汽車零部件、太空飛行器、機械、儀器、閥門類、醫療儀器等機電產品。德國是我國進口汽車第一來源國。2019年,我國自德國進口汽車金額為138億美元,佔機電產品總進口額的29.4%。德國更是我國機電產品自歐盟進口的最大來源國,2019年佔我國自歐盟進口機電產品總額的40%以上。

越南:出口持續高速增長

越南是我國對東協出口的第一大國。2020年前5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對越南出口額達216.3億美元,同比增長14.9%,使越南超越德國,進入我國出口市場前5名。其中,集成電路(已佔我國機電產品對越南出口額的30%以上)出口拉動作用明顯。同期,我國機電產品自越南進口額為172.1億美元,同比增長58%。

我國集成電路對越南出口的大幅增長始於2016年8月,當月出口額突破1億美元(此前徘徊在5000萬美元左右),達到1.18億美元;2020年5月,出口額達到11.9億美元的單月最高水平,月度同比增長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越南在我國集成電路出口市場中的排名從2017年年初的第5位上升到2020年5月的第3位。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市場是印度。該國對手機及關鍵部件、家電等產品持續提升關稅,導致我國機電產品對其出口額繼續回落,2020年前5個月降幅為24.3%,在我國機電產品前十大出口市場中降幅最大。

2020年6月初,受國際油價下降拖累的沙特也提出將對汽車、家電等廣泛的產品加徵進口關稅。此前,土耳其也對部分機電商品提高了進口關稅。

機電外貿的突出問題

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機電商會」)對20餘個細分行業的判斷,2020年全年機電產品出口額依然面臨保增長壓力,降幅將達5%左右;由於機電產品進口與出口的高度關聯性,同時基於中國擴大開放、進口基數較低等因素,2020年全年機電產品進口額僅將小幅回落或持平。

民營企業進出口穩定,但訂單不足仍是困擾

2020年前5個月,我國機電出口企業達19.7萬家,其中三資企業3.6萬家、民營企業15.7萬家;出口額前500名的企業合計出口額同比下降5.4%,表現優於機電產品出口總體情況,佔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從2019年同期的45.27%提高到46.05%。

2020年前5個月,民營企業機電產品進出口情況整體優於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出口額同比下降1.5%,佔比達42.8%;進口額同比增長4.1%,佔比為32.3%,是所有企業性質中唯一的進口額保持增長的主體。同時,佔機電產品出口總額50.1%的三資企業,出口額同比下降10.3%。

儘管機電外貿總體保持穩定,但2020年5月初機電商會收集的1000餘家機電外貿企業(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的經營問卷顯示,訂單不足問題依然突出。在手訂單方面,受疫情影響,有77.9%的企業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呈現下降趨勢;幾乎所有企業都反映訂單交付受到影響;更有22.3%的企業表示,受疫情影響而延期交付甚至取消的訂單金額佔其在手訂單總額的比重在50%及以上。

產業鏈、供應鏈受阻風險

我國機電產品加工貿易特徵依然突出,尤其是手機、計算機等大額出口商品的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經貿摩擦可能導致斷供,以及疫情導致的部分關鍵零部件供應困難和價格波動等風險依然比較突出。

以佔我國機電產品進口額超過1/3的集成電路(也是中美經貿摩擦的核心領域之一)為例,進口依賴度仍然非常高。若剔除集成電路進口的拉動作用,2020年前6個月,我國機電產品進口額降幅將達到6.2%。

經營成本和外貿成本上升

部分國家出於抗「疫」需要,對交通及物流進行了限制,甚至進入「封國」緊急狀態,對外貿自由交流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據世界貿易組織(WTO)保守估計,當前全球貨物運輸的成本將增長25%。管制措施不僅增加了物流成本,而且會導致貨物無法按時交付,從而使企業不得不賠付違約金、倉庫滯留金等。此外,疫情導致大宗商品生產國財政能力下降,部分國家實施外匯管制措施,海外客戶推遲、壓縮甚至取消訂單,部分客戶無法支付貨款,貨物滯留倉庫,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都對企業的現金流和資金鍊造成了重壓。

產業的國際調整壓力增加

近幾年,大國貿易摩擦、國內成本上升、機電行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等因素疊加,推動我國機電產業逐漸加快國際布局,尤其是附加值較低的加工貿易轉移壓力突出。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結構性調整特徵明顯,低附加值產業(或環節)的轉出與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產業的轉入並存,但產業關鍵環節留在國內的比重有所增加。例如,產業鏈中間的電子元器件,2010年出口額為1 047.3億美元,佔我國機電產品當年出口總額的15.9%,到2019年,出口額佔比增至19.7%,反映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從整機轉向部件的結構變化。

貿易摩擦持續增加

2020年上半年,我國機電貿易領域摩擦案件數量與往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長,涉案金額大幅上升,一些近年來很少對我國機電產品發起調查的國家也發起了貿易救濟措施。2020年上半年,巴基斯坦、菲律賓各對我國機電產品發起1起調查,均是首次對我國機電產品發起調查。同時,美國繼續對我國機電產品保持貿易摩擦案件高發態勢。

涉案產品比較分散,包括機動車、電容器、無縫鋼瓶、割草機、立式發動機等。也有部分產品不止一次遭受貿易救濟調查,如光伏產品、石墨電極、自行車等。

2020年上半年,機電商會共處理貿易救濟案件48起(包括5起「雙反」案件),其中新立原審案件11起(包括3起「雙反」案件),新立覆審案件8起,結轉案件12起(包括2起「雙反」案件);對外發布預警通知7次;處理美國對華變壓器和起重機「232調查」法院訴訟1起;處理「337調查」案件6起。

對機電外貿的具體建議

疫情在全球擴散、國際經貿關係摩擦加劇和全球需求萎縮,對機電外貿造成的短期影響仍是訂單不足、人員往來受限、物流不暢等;對機電外貿造成的中期影響將是各國吸引製造業投資導致的產業國際調整趨勢加強。基於此,對機電外貿提出以下建議。

推動商務活動正常化

疫情的擴散已經影響到全球範圍內的正常商務活動。現在企業對各項減稅降費和貿易便利化措施給予高度評價,但突出的問題依然是貿易不暢、訂單不足、國際物流成本高漲等。建議加強雙邊國際合作,設立綠色通道,保障貨物正常運輸清關、貨款及時清算。

穩定企業信心,紓困中小外貿企業

穩定機電外貿基本盤,構建暢通的問題解決和溝通機制;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跟蹤、研究重點產業發展趨勢與市場趨勢,加強部門間協調與系統應對;對目前各項減免稅費政策延期,紓困中小外貿企業;在「出口轉內銷」措施具體推進過程中,尤其在涉及國內企業採購時,適當增加經營遇到困難的外貿企業的份額。

加大貿易和技術壁壘應對力度

印度、土耳其等國提升手機、家電等產品的進口關稅,沙特、越南等國推出不透明的能效準入標準,都增加了我國企業的出口成本。針對國外技術壁壘,應建立以政府主管部門和商會、主要企業為主體的工作機制。

積極擴大內需,借力「新基建」

建議追加對國內光伏裝機的補貼預算額度,加快對原有拖欠補貼的發放速度,提高全社會對光伏裝機的積極性;增加大型國有電力集團對國內光伏電站的投資計劃,加快釋放國內需求;在「新基建」建設中,適度向外貿經營困難企業傾斜;建議加大智能網聯公交和燃料電池公交的示範、推廣,加快加氫站的建設。

來源:進出口經理人

相關焦點

  • 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24萬億 外貿發展韌性足
    1.穩定外貿基本盤新動能加快培育,民營企業市場份額大幅提升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雖下降3.2%,但降幅較一季度明顯收窄了3.3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當月進出口實現年內首次雙雙正增長,上半年外貿進出口整體表現好於預期。進出口總體逐步回穩。
  • 不平衡孕育新機遇,供給端優勢支撐出口韌性(下)
    不平衡孕育新機遇,供給端優勢支撐出口韌性(上)  【財新網】(專欄作家 李湛 特約作者 鄒欣)近年來,外部不確定性較多、「黑天鵝」事件頻發,令外貿數據波動加大。在全球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和海外產能徹底恢復前,中國在海外疫情蔓延擴散期間新增的市場份額、在供應鏈配套上形成的優勢以及區域貿易一體化戰略的推進,有望在供給端支撐中國2021年出口的韌性。  2020年出口韌性的演變主要經歷了上遊原材料→醫療物資和電子產品→全線回暖的三條主線。(1)在3月中下旬海外疫情蔓延擴散以前,出口動能主要來自上遊原材料。
  • 廣州下半年外貿訂單有望持續恢復 出口企業積極開拓新市場
    調研顯示,目前廣州市出口市場有回暖跡象,估計1~6月進出口降幅略為收窄。預計上半年全市進出口下降6%左右。下半年外貿訂單有望持續恢復。昨日,記者採訪外貿企業時了解到,產業鏈、供應鏈受衝擊成為出口企業迫切解決的問題。
  • 無懼風浪,長三角外貿「乘風破浪」
    「長三角本來就是我國的製造中心和外貿中心。上海有強大的國際商務能力、江蘇有很強的製造能力、浙江有強制造加創新能力,所以長三角進出口數據明顯高於全國,形勢總體非常不錯,尤其浙江省和安徽省。」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浩興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連續三個月正增長」跑出外貿加速度
    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是落實「六穩」工作、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內在要求,也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展望未來,中國外貿發展的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
  • 2018年我國機械行業產銷基本平穩 外貿出口好於預期
    央廣網北京2月26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2018年,我國機械行業產銷基本平穩、投資有所改善,外貿出口好於預期。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機械行業發展帶動作用明顯增強。2019-2-2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言人陳斌介紹說,2018年我國機械行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38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45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兩項指標雖均實現了同比正增長,全行業經濟運行表現出產銷基本平穩、投資有所改善,外貿出口好於預期的態勢。
  • 中國紀檢監察報: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10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5%,為11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引發關注。對此,付凌暉分析,CPI下降主要是食品價格下降導致,而食品價格下降的主因是自去年起價格突然上漲的豬肉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 海關總署:2020年民營企業進出口韌性更足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增強
    原標題:海關總署:2020年民營企業進出口韌性更足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增強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1月1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
  • 八方輻輳,外貿向好沒有變!(堅定信心迎「大考」(14))
    穩出口、保生產,傳化一方面開足馬力啟動智能製造線,做到設備24小時不停產,另一方面通過人力資源內部協調優先保外貿,增大產能。「形勢不斷好轉。」該公司負責人說。  「中國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預計全年中國外貿發展將保持在合理區間。」李興乾說。  看國際,當前全球市場的外需總體穩定。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2%,高於2019年的2.9%。
  • 嘉興南湖區外貿出口持續回暖
    位於餘新鎮的浙江亞特電器有限公司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今年前8個月外貿出口總體保持平穩,其中8月出口實現1.5億元,同比增長達37.1%,顯示出強勁的回暖態勢。該公司主管銷售的負責人介紹,他們的電動工具、園林工具等產品在美國市場深受歡迎,今年初以來增長明顯,歐洲市場也保持穩定,同時正積極開發東南亞、「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開拓更加多元化的市場,實現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 圓桌|上半年進出口超預期 下半年中國外貿走勢如何?
    在經過一季度疫情的衝擊之後,中國外貿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內恢復到去年同期外貿進出口增長水平,這是來之不易的一個成績,同時這一成績也會提升全球抗擊疫情的信心。在我看來,上半年外貿成績取得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央及時到位的政策落實到了實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六穩」還是「六保」,外貿都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 出口轉內銷外貿企業加速轉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外向型企業正面臨海外需求收縮、訂單量減少、收匯風險增加等不利因素考驗。據悉,我國玩具出口基地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的玩具出口受到衝擊,大量訂單被取消,產品庫存積壓嚴重。面對這種形勢,一些外貿企業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加大電商營銷力度,通過多種形式拓展線上渠道,促進出口企業出口轉內銷,在拓展新市場的同時實現產業升級。
  • @外貿企業:寧夏出臺8條措施支持外貿出口產品轉內銷
    ,鼓勵寧夏外貿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加快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方面,《措施》明確,在2020年底前,對依據出口目的國標準生產且相關標準技術指標達到我國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出口產品,因疫情影響轉內銷的,允許企業作出相關書面承諾,通過自我符合性聲明的方式進行銷售,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外貿企業要對出口轉內銷產品加貼的中文和外文標籤、標識的一致性負責。
  • 2020中外玩具形勢簡要分析
    會上,廣東省玩具協會會長李卓明從國際市場形勢、內銷市場情況、產業未來走向三方面,對我國玩具行業的形勢進行簡要的探討和分析。以下刊登報告全文,希望對業界全面了解行業動態有所裨益。 ● 廣東省玩具協會領導班子會議現場 ● 廣東省玩具協會會長 李卓明 一、國際市場形勢 從全球的外部環境來講,根據海關總署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傳統玩具出口184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增速已轉負為正,反映出外貿進出口逐步在回穩
  • 做外貿這六大行業今後好做?貿發網採購外貿平臺行業前景分析預測
    玩具行業:紛紛轉型求變,彌補訂單缺口全球有70-80%的玩具來自中國內地。受疫情影響,玩具行業的外貿訂單取消、存貨積壓、生產停滯等問題時有發生,玩具企業面臨生存危機。中國海關總署6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首季度中國內地玩具出口46.71億美元,同比下降19.13%,對外貿易形勢短期內難以樂觀。
  • 外貿出口恢復增長,繪王(HUION)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外貿出口恢復增長,繪王(HUION)跑出「加速度」) 「
  • ——9月外貿...
    一、出口韌性得到鞏固9月醫療物資對出口的拉動進一步減弱,但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保持強勁拉動,海外經濟復甦+中國市場佔有率提升,令中國出口增長的韌性得到鞏固。1、9月機電產品(扣除醫療儀器及器械)拉動出口增長6.8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個月形成較高貢獻。2019年機電產品佔中國出口總額的58.5%,是中國出口的主要構成。
  • 去年11月 浙江台州中小型外貿企業出口總額和增速創年內新高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外貿出口 快速回穩(構建新發展格局·一線看外貿 )製圖:汪哲平核心閱讀2020年,我國外貿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有望實現全年「促穩提質」目標,展現出我國經濟韌性十足。在浙江台州,當地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外貿企業保訂單、拓市場,促進出口快速回穩。
  • [新聞直播間]專家分析 我國外貿進出口逆勢增長 進出口數據展現...
    點擊此處查看視頻專家分析:我國外貿進出口逆勢增長,進出口數據展現中國經濟強大韌性和活力。[新聞直播間]專家分析 我國外貿進出口逆勢增長 進出口數據展現中國經濟強大韌性和活力,.2020-12-08 17:17:20,.204306,.秦雅楠
  • 疫霾漸散,宏圖再展(上)——2021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雖然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下降6.8%,創近30年來最大跌幅。但二季度以來,我國經濟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前三個季度累計增速0.7%,實現了累計增速的同比轉正。河南省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同樣保持恢復改善態勢,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5%,低於全國0.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