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歷經五千年時間洗禮的中華文明,現如今,在各方面都展示出勃勃生機。而鮮有人知的中華武術也漸漸撥開迷霧,走進每個人的心中,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華武術的門派。少林派:
少林派是中國武術中範圍最廣、歷史最長、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以出於中嶽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少林武術是在長期的僧眾習武中逐漸自發形成的。少林武技名顯於世,始於隋末。
少林派不只是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術為代表的整個外家功夫的集大成。一方面是少林寺僧從民間引進不少拳術,另一方面是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術流傳民間,同時,少林還在各地創立分院。在少林寺的分院中,以南少林最為重要。南少林又是南拳之祖,以五拳為主要拳法、有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之說。少林功夫內容豐富、套路繁多。按性質大致可分為內功、外功、硬功、輕功、氣功等。內功以練精氣為主;外功、硬功多指鍛鍊身體某一局部的猛力;輕功專練縱跳和超距;氣功包括練氣和養氣。按技法又分拳術、棍術、槍術、刀術、劍術、技擊散打、器械和器械對練等共一百多種。
附: 《少林精神》
南拳北腿少林棍,衛國保寺健自身;
崇禪尚武少林人,愛國護教少林魂;
不爭和合少林心,止惡揚善少林根;
以德服人消貪瞋,後發制人少林門。
孝順師僧父母親,守法持戒遵祖訓;
農禪立寺為根本,醫禪濟世救窮困;
慈悲為懷盡施捨,放下名利不是貧;
武醫為媒弘佛法,少林弟子正精神。
武當派:
武當派創立於湖北省武當山,為內家之宗,起於元而興於明。據明末清初黃宗羲的《王徵南墓志銘》,武當派為宋人張三丰所創。
其功法特點是強筋骨、運氣功。強調內功修煉,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短勝長,以慢擊快、以意運氣,以氣運身,偏於陰柔,主呼吸,用短手,武當功法不主進攻,然而亦不可輕易侵犯。一說之後的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等內家拳均是從武當內家拳繁衍發展而成。
武當派的教義是"三教同一",在修煉方面,側重於內丹,主張仁慈忠孝。它的一些教義教規,後來都被全真派逐漸同化,該派所創的武當內家拳一直流傳至今。峨眉派: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上古修仙學道聖地峨眉山而起的,它與洪門天地會之「峨眉山」不同,洪門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於虛構,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實指。峨眉武術有「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一樹指的是峨眉武術,五花指的是五個地區,即豐都的青牛,通江的鐵佛,開縣的黃陵,涪陵的點易,灌縣的青城。
先秦時期的司徒玄空,號動靈子,耕食於峨眉山中。他模擬猿猴動作,在狩獵術基礎上創編了一套攻守靈活的「峨眉通臂拳」和「猿公劍法」。因為司徒玄空好著白衣,徒眾們稱之為「白猿祖師」。峨眉派武術可以說是發源於此。
這三大派被稱為中土三大武術派系。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砥礪奮進的民族,之所以在無數次抵禦外辱的正義之戰中取勝,這其中不排除幾千年中華武術的深刻影響。對於這些武術內涵、要義,我們應一脈相承,並且將其發揚光大。知武,懂武,習武,「東亞病夫」的標籤就永遠不會再貼到我們中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