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時間段下的中國與西方正在發生著什麼?

2020-12-17 每天讀文史

引言

西方在中國的影響,經常是以有利於歐美各國自尊心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西方人促使中國走出了數千年的與世隔離狀態,使它初次感受到了科學和工業文明,迫使它向世界的其他部分開放。

與中國人的循規蹈矩的思想、官吏們的腐化、皇帝們的專制、自認為處於世界中心的幼稚想法以及一個令人蔑視的民族之迷信行為相對立的,則是創業的思想、進步的概念、科學和技術、自由、西方的宇宙論和基督教。此外,西方國家對東亞的入侵,在世界的這一部分地區,就如同在其他地方一樣,其撞擊是非常劇烈的,以至於遠東歷史上的傳統觀點,似乎在這種入侵剛開始時就徹底改變了。

▲英國的入侵

大部分史學家都認為,英國炮艦最早在珠江上的轟擊,便標誌著中國歷史上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這個新時代似乎更適於納入世界的範疇,它成了自認為其發展從來都是整部世界史之主體的西方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社會史中所有那些不能與這部世界史聯繫起來的早期階段,由此便似乎失去其內涵和意義。但這是對各種文明之間聯繫的誤解,是對中國過去曾扮演過的世界角色一無所知,不熟悉它與西域、伊朗、印度、伊斯蘭世界和東南亞的關係,不了解商品、技術以及宗教不停地穿越歐亞大陸的程。若無這一切,歐洲國家就不可能有近代。

這無疑是把中國社會的特有結構和傳統,視作可以忽略不計的東西了。但實際上,在19世紀時,中國來自外部的危險具有特別大的威懾力,但是,中國自身的發展也特別深刻,同時內部問題又持續凸顯。正是基於這些結構和傳統,才發生了變化。這樣便可以解釋把今天的中國與昨天的中國聯繫起來的某些姿勢和某些特徵的頑固性了。

▲西方國家的入侵

在世人從整體上將中國和西方兩種文明對立起來,並將歷史簡化為它們之間的對抗史的同時,在另一方面又忽略了時間這個基本事實。大家用一句口頭禪取代了同時影響了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一系列相繼變化。在清帝國和歐美工業化國家之間的關係史上,必須不僅考慮到在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文化生活中的變化,而且還要考慮在西方國家那裡發生的變化,即殖民擴張、工業發展、軍隊和艦隊的強化、對外政策的演變都是分階段發展的。

▲英國工業革命

19世紀最後幾年的英國,已經與第一次鴉片戰爭(1839~1842年)時的英國具有很大差別了。我最好重新提一下,歐洲和美國最顯著的技術發展,僅僅在19世紀的下半葉才出現。1830年,西方的海軍艦隊中以渦輪推動的蒸汽輪船尚不達總數的3%;蒸汽機僅僅是於19世紀中葉,從採用螺旋槳起才真正地發展起來。最早的鋼殼艦從1880年起才造成,也就是蘇伊士運河開通(1869年)後十年,這是歐洲國家向印度和遠東發動殖民擴張的一個重要時刻。鐵路僅僅在1850年之後,才開始大規模發展。當煤的使用於19世紀中葉在歐洲和美洲得到普及時,也只能開採9000萬噸(其中5600萬噸出自英國)。其總產量在1913年增至13.4億噸,當時發現了新的能源-石油和電力。內燃機和格拉姆(Gramme)電動機,僅僅在該世紀初葉才開始使用。

▲格拉姆電動機

貝氏(Bessemer)轉爐的發明時間為1855年,馬丁(Martin)爐或平爐的發明時間為1864年,託瑪斯(Thomas)煉鋼法(鹼性轉爐煉鋼法)的發明時間為1878年。1850年鑄鐵的總產量為1000萬噸,而1913年達到了7800萬噸。英國棉紡品的成本在1850~1870年間下降了80%,這是由於機械化生產的發展。但僅僅到了19世紀末,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的結合,才使機械化生產得到了大規模發展。這樣一來,由於技術越來越快的發展,歐美工業化國家(後來很快又加上日本)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變得真正使中國望而生畏了,但在50年前,情況卻絕非如此。

當世人都認為中國主要是一個農業國時,1830年在歐洲城市民的人口還不到全部人口的20%,那裡居民達到十萬人的城市,也只有二十多座。英國對19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所形成的真正威,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在軍事方面,而是在經濟領域。輸入鴉片進一步摧毀了一個大帝國的經濟,而這個帝國的經濟、政治和行政制度,自1800年左右起已經開始衰落。這確實是至關緊要的,因為這種衰落導致了令人擔驚受怕的社會大爆炸,以及受殖民統治的居民的起義,它們在1850~1878年間震撼了整個帝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

在1850~1870年間,顯著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形勢、官僚隊伍、經濟稅收、文化生活諸因素的原因,絕不是西方列強的行為,而是太平天國戰爭這場可怕的社會和政治危機。西方史學家們幾乎是排他性地,重視歐美的經濟和軍事滲透史,讓人曲解了中國。外國於1858~1860年間在華的新舉措,恰恰發生在這種內部危機的背景下。

結語

當工業化國家的壓力於19世紀末加強時,中國從來都既沒有時間,又沒有手段、平靜的心情和必要的獨立性,來加強自己和有效地抗擊帝國主義潮水般的入侵。正是工業化國家的這種演變,以及在清帝國內的這種發展的雙重作用,再加上同時出現的各種事件的交織,才能解釋中國的歷史和悲慘命運的連鎖反應。

相關焦點

  • 曾指責中國的西方國家,如今正在效仿中國
    毫無疑問,中國的做法是以犧牲數百萬人的自由和生計為代價的。但最重要的是,中國實現了阻止病毒感染千百萬其他人的目標。然而,無論什麼情況,西方一些媒體總是抨擊中國的做法。無論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還是在中國應對非典時期,西方媒體熱衷於報導「人權受到壓制」,此類報導往往都是小題大做。因此,如今看到西方大肆報導稱中國遏制當前危機是「公然」使用威權,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顯然,若中國不迅速採取措施,這場危機可能發生更致命的轉變。同樣,儘管西方媒體抨擊中國審查微信上與疫情相關的內容。但正是這一做法幫助防止了虛假信息和恐慌的傳播蔓延。
  • 西方國家是什麼時候超過東方的
    明朝以前,中國的兵器和歐美國家並沒有很大差別,明朝的戚繼光軍隊就已經大規模裝備了火槍、火炮。只不過當時東西方火藥的冶煉技術都不發達,經常會在炮管裡發生爆炸,因此明朝雖然擁有火藥武器,但還是更喜歡使用刀具作戰。當明朝覆滅,清朝統治天下時,就更沒有使用火藥的必要了,槍炮也被丟進了倉庫。
  • 因為中國,世界越來越不西方了,西方也越來越不西方了?
    事實上,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逐漸增強了區位意識、去美國化意識、去歐洲化美化意識。西方國家逐漸失去了在全球政治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世界局勢逐漸脫離西方國家的控制。西方越來越不西方化,這是西方國家內部的衰落和離心。不是某個國家的發展造成的。什麼是「西方」?「西方」是一個帶有冷戰後心態的概念。
  • 方方日記 西方正在翻譯準備出版 網友爭論不休
    又傳來新消息:方方日記正在美國翻譯校正,準備在國際上大出版,大發行。這下,引來更多的爭議,網友怒評: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方方頭上,就成了大別墅。消費苦難,吃人血饅頭。疫後西方找中國清算索償,看來是想從方方日記中找出些許證據。這樣想著,有些網友很生氣,其實不值得生氣,這恰巧說明了西方心理上的脆弱。總想找些東西,用來平衡一下失衡的心態。說到底,疫戰成果的中外對比,令西方很受傷。
  • 西羅馬帝國滅亡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羅馬人從臺伯河岸七丘之城起家,歷時1000多年,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代表了古代西方文明的最高成就,乃世界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帝國之一。全盛時代,羅馬帝國佔地一千多萬平方公裡,人口近一億。公元2世紀末期至3世紀末期,羅馬爆發了軍事、經濟、政治等全面大危機,走向衰敗。
  • 《今日俄羅斯》:在西方看來,中國總是錯的,永遠做不對的事情
    澳大利亞這個驚天大醜聞是由澳大利亞國防部親自公布的,相關數據也是由澳大利亞國防部進行調查之後得出並公布的,然而在我國對於這真實事件進行譴責之後,卻引來了西方各國指責。澳大利亞要求中國道歉11月30日當天,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社交平臺上發表推文,要求中國就趙立堅轉發漫畫一事道歉,表示漫畫中的內容不切實際,已經嚴重侵犯澳大利亞。
  • 人類的進化史並不完整,中間缺失13萬年,這個時間段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露西的形態可以看出,在她之前應該還在存在更古老人類祖先古猿人,因此科學家判斷人類應該從500萬年前就已經開始進化,人類的進化過程是按照最原始的古猿-南方猿人-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這種趨勢緩慢的發展而來的,大概在500萬年出現最原始的古猿,然後經過100-200萬年發展成為南方猿人,後來又經過幾十萬年進化成為能人......直到成為現代人類,按理說人類的進化史是緩慢的,而且是連續性的發生的一種生物進化現象
  • 美媒大膽猜測:中國在2021年將發生3件大事,每件都令西方羨慕
    美媒在看到中國今年所取得的成績之後,也大膽進行了猜測:中國在2021年的時候,將會發生3件大事,每一件也都會令西方羨慕,看來現在美國人對於我們的發展也非常認可啊。,現在的中國會頻繁給人帶來驚喜,基於這種情況,美媒也大膽對中國在下一年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猜測。
  • 中國傳統人文主義與西方人文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他用自己的詮釋,和中國古代思想發生碰撞、融合,且可頻出新意。在前三講中,錢新祖分析了中國傳統人文主義和西方人文主義的不同及其原因,並以黑格爾、馬克思·韋伯等人對中國傳統人文主義的曲解作為例子,展現了自我中心式解讀的不合理性。由此他提出,應該儘量跳出自我,彼此進行對話,形成一種「多元中心的相互主觀世界」。
  • 疫情下全球經濟重心向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轉移,西方獨大不復存在
    觀察人士表示,這場流行病危機揭示出了一種趨勢:全球經濟重心正在加速向亞洲轉移。 2020年是最糟糕的一年嗎? 2020年真的是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嗎?去年年末爆發的新冠疫情,給人類留下了深刻印象。
  • 日本電車將按時間段收費,民眾外出需求降低,送餐業務發生改變!
    作者:淺陌審稿:萬裡據媒體報導,隨著新冠疫情對日本的影響,日本民眾的外出需求不斷降低,更加依賴於外賣送餐的服務,因此,日本的交通運輸部門以及其他的一些機構也調整了相關的制度,並以此來應對疫情之下日本社會發生的變化
  • ...中國投資西方科技創新企業內幕——沒人知道中國人到底投資了什麼
    導讀:近日,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載本文,論述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收購西方初創企業的詳情。作者在文中抱持「冷戰思維」,將中國視作西方的競爭對手,將中國企業與西方企業的正常合作暗示為別有用心,並多次捕風捉影地聲稱某些公司「可能與中國政府有關」。作者還建議西方加強投資來應對中國。從文中可以一窺西方官方智庫學者的政策思路,觀察者網翻譯本文,謹供讀者參考。
  • 全新的手機,什麼時間段買便宜?
    前段時間有朋友問,想買個手機給小孩,要新機,問什麼時間段買手機便宜?我跟他說了自己的觀點。大家看看,有沒有什麼漏掉的,歡迎留言補充一下。這裡說一下朋友提的新手機,就是沒拆封過的全新手機。至於小孩子有沒有必要用新機,下次有機會再討論。
  • 巴黎日記:中國清零,西方又開始質疑了
    確實,對於仍然籠罩在疫情陰霾下的世界,中國的勝利是多麼難得的好消息。當世衛把新冠病毒定性為「人類敵人」的時候,中國作為第一個戰勝這個病毒的國家,其意義不亞於二戰時的中途島和史達林格勒。然而,刺耳的聲音再次不期而至,西方不少媒體紛紛質疑中國清零!幾十年,我都習慣於、麻木於西方的「質疑」,但這一次,卻是出乎憤怒了。
  • 中國漫畫被「封殺」,西方沒有言論自由
    最近這幾天,在澳大利亞政府的私權要求下,包括美國的推特在內的西方網際網路平臺在傳統媚外公知和洋媒體口中,西方「先進社會」的言論自由是近乎沒有邊界的,人們不僅可以在公開場合不顧後果地滿嘴開炮,還不用擔心自己的言論會被監管,更不會出現「因言獲罪」的情況。在它們的宣傳中,只有「像西方一樣什麼話都能說」、「什麼言論都能傳播」,才算得上是現代文明社會。
  • 還在幻想包圍中國?提醒西方認清自身的「斯賓格勒陷阱」!
    但是在這之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逐步加速,改革開放之後經濟持續穩定地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得以大幅度提高,歷史終於發生了大逆轉,當年被西方當作殖民地壓在世界等級體系底層的中國,不僅實現了翻身解放,而且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引領世界。
  • 中國在哪幾個方面比西方做得更好
    在中國物價最高的城市之一的上海住一個月,你可能需要花費5000元/人。即便你每月能掙5000美元(1美元= 7元人民幣),在西雅圖或加州,你也只能算是個窮人。# 2. 安全。中國最近一次大規模槍擊事件發生在什麼時候?最近一次恐怖襲擊呢?有非法移民嗎?在安全方面,西方國家越來越不安全,但中國卻越來越安全。中國不允許民眾擾亂社會的和諧。
  • 西方歷史中的中國元素
    眾所周知,中國有燦爛悠久的文化,中華文明對世界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一提起燦爛的古代中國文明對世界的貢獻,國人會想到「四大發明」。但中國人這些偉大的發明創造是如何影響、改變西方歷史及至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國科學技術史》,作者李約瑟,這本書介紹了中國和西方的科學技術,並系統論述了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與貢獻。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打到中國會發生什麼?國外網民回答出奇一致
    除了晚清時期相對較弱以外,中國在其他各個歷史時期都是世界頂尖強國,這一點西方也是公認的,在西方人眼中,歐洲歷史上有四位非常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而排在首位的亞歷山大,又被稱為亞歷山大大帝,是馬其頓帝國的國王。如果亞歷山大的軍隊打到中國會如何?中外網友的回答出奇的一致!
  • 西方媒體對中國態度180度大轉彎的背後
    △《紐約時報》官網截圖「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之初,世界對中國的恐懼和懷疑,已經發生一個180度的大轉彎:現在讓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感到害怕的是西方。」這是《紐約時報》3月20日的報導。19日,中國首次宣布本土確診病例零新增,但是在世界其他地區,確診人數卻蹭蹭蹭往上漲,速度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