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募基金總規模達3.64萬億元 規模首次超越北京

2020-12-25 網易財經

(原標題:上海百億私募最多 規模首次超越北京)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私募基金總規模達3.64萬億元,首次超越北京;同時,上海百億私募數量也將近佔全國的一半,今年新晉百億私募上海最多,增長勢頭強勁。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中心的定位、開放的政策和市場環境,還有大量的優秀專業人才和高淨值客戶,是上海私募崛起的主要原因。

上海私募規模首超北京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私募管理的基金總規模為15.84萬億元。按註冊地分布看,上海市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為4641家,管理基金數量為26110隻,管理基金規模為36427.47億元;北京市私募管理人為4344家,管理基金15258隻,管理基金規模為35690.06億元。

此前北京市私募規模一直是全國第一,這次上海私募規模首次超越了北京,成為全國私募管理人數量和規模均最高的地區。

同時,百億私募上海也是最多的,尤其在今年,多家上海私募機構規模迅速突破百億。數據顯示,今年國內百億私募機構已突破60家,其中將近一半在上海,包括大樸資產、石鋒資產、希瓦資產、嘉懇資產、通怡投資、於翼資產、聚鳴投資、正心谷資本、寧泉資產等新晉百億主動權益私募,也包括鳴石投資、衍復投資等量化私募。

金斧子投研中心表示,上海私募能夠崛起離不開整體的大環境。上海區位上背靠長三角富庶之地,集中了大量的高淨值人群,文化上既有深厚積澱也有創新精神,「以商興港,以港興市」的城市基因使得上海富有海納百川的開放意識。

金融投資氛圍濃厚

重陽投資合伙人舒泰峰表示,上海近年來衝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可謂卓有成效。2020年初,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上海首次晉升全球第四,超過新加坡和香港,僅次於紐約、倫敦和東京。同時,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和財富中心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新發力點,為此,上海推出了一系列人才、資金等政策,支持金融機構。

凱豐投資市場部總經理鄧安娜認為,近年來上海私募的規模增長速度更快,且百億私募數量領先全國。整體來看,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能夠孕育出眾多百億私募,離不開其具有人才集聚、市場環境良好、投資者質量較高等多重優勢。

丹羿投資表示,上海作為國際金融城市,更容易吸引金融人才的匯集,人才引進政策和企業優惠政策也留住了優質人才和機構。相對於別的城市,上海的金融信息交匯更為頻繁,包括會議、路演、學習等舉辦相對較多。「規模的增量超越,也說明基金的賺錢效應越來越突出,上海一直以來都有一些很不錯的私募公司,整個市場的接受程度也相對較高。」

政策吸引私募落戶上海

開放的政策環境和稅收優惠同樣吸引私募基金落戶上海。北京金樟投研總監付饒稱,上海的創業環境更好,在上海註冊一家私募公司相對而言比北京更簡單,小型私募公司在上海更容易生存。同時,上海投資私募的投資者更多,而上海私募的市場人員也會相比於其他城市更加成熟和市場化,有更強的專業性。

舒泰峰表示,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各類企業包括私募在上海成立成長。在世界銀行每年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的排名由北京、上海的數據組成,上海權重佔比55%。新冠疫情發生後,萬博新經濟研究院聯合多個協會發布的《後疫情時代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2020)》中,上海總分排名全國第一。

某中型量化私募稱,「我們落戶在上海市虹口區,有人才落戶政策,稅收優惠和房租補貼。」

記者也發現,一些私募更願意選擇註冊在上海,但是實際辦公地可能在北上深等地。

專業人才、金融資源優勢明顯

鄧安娜表示,資管行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才,從應屆生招聘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具有競爭優勢,可以為私募輸送人才;從成熟投資人才看,北上深等地金融市場發達,聚集眾多優秀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等機構,許多投資管理人在經歷前期大平臺的成長打磨後,形成自成一體的投資邏輯、投資客群甚至個人品牌,一旦進入私募行業可以更好地無縫銜接。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認為,上海能為私募發展提供必不可缺的資源和人才支持,上海聚集了國內外眾多知名的券商、銀行等總部,同時上海經濟發達,高淨值客戶佔比較高,且其普遍擁有專業金融知識,對私募的接受度也較高,為私募基金募集提供了豐富的機構和個人客戶資源。上海是眾多高等院校的匯集地,也是海歸人才就業創業的首選城市,大量專業人才儲備為私募挑選和培育人才提供了便利的市場環境。因此,上海私募基金成長發展的生態圈更健全,產業鏈更完整高效。

聚鳴投資認為,上海作為經濟中心擁有資金優勢,金融人才相對更加聚焦,賣方研究所的研究力量相對更加集中,疊加上市公司數量及體量優勢,更方便觸達長江三角區域的上市公司、高端製造、醫藥研發等優質企業。

高淨值客戶多

舒泰峰表示,私募的客戶群體是高淨值人群,得益於雄厚的財富總量積累,上海地區高淨值群體基數龐大。中國建設銀行(6.570, -0.08, -1.20%)(港股00939)聯合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2019》顯示,上海的高淨值人士數量已經超過10萬人。在區域分布上,截至2018年底,已有10個省市邁過了高淨值人數5萬名的門檻,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江蘇五省市高淨值人數均超過10萬人。北京以每萬人78名高淨值人士,成為全國高淨值人士密度最高地區,上海和廣東分列二三位,高淨值人士密度分別為每萬人60個和每萬人37個。龐大的高淨值客戶群體為百億私募的誕生和成長提供豐厚土壤。

鄧安娜表示,北京、上海和深圳在客戶質量上也相對領先。客戶質量有兩重含義,一是高淨值客戶數量和資產規模,二是客戶的受教育程度。

本文來源:金融界網站 責任編輯:任暉_NBJ9607

相關焦點

  • 最新數據:截至11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逼近16萬億,2.46萬家私募掌管...
    月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611家,較10月增加98家、環比增長0.40%;管理基金數量94739隻,較10月增加1784隻、環比增長1.92%;管理基金規模15.91萬億元,較10月增加739.46億元、環比增長0.47%。
  • 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
    原標題: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18萬億 本周新基發行情況: 據Wind顯示,上周共22隻基金髮布成立公告,總規模達713.25億元;共發行42隻基金髮布發行公告,30隻基金首發。 上周發行產品中,易方達悅興一年持有C的發行規模最大達82.25億元;此外,上銀聚遠鑫87個月定開的發行規模排名第二達80.00億元。
  • 規模首破18萬億元!公募基金為何突然火了
    原標題:今年新增3萬多億元,規模首破18萬億元——公募基金為何突然火了公募基金整體規模大幅增長有內外雙重原因。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產品共有7682隻,對應資產淨值合計為18.31萬億元,較2019年末的14.77萬億元增長了3萬多億元,這是公募基金資管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元,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創立30年來公募基金數量首次突破7000隻大關。今年基金市場為何這麼火?
  • 最新數據:1月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規模的21311家,平均規模6.48億元
    截至今年1月底,在中基協的存續備案私募基金82597隻,較去年12月增加858隻、環比增長1.05%。這些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為13.82萬億元,較12月增加814.25億元、環比增長0.59%。自AMBERS系統上線以來,在新系統備案私募基金64297隻,平均退回補正次數1.43次。
  • 剛完成了私募備案
    中國基金報記者 若暉又有海外私募巨頭進軍中國市場,這次現身的是近萬億級美國資管巨頭——橡樹資本。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Oaktree (北京) 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近期已經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公司100%控股股東正是橡樹資本(香港)有限公司。
  • 全力衝刺公募業務 貝萊德上海公司清算旗下部分私募基金
    在獲得中國首張外資全資公募基金牌照後,萬億級資管巨頭貝萊德又有新動作:貝萊德在上海的私募機構貝萊德投資近期正逐步清理其二級市場私募業務,積極為在中國市場開展公募業務做準備。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提速,越來越多全球知名資管公司有意開拓中國市場公募業務,機構之間的競爭將更激烈,同時也會促使行業走向成熟。
  • 澳大利亞將中國告到WTO,首隻規模破萬億美元的股票...
    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創歷史紀錄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為2.99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已募集結束但尚未宣告成立,例如,景順長城核心中景一年持有期一日售罄,募集規模上限為80億元;招商產業精選也超過原定80億元募集規模上限;民生加銀質量領先昨日也達到募集規模上限50億元。這意味著,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
  • 私募對大A的作用是積極的|操盤工作室(財經紀實小說)
    據最新的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私募基金管理的規模單月增長了682.49億元,已經突破了15萬億門檻,總規模達到15.02萬億元,邁向了新的高度。年初至今,私募管理基金規模前8個月猛增了1.28萬億元。
  • 好買財富2018年度中國私募行業高峰論壇暨2017年度中國好私募頒獎...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通過海量數據計算,篩選出管理規模10億及以上、成立滿三年的近889隻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用近一年、近兩年、近三年風險調整後業績加權評分,最終遴選出2017年度股票策略十大好基金。好買財富2017年度中國好私募之對衝策略十大好基金上海砥俊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  浙江元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公司大打「年終規模戰」!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公募基金總規模已升至18.42萬億元,從單個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天弘、易方達、匯添富強者恆強,頭部基金公司優勢明顯。非貨基方面,規模已超11萬億元,其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4.15萬億元,前二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達7.74萬億元,分別佔全行業的40%和60%左右。
  • 黑石押注亞洲復甦加快 第二支亞洲私募基金規模將增一倍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美東時間周日(22日),外媒報導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 Inc.)正加倍押注亞洲,希望為旗下第二個專注於亞洲地區的私募股權基金籌集至少50億美元。
  • A股風雲突變外資兩小時淨賣超100億 新基金髮行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
    新基金年度發行規模歷史首次突破2萬億元 截至8月28日,今年以來已成立973隻新基金,年度發行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
  • 50萬億資管巨頭大動作!貝萊德投資清算旗下多隻中國私募基金
    來源:中國基金報50萬億資管巨頭大動作! 清算旗下多隻中國私募基金,發生了什麼?中國基金報記者吳君在拿下基金牌照、成為首家進軍中國市場的外資全資控股公募基金後,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最近又有新動作。
  • 總規模620億元 上海兩大市級基金啟動
    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十四五」期間,上海要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健全現代文創產業體系,「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創新型文創領軍企業和『小巨人』企業」。
  • 規模首超18萬億!這類投資為何突然火了?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產品共有7682隻,對應資產淨值合計為18.31萬億元,較2019年末的14.77萬億元增長了3萬多億元,這是公募基金資管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元,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創立30年來公募基金數量首次突破7000隻大關。今年基金市場為何這麼火?
  • 1181隻公募新基金規模超2.5萬億元 興業基金為「新手」鄒慧發新混基
    值得一提的是,公募基金新基金髮行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已成立1,181隻新基金,合計發行規模達25,355.21億元。 在此情形下,11月9日,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基金」)推出了一隻債券型基金。同期,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銀瑞信基金」)和興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基金」)分別發行了一隻混合型基金。
  • 中國中冶下屬子公司參與發起設立並認繳投資基金 基金總規模10億元
    基金總規模10億元,首期投資規模4億元,中冶賽迪作為有限合伙人之一首期出資13,400萬元人民幣認繳33.5%的基金份額。公告顯示,相關主體擬就設立智慧製造基金籤署《四源合(重慶)智慧製造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夥協議》,基金尚未在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登記設立。
  • 「反投」私募基金,祥生與三巽們的陽謀
    他表示,這種地產「反投」私募基金的做法,非常少見。例如,合凡(廣州)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操作方法,不乏碧桂園、恆大、融創、正榮、中梁、藍光、新力等大中型主流房企,但它並沒有要求房企入股。對標「黑石」很多私募圈的大佬,都喜歡對標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公司黑石集團。章華算是其中一個。
  • 泰達宏利基金為劉欣傅浩發新基 傅浩「一拖九」最低回報率僅1.26%
    截至12月21日,泓德基金的非貨幣資產管理規模已經突破千億元;鵬揚基金今年以來已經成立17隻新基金,各類資產管理規模合計超過1,200億元;老牌基金公司銀河基金,今年5月也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44家基金公司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元,合計管理規模達16萬億元,超過全行業的80%。回頭看篳路藍縷,望未來路遠行難。
  • 上半年公募基金首募總額達1.05萬億元 11隻新發基金衝進「百億元...
    摘要 【上半年公募基金首募總額達1.05萬億元 11隻新發基金衝進「百億元俱樂部」】今年上半年,滬指徘徊在3000點以下,公募新發基金市場則以萬億元首募規模,向市場交出了一份不凡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