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股價被低估,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在近期展開了連續股權回購。
12月8日至9日,中國海外發展連續兩日回購50萬股股份,每股回購價分別為17.82港元、17.64港元,總回購股份數為100萬股,總斥資約1773萬港元。
今年以來,中國海外發展已多次回購股權,至今為止,累計回購股份數已超過200萬股。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中國海外發展連續回購股份的背後主要是認為股價被低估,回購的動作代表著對公司價值的認可,或利於市值修復。
為提振市場信心,中國海外發展還在11月24日宣布已授予新一批股票期權,有效期6年,認購價為每股18.724港元,合共2.86億股,約佔擴大後股本的2.6%.
此次股權激勵是依據中國海外發展於2018年6月通過的股票期權計劃,計劃授予期權總量不超過已發行股本的10%,有效期為10年。第一期已於2018年6月發行,總授予量約為1.1億股,其中授予高管股份數量為200萬股。此次為第二期,除授予量更大外,授予對象覆蓋面擴大,更多期權授予中層及業務骨幹。
中金公司研究指出,中國海外發展授出購股權將提振市場情緒。考慮公司估值具備防禦性,中金公司維持盈利預測和跑贏行業評級。
事實上,與其它內房股相比,基本面一直不錯的中國海外發展存在市盈率偏低的情況,目前市盈率只有大概約4.4倍,遠低於如今港股房地產板塊約12倍的整體市盈率水平。
基於對中國海外發展股價被低估的認知,資本市場的認籌也十分積極。
近期中譽集團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通過於2020年11月30日的連串收購事項收購了中國海外發展共85萬股股份,平均每股股價為19.06港元,總代價約1620億港元。
受疫情影響,房地產行業整體都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中國海外發展仍然實現逆勢增長。前11月,中海系列公司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約3209.36億元,同比增長10%。
中國海外發展是TOP10房企中為數不多的實現兩位數銷售增長的房企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在地產行業下行的背景下,城市之間的分化顯著,一二線城市的市場表現相對強勁,而這正與中國海外發展的戰略布局相匹配。
截至上半年底,中海地產共有土地儲備約9006萬平方米,對應總貨值約1.3萬億元,主要分布於一二線城市。今年前11月,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累計銷售額達到約900億元,全年有望衝刺1000億元。
事實上,自2017年顏建國回歸後,中國海外發展就開始對「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產品」的發展戰略的強化,對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的重點加磅。
今年中國海外發展繼續表現出在一二線城市逆勢補倉的決心,全年計劃新增土地權益投資預算為1400億元,同比擬增長23%,並在3月通過官方公眾號宣布了一個尋地合作計劃,目標城市聚焦一二線和強三線,合作模式包含了股權收購、資產轉讓、國企混改、城市更新、聯合開發等。
上半年中國海外發展接連獲取了上海紅旗村舊改項目、武漢漢陽建橋項目、山西綜改區項目等多個大體量項目,每個項目可售貨值均達數百億人民幣。7月底,中海獲取上海黃浦核心區建國東路舊改項目,總投資將高達590億元,成為中海發展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
10月23日,經過47輪激烈競爭後,中國海外發展打敗融創,招商、保利、華潤、電建等5家房企,以44.34億元拿下廣州市海珠區南洲板塊一宗宅地,溢價率26.18%,折合樓面價約38609元/平方米,刷新南洲板塊的樓面價紀錄,繼續在一線城市補倉。
中指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中國海外發展累計拿地金額為1214億元,同比增長約30.8%,在全國房企拿地金額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僅次於碧桂園。
中國海外發展能夠大手筆拿地的底氣在於其擁有良好的財務指標。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中海持有銀行結餘及現金為1113.8億元,銀行及其它借貸為1292.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9.77%,淨借貸比率為32.95%,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三道紅線」之下,處於「綠擋」的中國海外發展的資金優勢進一步凸顯。中金公司指出,中國海外發展有望成為房企「三道紅線」新規下的主要受益者,具備適度擴張並攫取更多市場份額的潛力。
作者:黃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