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代周報
「儲備」似乎成了今年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00688.HK,簡稱「中海地產」)的標籤詞。
近日,中海地產斥資約55億元接連在香港、大連等地「落子」,而就在不久之前,中海地產還以總價104.76億的價格拿下珠海十字門CBD一宗地塊,刷新珠海土拍歷史新紀錄。
12月11日,中海地產一名內部員工曾巖(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中海地產今年一直在『囤地』,12月底左右還會在江西再布局。」
接二連三的動作不禁讓人聯想到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顏建國在多個場合中提及的「多拿地、拿好地」。
顏建國在年初業績會上表示,中海2020年拿地權益預算為1400億元,相比去年增長23%。而同時,顏建國給中海的另一個任務是保持30%毛利率。
在中指研究院發布的1~11月房企拿地排行榜中,中海地產以1214億元位列第二,同比增長28.2%,僅落後於碧桂園的1271億元,高出第三名萬科和第四名保利約170億元。
曾巖坦言,其實中海地產現在的快進也是為了扭轉當年「掉隊」的局面。
曾經「掉隊」
1992年就在港股上市的中海地產早年曾是行業的「利潤王」,2008年時,中海地產利潤首超萬科,隨後數年業績更是逐步走向高光時刻。
2015年,中海地產實現合約銷售額約合1530億元人民幣。同年,保利地產(600048.SH)銷售額為1541億,碧桂園(02007.HK)銷售額為1402億元。
但逆轉往往就發生在業績的巔峰時刻。
2016年,除了中海的業績,受媒體廣泛關注的便是中海的人事震蕩,2016年全年中有多位董事、副總經理等大批高管從中海辭職、離職。
12月11日,曾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16年中海地產的人事動蕩或與中建系內部的地產資產整合有關。
彼時,作為控股股東對中建集團將旗下地產業務整合注入中海地產,而後來的人事變動和業績走弱也接踵而至。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4-2017年中海地產的淨資產收益率(ROE)分別為20.76%、17.39%、16.66%、15.34%,呈現逐年下滑趨勢。2016年的中海地產收入為1640.68億港元,而2017年中海地產收入為1660.4億港元,同比近乎沒有增長。
據媒體報導,在2017年初的中海地產內部會議上,時任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肖肖(已離任)表示,中海地產確實是落後了,不管是發展節奏還是規模增速。中海地產不為規模而做大規模,但是沒有規模支撐,保持利潤增長和領先也不可能持續。
規模成了中海地產心頭的「白月光」、「硃砂痣」,此後,中海地產便展開了對規模的追逐。
同年,肖肖離任,顏建國「接棒」。中海地產開始擴大土地儲備,中海地產公告顯示, 2017年新增土地76宗,總建築面積1741萬平方米。而2016年全年,中海僅買入18宗土地,新增土地儲備為972萬平方米。
12月11日,曾經與中海合作的某公司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曾經一段時間,中海拒絕與民營企業聯合拿地,只相信母公司中建,而顏建國接棒後,開始與民營企業聯合拿地,同時也在開始參與一些棚改項目,中海才扭轉了頹勢。
多渠道擴儲
在今年中海地產召開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海地產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張智超表示,公司今年要達成4000億港元的銷售目標並沒有改變。重壓之下,中海地產並沒有停止「多拿地」的腳步。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官宣的內容中不僅包含了多種合作方式以及渠道,其範圍覆蓋也在變廣。官宣內容覆蓋了中海地產旗下華東、北方、華南、華北和西部區域。
12月11日,曾巖透露,之前中海地產的絕大部分土地儲備都來自於收購、併購,在公開市場並不活躍,但現在,多渠道獲取土地已經成為了中海地產的目標。
在3月26日的投資者會議上,顏建國表示,只要能拿到地,無論是公開還是非公開渠道都不重要。雖然但是在拿地策略上,近兩年中海地產也更加傾向公開招拍掛。
投資者會議上的數據顯示,2019年的權益地價裡面,非公開市場的獲取大概佔15%,公開市場獲地佔到85%。
同日,合碩地產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告訴記者,中海確實今年在拿地上的投入比較多。以北京區域為例,截至目前,中海地產的拿地投入其實超越了銷售額。
此外,數據顯示,在項目獲取方面,2020年11月,中海連同附屬公司在南京、哈爾濱、珠海和深圳收購了四幅地塊,應佔樓面面積合共約95.16萬平方米,應付土地出讓金約為133.89億元。
而2020年1-11月,中海地產收購的土地累計應佔樓面面積約1214.87萬平方米,累計應付的土地出讓金約為1213.89億元。
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19年全年中海地產的權益拿地金額約1034億元,同比增長31%,金額僅次於萬科、碧桂園和保利發展。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認為,在布局選擇中傾向於一二線核心城市,以及較高利潤的土地,確保其30%的毛利率目標的達成。同時,中海逐步增加聯合開發的比重,釋放權益佔比謀求更多的土地合作機會。
12月11日,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結合行業發展的進程與融資新規下的新規則,像中海這樣的管理紅利型房企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論是資本市場、土地市場、還是C端市場都將給這類的房企更多的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