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地產多渠道全力擴儲 加速「搶籌」衝擊千億拿地目標

2020-12-16 鳳凰網房產

來源: 時代周報

「儲備」似乎成了今年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00688.HK,簡稱「中海地產」)的標籤詞。

近日,中海地產斥資約55億元接連在香港、大連等地「落子」,而就在不久之前,中海地產還以總價104.76億的價格拿下珠海十字門CBD一宗地塊,刷新珠海土拍歷史新紀錄。

12月11日,中海地產一名內部員工曾巖(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中海地產今年一直在『囤地』,12月底左右還會在江西再布局。」

接二連三的動作不禁讓人聯想到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顏建國在多個場合中提及的「多拿地、拿好地」。

顏建國在年初業績會上表示,中海2020年拿地權益預算為1400億元,相比去年增長23%。而同時,顏建國給中海的另一個任務是保持30%毛利率。

在中指研究院發布的1~11月房企拿地排行榜中,中海地產以1214億元位列第二,同比增長28.2%,僅落後於碧桂園的1271億元,高出第三名萬科和第四名保利約170億元。

曾巖坦言,其實中海地產現在的快進也是為了扭轉當年「掉隊」的局面。

曾經「掉隊」

1992年就在港股上市的中海地產早年曾是行業的「利潤王」,2008年時,中海地產利潤首超萬科,隨後數年業績更是逐步走向高光時刻。

2015年,中海地產實現合約銷售額約合1530億元人民幣。同年,保利地產(600048.SH)銷售額為1541億,碧桂園(02007.HK)銷售額為1402億元。

但逆轉往往就發生在業績的巔峰時刻。

2016年,除了中海的業績,受媒體廣泛關注的便是中海的人事震蕩,2016年全年中有多位董事、副總經理等大批高管從中海辭職、離職。

12月11日,曾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16年中海地產的人事動蕩或與中建系內部的地產資產整合有關。

彼時,作為控股股東對中建集團將旗下地產業務整合注入中海地產,而後來的人事變動和業績走弱也接踵而至。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4-2017年中海地產的淨資產收益率(ROE)分別為20.76%、17.39%、16.66%、15.34%,呈現逐年下滑趨勢。2016年的中海地產收入為1640.68億港元,而2017年中海地產收入為1660.4億港元,同比近乎沒有增長。

據媒體報導,在2017年初的中海地產內部會議上,時任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肖肖(已離任)表示,中海地產確實是落後了,不管是發展節奏還是規模增速。中海地產不為規模而做大規模,但是沒有規模支撐,保持利潤增長和領先也不可能持續。

規模成了中海地產心頭的「白月光」、「硃砂痣」,此後,中海地產便展開了對規模的追逐。

同年,肖肖離任,顏建國「接棒」。中海地產開始擴大土地儲備,中海地產公告顯示, 2017年新增土地76宗,總建築面積1741萬平方米。而2016年全年,中海僅買入18宗土地,新增土地儲備為972萬平方米。

12月11日,曾經與中海合作的某公司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曾經一段時間,中海拒絕與民營企業聯合拿地,只相信母公司中建,而顏建國接棒後,開始與民營企業聯合拿地,同時也在開始參與一些棚改項目,中海才扭轉了頹勢。

多渠道擴儲

在今年中海地產召開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海地產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張智超表示,公司今年要達成4000億港元的銷售目標並沒有改變。重壓之下,中海地產並沒有停止「多拿地」的腳步。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官宣的內容中不僅包含了多種合作方式以及渠道,其範圍覆蓋也在變廣。官宣內容覆蓋了中海地產旗下華東、北方、華南、華北和西部區域。

12月11日,曾巖透露,之前中海地產的絕大部分土地儲備都來自於收購、併購,在公開市場並不活躍,但現在,多渠道獲取土地已經成為了中海地產的目標。

在3月26日的投資者會議上,顏建國表示,只要能拿到地,無論是公開還是非公開渠道都不重要。雖然但是在拿地策略上,近兩年中海地產也更加傾向公開招拍掛。

投資者會議上的數據顯示,2019年的權益地價裡面,非公開市場的獲取大概佔15%,公開市場獲地佔到85%。

同日,合碩地產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告訴記者,中海確實今年在拿地上的投入比較多。以北京區域為例,截至目前,中海地產的拿地投入其實超越了銷售額。

此外,數據顯示,在項目獲取方面,2020年11月,中海連同附屬公司在南京、哈爾濱、珠海和深圳收購了四幅地塊,應佔樓面面積合共約95.16萬平方米,應付土地出讓金約為133.89億元。

而2020年1-11月,中海地產收購的土地累計應佔樓面面積約1214.87萬平方米,累計應付的土地出讓金約為1213.89億元。

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19年全年中海地產的權益拿地金額約1034億元,同比增長31%,金額僅次於萬科、碧桂園和保利發展。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認為,在布局選擇中傾向於一二線核心城市,以及較高利潤的土地,確保其30%的毛利率目標的達成。同時,中海逐步增加聯合開發的比重,釋放權益佔比謀求更多的土地合作機會。

12月11日,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結合行業發展的進程與融資新規下的新規則,像中海這樣的管理紅利型房企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論是資本市場、土地市場、還是C端市場都將給這類的房企更多的傾斜。

相關焦點

  • 逆市拿地背後 電建地產打的什麼算盤
    據財經網不完全統計,短短一個月時間,電建地產拿地金額接近200億元。這一數據,遠超出電建地產在2019年全年的拿地金額。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電建地產拿地金額152億元,排在房地產拿地排行榜第53位。  柏文喜告訴財經網,土地市場走熱,房企拿地相對較貴。相反,在土地市場降溫期間拿地,條件會比較優惠,整體拿地成本相對較低。
  • 正榮地產(6158.HK):完成全年銷售目標,12月拿地積極
    對於規模高達數千億量級的大型房企,高質量增長已經取代高規模增長成為首要目標。 2020年是正榮地產上市的第三年,也是進入千億房企陣營的第三年。2020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對於是否要調整全年業績目標以及對於業績目標能否實現,正榮管理層依舊堅守1400億元的銷售業績目標不變,並對順利實現業績目標信心十足。
  • 前11個月房企拿地排行榜中,中海以1214億位列第二,逆境學中海並非...
    超千億元的攻勢今年11月25日,中海豪擲104億元奪得廣東珠海十字門CBD的一宗明星商住地塊,令人矚目。這宗地塊起拍總價84億元,最後的拍賣總價創下了珠海土地拍賣歷史新高。對於中海拿地不減速,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中海既是央企,又是上市公司,有保持業績連續增長的目標和壓力,保持一定的土地儲備規模有助於企業規模和業績增長。這也是中海始終看重土地儲備的最根本原因。多拿好地在土地市場上,自顏建國擔任董事局主席以來,中海表現出很強的「進取心」。
  • 總裁近距離 | 三盛地產馮勁義:不拿「地王」,穩健發展不盲從規模
    本報記者 李貝貝 上海報導近期,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再次表明了三盛2022年衝擊「雙千億」的決心。其強調,未來達到千億規模之後,在以現金流安全為前提的情況下,三盛還是會合理地控制增長規模:「不盲從規模,要穩健發展,這是我偏好的風格,也是三盛的風格。」 馮勁義說。「千億」底層邏輯日漸清晰去年9月,三盛集團正式設立「雙總部」之時,提出「2022年全力衝擊雙千億」的目標,即規模千億、資產千億。
  • 重組合併後 電建地產接連擴儲與「重返」房地產
    兩個星期前,電建地產的身影先後出現在了深圳、北京土拍市場中,並且分別收攬一宗宅地和一宗商業用地,總建築面積123.6萬平方米,合計成交價81.49億元。近期接連的擴儲動作,與上半年的「沉寂」形成了鮮明對比,而這種拿地節奏變化的「分割線」,或許是重組合併南國置業方案獲國資委原則上同意。
  • 東投地產:部分地塊溢價率超100% 薛敏勇的千億夢靠高周轉實現?
    原標題:進擊的東投地產:部分地塊溢價率超100% 薛敏勇的千億夢靠高周轉實現?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7月13日訊(記者 王子奇)種種跡象表明,「教育地產領跑者」東投地產正在加速補充土地儲備。這或許是總裁薛敏勇在為著東投地產三五年成為千億房企做的布局。
  • 時隔一年,央企中海在石家莊拿地再奪新地王!
    就在剛剛過去的上個周五,石家莊2020年新地王誕生,央企中海地產以總價17.71億元競得原市職教中心地塊,由於畝單價達到了2148.66萬元/畝,於是也成為了2020年石家莊新地王。最終經過437輪激烈競拍,由石家莊中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總價17.71億元競得,畝單價達到了2148.66萬元/畝,溢價率達97.22%,樓面價約為14815元/平米。
  • 傳中海地產上海公司總經理崔帥被公安局帶走調查
    來源:新浪樂居傳中海地產上海公司總經理崔帥被公安局帶走調查樂居財經訊 王澤紅 4月10日,有媒體曝出,上海普陀區人大代表、中海地產上海公司總經理崔帥已被上海市公安局經偵隊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並已處於被調查階段
  • 中海地產銷售超3200億,股價低位空間大
    前11月,中海系列公司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約3209.36億元,同比增長10%。中國海外發展是TOP10房企中為數不多的實現兩位數銷售增長的房企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在地產行業下行的背景下,城市之間的分化顯著,一二線城市的市場表現相對強勁,而這正與中國海外發展的戰略布局相匹配。
  • 龍光地產開年不懼疫情勇猛拿地 多元化轉型不平坦
    3、龍光地產開年不懼疫情勇猛拿地 盈利能力埋下隱憂  4、榮盛發展2020年銷售目標1210億元 今年以來拿地均價4053.72元/平方米  5、金科股份舉債擴張路漫漫:拿地成本上升 多項目盈利堪憂  6、陽光城逆市拿地:盈利偏弱 土儲成本增長售價反降
  • 豪擲全年營收拿地 「掉隊航母」合生創展「回歸」之路壓力重重
    近180億拿地王、蛇吞象? 作為豪宅地段的象徵,北京三環分鐘寺的三宗土地一直是房企爭奪的重點。合生創展北京分鐘寺三地塊豪宅產品將面臨諸多競爭對手:西有葛洲壩中國府、泰禾西府大院、懋源璟嶽、中海甲叄號院,南有北京金茂府二期,尤其是即將入市的中海甲叄號院和北京金茂府二期,兩者樓面價更低,並且近年來中海和金茂始終活躍在北京市場,通過中海寰宇天下、廣渠金茂府等多個叫好又叫座的明星樓盤,在北京樓市擁有較好的品牌基礎和市場口碑。
  • 藍光發展目標落空跌出千億,楊鏗逼退老臣安排二代接班
    年初目標全落空 銷售恐跌出千億逼退老臣,楊老闆的心思除了加快二代接班之外,另一方面也因為今年藍光發展的業績表現實在難以讓人滿意。除了銷售倒退之外,一號君發現,藍光發展在年初業績發布會上對媒體和投資者披露的許多目標均未完成。比如,藍光發展提到,公司今年全年的投資任務繼續按照1500億貨值的規模去做鋪排。年中的時候,藍光發展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新增拿地項目36個,總建築面積約589萬平方米,貨值約800億元。
  • 快訊:中信地產集團新增投資中海海誠地產
    樂居財經訊 凱越11月12日,樂居財經獲悉,中信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新增投資企業溫州中海海誠房地產有限公司。 據悉,溫州中海海誠房地產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11月9日,註冊資本2000萬元,法定代表人劉慧明,由中信房地產集團全資控股,經營範圍包括房地產開發經營;建設工程設計;各類工程建設活動(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審批結果為準)。
  • 眾安集團加速拿地:土儲過度集中浙江 旗下項目違規代收契稅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眾安集團加速拿地:土儲過度集中浙江 旗下項目違規代收契稅中國網財經11月26日訊(記者 魏國旭)近日,一宗土拍在江蘇無錫落槌,眾安集團有限公司以總價3.18億元競得澄地2020-C-
  • 蘭州中海環宇城——「金坐標·備受期待商業地產項目」
    2020年8月27日,由贏商網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商業地產節」在廣州成功舉辦。在中國商業地產「金坐標」頒獎盛典上,蘭州中海環宇城憑藉日益增強的品牌聲量,榮獲「金坐標·備受期待商業地產項目」獎項。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 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6家千億房企俱樂部的新會員,禹洲和時代中國銷售額從2019年700億元級別進入千億規模;龍光是從960億元踏入千億,其他房企從800億元級別進入。華發股份雖然沒有公布2020年銷售業績,但2019年銷售額達到922億元,距離千億僅有不到80億元的差距。根據克而瑞和中指院等第三方機構數據,新希望地產2020年銷售額為1033億元,首次實現千億規模。
  • 金科集團:銷售目標完成率達120%,「四位一體」穩定發展
    2018年企業的銷售規模繼續同比實現了88.6%的高速增長,達到了1188億元,成功進入了「千億俱樂部」。 根據金科集團在2017年發布的《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7-2020)》,金科計劃「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公司計劃各年度力爭實現籤約銷售金額分別約500億元、800億元、1100億元、1500億元,並力爭向2020年衝擊2000億元目標奮鬥」。
  • 寶龍地產「千億負債」壓頂1年發行58億票據還債,商業板塊銷售額三...
    圖片來源:搜狐財經 頻頻融資的另一面,是寶龍地產上漲的拿地成本和近年來持續增長的銷售業績。 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1-11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顯示,寶龍地產前11個月花費310億元拿地521萬平米,拿地均價為5950元/平米。 而2019年同期,寶龍地產拿花費149億元拿地328萬平米,拿地均價為4543元/平米。 換言之,2020年前11月,寶龍地產拿地金額同比上漲108%,拿地均價較上年同期上漲1407元/平米,漲幅31%。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 經濟觀察網...
    6家千億房企俱樂部的新會員,禹洲和時代中國銷售額從2019年700億元級別進入千億規模;龍光是從960億元踏入千億,其他房企從800億元級別進入。華發股份雖然沒有公布2020年銷售業績,但2019年銷售額達到922億元,距離千億僅有不到80億元的差距。根據克而瑞和中指院等第三方機構數據,新希望地產2020年銷售額為1033億元,首次實現千億規模。
  • 富力地產2020年中報:淨利11.7%銷售毛利33.5%,繼續增長高質量
    8月24日,富力地產(02777.HK)發布2020年中報。富力上半年營業額336億,同比基本維持了穩定規模。其中,物業銷售營業額308億元,上升3%;物業投資、酒店運營及其他收入28億,疫情後正進入快速復甦。同期,富力地產權益合約銷售金額達510.6億元,權益合約銷售面積426萬平米,銷售均價11970元/平米。此外,富力繼續顯示了優秀的盈利能力和營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