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 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2021-01-18 青瞳視角

1月14日,華僑城發布2020年業績,全年實現合同銷售額1051億元,成為年內第8家新晉千億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此前,已經有龍光、佳兆業、禹洲、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中駿和新力先後宣布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

後來者的加入,讓2020年千億房企陣容進一步擴大,截至2021年1月14日,已經有37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元。加上還未公布業績的幾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有44家。

2019年千億房企數量是36家,比2018年增加了8家,而2020年新晉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在8家以上。在未公布業績的房企中,華發的銷售額有望達到千億,但也有個別企業可能會從千億陣營中消失。

劉祥是一家千億房企營銷負責人,他發現,新晉千億的房企都有幾個共同的特徵,第一,重倉長三角和珠三角;第二,一二線城市佔比相對較高;第三,聯合營項目貢獻的業績比重相對較高。

在他看來,隨著「三道紅線」和「兩個上限」等房地產長效機制落地,經營槓桿會逐步取代財務槓桿成為房企發展主要依賴對象。其所謂的經營槓桿也是萬科董事長鬱亮說的管理紅利,鬱亮曾多次公開表示,房地產從金融紅利邁入管理紅利時代。

「2020年雖然規模創新高,但行業分化洗牌也加劇,個別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劉祥表示,2021年房地產行業還將持續分化和洗牌,「對於一些企業來說,規模可能不再重要,活下去更重要。」

珠三角新增5家

早在2020年12月,禹洲和中駿宣布實現千億銷售金額。2021年1月,兩家閩系房企先後公布業績,禹洲全年銷售額1049億元,同比增加近四成;中駿銷售額1015億元,同比上升了26%。

與禹洲和中駿的主戰場在長三角不同,以珠三角作為大本營的龍光、佳兆業、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也先後宣布躋身千億陣營。粵港澳大灣區取代長三角成為新的千億房企搖籃。

其中龍光2020年銷售額為1206億元,同比增加了四分之一;合景泰富實現銷售1036億元,同比增加兩成;佳兆業銷售額1069億元,同比增加21%;時代中國銷售1003億元,同比增加28%。

6家千億房企俱樂部的新會員,禹洲和時代中國銷售額從2019年700億元級別進入千億規模;龍光是從960億元踏入千億,其他房企從800億元級別進入。

華發股份雖然沒有公布2020年銷售業績,但2019年銷售額達到922億元,距離千億僅有不到80億元的差距。

根據克而瑞和中指院等第三方機構數據,新希望地產2020年銷售額為1033億元,首次實現千億規模。加上新希望地產,2020年新晉千億房企數量是9家,2018年共有13家房企首次進入千億陣營。

9家新晉千億房企中,珠三角佔到了6家,其銷售額主要貢獻地也來自珠三角區域。

2020年半年報顯示,珠三角為龍光貢獻了近一半的銷售額,為佳兆業貢獻了六成。時代中國130個項目中,有121個位於廣東省,銷售佔比更是接近九成。合景富泰的銷售業績中,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個都市圈貢獻了超過7成業績。

2018年和2019年兩年,長三角經誕生了超過10家千億的房企,2020年仍是房企業績的主要票倉。長三角和海峽西岸兩個區域,為禹州貢獻了八成以上的銷售額,為中駿貢獻了65%的銷售業績。

千億房企擴容

截至1月14日,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企達到了37家。加上陽光城、中國鐵建、祥生控股、藍光發展、濱江集團等還未公布業績的房企,全年千億房企數量有望達到44家。

35家千億房企中銷售額增幅最大的10家房企中,6家首進入千億。銷售額增幅明顯的是綠城中國和中國金茂,前者全年銷售額同比上升58%,後者同比增加了43%。

全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的5家龍頭房企銷售業績增幅普遍平緩,除了恆大增加20%和萬科增加11%外,碧桂園、融創和保利的增幅均在10%以內。

2020年銷售面積同比增幅前10名中,除了恆大為第一陣營房企外,其他9家的銷售規模均在3000億元以下,其中綠城和金茂增幅位居前列。另有新城控股、首開股份、富力地產、中梁控股、綠地控股和招商蛇口等6家房企銷售面積同比下降。

另一家業績下滑的房企是華夏幸福,雖然還未公布全年業績,但根據三季度業績來看,其銷售額下滑幅度超過六成。克而瑞和中指院的排行中,華夏幸福銷售額跌出千億陣營,其2019年銷售是1451億元。

2020年千億房企中,銷售均價超過2萬元/平方米的房企有8家,數量與去年持平,但角色出現較大的變化。其中招商蛇口跨度最大,從2019年1.3萬元/平方米均價跨入2020年2.2萬元/平方米。

金地和華潤的銷售單價也突破2萬元大關,中梁、龍光、首開、綠地、美的和禹洲等房企的銷售單價漲幅也超過了10%。而碧桂園、恆大、金科、建業等房企銷售單價在萬元以下。

劉祥認為,銷售單價高低在房地產發展的不同時期意義不同。在規模擴張的過程中,不同能級的城市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規模,「3000億元級別的銷售額,可能布局一二線就足夠了,一旦想要達到5000億元的規模,沒有三四線肯定是不行的。」

上述閩系房投拓人士也表達類似的看法,他指出,在企業布局從低能級城市向高能級城市換擋過程中,政策風險較大。比如,由於棚改退出,導致三四線市場吸引力下降,而重倉三四線城市的房企業績可能被拖累。

雖然大部分千億房企2020業績均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從銷售單價變化不難發現,部分房企通過以價換市來保持業績增長或現金流穩定。已經公布的35家房企中,有16家銷售單價出現下降。

其中恆大、中海和合景泰富的銷售單價同比降幅超過10%,旭輝、遠洋和佳兆業的銷售單價降幅也超過8%。萬科、碧桂園、融創和保利等頭部房企的銷售單價也都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

機遇風險並存

2020年初,由於市場變化及疫情影響,多數機構和企業判斷全年銷售規模將下降5-10%,但從前11個月成交來看,全年房地產銷售額有望繼續創新高。

在「三道紅線」和「兩個上限」政策加持下,2021年房地產何去何從,成為擺在每一家房企面前的一道選擇題,如何回答這道題,關係著企業戰略布局和選擇。

在劉祥看來,爭取規模上的進步,依然將是未來一年多數房企的選擇,但在方式方法上會出現較大的變化。在規模與風險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劉祥和上述閩系房企投拓人士的共識。

在以往認知中,擴規模勢必要加槓桿,三道紅線要求下,繼續加槓桿政策風險和經營風險越來越大。一旦2023年監管層對不達標房企進行穿透式的強降槓桿,企業很可能會元氣大傷。

一些房企逐步意識到,在不加槓桿或降槓桿的情況下,未必不能繼續保持規模穩定增長。但兩個前提,第一,企業本身土地儲備區域分布和成本相對合理;第二,企業在拿地、操盤、運營、管理等方面具備較強的優勢。

「只要我有好地,可以找有錢的合作方。」劉祥認為,未來越來越多房企會走上合作道路,與同行合作,與外部資源合作,這一方式不增加槓桿,但可以保持規模持續上升。

他認為,這是鬱亮所說管理紅利(經營槓桿)時代下的一種形式,即吸引外部優質資源的能力,「我有好地,沒有能力,可以找有能力的企業來操盤;我有能力,但沒好地,可以找有好地的企業合作。」

上述閩系房企投拓人士表示,最近兩年,其所在公司也開始大量介入合作項目,尤其是地方小房企的項目,以少量啟動資金和操盤佔據一定比例股份。而這一業務的毛利要高於傳統開發業務。

政策和市場的深度調整,對於一些房企是挑戰,但對於另一些房企則是機遇。尤其是土地儲備較為優質、槓桿相對不高、融資成本較低的房企,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可能會通過蠶食其他房企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

從拿地銷售比來看,銷售金額超過800億元的56家房企平均比重為23%,其中5家頭部房企的平均拿地銷售比為18%,2000-4000億元房企拿地銷售比為27%;100-2000億元房企拿地銷售比是23%;準千億房企拿地銷售比為25%。

拿地銷售比超過40%的有6家房企,分別為建發國際、華發股份、寶龍地產、中交地產、綠城中國和濱江集團。此外,龍湖、中駿、龍光和中海等房企的拿地銷售比也超過35%。而世茂、新力、富力和弘陽等房企的拿地銷售比則在10%以下。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內容來自經濟觀察報

相關焦點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 經濟觀察網...
    後來者的加入,讓2020年千億房企陣容進一步擴大,截至2021年1月14日,已經有37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元。加上還未公布業績的幾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有44家。2019年千億房企數量是36家,比2018年增加了8家,而2020年新晉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在8家以上。在未公布業績的房企中,華發的銷售額有望達到千億,但也有個別企業可能會從千億陣營中消失。
  • 「2000億+」軍團增至19家 頭部房企開啟「未來之戰」
    各大榜單均顯示,全年銷售業績超1000億的房企超過40家,而2000億軍團也繼續擴容,增至19家。可以看到,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很多房企依然在「下半場」入場券奔忙,而同樣值得關注的, 2020年房企銷售業績整體放緩的趨勢。
  • 「2000億+」軍團增至19家頭部房企開啟「未來之戰」
    2020年的最後一天,各大機構發布全年中國各大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各大榜單均顯示,全年銷售業績超1000億的房企超過40家,而2000億軍團也繼續擴容,增至19家。可以看到,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很多房企依然在「下半場」入場券奔忙,而同樣值得關注的, 2020年房企銷售業績整體放緩的趨勢。
  • 2020上半年規模房企短期償債能力榜:50張白名單丨中報榜單⑤
    (註:榜單剔除了部分規模過小、房地產業務佔比較低的上市房企)。現金短債比:中海、龍湖領跑 濱江提升最快2020上半年,規模房企中,中海現金短債比超過5倍,龍湖、朗詩等12家房企現金短債比在2倍之上,短期償債能力較強。
  • 房企激戰大灣區 「碧恆萬」土儲總和超9500萬平方米
    自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誕生之日起,這片區域就成為房企爭先恐後搶佔的熱土。今年以來,陸續有多家外來房企新增大灣區布局,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超過20家外來房企湧入大灣區,將大灣區作為其全國化布局的戰略要地。房企在大灣區城市舊改、產業小鎮等方面尋求機遇,圖為港珠澳大橋。圖/視覺中國機構數據顯示,10月,大灣區9城新建住宅總成交量較去年同期增加5%。
  • 逆市中的2020,有多少房企千億夢破碎?
    :頭部房企因為自身增長基數高體量大,增速開始放緩,越來越多的頭部房企開始提出保持10%-20%的增速目標;第二梯隊與「千億新貴」銳氣少了:部分去年表現強勢的第二梯隊房企以及一些「新千億」、「準千億」房企今年房企都面臨著增速明顯下滑的局面。
  • 科創板企業擴容至200家,總市值規模已接近3.2萬億元
    新華社資料圖昨天,隨著上海新致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致軟體」)在上交所鳴鑼上市,科創板迎來第200家企業。從去年7月22日開市,首批25隻科創板股票上市交易,歷經近一年半時間運行,科創板企業數量如今已擴容至200家。最新數據顯示,這200家科創板公司的總市值為31937.51億元,平均市盈率94.07倍。第200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為新致軟體,其主營業務為向終端客戶提供IT解決方案、IT運維服務,以及向一級軟體承包商提供軟體項目分包服務。
  • 房企年初「吹的牛」能實現嗎?這幾家尷尬了
    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樓市逐漸從低點復甦,房企業績實現增長。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統計,截至2020年11月末,在公布2020年業績目標的40家規模房企中,已經有越秀地產、中國恆大、建業地產、時代中國、中國金茂5家房企提前完成全年的銷售目標,業績完成度在90%-100%的房企則有15家。
  • 1季度南寧房企榜 | 11家下滑9家逆勢上漲,國企央企最猛
    原本打算新年後「大幹一場」的房企,因售樓部關閉,不得不轉戰線上營銷,但效果不盡人意,成交整體下滑明顯。克而瑞數據顯示,1季度南寧商品房市場成交下滑20%,房企TOP20入圍門檻全面下滑。但逆市之下,9家房企實現業績上漲,其中國企、央企表現兇猛。強者恆強趨勢依然明顯,頭部房企市場佔有率仍保持穩步上漲態勢,20強房企份額佔比超6成。
  • 逾半數完成率超90% 頭部房企年底集中「賣子」應對年終大考
    而在完成率方面,地產與星空對比前50強房企去年的表現發現,已經公布目標的37家房企裡,平均完成率約為91.48%,有超過半數房企完成度超過90%。雖然完成率達到九成的房企相比去年少了6家,但排名靠前的幾家房企,完成率要遠超過後者,房企之間差距正在逐步拉大。
  • 又是別人家公司!房企濱江派全員消費券最高2萬
    (原標題:別人家公司又在發福利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別人家的公司」又在發福利了。相較於去年年底的31位,上升了9個名次。當很多房企還在為今年的銷售任務而傷透腦筋的時候,濱江集團頻頻派發福利的舉動顯得十分「任性」。在此之前,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其他房企在減員,我們在增員,其他房企在減薪,濱江集團會結構性加薪。」
  • 世茂:重回前十的野心|房企千億新貴觀察
    「3年後世茂可達到千億規模。」在世茂2012年半年業績發布會上,許世壇回應媒體提問時,表達了跨越千億門檻的雄心壯志。  從數據來看,從2012到2014年三年時間內,世茂確實實現了規模上的大跨越,雖然銷售額未跨入千億,但連續躋身中國房企前十強。  2014年,是世茂最高光的時刻。
  • 年底房企眾生相:馬太效應加劇,節流降槓桿成常態
    年初,受疫情影響,地產行業整體增速放緩,房企分化加劇,競爭日益激烈,不僅如此,「三道紅線」壓頂,降負債、降槓桿的壓力同樣不小。銷售提升:千億軍團再擴容房企陣營分化近日,中指研究院、克而瑞、億翰智庫等多家研究機構發布的1~11月房企銷售業績TOP100榜。
  • TOP20房企全年銷售考:僅2家提前「交卷」 另3家房企持續倒退
    距離全年結算周期越來越近,各大房企進入了業績收官期。近日,克而瑞等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陸續發布了各自的2020年房企銷售榜單,綜合榜單上TOP20房企的表現來看,部分提前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房企,已經開始為新一年備倉布局;而亦有房企繼續延續近年來的下滑趨勢,業績表現難達預期。
  • 2020中國地產潛力榜50強出爐 8家開發商土儲貨值超萬億
    9月21日,作為時代傳媒2020中國地產時代百強榜的子榜,《2020中國地產潛力榜50強》(以下簡稱「榜單」)出爐。該榜單以房企2020年1―8月的新增土儲貨值和新增建築面積以及2020年年中的總土儲貨值和總建築面積綜合打分,全方位測評房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去年類似,碧桂園、中國恆大依然穩居前二。
  • 前11個月業績放榜 典型房企目標完成率分化嚴重
    年末將至,房企收割加速。11月30日,中指研究院、克而瑞、億翰智庫等多家研究機構發布1~11月房企銷售業績TOP100榜單,在各梯隊房企促銷售、抓回款之下,各梯隊房企銷售業績門檻值漸次上升,千億房企擴容至32家,較上月增加6家,比去年同期多5家,顯示出強韌的搶收意願。
  • 去紅線行動 哪家房企安全了?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同策研究院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三季度,在統計A股的93家房企中,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33家,佔比35.48%;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27家,佔比29.03%;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4家,佔比15.0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19家,佔比20.43%。
  • 超10家新晉房企進駐江門
    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4月10日,禮樂地塊吸引了19家房企角逐,創下年度之最,也為江門土拍史上罕見,但其他地塊的競拍者寥寥,甚至只有一家底價摘牌。 究其原因,一是江門作為大灣區成員城市,加上近年引進的產業項目成果超預期,城市發展前景明朗;二是一二線城市調控嚴格、拿地門檻高企,使得部分房企轉戰有發展潛力的三四線城市。 但值得注意的是,為分擔風險、降低成本,部分「新面孔」選擇了合作開發,如龍湖攜手龍光,打造龍光御海陽光家園,融信、大發、弘陽三強聯合,建設國樾府。
  • 川股軍團快速擴容 年內已有10家川企登陸A股 還有9家在路上!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12月23日,除重新上市的ST國重裝,四川省年內新上市企業有10家,其中,屬於醫藥生物行業的新上市企業,佔比三成。此外,四川轄區年內已過會待註冊發行的企業還有9家。專業人士認為,除科創板和創業板實行註冊制的外部環境變化以外,最主要的因素是四川省近年來一直在持續推進企業上市,加大直接融資佔比。
  • 地產薪酬曝光:去年這23家房企集體漲工資!
    過去的一年,一些房企勒緊了褲腰帶,調整區域組織架構,收縮「瘦身」,「降薪」傳聞也不絕於耳。不過房企員工的收入真的降了嗎?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規模上市房企研究課題組對50家規模上市房企進行研究發現,在2019年,33家房企的總薪酬支出高達1377.5億元,所有調查房企同比去年薪酬支出都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