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規模房企短期償債能力榜:50張白名單丨中報榜單⑤

2020-12-27 樂居財經

文/樂居財經研究院 楊倩

8月底,2020(第三屆)樂居財經年度論壇投融資閉門會上,某千億房企高管直言,「以前靠槓桿+資金衝規模,現在中小企業很難衝了。」

「三條紅線」框住了房企的有息債增長空間,也明確劃出了「及格線」,房企降槓桿或將加速。

基於中報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不包括受限制現金)、短期有息負債數據,樂居財經推出《2020上半年規模房企短期償債能力榜》,從現金短債比、短債變動、長短債結構等維度,橫向對比房企降槓桿成效。(註:榜單剔除了部分規模過小、房地產業務佔比較低的上市房企)。

現金短債比:

中海、龍湖領跑 濱江提升最快

2020上半年,規模房企中,中海現金短債比超過5倍,龍湖、朗詩等12家房企現金短債比在2倍之上,短期償債能力較強。TOP50中,有19家千億房企,佔比約38%。

總覽34家千億房企,現金短債比均值為1.44倍,中海、龍湖領跑,現金短債比在5倍左右,濱江、旭輝分列第三、四位,現金短債比均超過2倍,保利、萬科、遠洋等15家房企現金短債比在1-2倍之間。

其中,中海、濱江現金短債比提升較快,一方面源於現金的大幅增長,另一方面短債總額有所下降。2020上半年,中海短債約210億元,較期初下滑約9.42%,同時在手現金1113.85億元,較期初增長約20%;同期,濱江短債約62.74億元,較期初下滑超過2成,同時在手現金大增36.68%至164.17億元,現金短債比從期初的1.5倍上升至2.62倍。

短債變動:

濱江、榮盛短債下滑超15%

中海、碧桂園短債下滑超9%

截止2020年6月底,34家千億短期有息負債總額約1.89萬億元,較2019年底的1.72萬億元,增長9.88%。其中,有11家房企的短期有息債總額較期初下滑。

與2019年底相比,濱江集團短債下滑約21.81%,在34家千億房企中短債下滑幅度最大。榮盛發展短債下滑約15.12%;中海、碧桂園短債下滑超過9%;正榮、雅居樂等7家房企短債下滑在5%以內。

中小房企中,中渝置地、渝開發等短債下滑超70%,天保集團、SOHO中國等短債下滑超40%。

長短債比:

龍湖9倍、中海8.3倍

降槓桿的同時,房企通過拉長債務期限、長債換短債等方式,調節債務結構,提升短期償債能力。

據中報數據,34家千億房企平均長短債比約2.5倍。其中,短債佔比最低的是龍湖,短債僅佔10.21%,長債佔比約89.79%,長短債比接近9倍;中海長短債比約8.33倍,排在第二位;濱江集團長短債比達到4.68倍,位列第三。

千億房企之外,還有部分中小房企持續優化債務結構,償債能力較強,比如朗詩、當代。

2020上半年,朗詩地產短債較期初下滑約62.41%,現金短債比超過3倍,長債是短債的5倍左右;當代置業短債較期初下滑17.61%,現金短債比超過1倍,長債是短債的1.76倍。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

相關焦點

  • 《2020·第一財經中國上市房企價值榜》重磅揭榜
    來源:一財網隨著行業集中度不斷上升,房企不斷做大規模的同時,有意識的向實現有質量的增長邁進。《2020·第一財經中國上市房企價值榜》,針對A/H股上市房企,從盈利能力、資本市場表現、運營能力、融資能力、償債能力、企業規模等股權投資價值角度,分析行業現狀與戰略方向。
  • [CFO成績單]合生創展上半年有息負債增超44% 存短期償債壓力
    而房地產開發作為高槓桿、資本密集型行業,CFO在各房企經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行業增速放緩、融資管理規則趨嚴的大背景下,CFO需要更好地平衡房企在「規模、財務、盈利」等方面的要素,工作考驗也將加大。新浪財經房產在中報數據的基礎上對房企主要財務指標進行梳理,考評各房企經營成色,為CFO工作成績打分。
  • 地產上市公司 償債能力50強
    龍湖地產、中國海外及萬科償債能力居前。  本刊特約研究員  杜麗虹/文  一石激起千層浪,央行與住建部聯合推出的「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成為了眾多房企融資的轉折點,地產行業迅速從「資本紅利」的2.0時代進入了「管理紅利」的3.0時代,中國房地產業必將面臨一場深刻的變革。
  • 2019年上市代表房企淨負債率及現金到期債務比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給房地產銷售帶來較大影響,房地產企業償債能力更加受到市場關注。本文梳理了50家房地產上市代表企業2019年末負債結構及償債能力情況,以此來分析企業債務風險。從具體企業來看,龍湖短債長債比為0.11,位列榜首,越秀、遠洋、中海、建發及華潤置地短債長債比也均小於0.20,短債長債比分別為0.11、0.12、0.15、0.15、0.18,短期債務佔比較低,短期內企業償債壓力較小,債務結構穩健。對於短債長債比大於1的企業,短期債務規模大於長期債務規模,企業應密切關注自身到期債務償還能力,優化債務結構。
  • NIFD:短期內「踩線」房企債務違約風險將上升,建議設置較合理的...
    報告中指出,房企融資方面,前三季度除房企境內信用債發行規模有所上升外,開發貸、信託、境外信用債等融資渠道仍處於收緊狀態。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的推出,使短期內「踩線」房企將直接面臨有息負債規模的「硬約束」以及在融資過程中面臨歧視的「潛規則」,其債務違約風險會陡然上升。
  • 2020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百強揭曉 排名前十房企均已落地雲南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李梓瑞)5月26日,2020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成果在上海發布,本次測評的研究對象為滬深上市房企117家,在港上市房企83家,以及海外上市公司2家,合計共202家。這是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連續第13年發布該測評成果。
  • 中交地產等房企高額負債疊加巨額擔保 NIFD報告稱需警惕債務違約...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11月18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簡稱「NIFD」)發布了第三季度房地產金融專題報告,指出當前正在房地產企業中進行試點的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將使短期內「踩線」房企將直接面臨有息負債規模的「硬約束」以及在融資過程中面臨歧視的「潛規則」,其債務違約風險會陡然上升
  • 2020中國房企品牌價值50強揭曉 上市房企佔比超八成
    本次大會發布了《2020中國房地產企業品牌價值測評研究報告》,同時發布了2020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品牌價值50強、區域10強、優選供應商品牌系列5強等榜單。根據測評報告,榜單前三由中海、萬科、恆大佔據。中海保持榜首位置,品牌價值為709億元,萬科、恆大分別以618億元和583億元位列榜單第二、第三位。
  • 2020中國地產潛力榜50強出爐 8家開發商土儲貨值超萬億
    9月21日,作為時代傳媒2020中國地產時代百強榜的子榜,《2020中國地產潛力榜50強》(以下簡稱「榜單」)出爐。該榜單以房企2020年1―8月的新增土儲貨值和新增建築面積以及2020年年中的總土儲貨值和總建築面積綜合打分,全方位測評房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去年類似,碧桂園、中國恆大依然穩居前二。
  • 萬中龍領跑半年樓市 六大關鍵詞道破瀋陽房企業績真相!
    今天咱就不在這裡炮製鴻篇巨製了,就單拎出房企榜單來說叨說叨。一個詞語很難描繪2020上半年的瀋陽房企排行情況,今天我們就從榜單梳理提煉6個關鍵詞,回顧下瀋陽上半年房企們的高光時刻。可見,規模是「贏」的先決條件。三甲房企中,基本都有四個及以上的樓盤進入前50強,由此可見,房企排名與自身貨量儲備是息息相關的。
  • 2020中國房企產品力排行榜TOP100榜單發布
    2019年,產品力排行榜的房企陣容由50強擴充升級到100強,並新增《2019中國十大作品(居住類)》。在往年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指標體系的優化和測評數據的更新,2020年《中國房地產企業產品力TOP100》排行榜於今日(11月27日)發布,《中國十大產品系》和《中國十大作品》也同時發布。
  • 華立科技實控人涉賄,業績雙位數下滑,短期償債風險高企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黃祐芊對於投資者而言,在考察標的企業時,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指標至關重要,而相較業績穩定增長的企業,業績波動較大的企業往往遭受市場質疑。時代商學院發現,2018年,華立科技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76%,但同期淨利潤卻下滑13.17%;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16%,淨利潤同比增長90.58%;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40.35%、淨利潤同比下滑93.52%。可以看到,華立科技業績波動較大,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而且2020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與淨利潤雙雙下跌。
  • 2020房企供應商10強榜單出爐!這是地產百強的實戰經驗總結……
    2020年,地產行業走過了艱難的一年,管理紅利成為2020年新形勢下房企頻頻提及的關鍵詞,管理紅利時代除了考驗房企的管理能力,還有房企供應鏈協同的能力。行業越困難就越需要加強協作來應對,供應鏈的本質其實就是協作——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協作。
  • 重磅|2020中國房企產品力排行榜TOP100榜單發布!
    《中國十大產品系》,則通過評價單個產品系的「市場跨度」、「開發規模」、「產品定位」、「溢價能力」及「獲獎與認證」五大方面,凸顯房企在標準化生產方面取得的成績。在我們的企業產品力測評體系中,「銷售業績規模」、「產品定位」、「項目溢價能力」和「項目去化速度」綜合反映了企業整體的「產品接受度」。 其中,作為衡量產品在市場上接受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銷售業績規模」反映了房企產品從建造到銷售的綜合能力,產品市場接受度高、適配性強、擴張布局快的房企,其銷售規模一般較高。
  • 德信提前償債甩「紅線」
    此次提前償債、降槓桿,必然也是一個積極信號。在調控基調持續、「三條紅線」加持的背景下,房企逐漸學會了未雨綢繆,近段時間,它們提前贖回2020年、2021年美元債的消息,常常見諸報端。去年,德信的銷售規模為450.8億元。年初,德信中國總裁費忠敏,在面向投資者的業績會上透露,公司2020年的銷售目標為800億元,未來希望保持25-30%左右的年複合增長。處在這個梯次,是有著一定的規模需求的。因此,外界往往會關注德信的另一面: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其槓桿水平是否也會水漲船高?
  • 速動比率是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一個輔助指標,速動比率越高
    速動比率是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一個輔助指標,速動比率越高 年房地產估價師考試備考已經開始,每天不間斷地練習能夠為即將到來的2020年房地產估價師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
  • 林榮濱的信心:三盛集團從容面對「紅線」,規模財務雙優發展
    來源:時刻頭條三盛集團設立「福州上海雙總部」,既是其全國化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有利於規模的穩健擴大。作為「閩系房企」的一員,三盛集團積極發揮「愛拼敢贏」的閩系精神,在城市布局和銷售規模不斷取得突破。設立上海總部:助力規模增長作為一家「閩系房企」,三盛控股母公司三盛集團起家於福建,憑藉亞洲十大超級豪宅-百督府,千畝國際社區-國際公園,託斯卡納等眾多明星項目,在福建區域成功打造了深入人心的品質感形象。
  • 經濟日報:今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同比增36% 房企去槓桿勢在必行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房企去槓桿勢在必行作者: 王軼辰去槓桿對於房企而言,既是一塊很好的「試金石」,也是通往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於房企來說,「慢時代」的房地產行業仍有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只要能真正解決這個時代的痛點,終究會獲得市場的認可。
  • 佳兆業上市11周年:銷售增長16倍 規模提速叩擊千億
    11年來,公司布局城市從10個增至超50個,銷售規模增長逾16倍,複合增長率高達40%;年開發面積從135萬平方米增至1480萬平方米,地產項目總數量從33個增至195個。2020年面對疫情的挑戰,佳兆業仍實現有質量的增長。截止11月,佳兆業權益合約銷售902.16億元,同比增長20.1%。業內人士認為,佳兆業全年完成千億權益銷售是大概率事件。
  • 佳兆業鍛造財務核心競爭力 上市11年規模質量雙驅增長
    11年來,公司布局城市從10個增至超50個,銷售規模增長逾16倍,複合增長率高達40%;年開發面積從135萬平方米增至1480萬平方米,地產項目總數量從33個增至195個。2020年面對特殊時期的挑戰,佳兆業仍實現有質量的增長。截至11月,佳兆業權益合約銷售902.16億元,同比增長20.1%。業內人士認為,佳兆業全年完成千億權益銷售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