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三盛集團設立「福州上海雙總部」,既是其全國化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有利於規模的穩健擴大。
作為「閩系房企」的一員,三盛集團積極發揮「愛拼敢贏」的閩系精神,在城市布局和銷售規模不斷取得突破。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實現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三盛集團和旗下地產上市板塊三盛控股均保持了速度與安全、品質與規模的平衡,致力於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設立上海總部:助力規模增長
作為一家「閩系房企」,三盛控股母公司三盛集團起家於福建,憑藉亞洲十大超級豪宅-百督府,千畝國際社區-國際公園,託斯卡納等眾多明星項目,在福建區域成功打造了深入人心的品質感形象。在福建區域成功打造品牌,打磨產品後,三盛集團加大發展除福建外的業績貢獻增長新區域,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其在環滬、山東已經初具規模,且近年來在浙江、西南發展態勢良好。
去年9月,三盛集團將總部搬到上海,實行「福州上海雙總部」的戰略。
得益於上海豐富的資源,三盛集團旗下的三盛控股規模和增速令人滿意。據三盛控股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三盛控股實現籤約銷售金額145.73億元,半年已達去年全年的129%;籤約銷售建築面積117.31萬平方米,較2019年年末增長43.85%;實現營業收入15.95億元,毛利約6.23億元,毛利率達39%,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三盛控股是三盛集團地產板塊的資本上市平臺,隨著母公司資源的傾斜和支持,三盛集團的銷售業績表現一定程度上代表三盛控股未來業績的增長空間。據克而瑞數據顯示,三盛集團1-11月全口徑銷售金額為400.7億元,和去年同期341.3億相比,增長17.4%。
根據相關公開報導透露,三盛集團表示,今後將通過運營效率、周轉速度的提升,助推公司實現擴張衝規模的目標。
從容面對「三道紅線」:財務持續改善
房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後,房企都追求規模與財務的雙優發展,三盛集團就是其中一員。三盛集團表示,即使公司把規模優先放在第一位,但保證安全尤其是現金流也同樣重要,公司在風險控制的把握中追求目標。
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對外指出,對於正處擴張期的三盛控股,規模與財務安全並非選擇題,而是必須兩邊平衡的必做題。
三盛集團旗下的三盛控股在衝擊規模的過程中也注重財務結構穩健。據2020年中報顯示,報告期內三盛控股剔除合約負債及預收帳款資產負債比率為60.2%,處在行業健康水平。
得益於對成本的注重和對財務安全性的把控,三盛控股短期償債能力持續改善。截至2020年6月30日,三盛控股手持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9.46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140.54%,現金流呈現大幅改善。
高周轉的驅動:精細化管理下運營更有效率
房地產行業進入運營賦能時代,三盛集團也走上了高周轉的道路。而三盛集團的高效率,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精細化管理。
三盛集團審時度勢,提出了「拓布局、調結構、重深耕、廣合作」下的發展戰略。在新布局城市上,緊抓「跟人走」與「跟人流走」兩個核心標準,聚焦深耕人口聚集城市和人口遷徙目的地;在拿地方式上,實施「4-3-3」的拿地策略,結合自身在收併購、產業聯動、合作開發等方面的優勢實現拿地方式多元化。
對於所開發的項目,三盛集團在拿地前就將所有風險排查清楚,通過劃分清楚集團、區域、項目這三級管理的責、權、利,從總體上控制項目90%以上的風險,剩餘的10%風險則在報建等落地性的問題和項目運營過程中解決。此外,三盛集團加強培訓,通過構建標準化的工作語言體系,進一步規避風險。
入滬一周年,三盛集團與行業優秀企業看齊,堅持長期主義,而在規模增長、財務結構、運營效率等方面,三盛集團都在「閩系房企」頗有優勢。面對「三道紅線」,三盛集團憑藉不斷精細化的管理、逐漸優化的財務結構顯得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