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重回前十的野心|房企千億新貴觀察

2021-01-09 和訊網

  進房地產投融資交流群,請在公眾號對話框中回復「入群」

  處於房企銷售排行榜第11位的世茂房地產(00813.HK,以下簡稱世茂),2018年扎紮實實地衝進了房企千億俱樂部,成為行業裡的一條「大魚」,但顯然它還想做一條更大的「魚」。

  一周前,世茂在香港舉行股東周年大會,副主席兼執行董事許世壇在答記者問時透露,世茂今年併購金額遠不止已經公告的近200億,還有很多項目在談。

  「內房(企)之間的競爭是很激烈的。現在是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要確保足夠大、足夠快、還要足夠好。」許世壇說。

  重回行業前10名,或是世茂一個很重的心結。雖然離前十隻有一步之遙,但前有強大勁敵,後有強勢追趕者,2019年世茂能否衝進前十尚是未知數。

  而在樓市調控期,收購來的項目能否快速去化也還有待觀察。畢竟他的收購對象中,有的就曾經是瘋狂收購的白衣武士。作為「新白衣武士」,世茂是否運氣會更好?

  轉型——連續三年高增長

  如果將世茂房地產的發展史劃分幾個標段,2011年是個分水嶺。這一年許榮茂選擇隱退,將龐大的家族產業全盤交由兒子打理,34歲的許世壇開始實際接手世茂帝國。

  許世壇開始對世茂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改許榮茂時代囤地慢開發的港資模式,推動世茂進入高周轉、加快去庫存速度的新開發模式,「加快去化」和「規模增長」是關鍵詞。

  2011年下半年,他還挖來了龍湖營銷中心總監蔡雪梅。但彼時恰逢嚴厲的調控期,2011年「國八條」房地產調控措施出臺,世茂當年的銷售業績並未見起色,與2010年同比僅增長0.65%,在300億徘徊。

  進入到2012年,許世壇對世茂的產品線結構進行了調整,改變許榮茂時代單一的產品線,從高端擴充至中高端,大大擴展了世茂的產品線以及客群基礎。

  管理架構也進行了改革,根據地域和業務歸屬,將旗下項目劃分到旅遊地產、蘇滬、杭州(樓盤)等8個區域,從而縮短了管理半徑,提高了管理效率。

  一系列變革以及營銷強手蔡雪梅的加入,讓世茂在2012年打了一場漂亮的銷售翻身仗,當年實現合約銷售金額461億元。銷售額的快速提升,使得世茂和融創、路勁一起被譽為2012年的樓市黑馬。

  「3年後世茂可達到千億規模。」在世茂2012年半年業績發布會上,許世壇回應媒體提問時,表達了跨越千億門檻的雄心壯志。

  從數據來看,從2012到2014年三年時間內,世茂確實實現了規模上的大跨越,雖然銷售額未跨入千億,但連續躋身中國房企前十強。

  2014年,是世茂最高光的時刻。在克而瑞發布的百強房企銷售排行榜上,世茂房地產以707.8億元排在榜單第8位,華潤置地(699.8億)、融創(658.0億)、龍湖(510.0億)都在其身後。

  剎車——掉隊的兩年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2015年,可以視之為世茂發展史的第二個分水嶺之年。這一年,世茂發起了第二場變革,關鍵詞為「利潤、回款、質量」,規模退居其次。

  世茂房地產內部架構及人員開始出現調整,世茂旗下11個區域也收縮至9個區域。在這場變革中,蔡雪梅選擇了離職。

  往回追溯,大號【一勺言】曾經寫過一篇獨家原創,揭開了蔡雪梅去職世茂的背後原因:世茂內部對營銷的不滿激化,且世茂對利潤的要求已大過規模訴求。

  「蔡雪梅來後,世茂很多老牌項目降價20%—30%,迅速清盤,回流現金,再去拿地,做規模。在那個節點上,世茂想做規模,又不想借太多錢,只能靠項目去融資。把好賣的項目便宜賣了,定價的時候不考慮利潤,甚至很多項目是虧本賣的。這套做法讓世茂很多人頗有微詞。」——【一勺言】

  2015年,世茂全年完成670.5億元銷售額,跌出克而瑞榜單前十,下滑至第12位,被華潤置地(851.1)、融創(731.2)、華夏幸福(600340)(725.1)、綠城中國(723.8)趕超。

  在2016年3月份的的業績發布會上,許世壇的表態也與前述【一勺言】所寫吻合。

  「蔡雪梅來後,世茂很多老牌項目降價20%—30%,迅速清盤,回流現金,再去拿地,做規模。在那個節點上,世茂想做規模,又不想借太多錢,只能靠項目去融資。把好賣的項目便宜賣了,定價的時候不考慮利潤,甚至很多項目是虧本賣的。這套做法讓世茂很多人頗有微詞。」——【一勺言】

  2016年,世茂的排行榜位置繼續下滑4位。這一年,克而瑞的榜單區分了流量金額和權益金額,按前者,世茂以681.1億元排在第16位(按後者607億元排在第15位),被金地(1000.6億)、招商(735.2億)和龍湖(858.1億)趕超。

  這次為期兩年的變革,讓世茂跌出來前十榜單,但也有收穫。

  一是調整了供貨節奏和結構,在三四線城市實現嚴格的「以銷定產」控制開工,將供貨重心轉向毛利率相對較高、庫存去化風險較低的一二線城市;二是調整了新增土地投資導向,將90%以上的新增投資放在一二線城市;三是加強了對投資性物業的運營管理;四是降低了融資成本,調整債務結構,推動了業務、產品和金融方面的多重創新。

  野心——重回規模賽道

  到了2017年,世茂轉身重提規模增長,把接下來的3年定義為高速增長年。對外公布的2017年的銷售目標是800億元,而對內公布的實際銷售目標是「保底900億元,衝刺1000億元」。

  據克而瑞監測統計,世茂2017年新增土地儲備建築面積達857.2萬方,總金額1028.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6%和136%。其中,在一二線城市的新增土地建築面積佔比為73%,三四線城市主要選擇長三角和珠三角一二線城市的外溢價值圈。

  供貨結構傾向於一線及強二線,拉高了企業的銷售均價,加上去化率的提高,從而在銷售金額取得了突破式上漲。2017年,世茂以1010.2的流量銷售金額(權益銷售金額881.9)終於進入千億陣營。

  但此時,房企強者愈強態勢明顯,世茂在排名上未有突破,仍排在流量金額榜單的第16位。而他多年閩系房企第一寶座的位置被旭輝取代,後面還有泰禾、陽光城(000671)、正榮等同鄉緊隨其後。

  進入到2018年,重回房企前十,在世茂內部被定為目標。延續2017年的拿地力度,2018年前三季度世茂繼續購地450億元,四季度有所放緩,2018年全年土地支出超過520 億元。

  2018年世茂也交出了一份漂亮而略帶遺憾的銷售答卷:以1761.2億元的流量銷售金額將排名提升至第11位,權益銷售金額1523億,名副其實地跨入房企千億陣營。但是仍未回歸前十陣營。

  重回行業前十名,或許是許世壇一個很重的心結。進入2019年,在淡市的行情周期中,世茂又開啟了大規模的收併購。

  據新京報記者整理,從3月份到6月份的80天時間內,世茂從泰禾集團(000732)、萬通地產(600246)、粵泰股份、明發集團、開誠實業等房企手中收購的項目超過20個,總收購金額約200億元。在6月18日世茂在香港舉行股東周年大會上,許世壇說還有很多項目再談,遠不止200億這個數字。

  從世茂收併購的項目的股權比例可以看出,20%到100%股權比例不等,但多數在51%以上。因為按照港股規則,股權佔比至少佔51%及以上,才能擁有控制權及合併報表權,即項目銷售金額可以全部計入控股方的銷售業績。

  不僅世茂,其他新晉房企千億陣營的房企都面臨著規模持續增長的負累,要藉助外部合作力量,包括與房企聯合開發,與金融機構開展股權合作等。因此流量金額和權益金額會有較大的差異。

  對於當前世茂的兇猛併購,業內人士也提出了擔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負債率的上升。數據顯示,2018年世茂負債總額同比增加714億元至2723.17億元。其中,2018年流動負債為1878.95億元,同比增長38.69%;非流動負債為844.22億元,同比增長14.81%;淨負債率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至59.4%。隨著「買買買」,世茂的總負債及淨負債率預計會繼續走高。

  二是,併購標的有的有瑕疵。世茂收購粵泰股份的5個項目,均是通過股權轉讓或在建工程轉讓等方式進行合作,在建項目存在對外抵押以及被查封的情況,能否順利盤活存在變數。

  三是,下沉三四線城市拿地存在去化隱憂。據統計,在拿地結構上,2018年世茂在三四線城市拿地佔比上升至約50%。

  四是,利潤增速開始掉頭向下。Wind數據顯示,2018年世茂房地產淨利潤(股東應佔利潤)同比增速僅為12.68%,較上年同期的51.6%增速下降接近30個百分點。而TOP30上市房企的平均漲幅超過三成。

  目前看來,2019年世茂重回房企銷售前十也並非易事。

  2018年排在其前面的身處2000億陣營的有龍湖、華潤置地、新城控股和中海地產,各個都是強勁的對手。根據各家發布的銷售數據:

  世茂2019年目標銷售2100億元,前5月已完成銷售約719.6億元,佔比34.27%;

  龍湖集團2019年銷售目標為2200億元,前5月已完成銷售841.9億元,約38.27%;

  華潤置地2019年銷售目標為2420億元,前5月已完成銷售903.41億元,約37.33%;

  新城控股2019年銷售目標為2700億元,前5月已完成銷售928.69億元,約34.40%;

  中海地產2019年銷售目標為3500億港元,前5月已完成銷售1430.18億港元,約40.9%。

  就看下半年各家房企的銷售目標完成率如何。從前5月銷售完成的佔比看,世茂並不及排在他前面的幾家。

  後面的追趕者也比較強大。緊隨其後的招商蛇口,2019年的銷售目標是2000億元,前5月完成銷售728.83億元,約佔年度目標的36%。

  地產銳觀察認為,其實排在房企銷售排行榜第11位還是第10位,對世茂的影響(主要是融資成本)並不大。但是心結的力量是強大的。2019年,世茂將迎來30周年芳華,祝福「新白衣武士」能夠收穫好運氣。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地產銳觀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賣房最猛的房企 如今也「奶」不動了!?|檀房企
    另外16年至18年,世茂海峽的銷售業績增長371%,版圖擴張9省30市163個樓盤,19年末,全年業績已經站在千億門口。然而,這只是今年一家排名第11房企的區域公司?前十名的臉往哪兒擱?照這麼說,世茂海峽的東家,「世茂房地產」開年業績一定衝破天際了?
  • 世茂海峽千億徵程|多元化資源整合賦能城市未來
    當不少百強房企還在爭奪千億俱樂部入場券,世茂海峽作為「中國第一地區公司」已經完成彎道超車。截至2020年12月4日,世茂海峽累計銷售額邁過千億大關,取得歷史性突破。從100億到1000億,世茂海峽做對了什麼?前兩期,我們從精準的深耕戰略、不斷進化的組織架構、卓越的產品力和服務力等多個維度復盤世茂海峽千億徵程。
  • 逆市中的2020,有多少房企千億夢破碎?
    這一點或許能從復盤房企前11個月銷售的成績來一窺端倪:成績不理想的房企增多了:今年前三季度,有近3成房企目標完成率不足65%;前11個月,百強房企單月業績增速已連續4個月下滑;頭部房企漲不動了:頭部房企因為自身增長基數高體量大,增速開始放緩,越來越多的頭部房企開始提出保持10%-20%的增速目標;第二梯隊與「千億新貴」銳氣少了:部分去年表現強勢的第二梯隊房企以及一些「新千億」、「準千億」房企今年房企都面臨著增速明顯下滑的局面。
  • TOP30房企沉浮榜:有人浮遊而上,有人積羽沉舟
    鋒面News統計顯示,在上半年的TOP30榜單中,銷售增速在10%以上的房企共有6家,分別是恆大、世茂、金茂、金地、綠城和龍光。相較於第一梯隊TOP10的增長乏力,第二梯隊房企的增長表現可謂強勁。近兩年來卯足全力希望重新殺回前十的世茂集團,今年上半年共錄得合約銷售1104.8億元,同比增長10.11%。在前三月累計銷售同比下降9%的情形下,世茂通過加力銷售、加速消化泰禾和福晟併購資產包,第二季度成功追上銷售進度,並最終實現了正向增長。
  • 從產品和服務,看世茂海峽如何穩健敲響千億大門
    上一期,深度梳理了世茂海峽的城市布局和深耕戰略。本期讓我們再度聚焦世茂海峽,從產品力和服務力角度,解讀世茂海峽2020年截至目前銷售業績突破千億背後的內因。· 據億翰智庫數據顯示,2020年截至12月4日,世茂海峽的銷售業績突破千億,僅在福建,世茂海峽「一騎絕塵」,實現超653億的銷售業績。銷售業績持續上升的背後,反映的是市場對世茂海峽產品力和服務力的信賴與認可。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 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此前,已經有龍光、佳兆業、禹洲、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中駿和新力先後宣布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後來者的加入,讓2020年千億房企陣容進一步擴大,截至2021年1月14日,已經有37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元。加上還未公布業績的幾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有44家。2019年千億房企數量是36家,比2018年增加了8家,而2020年新晉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在8家以上。
  • 世茂建發榮登頂流!2019年度閩南房企銷售排行榜出爐
    單數據說明 1.操盤榜數據口徑:是以企業操盤為口徑,即若某項目為多家房企合作開發,則該項目的業績僅歸入操盤企業,包含代建; 2.全口徑榜數據口徑:指企業集團連同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所有項目業績的累計值,不考慮權益和操盤,不包含代建;
  • 房企營銷的十二月戰役:近四成房企徘徊在追趕業績的路上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房企營銷的十二月戰役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博 2020年12月,林源和他團隊的績效考核指標進行了一次調整,從原來的月度考核變更為「日」度考核。與林源一樣陷入營銷決戰漩渦的,還有無數個地產營銷人,一到年底,「衝刺」總是每家房企最重要的月度關鍵詞。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近日統計了36家典型房企前11個月的銷售情況發現,截至11月末,年內設定了業績目標的部分規模房企中,61%的房企目標完成率超過90%。其中,恆大、金茂、濱江、越秀、時代中國等5家房企均提前在11月完成全年目標。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1月14日,華僑城發布2020年業績,全年實現合同銷售額1051億元,成為年內第8家新晉千億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此前,已經有龍光、佳兆業、禹洲、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中駿和新力先後宣布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
  • 從100億到1000億,世茂海峽做對了什麼?
    導語:當不少百強房企還在爭奪千億俱樂部入場券,世茂海峽作為「中國第一地區公司」已經完成彎道超車。截至2020年12月4日,世茂海峽累計銷售額邁過千億大關,取得歷史性突破。從100億到1000億,世茂海峽做對了什麼?前兩期,我們從精準的深耕戰略、不斷進化的組織架構、卓越的產品力和服務力等多個維度復盤世茂海峽千億徵程。
  • 「過江龍」世茂集團:借力「收併購」打開灣區市場
    進入2017年之後,世茂的投資策略有所調整,一面積極布局一二線城市,一面重點關注這些城市周邊可以承接外溢需求的三四線城市。得益於這些三四線城市帶來的發展紅利,世茂集團的銷售業績大幅增長,並在當年首次突破千億。
  • 超越千億,風雨兼程17載,世茂海峽開啟新的徵程
    2020年截至12月4日,世茂海峽累計銷售額邁過千億大關,開啟全新徵程。17年來,從為理想啟程,到為城市耕新,在一步步履跡的跨越中,一座座城市的深耕中,世茂海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以重擔在肩的使命感,投身中國發展的浪潮中,越過千億,世茂海峽勢必擔當更大的社會責任,不在規模、不在利潤,而在於為用戶美好生活、為城市持續發展、為「不負夢想與責任,為時代創造價值」這一承諾付諸行動。
  • 2020年1-11月中國房企銷售額排行榜TOP100(附完整榜單)
    近日,中指院發布了2020年1-1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100,榜單顯示,2020年1-11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1128.2億元,增長率均值為12.0%。其中銷售額超千億房企32家,較去年同期增加5家;超百億房企157家。TOP100房企門檻值為270.0億元。
  • 6月房企官微影響力榜單出爐!4房企首次進入百強榜前10強
    藍光BRC、世茂集團、中駿集團、奧園集團首次進入2020房企官微影響力(REWI)百強榜前10強。 本月10強門檻指數為230.9,較上月上漲1.1分。 本期《房企官方微信影響力REWI指數》榜單將產出三大榜單,綜合指數百強榜、活躍指數20強、文章優質指數20強三大榜單,同時還將推出10萬+房企官方微信文章解讀系列。
  • 2020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百強揭曉 排名前十房企均已落地雲南
    根據《2020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前十企業整體沒有變化,僅排名出現微調。其中,萬科、恆大、碧桂園位列前三;融創中國排名提升較大,位列第四;中國海外發展排名與上年一致,位列第五;保利地產排名下降兩位,排名第六;華潤置地、龍湖集團、新城控股和富力地產分列第七至第十位。實力榜名單1-25。
  • TOP20房企全年銷售考:僅2家提前「交卷」 另3家房企持續倒退
    在對比克而瑞發布的2018、2019、2020三年房企銷售排行數據後,鋒面News發現,今年Top20房企排名較去年整體變化不大,但仍有個別房企站位改變。比如,新城控股跌出前十,招商蛇口補位;華夏幸福跌出前二十,綠城中國補位。而其中變化最大的當屬華夏幸福,排名從2019年的第19名一下跌倒了今年的第41名,跌幅明顯。
  • 2020 年「餘額不足」 房企十強格局基本已定
    雖然還有不足一個月時間,但從前11月的銷售表現也能大致管窺出今年房企的排位情況,尤其是具有行業風向標意義的前十房企,格局基本已定。船大難掉頭。對於TOP10房企而言,規模增速放緩更加明顯,前11月TOP10房企規模增速多數在10%及以下,個別房企如招商蛇口、中國恆大、世茂集團等依然跑出了超15%的規模增速。
  • 主流房企前兩月銷售超預期 三大巨頭均破千億有何高招
    據上證報資訊最新統計,上市房企2018年前兩個月的整體銷售超出市場預期。截至3月7日,披露銷售數據的22家上市房企今年前兩個月合計銷售6063.26億元,同比增長55.55%。其中,碧桂園、恆大、萬科三大房企在1月至2月樓市傳統銷售淡季仍能達到千億級,遙遙領先同行。
  • 千億房企中的穩健「白馬」:被低估的榮盛發展
    (數據來源於雪球,股價為12月15日的收盤價)  以12月15日收盤價來梳理A股中的主流房企的估值,榮盛發展市盈率TTM為3.44,是市盈率TTM正的A股上市房企中最低,但是股息率卻高達7%,這裡面有著怎樣的誤解呢
  • 世茂國風長安是地鐵房嗎?
    只有迎合置業需求,對產品進行創新、迭代,引領居住標準的房企,才能收穫市場的認可和美譽。在廈門,就有這樣一家產品迭代能力極強的實力房企——世茂。近日,位於翔安南部新城核心腹地的【世茂國風長安】,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東方大境,躍鑑國風」新品發布會,帶我們重新回顧了這家全國前十房企的傳奇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