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半年,阿里的股民內心一定是複雜的。截止到6月10收盤,拼多多股價今年累積漲幅到達92.6%,京東漲幅72.3%,阿里巴巴的漲幅僅為5.2%,美團上漲了56.6%,騰訊也上漲了19.1%。多項數據表明,電商領域的競爭比以前更激烈了,市場對阿里的擔憂情緒正在醞釀。
電商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如果把電商比作漫威宇宙,阿里巴巴無疑就是那個滅霸。
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集齊了無限寶石的滅霸,一聲響指,宇宙間半數生命灰飛煙滅。
電商領域,阿里同樣呼風喚雨,「雙十一」一出,全國剁手黨半個月的工資灰飛煙滅,「二選一」殺敵於無形,京東服飾生生被打殘。至於那些品牌商,阿里一聲令下,誰敢不從?
電影中,幾近絕望的復仇者們在驚奇隊長的幫助下找到滅霸歸隱之處,卻得知六顆無限寶石均被銷毀,希望徹底破滅。如是渾渾噩噩過了五年。
2014年,京東阿里先後在美國上市,當時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國內電商大局已定,阿里雄霸天下,京東偏安一隅。騰訊賤賣易迅投資京東,做起了甩手掌柜。此後五年內,阿里巴巴在電商領域「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電商領域的復仇者們也在蟄伏中度過了艱難的五年。
漫威宇宙中,一個偶然的機會,迷失在量子領域的蟻人意外回到現實世界,他的出現為倖存的復仇者們點燃了希望。與美國隊長冰釋前嫌的託尼找到了穿越時空的方法,星散各地的超級英雄再度集結,他們分別穿越不同的時代去搜集無限寶石。而在這一過程中,平行宇宙的滅霸察覺了他們的計劃。
註定要載入史冊的最終決戰,超級英雄們為了心中恪守的信念前僕後繼。
在電商領域,小小的拼多多從五環外悄然開進五環內,攻擊到了阿里的核心電商領域,這也給其餘的電商復仇者們信心。
復仇者們包括京東,美團,拼多多,唯品會,小程序電商還有海外的shopee,基本上囊括了阿里巴巴之外的所有中國主要電商平臺——shopee另說。而這些電商平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背後站著同一個戰略大股東:騰訊。
所以,這場電商領域的復仇者聯盟之戰,說是騰訊發起的也不為過。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復仇者們對應電影中的哪個角色呢?
微信:驚奇隊長
《復聯4》開場後,驚奇隊長託著飛船救鐵人和星雲、鎖喉滅霸,這表現怎麼吹都不為過。面對滅霸的鐵頭功,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個英雄硬剛滅霸,真是攻防俱佳,沒有明顯的短板。驚奇隊長在復仇者們中戰力值妥妥的第一名應該沒有什麼異議。
電商要復仇阿里,沒有微信可不行。微信為一眾平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用戶流量,同時切斷阿里的社交流量來源,為復仇者們保駕護航,可以說當得起復仇者聯盟裡的「驚奇隊長」這一角色。
微信支付:緋紅女巫
電影中緋紅女巫單挑滅霸仍然佔據上風,破盔甲、裂兵刃,滅霸簡直沒有還手之力。是不是有點像微信支付攻城拔寨,打得支付寶措手不及?
微信支付的成長,為騰訊系電商統一賦能,避免了支付通道被支付寶卡脖子的風險。如果未來復仇成功,微信支付絕對應該記一等功。
美團:美國隊長
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中,雖然美國隊長只是個血清改造過的人類戰士,理論上戰鬥力不是特別強,但是他身上好像自帶「眾生平等,跟誰都55開」的戰鬥buff。他跟雷神交過手,跟鋼鐵俠交過手,跟洛基交過手,甚至跟自己交過手。畫面上看,雖然有時落入下風,但是從來沒有被打到失去戰鬥力過。一直到復聯四,美隊竟然擁有了雷神的神斧加成,跟滅霸也打到五五開。
跟誰都交過手,跟誰打都不讓對方佔到明顯便宜的,恐怕非美團莫屬了,一路從千團大戰打到外賣打到酒店旅遊單車打車,如今打到阿里跟前了,依然不落下風。
說句閒話,美團美隊,他們名字裡都帶上了「美」字,這是不是也是種巧合呢?
小程序電商:鋼鐵俠
鋼鐵俠本身實力不夠看,但是得益於自身的戰甲能力。隨著一次次戰甲升級,實力就會大爆炸。小程序平臺本身不賣貨,都是靠商家自己拉來老客戶消費。這個系統叫做去中心化電商平臺。隨著商家蜂擁而至,去中心化的小程序電商將爆發驚人的能量。
鋼鐵俠為了宇宙,穿上戰甲打了響指,犧牲了自己拯救了大家。小程序電商為了發展生態,佣金設置為0,犧牲了收入,也為了策反商家發展規模。他們之間是不是很像?
拼多多:蟻人
小小的蟻人有大大的能量。《復聯4》中一拳一條嚶嚶蛇,浩克吃力撐著的樓頂被他輕易就衝破了,蟻人在復聯英雄們中的戰力值絕對是槓槓的,不在復聯三巨頭之下。
而且,就像電影中蟻人意外突破量子世界啟發了復聯英雄們,拼多多的異軍突起也啟發了所有市場參與者:阿里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京東:雷神
索爾有大地母神蓋亞的血統,因此比其他的仙宮諸神更為強壯。他具有超凡的力量和速度,並且可以長時間戰鬥而不感疲勞。一看到雷神這形象,不得不讓人想到東哥和他的京東物流。
作為復仇者聯盟的絕對主力,雷神之錘加上風暴之斧,雙持雷神帥爆了!而在復聯四中,雷神墮落成一個死肥宅,戰鬥力有所下滑。這也讓人聯想起墮落到明州桃色新聞裡的東哥。雷神雖然發福,回來後力量功力等技能還是在的,就像京東走過18年的渡劫後仍然步入了上升通道。
唯品會:黑寡婦
黑寡婦是一個世界級的運動員,各種技巧性的運動她都沒有問題。同時她還是一個格鬥專家,會空手道、柔道、自由搏擊,除了搏鬥技能,她還受過專門的間諜訓練,這使得她能輕易侵入敵方,獲得重要的情報。「美人計」也是手段之一。
專注於服飾鞋帽時尚品類的唯品會,渾身上下散發出「黑寡婦」的女性魅力,在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下,隱藏著危險的攻擊力,曾經連續24個季度盈利,股價一飛沖天一度被稱為「妖股」。
「黑寡婦」在復聯四中死於沃米爾星。為了拿到靈魂寶石,她犧牲了自己。也許,在某個時間節點,唯品會也會走向被收購的命運,她的品類結構還是略顯單一,這是她的脆弱性。
shopee:鷹眼
「鷹眼」號稱世界最佳狙擊手,有著神乎其神的箭法。
阿里的電商國際化轟轟烈烈,最後留下的資產可能只有東南亞的lazada。印度已經是亞馬遜和沃爾瑪(投資了印度電商巨頭Flipkart)的天下,歐美更擠不進去。而東南亞這個獨苗,最近也被騰訊投資的shopee後來居上,根據統計數據,無論是下載量還是日活月活賣家數量gmv,shopee都取得了領先。
shopee比lazada晚3年成立,卻像飛出去的箭一樣後發先至。
市值已無限靠近
雙方的戰爭激戰正酣,勝負未分,行至中局,股市這一晴雨表已經提前反應了戰況和可能的未來走向。
阿里的在線零售業務包括實物電商和本地生活服務,主要組成部分是淘寶天貓和餓了麼。
從市值看的話,阿里截止6月10日收盤正好是6000億美金。減去阿里雲800億——財報發布時張勇說19年底國際機構給出了770億的估值,這也複合大眾的觀感。減去螞蟻金服的33%股權估值,螞蟻金服19年底最新估值是1500億美金,33%股權折算出來是500億,考慮到時間已經過去將近半年,這兩塊快速發展的業務估值稍有提升,一起算1500億美金。其他的大文娛健康國際電商等等雜七雜八的算300億吧,那麼主業線上零售目前市值大概4200億美金。
騰訊系電商這邊,京東加拼多多1770億美金,美團1200億,唯品會100多億,shopee估值大約250億,小程序電商2019年gmv8000億,相當於0.8個拼多多的規模,增速160%,是拼多多的1.6倍,假設小程序電商的交易包含了京東拼多多美團們的小程序交易額,折算小程序不含以上三家的gmv是4000億,估值按拼多多的一半略多算450億。加起來3800億美金。大約是淘系電商市值的90.5%。
一年前的6月份,京東市值400億,拼多多250億,美團450億,唯品會50億,shopee估值大約100億,小程序電商估值200億,總估值是1450億美金。阿里巴巴當時整體市值4150億,假設當時阿里雲估值600億,螞蟻金服估值1200億,33%股權就是400億,其他資產估值200億,那麼當時阿里核心電商估值大約2950億。雙方比值還不到50%。
平臺GMV也在快速迫近
京東2019年20854億元,拼多多10066億,美團6800億,微信小程序電商8000多億,假設小程序電商交易額包含了京東拼多多美團等的小程序交易額,不含的部分算4000億,其他雜七雜八算4000億(光唯品會1480億,shopee1200多億了),一起有差不多46000億。淘系gmv2020財年是70000億,阿里的2020財年是2019年4月1日到2020年3月31日,實際上截止2019年底的四個季度的話是沒有那麼多的,2019自然年阿里巴巴的gmv大約在69000億。如果不算國內國際的批發業務的話,則更低。以69000億計算,雙方比值來到了67%。
總體來看,騰訊系gmv增長速度快得多,拼多多高速擴張,京東淘寶差不多,微信小程序電商也許比拼多多增長速度還要快。
從2020年一季度單季度來看,規模就更接近了。
京東2019年一季度收入1211億,年度收入5769億,一季度在全年中佔比21%,假設四個季度的變現率一樣的話,則可以推算出京東2019年一季度GMV大約4380億,今年一季度GMV增幅大概10%(顯著低於收入增幅的20.7%),就大概是4800億,拼多多3000億,微信小程序電商一季度假設2500億,取一半算1200億。其他算1000億,差不多是10000億,阿里系電商實物淘寶天貓估計12000-13000之間——通過佣金和廣告收入估算得出來。(這裡都沒算美團和餓了麼的本地生活服務)
阿里2020年一季度廣告收入309億,佣金145億,合計454億,2020財年這兩項收入總共是2466億,一季度兩項收入佔財年的18.4%,2020財年淘寶天貓的gmv是6.58萬億,假設takerate不變的話,那麼一季度的gmv就是12107億,當然一季度實際takerate是偏低的,加上疫情也有些影響變現,所以估計gmv在12000-13000億之間。
雙方比值來到了77%-83%之間。如果把本地生活GMV一起納入進來計算,則一季度雙方的GMV就更接近了,因為美團的本地生活GMV是大於阿里的。
市值什麼時候能追上不好說,但是gmv這塊,有可能年底就會被騰訊系追上。
電商賽道可能註定無法壟斷?
雖然得益於線下轉線上的紅利,電商行業的蛋糕變大,但行業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
騰訊系電商群狼圍攻下,阿里的核心電商大本營不再像以前那樣穩固,錢不再那麼好掙了。
從用戶使用時長上看,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電商App使用的總時長在增加,但是淘系app時長佔比從17年10月的66%下滑至2020年3月的51%,而拼多多的用戶時長從17年10月的13%上升至2020年3月的26%,京東的份額一直保持在7%-8%左右。
在GMV的角度上,根據高盛的報告顯示,過去兩年阿里的GMV市場份額在減少,從2018年Q1的73%下降至2019年Q4的66%,拼多多的市場份額從18年初的4%上升至19年底的12%。京東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穩定。這些數據還沒有考慮小程序電商部分。如果考慮到小程序電商,則阿里規模佔比就更小些了。
不含小程序電商的規模佔比
具體看看電商業務,他具備一定的壟斷屬性,基於消費者和供應商的雙邊網絡效應,阿里巴巴作為平臺具有了較高的徵稅特權。但是這種壟斷屬性並不是特別強,因為實物電商的上遊供應鏈是品牌商,今天的品牌商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概念,阿里巴巴也許能夠對淘品牌和國內二線品牌挾天子(用戶)以令諸侯(品牌商),但是對國際大牌和國內一線品牌則無能為力,所以華為小米蘋果耐克阿迪安踏格力們是可以不受約束多平臺供貨開店的。
同時,電商平臺在流量分配領域屬於下遊,他本身的流量並不是很充沛,需要全網購買流量然後進行再分配。實際上,阿里巴巴長期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流量二道販子的角色。通過品牌廣告和阿里媽媽平臺。全網採購流量,導入到阿里的電商平臺後通過直通車,佣金,鑽展,活動坑位等等方式變現,低買高賣,賺的其實是流量批量採購的差價。
在PC網際網路時代,阿里巴巴幾乎壟斷了國內流量採購渠道。除了騰訊的社交流量他無法輕易染指之外,中國網際網路流量幾乎全部都為阿里所用。
但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崛起,雖然淘寶和支付寶圈住了不少消費人群,投資的微博優酷UC瀏覽器也源源不斷帶來流量。但是由於微信的流量黑洞又隔絕淘寶,抖音快手們也開始自建商城切斷淘寶天貓。阿里的外部流量資源其實是越來越緊張的。
這些上遊流量平臺越發龐大以後,不但切斷阿里的流量採購來源,而且開始發展自己的商城業務,比如抖音小店,快手小店,微信小程序商城等等。
也許電商賽道永遠不會真正壟斷,永遠會有新的競爭者出現,永遠不會長期一家獨大強者恆強。這是阿里的命運。
實際上實物電商領域的壟斷屬性可能連生活服務電商都不及。因為後者從一出生就納入了自營配送團隊,使得上遊供應鏈(餐飲商家)更難脫離掌控,下遊消費者也更難脫離平臺,同時也為潛在侵入者設置了一個極高的門檻——要進入這個賽道,先建一支全國性配送團隊。加上餐飲商家相較於實物品牌商更加長尾也更加弱小。所以,從長遠來看,美團的商業價值也許會遠遠超過阿里巴巴,至少在零售平臺業務領域是這樣。你可以估算一下,你一年消費預算裡留給吃喝玩樂的部分和買實物商品的比例,再估算一下兩者的消費頻次就會知道答案。
阿里做錯了什麼?
電影中的滅霸是被復仇者聯盟們打敗的,鋼鐵俠戴上盔甲打響指把滅霸和他的軍隊抹除掉,然後鋼鐵俠陣亡。
現實中,電商領域的滅霸阿里如果被打敗,一定不會這麼戲劇化,也不會是被別人打敗。而是被自己。
阿里可能太過於追求輕了,馬雲給自己取的花名風清揚來自金庸小說,他一慣喜歡長袖善舞四兩撥千斤,做那些輕盈的看起來有科技含量的。對於物流這種粗活笨活累活,馬雲明顯是牴觸的。
他曾經公開吐槽,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管理100萬快遞員,質疑京東模式。「因為中國10年之後,每天將有3億個包裹,你得聘請100萬人,那這100萬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試試?」
實際上物流快遞是電商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就像今天的美團配送起到的作用那樣,快遞對於電商平臺來說,不僅能加強鎖定上遊供應鏈,還能加強綁定下遊消費者,同時他還能非常有效的限制外來競爭者——因為進入門檻提高了——而不是像今天這樣,有點流量的平臺就可以立馬開始做電商平臺。
阿里直到上市後才開始投資物流建設,實在是太晚了點。
另外,阿里可能還是貪心了點。最近六七年,每個季度的收入增幅都超過了平臺GMV增幅,說明平臺來說追求變現多過了生態發展。阿里在財報會議中也毫不掩飾自己不斷提高的變現率,當然有一部分是因為技術實現的,但是大部分其實還是源於對商家的吸血變多了變厲害了。
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關於小商家出淘,以及拼多多在眼皮底下快速崛起。
實際上正是阿里不斷上升的利益導向和鬆散的物流聯盟,給了拼多多機會。
如果不是阿里拼命把流量倒向天貓,淘寶賣家也不必背井離鄉離開淘寶。如果阿里一開始就像亞馬遜那樣重金投資物流建設,擁有一個一流的物流集團,就不會有四通一達什麼事,拼多多抖音快手們要做電商,那都得先掂量掂量,有沒有決心像京東一樣再建一套物流體系。
雖然今天阿里投資了四通一達,但是時機太晚了,已經錯過了深度綁定物流和平臺的時間,按單量算,阿里平臺單量不過整體電商的一半,四通一達們今天不可能放棄其他平臺只服務淘系了。
社會化物流已成,未來所有的流量平臺要做電商只需要提升供應鏈能力,無須擔心物流問題,品牌方要發展去中心化電商,也無需擔心物流。
阿里的麻煩還在後面,而且可能永無休止。
京東拼多多劍指線上實物零售,美團統治生活服務領域。
在線實物零售代表阿里的現在,生活服務領域則意味著阿里的未來。
如今,代表未來的生活服務領域,眼看著美團他起高樓,眼看著美團他宴賓客,阿里不可謂不急,排遣支付寶支援餓了麼口碑,奮起直追,前途未卜。
代表現在的實物電商領域,本以為通過2選1策略按住京東上升勢頭可以高枕無憂,沒想到橫刺裡殺出個拼多多,阿里還沒反應過來,拼多多已經兵臨城下,殺入腹地。實物電商是阿里巴巴的現金奶牛,競爭變激烈可不是好事。
阿里電商國際化,印度苦苦經營幾年,被亞馬遜和沃爾瑪摘了桃子。歐美日韓發達市場是亞馬遜的天下,鐵板一塊。唯一一塊陣地東南亞電商,控股的的lazada本來一路領先一騎絕塵,如今卻被騰訊投資的shopee反超。
最終,實物商品在線零售領域可能會走向多寡頭並存的競爭格局。阿里佔比35%,拼多多佔比30%,京東佔20%,其他平臺例如唯品會噹噹蘇寧易購國美嚴選抖音快手之類佔比15%。
當然,還有微信的去中心化電商虎視眈眈,暫且不把他列入上面的子集裡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