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遊戲電商Sea Limited:或重走騰訊阿里之路|貝瑞研究

2020-12-16 貝瑞研究

前言:SE正在東南亞市場這個新興市場重複騰訊和阿里曾經走過的道路。已驗證的商業模式和高天花板,是我們分析SE的背景板。

Sea Limited (紐交所代碼:SE)是一家相對低調的新加坡公司,在上市之後卻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的關注。目前SE專注於三個領域:遊戲(Garena)、電商(Shopee)、電子支付(SeaMoney)。

SE的前身是成立於2009年的Garena——玩遊戲的小夥伴可能還記得GG平臺這個名字,聚美優品的陳歐在新加坡留學的時候,與校友一同創立的GG平臺,在其去美國斯坦留學時將股份轉讓給了同為斯坦福MBA畢業的新加坡籍華人李小冬(Forrest Li)。以此為基礎李小冬以重新成立了後來的Garena,在提供遊戲對戰和即時通訊平臺的同時,也開始為騰訊在東南亞代理英雄聯盟。遊戲這條路走通後,Garena於2013年獲得了騰訊的投資,並在之後幾年裡開始拓展業務範圍,先後嘗試了社交、支付、電商。公司在2017年10月於紐交所上市時改名為Sea Limited。騰訊是SE的第一大股東,持有24.17%的股份。

我們很容易發現,SE的的業務範圍與中國兩大網際網路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有非常大的重合。換句話說,SE正在東南亞市場這個新興市場重複這些巨頭曾經走過的道路。遊戲、電商、支付,不管它在哪個領域成為贏家,都是價值千百億美金的生意。已驗證的商業模式和高天花板,是我們分析SE的背景板。

一、

掘金新興的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

SE所在的東南亞最主要的七個市場包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中國臺灣。這些國家和地區加在一起擁有超過6億的人口,3.57萬億美元的GDP,和大約4.7%的GDP增速。相比拉美、中東、南非等新興市場,東南亞的政治和經濟結構相對穩定,更適合商業發展。由於地理上被海洋分隔,很多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語言、政治、文化。碎片化的市場和薄弱的物流等基建,導致了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已經落後了中國多年。

不過,這些市場正來到一個網際網路經濟的拐點。根據谷歌、Temasek、和Bain的一份覆蓋了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六個主要的東南亞國家的報告《e-Conomy SEA 2019》,這些地區的網際網路覆蓋已經達到了3.6億人口,佔總6國人口的60%,其中90%的網際網路用戶通過智慧型手機上網,而且其用戶人群更為年輕。相比之下,中國截止至2018年網絡覆蓋率為59.6%,手機接入網際網路比例為98.6%。

這些東南亞國家的網際網路覆蓋率已經滿足了產業爆發的條件,而那些由於種種原因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則成為了SE,Lazada,Ninja Van,Grab,Gojek等等獨角獸企業的商機。《e-Conomy SEA 2019》預計東南亞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主要是電商、打車、外賣等)正在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長,其中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增速達到了40%。

如果拿中國和美國的網際網路消費市場進行對比,尤其是電商、電子支付、打車、外賣之類的市場,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市場往往會出現跨級跳躍(leapfrog)的現象。它往往比美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也會在更短的時間裡建立商業模式、完成演化、確立領導者。這是由於中國市場上的網際網路企業是在重複美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成功道路,同時中國有更多和更年輕的人口,更強的消費需求,和更少的來自傳統產業的阻力。

而在筆者看來,東南亞的這些國家和地區同樣正在完成這樣的一個跨級跳躍。這些市場人口紅利充足足,需求旺盛。網際網路企業在一二線城市重心正在從拉新轉向留存,同時在低線城市又有著大片市場可供開發。儘管競爭格外激烈,但各個領域的領頭羊已經出現,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當這些市場走向成熟時,這些領頭羊可以複製亞馬遜、騰訊、阿里巴巴的成功。而SE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

SE的三駕馬車

1. 遊戲業務Garena:背靠騰訊,現金流穩定

隨著網絡和行動裝置的普及,東南亞已經成為了全球發展最迅速的的遊戲市場,也吸引了全球很多遊戲製作、發行商的目光。由於東南亞市場非常碎片化,語言、文化、經濟發展、政治制度差異明顯,遊戲引進和開發非常依賴當地發行商對遊戲的本地化和地推。Garena過去的遊戲代理的成果已經很好的證明了它在這方面的能力。

Garena平臺在東南亞市場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用戶基礎,而且與當地大部分網吧有著廣泛且緊密的合作關係(它還為網吧提供了一款稱為Gcafe的網吧管理系統)。由於東南亞市場整體PC滲透率不高(類似於2010年以前的中國),大量用戶都會在網吧中玩PC遊戲。Garena可以利用與網吧的合作關係快速推廣遊戲。

在過去十年裡,Garena已經從原先的遊戲聯網平臺發展成為了東南亞最大的遊戲製作、發行商之一。它與騰訊、Roit Games、EA、PUBG Corp等遊戲製作公司合作進行遊戲的本地化、發行運營、賽事組織等。由於手機上網在東南亞更加普遍,Garena非常注重手遊市場,在於騰訊開始合作後加速發布了大量手遊。2018年11月,SE獲得了騰訊5年的PC、手機遊戲優先發行權。隨後先後本地化並發布了傳說對決(王者榮耀東南亞版)、極速領域(QQ飛車東南亞手遊版)、使命召喚:手遊。

遊戲研發方面,Garena在上海有一支300多人的自主研發團隊。2020年1月又收購了北美的Phoenix Labs以提升自己的遊戲開發能力,並接手了其研發的RPG遊戲Dauntless。在2017年12月,Garena發行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遊戲Free Fire,在東南亞,以及拉丁美洲(尤其是巴西)、印度吸引了大量玩家。截止2019年11月,Free Fire在全球已經有了450M註冊用戶,總收入超過了$1B。在Google Play Store被評選為2019年「Best Popular Vote Game」,其排名在大逃殺遊戲中排名僅次於PUBG、Fortnite、使命召喚:手遊。相比PUBG,Free Fire的優勢是它實現了更好的優化,因此更加適合東南亞、拉丁美洲、印度等新興市場裡更普遍的低性能手機。SE在2019年11月在巴西裡約舉辦了第一屆Free Fire國際電競比賽,超過200萬人收看了直播,證明了這款遊戲的流行程度。

爆款遊戲和其他新遊戲的發行帶來了營業數據上的出色表現。SE遊戲的季活用戶量從2017年第四季度的8780萬翻了四倍,達到了現在的3.547億,付費用戶比例達到了9.4%。注意付費用戶比例在2018年有段下降,原因是免費用戶在2018年急速增加,卻尚未轉化為付費用戶。而隨著時間推移和遊戲付費點的增加,這些用戶在2019年開始轉化為付費用戶,拉升了付費比例。另一方面,Garena的調整後的單用戶平均收入一直穩定在1.4美元。2019年的單付費用戶平均消費從20美元降低到了14.4美元,推測是因為新轉化的付費用戶初期消費額度還比較有限,預計未來還有提升空間。

從財務上看,遊戲業務2019年調整後營收[調整後營收 = 營收 + 新增預收收入]為1.767億美元,相比2018年增加了267%(主要增速來自於Free Fire)。2019年調整後的EBITDA[調整後EBITDA = EBIT + (新增預收收入 - 新增預收收入相關成本) + 折舊]為10.22億美元,利潤率從2018年的39.7%提高到了57.8%。可以說遊戲就是SE的現金牛業務了。

Free Fire預計已經佔了Garena總遊戲收入的一半以上,而這款遊戲還有著相當長的生命周期。SE的管理層對遊戲運營和付費轉化方面有著充足的經驗。隨著已發行的Free Fire、使命召喚手遊等遊戲的用戶量進一步增長、付費內容加深,筆者預計Garena的付費用戶數和單付費用戶收入都會得到更大的提升。而SE與騰訊的合作更確保了其未來幾年新遊戲的推出。Garena在未來會持續穩定的為公司貢獻現金流。

2. 電商業務Shopee:行業領頭羊,盈利空間巨大

如果只有Garena一門業務,SE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因為遊戲的引進和發行始終是一個仰人(製作商)鼻息的業務,遊戲製作又太過依賴不可控的爆款遊戲。更值得投資者關注的實際上是SE的電商業務Shopee。如果說Garena是現金牛,那Shopee就妥妥的是一款明星產品了。

SE於2015年推出了它的電商平臺Shopee。在2019年,Shopee實現了176億美元的全年GMV(商品交易總量),相比2018年增長了71%。Shopee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阿里巴巴收購的Lazada,以及如Tokopedia(阿里巴巴也有投資)等本地電商平臺。其中Shopee和Lazada覆蓋了主要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規模穩坐頭兩把交椅。Tokopedia專注於印度尼西亞這個佔據了東南亞六國的~1/2的人口和~1/3的GDP,也是極為重要的競爭者。Lazada和Tokopedia沒有公布GMV,不過在App Store排名上,我們可以看到Shopee已經在絕大部分市場佔據了領先優勢。

阿里收購的Lazada是由歐洲網際網路公司Rocket Internet在2012年組建的。Rocket Internet本身其實是一家所謂的「創新工場」,擅長於用已被驗證的成功商業模式創建新的網際網路公司,並在這些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時再賣出。可以說Lazada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被出售給下家,而非創建長期價值。在阿里巴巴收購Lazada後,這種不注重長期價值的企業文化,以及歐洲、中國、和東亞各地員工之間的隔閡,為公司業務整合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阿里巴巴在2018年3月任命彭蕾取代Lazada創始人Maximillian Bittner為CEO負責合併後的整合,然而僅僅9個月後再次換帥,讓另一名聯合創始人Pierre Poignant取代了彭蕾擔任了CEO。

在業務模式上,Shopee和Lazada都有1P(自營電商)和3P(第三方電商)的業務。Lazada模仿亞馬遜起步,更加側重1P業務和高單價的商品品類。它在過去幾年裡對倉儲物流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而Shopee則是模仿淘寶,從一開始就更加專注於3P和低單價、產品更豐富、購買頻次更高的長尾市場。東南亞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用戶更注重商品的性價比,相反對物流速度等購物體驗要求相對較低。在筆者看來,Shopee的模式能更好地聚合市場上的商品供給,滿足用戶的需求。而且隨著規模的擴大,得益於網絡效應,這種聚合能力上優勢會變得越來越明顯,令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東南亞電商市場尚處於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競爭非常激烈,而且Lazada更早一步進入市場,Shopee需要不斷燒錢來爭奪市場份額,包括補貼快遞費、對商家收取零佣金等等。在這些措施的幫助下,Shopee已經成為了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電商平臺。不過隨著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各家平臺已經開始把重心轉向用戶留存和提升貨幣化率上了。Shopee也向商家的推出了更多付費增值服務、在一些地區提高了佣金。在2019年第四季度,其貨幣化率提高到了5.4%,整個電商和支付業務也實現了毛利層面的盈虧平衡。

儘管如此,Shopee的現金流始終處於一個淨流出的狀態。2019年全年調整後的EBITDA為-1.043億美元,這甚至超出了SE在遊戲業務1.022億美元的現金流入。可以說,SE實際上在做的事情是不斷用遊戲業務穩定的現金流補貼電商業務的發展。不過正如亞馬遜、阿里巴巴這些成功電商企業曾經所經歷的,當這個市場走向成熟,得益於規模效益和網絡效應,行業的領導者往往擁有極大的盈利空間。隨著東南亞市場迅速完成網際網路產業的跨級跳躍,我們或許能在五年內看到東南亞出現一個成熟的電商市場。筆者認為Shopee最有可能成為這個這個市場裡最大的贏家。

3. 支付業務SeaMoney:助力東南亞金融服務市場跨級跳躍,多渠道用戶增長

在東南亞六國中,有大約一半的成年人完全沒有使用過任何金融服務,1/4的成年人除了儲蓄,沒有使用過信用卡、投資、保險等其他金融服務。類似於中國,由於行動網路的高度覆蓋,可以預見東南亞也會跨級跳躍直接進入移動電子支付的時代。

目前電子支付只佔了SE非常小一部分營收,在業績報告中也只是作為服務收入被合併在了電商3P業務中,但是它是SE業務不可缺少的一環。早在2014年公司就建立了原本被稱為AirPay的電子支付業務,業務拓展後於2019年底重新命名為SeaMoney。

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在整合Lazada的HelloPay後,通過Lazada進入東南亞市場。Tokopedia等地方電商平臺往往選擇與OVO這樣的獨立電子支付平臺合作提供服務。

相比競爭對手,SeaMoney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同時通過東南亞最大的遊戲Garena和電商業務Shopee來獲取用戶,而更大的用戶基數可以反過來吸引更多商家,拓展其應用範圍和服務。在這個方向上,SeaMoney的成長路徑非常類似於支付寶進化為螞蟻金服的道路。

三、

如何給SE估值

筆者註:以下估值分析不包含疫情在東南亞擴大和全球金融危機加劇的情形。

SE的股價相比2019年初已經翻了四倍。在3月3日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後,SE又一次突破了50美元。近期由於新冠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機的恐慌,股價又跌回到42美元附近,目前其EV估值為200億美元。

SE的遊戲業務在2019年全年貢獻了約10億美元的EBITDA,在美股市場上,遊戲公司的動態EV/EBITDA往往都在15倍以上。如果我們非常保守的不計算SE遊戲業務在未來幾年流水上的增量(這實際上是完全不現實的),僅僅Garena就可以支撐SE大約150億美元的估值。這意味著市場給予電商和支付業務EV估值僅僅只有大約50億美元。

事實上,SE的遊戲業務還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而電商業務未來潛力巨大。SE自己的業績指引預計2020年Garena調整後的營收為19億美元至2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約10%;Shopee調整後的營收為17億美元~18億美元,增長約86%。

我們保守估計在2020年Garena能貢獻11億美元的EBITDA,採用15倍的動態EV/EBITDA,其估值可以達到165億美元。另一方面,保守估計Shopee在2020年的GMV增長50%到大約264美元,貨幣化率為5.9%,根據一二級市場上的融資和交易比價,採用0.5倍的EV/GMV,其估值約132億美元。SE公司整體EV預計可以達到300億美元。

作為新興市場上一家高速成長的企業,SE的股價比較容易受到市場短期行情,或者單個季度業績的影響。然而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們對SE的分析要超越這些短期因素,專注於公司基本面和市場的演變。

筆者在SE的戰略選擇和執行上看到了很多騰訊、阿里巴巴的影子。如果我們把目光拉的更長遠,比如未來5 - 10年之間,筆者認為SE會有很大成為一個東南亞市場上的網際網路巨頭。屆時它的估值可以參考阿里巴巴和騰訊這10年來的走勢。

分析師:Yang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觀點基於歷史數據,不作為投資建議,歡迎指正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為貝瑞研究原創,如需轉載,須獲授權。

貝瑞研究已同時入駐騰訊自選股、新浪財經、今日頭條、雪球、招商銀行招財號、百家號、格隆匯、摩爾金融、老虎證券、富途證券、微博、抖音、小紅書、嗶哩嗶哩、愛奇藝

相關焦點

  • 硬核拆解Sea:新生代「阿里+騰訊+美團」的估值邏輯
    文 | 美股研究社近年來,新興的東南亞網際網路市場成為眾多企業的掘金地,它們無不是相中了這塊土地上存在的巨大可能。東南亞主要六個國家的網際網路覆蓋達到3.6億人口,佔六國人口的60%。其中90%的網際網路用戶通過智慧型手機上網,且用戶偏向年輕化。
  • 老虎證券:Sea復刻騰訊模式 「貴」在本地化戰略
    被稱作東南亞小騰訊的Sea Ltd(SE) 年初至今漲幅超過200%,在資本入駐下逐步完成了遊戲、電商、支付等領域的布局,隨著用戶規模效應釋放,估值水漲船高。本季度,在三大核心業務Shopee、Garena和SeaMoney的驅動下,本季度DAU、營收有望再創新高,本地化戰略使Sea迅速成長為東南亞地區的網際網路公司龍頭。
  • 東南亞「小騰訊」SEA有何看點?
    本文精編自天風證券研究報告牛牛敲黑板:騰訊系一共擁有Sea 25.6%股權;Sea的數字娛樂板塊高速發展,電商、數字金融板塊快速擴張;東南亞的未來數位化格局有利於綜合電子業務平臺發展數字娛樂板塊正通過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一款大逃殺類型的荒島生存射擊遊戲《Free Fire》快速搶佔全球多個地區的市場。這款熱門遊戲於 2017 年 12 月推出,使得公司在東南亞和中國臺灣等傳統市場之外,實現了全球市場的推廣發展。Free Fire 目前可在全球 130多個市場的 Google Play 和 IOS 應用商店下載。
  • 揭露一家叫「貝瑞研究」的詐騙公司
    但貝瑞研究不僅連一個謝字也沒有,且在一個月之後,在眼看著猛獸財經不斷壯大,似乎要威脅到貝瑞研究的發展(實際上是他們的YY)之後,一下變臉了,在毫無協商的情況下將猛獸財經踢出了貝瑞研究的微信群。同時,貝瑞研究還在刺探猛獸財經有多少個粉絲。
  • 阿里收購Lazada卻遭慘敗 馬雲的神話在東南亞不靈驗?
    騰訊和阿里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在出海方面也引領風潮,不過效果一直欠佳。阿里大手筆收購了東南亞電商領頭羊Lazada,花了幾十億美元巨資,Lazada卻從東南亞頭把交椅跌下來。Lazada想通過換帥來改變局面。
  • 被美印拒之門外後 騰訊字節阿里都去了這個國家
    (觀察者網 文/胡毓靖 編輯/莊怡)印度和美國市場受阻後,中國科技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東南亞。9月15日,據彭博社報導,騰訊已將新加坡選為亞洲中心,正計劃將包括國際遊戲發行在內的業務轉出中國。
  • 淘小鋪涉嫌傳銷,阿里夢斷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是阿里的命門 隨著拼多多,京東的崛起和快速發展,騰訊系的電商平臺不斷蠶食著阿里電商的市場份額,阿里社交電商平臺的市場份額從之前的58%下降到50%,而且依靠社交電商起來的拼多多,正在超越淘寶,同時呢,京東系又不斷孵化出了自己的東小店,以及各種以京東為核心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如芬香等。
  • 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生態圈
    而從近年的漲幅也可以看到,基本上,騰訊、阿里投資入股的上市公司總市值每增長1倍,騰訊、阿里市值可以因此而增長0.5倍。  由於年復一年更強的賺錢能力,如果阿里、騰訊繼續這樣的投資之路,5年後,它們投資的上市公司總市值將達到20萬億-50萬億元。
  • 阿里遊戲的競爭力不在阿里
    目前手遊國際市場主要分為5大板塊,歐美、日韓、中東、拉美、東南亞。其中歐美、日韓為傳統成熟市場,中東在近兩年迅速發展,拉美和東南亞為潛力市場。不同區域差異極大,要成立獨立的發行團隊和本地化運營團隊,這些都需要極高的投入成本。為了配合海外市場發行,阿里遊戲做了三件事。第一,打造了專業的遊戲大數據分發平臺「山雀」。
  • 百度、騰訊、阿里的2020年度關鍵詞
    這方面騰訊是老司機,用遊戲收益反哺文娛,用金融服務反哺2B業務,就連TME也學會此法,一個全民K歌的盈利就能覆蓋在線音樂業務的虧損,至於版權收購的成本皆由集團扛了。檯面上,騰訊每個業務大多是賺錢的。正如遊戲之於騰訊、移動生態之於百度的價值,電商之於阿里終歸還是香的,管理層在去年曾有清晰的戰略,可計劃趕不上變化,疫情來襲和蔣凡事件打亂了阿里的節奏。
  • 騰訊系電商發起復仇者聯盟 阿里巴巴何去何從?
    前言:最近半年,阿里的股民內心一定是複雜的。截止到6月10收盤,拼多多股價今年累積漲幅到達92.6%,京東漲幅72.3%,阿里巴巴的漲幅僅為5.2%,美團上漲了56.6%,騰訊也上漲了19.1%。多項數據表明,電商領域的競爭比以前更激烈了,市場對阿里的擔憂情緒正在醞釀。
  • B站緣何摘得索尼、阿里、騰訊的「玫瑰枝」?
    據Newzoo的研究報告顯示,自2015年起,中國始終是全球最大遊戲消費市場,這一成績直到2019年才被美國超越,但當年國內遊戲市場的收入仍高達365億美元。如今,中國擁有領先於世界的消費市場,面對這誘人的利益蛋糕,索尼自然不會錯過,而投資B站,也將是索尼借道入華的重要一步。阿里:修築大文娛阿里與B站的「姻緣」定於情人節當天。
  • 東南亞「小騰訊」的增長神話
    這幫助Sea抓住了電商投資者的注意力,幫助其成為東南亞估值最高的公司,市值超過740億美元。Sea的股價的飆升,已製造了三位億萬富翁:執行長李小冬(Forrest Li),營運長葉剛和Shopee的首席產品官David Chen/Sea當新冠疫情的浪潮讓全世界的公司都沉淪時,Sea卻掀起了浪潮。作為一家以遊戲、電商、金融科技為支柱的公司,全球封鎖簡直天賜良機。
  • 跨境電商 Shopee蝦皮好做嗎
    (shopee)蝦皮剛誕生的時候我就做了,在電商這個行業也有自己的一些經驗。
  • Line變成了騰訊阿里的混血兒
    作者|吳俊宇曾經被視為微信之師的Line越來越不像騰訊了,我覺得它今天倒是像阿里。或者說,它成了騰訊和阿里的混血兒。從剛剛發布的財報來看,上市三年之後的Line營收下滑,虧損無邊。原因在於,Line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金融、支付、電商、生活服務這些業務之上。原來大家以為Line賣表情包、做IP、開發遊戲就發大財。
  • 預見2021|貝瑞研究:美股的第12年牛市,2021 能走穩嗎?
    貝瑞研究主持人郭嘉,貝瑞研究資深分析師張晏以及貝瑞研究新銳分析師帶來了分享《美股的第12年牛市, 2021 能走穩嗎?》 從個股來看,今年很多股票都漲幅驚人,包括貝瑞之前分析的股票,命中了納斯達克漲幅最高的10支中的6支。那在所有的美股中,到底哪支股票是漲幅冠軍呢?哪些行業佔了冠亞軍賽道呢? 貝瑞研究新銳分析師楊璐銘表示:醫療概念小盤股毫無疑問是今年的漲幅冠軍,諾瓦瓦克斯,漲了30倍,貝瑞曾在5月份的時候分享過。
  • 遊戲營收強勁,市值反超阿里,騰訊再次奪回港股王頭銜
    需要指出的是,騰訊與阿里作為國內兩大網際網路巨頭,面對疫情展現出強勁的經營能力,營收穩健,市值也屢創新高,曾一度突破6萬億港元大關。因疫情帶來線上需求劇增,從電商到雲服務,阿里營收保持高速增長,2020年9月30日至三個月(2021財年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0%至1551億元,雲計算是其中最增速最靚麗板塊,較上年同期增長60%至149億元。
  • 東南亞6國&巴西電商平臺合輯-雨果網
    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出現,網際網路初創公司數量的急劇增加以及東南亞地區未來技術的發展,東南亞的網際網路經濟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000億美元。 谷歌、淡馬錫和貝恩公司聯合進行的研究顯示,2019年,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在2019年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規模在過去4年中翻了3番,主要是由電子商務和打車服務推動。
  • 騰訊三鬼拍門 阿里背水一戰
    騰訊三鬼,美團京東拼多多是也。騰訊先後投資了這三家公司,股權份額均在20%左右,是京東和美團的第一大股東,拼多多第二大股東。京東拼多多劍指線上實物零售,美團統治生活服務領域。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就說過,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短期利好京東,長期利好拼多多,阿里巴巴是兩頭不討好,騰訊在實物電商領域有京東和拼多多,在本地生活領域有美團點評,群狼鬥餓虎,三鬼齊拍門,真是趁你病要你命。阿里巴巴的大本營是實物電商,本地生活是他實物電商的延伸,一旦這兩項承壓,沒錢輸血,也沒有那麼容易盤活金融業務,就真的危險了。
  • 騰訊阿里,二馬在區塊鏈如何布局競爭?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區塊鏈行業風口已經到來,雖然騰訊和阿里都布局了區塊鏈,但是在技術與發展方面還是有差別的。二者作為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一直都在各個領域展開激烈的較量。最終,一個在電商領域雄霸一方,一個在社交領域難逢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