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緣何摘得索尼、阿里、騰訊的「玫瑰枝」?

2020-11-24 深圳熱線

原標題:B站緣何摘得索尼、阿里、騰訊的「玫瑰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itlaoyou-com,作者丨韓志鵬

繼阿里、騰訊後,B站再迎「金主」索尼。

4月9日晚間,B站宣布索尼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認購其約1700萬Z類普通股,總價值4億美元,交易完成後,索尼將持有B站已發行股份的4.98%。

另外,據B站近日公布的最新股權比例顯示,B站董事長陳睿持股15.1%,為第一大股東;騰訊持股13.3%,位列第二;阿里全資子公司淘寶中國持股7.2%,位列第四。

在國內,能同時獲得阿里、騰訊,以及世界級巨頭青睞的企業,並不多見,而成立超十年,上市兩年有餘的B站,其資本吸引力從何而來?

索尼:借道入華

索尼與B站曾在遊戲、動畫上「喜結良緣」。

早在2014年,B站就與索尼全資子公司Aniplex展開了動畫版權採購合作,而B站如今獨家代理的核心遊戲《命運-冠位指定》,正是由Aniplex開發。

自此之後,B站與索尼持續加深版權合作,包括聯合推出B站定製版遊戲主機,和索尼旗下Funimation達成動畫內容合作,後者擁有《龍珠Z》《海賊王》等經典動漫的美國發行權。

索尼與B站越走越近,題眼則是索尼的入華野心。

作為一家國際科技巨頭,索尼的電視、手機等產品已入華多年,但在文娛領域,尤其是遊戲及周邊硬體上,索尼入華時間並不算長。

2014年,上海東方明珠與索尼中國達成合作,將負責生產及營銷索尼旗下遊戲主機PlayStation、軟體及相關服務。這宣告著PS4國行時代正式到來。

2015年,PS4國行版正式發售,價格低於同類競品XboxOne,索尼想借低價策略洞開中國遊戲市場的大門,並以此帶動玩家對主機遊戲的消費。

但事實並非如索尼所願。

首先,遊戲業以產品為導向,優質遊戲作品是帶動硬體銷售的重要驅動力,但受制於國內遊戲的監管政策,國行PS4在遊戲產品上建樹不多。

索尼PS全球工作室前總裁吉田修平就曾在2015年表示,在中國推出遊戲需要經歷長時間審查才能上市。他強調,這方面索尼在中國還有很多要學的。那一年,國行PS4隻有12款遊戲可用。

如今,國內遊戲版號審批趨嚴,索尼遊戲入華難度將再次提高。

其次,國內消費者普遍缺乏版權意識,且國內遊戲長期以盜版為主,加之手遊市場的勃興,國內主機遊戲消費習慣還處在市場教育階段。

索尼中國戰略部部長添田武人就在2018年談到入華的兩大難題,一是遊戲審批,二是產業結構,由於中國有十幾年的主機遊戲空白,所以主機市場的佔比還不足2%。

銷售數據更是上述觀點的最佳例證。有媒體統計,2015年到2018年,國行版PS4累計銷量達150萬臺,而截止到2018年,索尼PS4的全球出貨量達9160萬臺,國行版佔比不足2%。

坐擁中國這一龐大的遊戲消費市場,硬體銷售卻難見起色,凸顯的是索尼在遊戲審批,以及培養主機遊戲消費習慣上遇到的難關。

B站或許能紓解索尼遊戲入華遇到的問題。

第一,B站的遊戲收入佔比曾一度達到60%,且更熟悉本土市場,索尼與B站可通過遊戲聯營或代理的形式,鋪平入華道路。

第二,自2014年起,B站遊戲區已是平臺活躍度最高的分區,近期B站首個粉絲數破千萬的UP主「老番茄」,正是出自遊戲區。

B站成規模的遊戲創作者,正是最佳的產品營銷渠道,索尼若能提供軟硬體支持,加之UP主持續的內容創作,這能進一步帶動國內玩家消費主機遊戲。

在這些層面,B站可謂索尼遊戲入華的最佳跳板。

據Newzoo的研究報告顯示,自2015年起,中國始終是全球最大遊戲消費市場,這一成績直到2019年才被美國超越,但當年國內遊戲市場的收入仍高達365億美元。

如今,中國擁有領先於世界的消費市場,面對這誘人的利益蛋糕,索尼自然不會錯過,而投資B站,也將是索尼借道入華的重要一步。

阿里:修築大文娛

阿里與B站的「姻緣」定於情人節當天。

2019年2月14日,阿里通過全資子公司淘寶中國入股B站近2400萬股,持股比例佔B站總股本約8%。而在2018年12月,淘寶與B站就在內容電商及IP商業化運營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電商帝國阿里,為何會青睞一家二次元內容平臺?

在財務角度,投資入股意味著資方要追求更高的未來回報,且目前阿里在B站的投票權僅為2.2%,在對業務經營沒有決定權的基礎上,阿里更看重B站所帶來的長期收益。

即使B站目前還在虧損,但通過持續破圈內容和用戶邊界,B站展現出有別於過往十年的成長性,例如B站2019Q4的月活同比增速達40%,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

押注B站,阿里看中了B站的商業模式,包括UGC內容社區和年輕人陣地,以此為基石,B站迅速增長後為阿里帶來的財務收入,更是阿里投資B站的本質邏輯。

當然,業務層面,阿里與B站也能相得益彰。

正如地歌網此前在《阿里缺口》中所指出的,PC時代,阿里憑藉淘寶、支付寶來鞏固護城河,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微信的橫空出世讓阿里感到措手不及。

當然,阿里也通過入股微博、收購優土、推出淘寶直播來構築移動網際網路版圖,但移動社交始終是阿里的心頭肉,2016年支付寶「圈子」引發的爭議,也從側面體現出阿里的移動社交野心。

移動社交代表著用戶關係的沉澱,意味著用戶信任關係的建立和傳遞,在此之上,阿里可發揮電商基因,打造消費場景,帶動更廣範圍的用戶購買。

B站有望在社交屬性上補強阿里版圖。

在二次元忠誠人群、UGC創作分享社區之上,B站的用戶粘性顯著高於其它視頻平臺。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止去年6月,B站的用戶月均使用次數達97.6次,月均使用時長達701分鐘,普遍高於「優愛騰」。

強社區粘性的B站,將拓展阿里的電商交易場景。同時,B站主力用戶為年輕人,伴隨這部分人群的心智成熟,阿里旗下App有望獲取更多增量用戶。

目前,阿里旗下釘釘、天貓等品牌均在B站開設官方帳號,而疫情期間爆紅出圈的《釘釘本釘,在線求饒》,更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

通過在B站創作符合年輕人話語體系的內容,官方帳號也能帶動用戶消費旗下產品,這部分增量的年輕人群,將豐富阿里的用戶邊界,尤其是在拼多多從下沉市場崛起,衝擊阿里地位之際。

另外,B站的內容優勢也將對阿里大文娛產生增益。

據阿里2020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阿里數字及娛樂業務營收73.96億元,虧損達32.98億元。長時間內,大文娛一直是阿里的虧損「窟窿」。

文娛業務持續虧損與其模式高度相關,國內影視版權長期處於高溢價,文娛內容成本水漲船高,但文娛又要「慢工出細活」,才能充分沉澱忠誠用戶。

不過,阿里大文娛的強項並非內容,而在於基礎設施,即票務銷售、大數據分析及衍生品開發等,「打造文化娛樂行業新基礎設施」也曾是阿里大文娛的戰略目標。

但內容不強,下遊IP衍生品開發能做好嗎?

為補強內容,阿里早在2015年就與A站洽談投資,到2017年還傳出雲鋒基金和合一集團將聯合持股A站50%股權。最終,A站還是被快手拿下。

因此,在二次元及UGC視頻領域,B站成為了最優選的投資標的,其動漫、遊戲等內容,將補強阿里的上遊IP,而B站也有望借阿里電商基因,加速商業化步伐。這種合作對雙方都是增益。

騰訊:咬定內容

在B站的投資者名單中,騰訊一直是「常客」。

2015年7月,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參與B站4800萬美元B輪融資;

2017年5月,B站獲騰訊、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正心谷創新資本共同投資1.07億美元D輪融資;

2018年10月,騰訊出資3.18億美元購買B站2510萬股Z類普通股,持股比例由約5.2%增至約12%;

2020年4月,B站最新股權結構顯示,騰訊持股比達13.3%,較上年增長1.4%。

和阿里類似,騰訊要投資的是長期性,而B站的長期性不僅體現在業務上。2018年上市時,B站市值約為32億美元,而到今年2月騰訊增持B站時,後者市值曾一度接近90億美元,較上市時增長181%。

地歌網曾在《B站跨年:攀巖模式樣板》指出,當消費網際網路紅利見頂,B站能實現用戶逆勢增長實屬不易。相比於業務互補,阿里、騰訊兩大巨頭更看重這一增長性。

隨著B站持續破圈,加之穩步推進商業化,推動營收規模走高,B站整體業績和市值都將穩步增長。本質上,這將為阿里、騰訊帶來的,是同樣不斷增長的股權投資回報,B站也具備這樣的成長性。

投資之外,B站與騰訊在動漫、遊戲領域也打得火熱。

動漫領域:2016年3月,B站與騰訊動漫達成合作,雙方將聯合出品至少20部動畫;2018年10月,B站與騰訊宣布將在ACG(動畫、漫畫、遊戲)等領域展開戰略級合作,包括分攤成本、促進投資、開放優先投資權和互通片庫等。

遊戲領域:B站與騰訊遊戲旗下NEXTStudios工作室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2019年3月的懸疑遊戲《疑案追聲》、近期熱門的合作冒險遊戲《只只大冒險》,均是由兩家聯合發行。

不難看出,文娛帝國騰訊自然會與B站密切合作,況且動漫和小說類似,是文娛IP開發的重要源頭,例如國番《羅小黑戰記》由動畫片衍生出電影。

內容是騰訊的長板,B站也能從中獲益。

之於騰訊,投資B站還有更大的策略考量。3Q大戰後,騰訊敲定自身核心能力是流量和資本,即通過投資連接更多業態,並向後者開放流量生態,孵化新商業模式。拼多多、同程藝龍皆循此路徑崛起。

而在投資策略上,對於企服、零售、醫療等非核心領域,騰訊通過持有少數股權,向合作夥伴輸出基礎能力,在進入新領域的同時實現自身「連接」戰略。

每日優鮮就是例證之一。騰訊連續四輪投資每日優鮮,而據《中國企業家》報導,每日優鮮上線極速達服務時,與其他地圖產品的接口工作是一大難點,騰訊為此委派了規模達十餘人的小組,幫助每日優鮮解決了相關問題。

不過,在「社交+內容」的核心陣地,騰訊要追求控制權。

近年來,騰訊相繼收購RiotGame、Supercell等海外遊戲公司,並在近期正式控股虎牙,將投票權提高至50.1%,這都體現出騰訊對業務生命線,即內容和通信社交的強大掌控力。

如今,內容賽道正快速變天,由於自身在短視頻大戰中掉隊,以及5G技術催生視頻消費的爆發,騰訊必然要進一步深耕視頻內容,以鞏固其在內容領域的地位。

這條道路上,微信視頻號是選項A,增持B站是選項B。

年輕人群體、高粘性用戶、UGC內容……和阿里類似,B站身兼的優勢同樣能在業務層面與騰訊有所互補,而多輪增持背後,騰訊正進一步強化對內容賽道的掌控力,尤其是B站這類具備增量用戶的綜合內容平臺。

相比之下,遊戲是騰訊的生命線和利潤奶牛,騰訊必然全權掌控遊戲產業相關公司,但內容是長線投資,爆款內容最終的產出頻率、生命周期、交易轉化都需要時間。

對B站的投資也是如此,目前,騰訊雖為B站第二大股東,但投票權僅為4%,而B站董事長陳睿和總裁徐逸的投票權合計達71.3%,況且B站背後還有索尼、阿里這樣的資方,騰訊想全權掌控B站,並不現實。

最終,騰訊還是看重B站的成長性,以換取最終的高額回報。

從財務角度出發,阿里、騰訊對B站進行的是財務投資,入股意味著對其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認可,並押注在未來能獲得可觀的收入回報,最終提高自身業績。

這也是B站摘得AT「玫瑰枝」的本質邏輯。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來源:搜狐

相關焦點

  • 騰訊爸爸阿里爸爸之後,b站有了個內容領域的新爸爸
    根據b站2019年財報披露的股東名單,索尼會成為陳睿(b站董事長兼CEO)、騰訊、徐逸(創始人兼總裁)、阿里巴巴、正心谷之後的b站第六大股東。此次入股的特殊之處在於,索尼的內容創作和分發屬性更強,與網際網路企業和投資機構為主的其他股東不一樣。
  • B站和索尼強強聯手,可能是最美好的童話故事
    根據b站2019年財報披露的股東名單,索尼會成為陳睿(b站董事長兼CEO)、騰訊、徐逸(創始人兼總裁)、阿里巴巴、正心谷之後的b站第六大股東。此次入股的特殊之處在於,索尼的內容創作和分發屬性更強,與網際網路企業和投資機構為主的其他股東不一樣。
  • 騰訊阿里之後B站再引資索尼 虧損拉大的「小破站」為何吸金?
    4月9日晚間,索尼宣布其全資子公司——索尼美國公司(SCA)已籤署最終協議,並據此將認購B站總額4.98%的流通股。據悉,本次交易將通過認購新發行的Z類普通股完成,總金額約4億美元。拿到4億美元融資對於Z一代聚集的B站來說是破圈的重要彈藥。但希望破解遊戲依賴的B站也面臨著視頻行業虧損的集體難題。
  • 騰訊阿里索尼紛紛入股 昔日的「小破站」又向100億美元市值邁了一步
    騰訊阿里索尼紛紛入股 昔日的「小破站」又向100億美元市值邁了一步
  • b站又獲得大筆融資,索尼大法好,國內第一二次元勢不可擋
    b站在最近幾年來是越做越大,自從在美國上市以來,b站就接連獲得了數筆巨額的融資,在現在國內的網絡平臺上,基本上沒有哪個平臺和b站一點關係都沒有,或多或少都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前些日子春節期間的時候,更是爆出騰訊公司旗下持有的b站股份首次超過了b站CEO陳睿持有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而現如今,b站
  • 騰訊阿里索尼紛紛入股,昔日的「小破站」又向 100 億美元邁了一步
    騰訊阿里先後入股實際上,此輪融資是 B 站自上市以來,繼騰訊、阿里後引入的又一重要戰略投資。據 B 站向美國 SEC(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報告,截止 2020 年 2 月 28 日,B 站最大股東為董事長陳睿,持股 15.1%;其次是騰訊,持股 13.3%;B 站創始人徐逸持股 8.8%,位於第三;阿里是第四大股東,持股 7.2%;第五為正心谷創新資本,持股 5.9%。
  • B站綁索尼、騰訊綁環球,在線音樂平臺版權模式「嬗變」
    僅在3月,騰訊音樂完成了對周杰倫獨家版權的續約;網易雲音樂與滾石唱片、日本傑尼斯事務所達成合作;太合音樂與阿里達成版權合作。另一方面,流媒體版權搶奪的空間縮減,也加速了在線音樂平臺與唱片公司關於綁定模式的探尋。
  • 索尼4億美元入股B站,B站「FGO時代」的新篇章?
    而這次投資完成之後,索尼將持有B站4.98%的股份,成為繼騰訊、阿里之後B站又一位巨頭股東。而在這個消息之前,B站剛剛宣布與索尼音樂娛樂達成合作,擁有了索尼音樂娛樂包括麥可·傑克遜、鮑勃·迪倫、碧昂斯、惠特尼·休斯頓、布蘭妮、艾薇兒等一系列歐美歌手以及蔡依林、A-Lin、黃綺珊、莫文蔚等華語歌手的MV版權,截止寫稿時間,索尼音樂官方MV庫在B站上傳了5.4萬支音樂視頻。
  • 【圖文版】a站與阿里傳出「緋聞」?b站獨秀被打破?毒奶色的微博...
    最大股東更替為阿里後,a站又會有怎樣的變化?a站的歷史站長都是誰又做了什麼?2018年的「二次元」格局,會從b站一枝獨秀,變回ab站平分秋色嗎?最強毒奶的一句話會成為現實嗎?A站並非「崩壞」而是「再次易主」?在2月2日,a站突然「日常404」。作為中國第一家彈幕視頻網站——AcFun,其伺服器卻頻頻出現問題。
  • 騰訊將完成入股B站 二次元阿里騰訊又要對決
    此前,首席觀察團曾獨家報導過優酷土豆戰略投資,最近,團長君還獲悉,騰訊即將完成對Bilibili的投資。在阿里全資收購優酷土豆後,間接入股Acfun之後,亞文化社區再次形成了阿里、騰訊對決的局面。  近期知乎確認C輪獲得5500萬美金的融資,騰訊領投,這讓外界對騰訊的投資策略有了新的認識。
  • B站獲索尼4億美元戰略投資
    4月9日,中國彈幕視頻網站嗶哩嗶哩(俗稱B站)宣布獲得索尼4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同時,雙方還將在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尤其是動畫和移動遊戲領域。根據協議,索尼將通過旗下一家全資子公司以約4億美元的總對價認購B站新發行的17,310,696股Z類普通股。
  • 索尼大法如何為B站乾杯?
    這樣計算下來,B站目前前五大股東及持股比例分別是:董事長陳睿(14.22%)、騰訊(12.59%)、創始人徐逸(8.3%)、阿里(6.8%)、正心谷(5.57%)、索尼(4.98%)。對B站來說,騰訊的入股掃平了B站遊戲直播的版權障礙,雙方在ACGN等業務上各有平衡與互補,包括推動雙方動畫片庫的開放,在動畫項目的採購、參投、自製方面建立了深度聯合機制,合作形式包括分攤成本、同步首播、開放優先投資權等,使得B站可以快速的進行版權內容方面的開發,利好平臺直播、手遊、視頻板塊的發展。
  • B站獲索尼4億美元戰略投資 月活用戶達1.3億創新高
    ·長江商報記者陳妮希近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宣布獲得索尼4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成為網際網路圈子的焦點。這是B站自上市以來繼騰訊、阿里後引入的又一重要戰略投資人。還在虧損的B站何以受到資本寵愛?2019財年營收67.8億增長64%在國內,能同時獲得阿里、騰訊,以及世界級巨頭青睞的企業,並不多見。2018年10月,B站獲得騰訊3.2億美元投資;2019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入股B站;如今,B站又迎來索尼投資。B站頻頻受到資本青睞或是因其業務布局廣泛,增長潛力十足。
  • 百度、騰訊、阿里的2020年度關鍵詞
    早前,Sensor Tower報告顯示,三季度全球移動App開支(包括App Store和谷歌Play)達到293億美元,騰訊旗下兩款遊戲《王者榮耀》與《絕地求生》摘得狀元與榜眼。11月1日,官方公布《王者榮耀》DAU達到日均1億。騰訊遊戲業務的梯隊也比較健康,短期靠「農藥」,後繼有天刀,至於長期,通過持續不斷的投資,完全可以彌補原創缺乏的問題。
  • 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生態圈
    鑄就各自10萬億生態圈的,是阿里、騰訊這幾年來強勁的投資。而且,可以看到,對外投資擴張更為兇猛的騰訊,其市值漲幅也超過了阿里。5年前,騰訊市值還只有阿里的一半,如今卻和阿里在伯仲之間。  今天,騰訊的總資產中,將近有一半為投資性資產。
  • 索尼4億美元投資B站:為了遊戲?音樂?為了年輕人?
    根據協議,索尼將通過旗下一家全資子公司以約4億美元的總對價認購B站新發行的1731萬股Z類普通股,購買價格為每股Z類普通股23.1071美元,相當於每份B站美國存託股份(ADS)23.1071美元。此交易完成後索尼將通過子公司持有B站已發行股份總額的約4.98%。這樣一來,小破站就集齊了騰訊、阿里巴巴、索尼三大豪華「爸爸」。
  • 騰訊增持B站,阿里大文娛單季虧損33億元
    B站披露,騰訊控股持有其Z類股4374.95萬股,持股比例增至18%(佔總股本大約13.5%)。相比於2019年4月1日的數據,騰訊去年對B站增持了650萬股。
  • 騰訊三鬼拍門 阿里背水一戰
    騰訊三鬼,美團京東拼多多是也。騰訊先後投資了這三家公司,股權份額均在20%左右,是京東和美團的第一大股東,拼多多第二大股東。京東拼多多劍指線上實物零售,美團統治生活服務領域。中國線上商業零售領域,如果說線上實物零售代表阿里的現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則意味著阿里的未來。如今,代表未來的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眼看著美團他起高樓,眼看著美團他宴賓客,阿里不可謂不急,於是排遣支付寶支援餓了麼口碑,奮起直追,前途未卜。
  • 阿里「史詩級」收購!曾接受騰訊戰略投資,微信還「坐」得住嗎?
    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這些年來一直是網際網路公司中的翹楚,三家公司並稱BAT,這其中阿里和騰訊兩家公司「廝殺」比較厲害,首富的位置也是在馬雲和馬化騰之間頻繁易主,阿里巴巴和騰訊競爭了這麼多年也很難分出勝負!
  • 逆市定增23億背後:騰訊、阿里、復星為何抄底華誼兄弟
    發行對象為:阿里影業、騰訊計算機、陽光人壽、象山大成天下、復星系旗下的豫園股份、名赫集團、信泰人壽、三立經控、國有全資的山東經達等九家公司。在商業法則中,兄弟們應該也各有一番更實際的考量。1./ 騰訊、阿里、復星緣何抄底華誼 / 2.78元的定增價格,和華誼輝煌時期的股價相比,簡直就是「地板價」。大佬們應該想得很透徹,由於疫情的影響,影視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是誰能在市場最差的時候挺過去,誰就有可能獲得新的希望,主導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