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四位漢族大臣都是清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清朝定然會提前亡國。
可是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曾左李胡四人雖說都是清朝的救世之臣,可總有先後之分。
那他們之間誰能排第一呢?
論官職:
曾國藩官至武英殿大學士、直隸總督;
左宗棠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兩江總督;
胡林翼官至湖北巡撫;
李鴻章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
論官職,當以李鴻章為第一。
清代,內閣大學士雖形同虛設,權力基本上被軍機處、六部等衙門所瓜分,可仍然是文官所能做到的最高官職,是為文官之首。而雖說每殿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但是其地位卻也有著高低之分,自乾隆十三年始定「三殿三閣」時,一般從高至低的順序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通常的晉升次序是東閣—體仁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保和殿,即以保和殿大學士為尊,東閣大學士最次。
論爵位:
曾國藩,爵至一等毅勇侯;
左宗棠,爵至二等恪靖侯;
胡林翼,無爵;
李鴻章,爵至一等肅毅伯,死後追封一等肅毅侯。
論爵位,以生前爵位而定,曾國藩當為第一。若要以死後追封而定,曾國藩、李鴻章同為第一。
清代,賜給異姓功臣最高爵位就是公爵,其次是侯爵,再次是伯爵,而後公侯伯爵又分三等,一等最高,二等次之,三等最次。故而曾國藩的一等毅勇侯當為四人之首,李鴻章生前只是伯爵,死後才被追封為一等侯。
論死後榮寵:
清代,看官員死後榮寵如何,就看兩點:其一是否入太廟,其二諡號是什麼。
曾國藩,未入太廟,諡號「文正」;
左宗棠,未入太廟,諡號「文襄」;
胡林翼,未入太廟,諡號「文忠」;
李鴻章,未入太廟,諡號「文忠」。
論諡號,當以曾國藩為第一。
清代文官諡號,以「文」字為第一字的諡號,「文正」最高,其次是「文貞」,之後依次是文成、忠、獻、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
論功績:
曾國藩,最大功績就是創建湘軍,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滅亡太平天國,為清朝延續半個多世紀的國祚。
左宗棠,最大功績就是收復新疆,保住了中國六分之一的疆土,使得166萬平方公裡領土得以回歸中國,維護了我國主權的完整,正所謂「無左公則無新疆」。
胡林翼,最大功績就是攻克被太平天國佔據的武昌,將湖北重新納入到清朝的統治之下。
李鴻章,最大功績就是力促洋務運動的實施,並建立了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艦隊。
論功績,對於大清朝來說,曾國藩當為第一,因為他挽救了大清朝,讓大清朝得以繼續苟延殘喘半個多世紀。但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左宗棠當為第一,因為他替中國收回了六分之一的疆土,使得166萬平方公裡領土得以重新回歸中國,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若以現在而論,左宗棠實乃四人之首,名列第一。至於為何,單憑「無左公則無新疆」就足以。
正如著名史學家繆鳳林所說:「唐太宗以後,對於國家領土貢獻最大的人物,當首推左宗棠,實非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