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將於9月25日開幕,這一嶺南佛教盛事以「新時期佛教中國化的經典闡釋」為主題,由廣東省佛教協會主辦,廣州華嚴寺承辦,並落地在廣州華嚴寺。
目前廣州市規模最大的新建寺院,是一處集參禪學佛、佛教文化研究、福利濟世為一體的新型佛教叢林,更是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指定的重要宗教活動場所,花都區政府將華嚴寺列為「花都文化名片」。
華嚴寺原名觀音寺,始建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08年),位於距廣州市中心20公裡有「羊城衛星」之稱的花都區,明末清初對中國佛教文化頗有影響的番禺海雲寺和丹霞山別傳寺開法第一祖,嶺南海雲詩派、海雲書派創始人,著名高僧天然和尚的故鄉就在這裡。歷史上華嚴寺信眾雲集,香火鼎盛,近百年來幾經興衰。
華嚴寺地處花都區芙蓉大道西側華藏山。以芙蓉山脈浩氣所歸,地脈雄渾,群山如萬笏拱朝,背倚華藏峰,狀如蓮瓣,清幽典雅,身臨其境,頓覺萬塵俱忘。同時寺院又在省級旅遊區芙蓉度假村路口之處,為鬧市中的一片淨土。經教內高賢大德釀思,改觀音寺名為「華嚴寺」。其因緣有二:
一、花都形似千葉蓮花,是天設地造的佛教寶地,堪稱為「華藏世界」,古花與華同,表如蓮花清淨莊嚴,有 「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之意,故名為華嚴寺,正是應了花都之地勢。
二、明末清初嶺南佛門領袖、一代高僧天然和尚,在他的詩詞著作上有:「為寄華嚴會上人」之句。《華嚴經》長達八十一卷,是經中之王,華嚴寺的導師、當代佛門泰鬥本煥長老專修華嚴經,曾經刺血書寫《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取名「華嚴寺」,亦是為了緬懷祖師的嘉言懿行和繼承發揚本煥長老弘法利生的精神。
當代佛門泰鬥本煥長老復出,重興別傳、光孝、報恩、弘法、黃梅五大叢林,悲心不已,行願無窮。1996年,應廣州花都佛教信眾敦請,在當代佛門泰鬥本煥長老的大力鼎承下,委派時任丹霞山別傳寺監院兼首座印覺法師,承當重建華嚴寺重任。
2003年,本煥老和尚與印順法師,市、區有關領導蒞臨華嚴寺實地考察,關心華嚴寺的建設。
印覺法師出任華嚴寺住持後,成立籌建委員會積極興建寺院。數年來承蒙各級政府的關懷,由相關部門的眾多專家參與華嚴寺的勘測籌劃,在各級佛協大德的指導下,在護法居士的護持下,通過各種形式的捐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共徵地150多畝。
2001年10月1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正式發文批准華嚴寺為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並於當年農曆十二月初四日隆重舉行了「華嚴寺」奠基法會。華嚴寺現共建成了華嚴萬佛寶殿、天王殿、法堂、齋堂、講堂、藏經樓、方丈樓、鐘鼓樓等建築。寺院整體建築為仿唐風格,最終形成融古今建築之精萃,集寺院、園林於一體的建築特色。
寺院建築面積約一萬八千多平方米,氣勢恢弘。
鐘鼓樓安放的大型青銅鐘,重達萬餘斤,鐘聲洪亮,悠遠綿長,每年正月初一凌晨都會敲鐘祈福迎春。
華嚴萬佛寶殿建築面積約一千一百八十多平方米,所用木材全部採用印尼進口紅木波羅格,52根大石柱為福建優質花崗巖,最大直徑為0.6米,高8米。
大殿內供奉有萬尊銅鑄佛像,其中釋迦牟尼佛、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三聖像居於殿中,均高6米。所有大小佛像均用紫銅鑄造,面貌生動,栩栩如生。殿內牆壁上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壁雕,置身其中,倍感法喜充滿。
殿外牆壁上有用紅木鐫刻的本煥長老的血書字跡《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走廊上還有《華嚴經》法句石刻。整座大殿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其獨特的風格在國內外十分罕見。
隨著華嚴寺各項建設的日益完善,現已成為海內外信眾學佛和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
2010年9月12日,華嚴寺舉行全山殿堂落成,佛像開光,印覺法師升座暨書畫社成立慶典和水陸法會。印覺法師的恩師,當今佛門泰鬥,104歲的本煥長老和88歲的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院長、蘇州靈巖山方丈明學長老,各級黨政領導、中國佛協領導和來自港澳臺、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泰國、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地的海內外諸山長老、護法信眾、社會各界賢達,近3萬人參加了慶典。
近20年來,華嚴寺遵循「以慈悲濟世同體大悲、以正法教育啟發大智、以文化互鑑成就大願、以精進共修實踐大行」的宗旨,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華嚴寺十分重視發展慈善事業,積極弘揚人間佛教思想,熱心社會公益。2005年,華嚴寺成立了「慈善功德會」,下設弘法部、念佛組、放生組、救濟組、文藝組、中醫義診組。在社會福利、助學救災、敬老扶孤、放生等慈善活動中,華嚴寺僧人及四眾弟子歷年來累計捐款近一千餘萬元。華嚴寺的善舉受到海內外佛教界人士的高度讚揚和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
華嚴寺先後出版了《華嚴叢書—天然禪師系列》、《華藏世界》書刊、《三十載法乳憶師恩》、印覺大和尚語錄《華風方語》等書籍。並與中山大學合作,整理了有關明末清初嶺南佛門高僧天然和尚的史料,其中有一部分史料被收入「華嚴叢書」系列。
同時,華嚴寺多次邀請如澳門佛教會會長泉慧法師、蘇州西園寺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濟群法師等海內外的高僧大德來華嚴寺為廣大信眾講經說法,在啟迪智慧,淨化人心,揚善去惡,構建和諧社會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華嚴寺是目前廣州市規模最大的新建寺院,是一處集參禪學佛、佛教文化研究、福利濟世為一體的新型佛教叢林,更是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指定的重要宗教活動場所,花都區政府將華嚴寺列為「花都文化名片」。
如今,華嚴寺吸引了無數海內外信眾和遊客慕名而來,到此觀光,為當地旅遊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躬逢盛世國運昌而佛教興,仰仗佛陀慈光遍照,叨承檀施鼎力相助,未來的華嚴寺將以莊嚴古樸的文化風貌,為啟迪智慧,淨化人心,揚善去惡,和諧社會,造福未來作出應有的貢獻。
2020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將持續至9月27日,歡迎大家持續關注鳳凰網佛教的全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