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企業中,管理層其實存在著錯位,老闆做著各部門主管的事情,主管卻做著一線員工的事情,而很多員工卻操著當老闆的心,這是企業戰略方向不清晰、管理混亂造成的,這樣的企業註定不能長久。
老闆的職責不是去替代員工做事,而是應該打造團隊、帶領團隊,往企業戰略目標方向前進,而各部門管理層與員工才是戰略的執行者。
所以我們說企業的所有人要「做正確的事」而不僅僅是「正確地做事」。
企業的經營之事可分為與效率相關和與效能相關,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指出:效率是正確地做事,而效能是做正確的事。
效率和效能不應偏向某一方,同時兼顧提升是每個企業都希望的事情,但在二者無法兼顧時,老闆應著眼於效能,然後再設法提高效率,因為做正確的事強調的是效能,其結果是確保企業在堅實地朝著制定的目標前進。
做正確的事情很重要,為什麼呢?
舉個例子,假如倉庫揀貨員按照揀貨單快速有序地進行分揀,這是屬於正確地做事,但如果他拿的是昨天的揀貨單,那麼他就沒有做正確的事,即便揀貨揀得再快也是徒勞,所以說,企業的每個員工在以正確的方式做事之前,必須保證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
任何企業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可以依照以下幾個步驟。
(1)學會排序事情的重要性
每一件事情按照輕重緩急的程度,可以分為四個等級:重要且緊迫、重要但不緊迫、緊迫但不重要、不緊迫也不重要。
那些在工作中表現得很忙碌但效率卻很低的人,很多時候是沒有抓住重點,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一些不太緊迫也不太重要的事情上,他們的行為與那些高效能的員工恰恰相反,這樣的人對企業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2)找出那一件「正確的事」
想要用以最高效率得到最好結果,首先要確保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認真思考一下它是否是你應該做的、必須做的、做了會得到好的效果的事情,找出這「正確的事」才能明確方向,才不會做無用功。
(3)制定有效計劃
當我們確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之後,就等於是有了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然後就要開始制定完成計劃,一般來說從短期計劃開始是比較可行的。
比如一個業務員,確定了今天要去拜訪十家客戶鋪貨,可以把上午劃分為幾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去哪幾家,下午也同樣分段計劃。
這樣分段計劃後目標就比較容易實現,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行動比計劃更重要,因為計劃是為行動服務的,只有真正行動起來才可能完成這件事。
其實,不管是管理者還是員工,都需要樹立「做正確的事」的觀念,不斷提升效能,選擇正確的事情後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做,一步一步達成目標,這樣才不會「走錯道」去浪費時間與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