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社群裡有位創業的小夥伴找我。
她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在網絡上特別火,被很多大號轉發,閱讀量至少是千萬級。文章其實是一篇軟文,但是故事情節構思得很好,代入感強,情緒也處理得很好,唯一的埋點是有一張截圖上有個店的名字,細心的人可以發現,引流到淘寶店,帶一些生意。
文章出來以後,就有很多人在下面攻擊作者。面對這些「黑」她的話,她很困惑,又很害怕,不知道要怎麼處理,甚至開始了自我懷疑。
我看了一下文章,裡面可能唯一被攻擊的點,就是這是一篇虛構的文章。文章的創意來自作者的「靈感」,而靈感來自於作者男朋友的求學經歷的改編和再創作。有一些細心的人看出了引流的細節,評論指出來,然後其他的人看到了,就從「感動好笑」到「感覺被套路」,然後有一種被智商調戲的感覺從而不爽。
但是我覺得這種文學創作+商業軟文的結合體,其實是現在這個內容電商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能寫得好,投放得好,就是印鈔機。所以我鼓勵了小夥伴,並且支招,讓她做三件事。
一是把自己可控範圍內的惡意攻擊一律刪掉拉黑並舉報。
二是在更多的平臺進行內容投放,測試數據效果,持續賺錢。
三是繼續總結並創作更多類似的作品,發揮自己的才華。
聽完我的分析以後,她就很開心地繼續做好自己的工作了。
2
人活得開心,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和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
什麼是正確的人?其實就是你接觸到的人,能讓你感到愉悅,這就很可能是「正確的人」。
比如你用業餘時間在網絡上,做了個公眾號,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然後有人跑來罵你,這個時候,沒有人會開心。那這些人,就不是「正確的人」。你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他們說的話卻像你的仇家。他們可能只是會打字的機器帳號,但是他們要噴你,那就是「不正確的人」。
比如你寫了篇文章,突然很火了,然後好像多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人關注,這時候有一些你完全不認識的人,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話,你很不爽。這些人,也是「不正確的人」。
對於「不正確的人」,不要分配過多的情感、情緒以及心力,因為不值得呀!
而且在網絡上,和人吵架都是要考慮再三的,注意力是黃金,分配給那些能給你回應、讓你感到開心的人。這些人是正確的人。
3
但是純開心,也是不對的,因為還有「做正確的事情」。
開心有一個副作用,就是純圖爽,一群人相互強化,自嗨過度,於是變成了「低級趣味」。
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就是很喜歡玩,喜歡爽。皇帝愛玩,身邊就一定會有一群投其所好的人,而這時候,他們的第一優先級,就肯定不是國家治理。所以結果是什麼呢?那些會玩的太監,掌控了國家的大權,甚至想要篡權奪位。最後皇帝在玩的途中落水,然後死掉了。皇帝太愛玩了,連孩子都沒有,所以找了個堂兄弟來繼承皇位,就是嘉靖皇帝。然後這個皇帝也有自己喜歡玩的,就是煉丹……
所以,純開心是不行的,要用「做正確的事情」來修正。當然,做正確的事情,可不一定會開心。
但是做正確的事情,有一個好處,就是複利性強。所謂複利性強,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未來看不會後悔。
想想看,如果你大學玩得開心,沒學到點本事,工作的時候後勁不足,就會後悔。所以這時候,你可能是「和正確的人」開心到了,但是「正確的事」沒做到,所以未來就會很難受。開心沒有持續,最後還是不開心。
而做正確的事情,可以讓開心持續下去,付出的代價就是,可能會有一些「不開心」。但是由於有「正確的人」和你一起做「正確的事情」,所以就會越來越開心。
那什麼是「正確的事情」。只要我們不欺騙自己,只要我們致良知,我們應該都會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情」。比如,勤奮是不是正確的事情?比如敬業是不是正確的事情?比如承擔責任是不是正確的事情?比如持續行動刻意學習是不是正確的事情?
如果你認為是,那就找到一群讓你開心的人,一起去持續做,就好了。
4
做個總結。
人活一世,一定要開心。而開心很大一部分來自你身邊的人,所以找到「正確的人」,對你的持續開心,很重要。
但是光開心不夠,人多扎堆容易做蠢事,陷入低級趣味,所以要做正確的事情。正確的事情,不一定會讓我們開心,但是由於事情正確,相當於「延遲滿足感」。
反過來應用這個道理,假如你不開心,就會有以下原因:
一是你「遇人不淑」,沒有遇到「正確的人」。這時候努力換圈子,是可能的解決方案,可以提高你遇到正確的人的概率。(當然現在有人靠這個賺錢,賣圈子的,有可能會讓你掉入陷阱)。
二是你沒做「正確的事」,事情做得不靠譜,就經不住時間的考驗,開心不能長久。解決方法就是面對內心,不要躲閃,勇敢承擔責任,面對真相然後下手做事情。
兩個解決方案,一起下手,遇到正確的人,持續做正確的事情,持續搞個三年五年十年更長,你要說你的生活會過得很差,我是不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