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該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改正?

2020-12-22 呵護寶寶日記

文 | 呵護寶寶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如果有「偷東西」的行為,家長們千萬別著急,更不能開口罵。孩子們的「物權意識」太弱,我們要加強孩子這種意識,引導孩子正確改正。

前幾天我帶孩子去超市,發生了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我們已經挑選完物品,結帳離開。出超市大門的那一刻,安全門突然響了,超市工作人員要求我們過一遍。

我一開始還以為是不是我袋子裡購買的物品漏買單了,或者有其他的物品掉進來了,誰知道我過安全門並不沒有響,孩子走過去,警報響起。

當時孩子都被嚇哭了,原來是她「偷偷」在口袋裡放了糖,但是我沒有看見就這麼這樣忽視過去了。

我家孩子三歲,之前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回去之後也找身邊的寶媽們,諮詢了一下,才了解到。

這是由於孩子沒有「物權意識」 ,就是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東西需要購買才屬於自己的這個概念。

很多小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可能去別人家順手拿的玩具,或者身邊小夥伴的零食等等,都是他們的物權意識不足所產生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做好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物權意識。

一、對於孩子「偷拿」的行為,家長請不要貼上「偷竊」的標籤

孩子年紀小,並不懂「拿」和「偷」的區別,所以會產生一些大人們眼中不好的行為,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這方面的想法。

如果父母都給孩子貼上「偷竊」的標籤,這種負面的詞彙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會導致孩子內心的自信心受到傷害,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逆反現象,那就是把「偷竊」愈演愈烈,變成真正的盜竊。

要知道,在孩子們的概念裡,非黑即白,當他們認為是白的事情,最後被貼上了黑色的標籤,只會讓他們的認知出現錯誤。

所以貼標籤並不能解決問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引導孩子認錯,及時改正,而不要想著批評孩子。

二、家長要了解孩子偷東西背後的秘密

1、 物權意識薄弱

物權意識就是孩子對於物品所有權的認識,孩子們有時候分不清物品是否屬於自己,大部分孩子會認為東西都是屬於自己的。

這就是物權意識過於薄弱,所以孩子在偷東西這個行為上其實就是由於對物品的歸屬沒有正確的認識。

2、 佔有欲

平時孩子在家裡受到寵溺,嬌生慣養,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定要到手,所以很多孩子看到有趣的玩具或者新鮮物品就會開始向佔有,並且偷偷拿走,但他們自己卻不認為是偷盜行為。

3、父母管理太嚴格

還有一類家長和上一種相反,這類家長往往給予孩子過多的「禁止」,就是什麼東西都不滿足孩子,以至於壓抑孩子內心的需求,這種越得不到就越想要的心理刺激了孩子「偷竊」的行為。

了解完孩子偷竊的原因之後,我們還需要了解如何去引導孩子不再「偷東西」,其實孩子本意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壞,那麼複雜,更多時候孩子只是單純的認知上出現了錯誤。

三、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1、培養物權意識

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超市裡的東西需要花錢購買才屬於自己,別人家的物品不可以拿。這些都是出於孩子們的物權意識不足所產生的行為。

你問孩子為什麼要「偷拿」,孩子只會可憐地回答:「我不知道不可以拿。」

所以這就是一種意識上的錯誤所導致的不良行為,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就需要幫助孩子解決這個意識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區分「你的」「我的」「她的」物品所有權的概念,以及一些社會公共物品的歸屬權等等,讓孩子全面地了解外界的物品並不是屬於自己的。

2、讓孩子明白「借」與「偷」的區別

借東西,是需要拿過來,使用只會再歸還,很多孩子都是以借的名義,卻行著偷的動作,很多孩子都分辨不清楚「借」和「偷」,所以才會產生很多行為上的偏差。

就拿孩子和親人之間的行為來說,很多孩子都不經過別人的允許,直接拿別人的東西,很多家人都會覺得是孩子,不需要這麼斤斤計較,所以就草草了事。

但是時間久了,孩子一旦養成這種習慣,如果拿了別人的東西,就會被當成偷竊。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借」,是需要提前和別人說,並且得到別人的允許,而偷,則是沒有經過別人允許的情況下產生的不良行為。

讓孩子在家裡就養成這種「借」的習慣,在外面才會更加規範好自己的行為。

3、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

不少家長過度溺愛孩子,一切滿足孩子的需求,會導致孩子內心產生極強的佔有欲,也有一部分家長,從不滿足孩子,甚至禁止孩子一切欲望,也會影響孩子的需求。

所以不管是哪一種極端的方式都會影響孩子們的「偷竊」行為,我們一定要合理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有時候孩子想得到一些玩具或者別人手中的物品,我們可以和孩子說:「寶寶,這個是別人的,我們可以問她借來看一下,待會還給別人。」

或者可以直接告訴孩子這個東西我們家裡已經有類似的,不需要再購買,總之要讓孩子了解到,物品並不是屬於自己的,而是要強調購買、借的概念。

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家長不要過於著急,很多時候家長衝動對孩子辱罵,會直接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最後孩子就會產生惡性循環,強化這個行為。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物權意識,讓孩子們了解到物品所有權的概念。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呵護寶寶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愛偷別人東西,去幼兒園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還有一種就是在家偷拿爸媽的錢,當然偷錢的性質會比拿玩具的稍微嚴重一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驚慌失控。
  • 10歲兒童偷自行車被抓,家長發現孩子「拿」東西,這3個方法夠用
    一、弄清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其實,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對事物的認知都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處於不同年齡的「拿」的行為要不同對待。就孩子把東西從幼兒園裡私自拿回家為例:0-4歲的孩子屬於無意識行為孩子拿別人的東西並非都有意。孩子在幼兒時期,還沒有清晰的物權意識,分不清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
  •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別給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育兒的奧秘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家長該怎麼辦?相信作為家長的各位,在小時候都聽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這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講得就是一個孩子是如何在父母的縱容下從原本單純的孩子一步步地成為了偷金的小偷,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 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怎麼辦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偷東西的習慣之後,就表現的十分慌張,如臨大敵,不知道如何是好。孩子的年齡還小,十分忠實自己內心的欲望,有時候難以控制自己,但這並不代表有這種行為的孩子最後一定就是壞孩子。那麼,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怎麼辦?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直到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寶寶所以就一起玩,並沒有多想,晚上帶孩子回家,卻發現寶寶的口袋裡多了一個小玩具,雖然並不是多貴的東西,但是她意識到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這件事也反覆縈繞在她的心中。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煩惱,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該怎麼教育比較好?
  • 在超市「偷」拿了東西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最近在悟空回答上看到一個提問,「今天孩子在超市偷拿了東西,應該怎麼去教育引導」。看到這個問題感觸良多,下面懶爸就和大家共同探討下一、偷拿東西對不對不對。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偷一文錢也是要判刑的。偷盜的行為是道德品行,甚至上升到刑罰的高度。偷是絕對不允許的。
  • 「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孩子偷拿別人東西,家長如何處理?
    小林很鬱悶也很生氣,問孩子為什麼要把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拿回來呢?孩子說,因為自己很喜歡,所以就拿回來了。小林就問孩子,小朋友同意送給你了嗎?小朋友知道你拿了他的玩具嗎?孩子看到小林接二連三地問自己後,感覺到媽媽生氣了,就開始不知所措的哇哇大哭起來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可能不免會遇到像小林家孩子的情況,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情況呢?
  • 孩子「拿」了不該拿的東西怎麼辦?記住這幾點,孩子長大會感激你
    前幾天,竟然發現震震又偷著買零食,而媽媽也沒給他錢,震震媽有點慌,她擔心他偷別人的東西,了怎麼辦?她甚至快急哭了,說:我們全家沒有偷拿人家東西的習慣,怎麼就生出個小偷小摸的孩子?我安慰她,不要急著給孩子下定論。
  •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愚蠢的家長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而這則典故也給所有的父母敲響了警鐘,那就是當孩子出現偷盜行為的時候,無論如何也要制止孩子,要讓孩子杜絕這種「壞毛病」。可是,大家捫心自問,你小時候有沒有偷過父母的錢,有沒有偷過別人家你感興趣的東西呢?而當父母察覺自己出現了偷錢或者偷東西的行為的時候,家長是怎麼做的呢?雲檣CAD:我從家裡拿了50塊,被吊在樹上抽了一頓鞭子,也再沒從家裡偷拿過錢。時常記起曾經吊過我的那棵榆樹。
  •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不是道德處理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朋友和我說,她家寶寶現在三歲了,最近發現帶她去超市的時候,孩子總喜歡「順手牽羊」,把自己喜歡的物品放進口袋悄悄帶回家。朋友嚴厲的批評過孩子幾次,但孩子的這種偷竊行為卻並沒有任何改善,這幾天又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了,這讓朋友特別惱火,不知道該如何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孩子偷東西是故意的嗎?背後的原因父母一定要知道。
  • 「偷」拿幼兒園玩具回家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處理?
    晨晨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晚上睡覺前媽媽給他洗澡的時候發現他外套口袋裡鼓鼓的,一掏發現他口袋裡裝了家裡沒有的玩具:彩色毛球。媽媽臉色一沉,問他:「這些毛球哪裡來的?」
  • 當孩子出現「偷拿」別人物品時,父母該怎麼辦,做好這3點
    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以上現象,那麼基本就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可別把這種行為認為是「自私」喲!當然這個時期的有些寶寶也會出現大人眼中「偷拿」別人東西的現象,別上火,別介意,孩子真的只是「誤拿」並不是「偷拿」,因為他真的沒有「偷」的概念。其實就這個5歲的小女孩來說,她真的只是因為喜歡才把同學的手錶,偷偷藏起來的。
  •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了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引導?完善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了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引導?完善孩子的性格孩子自從懂事以來,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孩子的嫉妒心理開始有了明顯具體的表現。孩子最初的嫉妒心理會跟自己的母親有關,當自己的母親把目光轉向別的孩子身上,孩子就回有攻擊性的表現。這就是孩子最早的嫉妒心理的表現。
  •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回家,他真的是「偷」嗎
    當看到孩子有這種行為時,不要指責!只需提醒孩子,自己做一個就好!讓孩子明白,想要別人的東西,先徵得別人同意才行。他能那麼及時地送回幼兒園,就知道媽媽告訴他,幼兒園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是不能私自帶回家的。家長們,自己回顧一下,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行為?碰到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要生氣,更不能責怪孩子,說孩子「偷東西」。從加加慌慌張張的樣子,就可以看出,他的媽媽責怪他了,也生怕老師責怪他,就匆匆忙忙地放下鑰匙。他媽媽的做法不對。
  • 孩子喜歡摔東西?家長引導比說教更有效,改正娃胡亂發洩的陋習
    孩子喜歡摔東西?家長引導比說教更有效,改正娃胡亂發洩的陋習剛走進樓道就聽見隔壁老王家的吵鬧聲,貫徹整棟樓。前去細問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是老王的孩子在幼兒園因為同學不跟他玩,就摔砸了同學的玩具,導致了大家都有所損失。老王聽後也是怒不可遏,門都沒關就開始教訓孩子,哪知道孩子在家也摔起了東西。
  • 5歲孩子偷拿親戚家玩具,怎麼辦?
    我狠狠地罵了他一頓,就立刻帶著他把小汽車還回去了,親戚嘴上說得很客氣,「既然孩子喜歡就拿去玩嘛,給他給他」,可我覺得,人家看我們的眼神都帶上了不屑。我不知道孩子以後會不會改,也不知道自己處理得對不對。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到底該怎麼辦?
  • 2歲孩子總愛亂拿別人東西?別罵孩子小偷,很可能是物權敏感期
    走過一個賣零食的店時,寶媽進去看看要給兒子買點兒啥,結果兒子伸出小手,拿了人家一塊巧克力。寶媽看到後尷尬地看了看四周,發現店主正直勾勾地盯著看呢。於是她立馬從孩子手裡搶過巧克力,狠狠地放了回去,接著轉頭就抓住孩子的手,使勁兒打了下去,一邊打,一邊罵:「我叫你偷,叫你偷!
  • 如果一個5歲的孩子偷了親戚的玩具怎麼辦?
    問:我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通常會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該做。可是,前幾天,我帶他去一個或者親戚家串門,回來工作之後,我發現他在玩一輛我沒見過的小汽車,就問他,小汽車哪裡來的,他跟我說,是從親戚家拿的。
  • 孩子總是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我該怎麼辦?
    不要替孩子決定她喜歡什麼玩具,尊重孩子的想法。也不要強行把她不喜歡的玩具塞給她。2.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滿足孩子對玩具的需求比如孩子特別想要一個玩具,看看價格,不是很貴,可以給孩子買一個,不要把孩子逼得去人家偷。當孩子知道,他喜歡的東西,爸媽可以買給他,他也不會把別人家的東西拿回家。
  • 一家三口逛超市,孩子「順手」拿東西,媽媽的做法很睿智
    即便這只是一根小小的棒棒糖,但是我想讓果果知道,這是屬於別人的東西,我們不可以拿!今天也想借著分享和大家聊一下我們帶孩子逛超市時常出現的狀況,面對這些狀況應如何處理以及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逛超市。一.「偷」拿這裡的「偷」是帶引號的,這種情況也主要發生在幼齡的孩子身上,他們本身對物品沒有所屬意識,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就和我家的果果一樣,自己「偷偷」拿了超市的棒棒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