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別給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育兒的奧秘

2020-12-22 小朵媽媽說育兒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家長該怎麼辦?

相信作為家長的各位,在小時候都聽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這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講得就是一個孩子是如何在父母的縱容下從原本單純的孩子一步步地成為了偷金的小偷,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這就是因為上文的小偷就是在小時候偷拿了一根針,他的母親對此卻並不在意,漸漸地這個孩子就「偷」興大發、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長大後在偷盜一戶人的金子後被官府抓獲。

這個小偷最後臨死前大罵他的母親,疼訴他當時為什麼不制止自己偷針,如果第一次母親能嚴厲懲罰自己,自己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這也是為什麼從小到大父母都告誡我們不能貪小便宜,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的原因。畢竟任何父母都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最後不得善終。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家的玩具

雖然說現在很多的家長出於對孩子安全的考慮,都儘量減少孩子觸碰針的機會,孩子也沒有什麼機會去偷針了。

但是,針沒有了,孩子還能接觸到很多東西,譬如孩子在別人家做客的時候,就有可能對別家孩子的玩具起掛念之心,從而出現五歲孩子回家後突然多出一件家長覺得陌生的玩具的情況。

面對孩子不問自取的行為,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孩子偷拿別人家東西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到的是冷靜、千萬不要動怒。第一步家長要做的是調查清楚,要用一種冷靜、嚴肅、且十分嚴肅的口吻向孩子求證他是否真的存在不問自取的行為,不能冤枉孩子,但也不能姑息孩子的行為。

在確定孩子存在問題之後,家長要注意控制情緒,擺正態度,明白問題的關鍵是要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讓孩子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也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心,一味地維護孩子將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地淡化過去就罷了,也不能一上來就情緒失控來教訓孩子。

最後,在合理的教育後,家長帶著孩子親自將玩具送回去,並讓孩子真誠地和玩具的主人說聲對不起,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無論什麼時候家長都必須記住,懲罰不是主要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孩子能成為更好的人。

不要給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

各位寶媽寶爸請記住,孩子畢竟還只是孩子,可能在孩子的內心中並沒有偷東西的概念,他也不知道擅自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面對孩子的此類行為,家長要採取慎之又重的態度,因為家長任何細微的舉動都能影響孩子日後的行為。

如果家長一直給孩子灌輸自己偷了東西的概念的話,反倒會適得其反,孩子很可能這次攝於家長的態度,但下次面對下一件讓自己動心的玩具或者其他東西的時候,他還是會忍不住伸手將其佔為己有。這就是讓孩子只知道自己做錯了,卻不知道自己錯在哪的典型反面教材。

同時,告訴孩子他雖然錯了,但他依然是一個好孩子,家長的教育態度的好與壞將直接決定教育成效的好與壞。家長千萬不能給自己的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更不能攻擊孩子的人格、損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平靜的講道理即可。

結語

站在大人的角度來說,某些人可能覺得教育不當、或者方法過激的話對孩子都不是一件大事,一句孩子還小,他能懂什麼就能堂而皇之地將自己給孩子造成的傷害給一筆帶過。

殊不知,不當的教育就好比縱容孩子偷針的母親一樣,都能對孩子的成長埋下不穩定的因素。因此,各位寶爸寶媽們不妨在孩子將玩具歸還後、改正自己的錯誤之後,給予孩子肯定,或者一個愛的擁抱,讓孩子知道在父母的心中,他們始終還是好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你們覺得怎麼處理孩子偷拿別家玩具的行為才是最正確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育兒#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愛偷別人東西,去幼兒園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還有一種就是在家偷拿爸媽的錢,當然偷錢的性質會比拿玩具的稍微嚴重一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驚慌失控。
  • 發現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該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改正?
    一、對於孩子「偷拿」的行為,家長請不要貼上「偷竊」的標籤孩子年紀小,並不懂「拿」和「偷」的區別,所以會產生一些大人們眼中不好的行為,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如果父母都給孩子貼上「偷竊」的標籤,這種負面的詞彙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會導致孩子內心的自信心受到傷害,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逆反現象,那就是把「偷竊」愈演愈烈,變成真正的盜竊。要知道,在孩子們的概念裡,非黑即白,當他們認為是白的事情,最後被貼上了黑色的標籤,只會讓他們的認知出現錯誤。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直到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寶寶所以就一起玩,並沒有多想,晚上帶孩子回家,卻發現寶寶的口袋裡多了一個小玩具,雖然並不是多貴的東西,但是她意識到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這件事也反覆縈繞在她的心中。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煩惱,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該怎麼教育比較好?
  • 「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孩子偷拿別人東西,家長如何處理?
    小林很鬱悶也很生氣,問孩子為什麼要把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拿回來呢?孩子說,因為自己很喜歡,所以就拿回來了。小林就問孩子,小朋友同意送給你了嗎?小朋友知道你拿了他的玩具嗎?孩子看到小林接二連三地問自己後,感覺到媽媽生氣了,就開始不知所措的哇哇大哭起來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可能不免會遇到像小林家孩子的情況,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情況呢?
  • 5歲孩子偷拿親戚家玩具,怎麼辦?
    可是,前幾天,我帶他去一個親戚家串門,回來之後,我發現他在玩一輛我沒見過的小汽車,就問他,小汽車哪裡來的,他跟我說,是從親戚家拿的。當時,我只覺得一股氣血從腳底躥到頭頂,身體都有些發抖了。他才5歲,怎麼就學會偷了呢?想起人家說的「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我是又羞又惱,感覺自己的教育很失敗。
  • 10歲兒童偷自行車被抓,家長發現孩子「拿」東西,這3個方法夠用
    就孩子把東西從幼兒園裡私自拿回家為例:0-4歲的孩子屬於無意識行為孩子拿別人的東西並非都有意。孩子在幼兒時期,還沒有清晰的物權意識,分不清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簡單地喜歡某件東西而把它收進口袋,就像從路上撿回一個小瓶蓋一樣。孩子在幼兒園裡,如果喜歡的玩具還沒玩夠,或者想玩時老被別人佔著沒玩上,那麼他也可能放學後將玩具帶回家,享受「獨佔」這個玩具的快樂。這種情況,家長無論多忙在第二天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把東西還給幼兒園老師,或者讓孩子主動把它送「回家」。
  • 7歲孩子偷拿玩具親媽報警:親生的孩子,何必要這樣傷害她?
    小男孩還小,可能還沒有建立起「偷」和「拿」的概念。他還在上小學的時候,看到村裡一戶人家的盆栽超級好看,而他自己又是個盆栽迷,家裡種了一堆花花草草,所以他就想偷拿回家。結果,被人家發現了,直接扣留在家。偷拿別人的東西是錯,但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試錯、知錯和改錯的過程。錯誤並不可怕,孩子們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錯誤,才獲取了經驗,從而掌握了正確的行為,成為更好的人。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說:「孩子沒有錯,錯的是父母。」
  • 偷拿別人的小玩具,並不是孩子的品行有問題
    現在每個家庭都有一兩個孩子,對小孩子就會特別的嬌慣。覺得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會放在心上,確實也是這樣的,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是這樣。不光在培養孩子的學習上面用了很大的心思,其實孩子的品行問題,也是需要我們來注意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特別是在小時候,更加需要我們多來陪伴一下。
  • 當孩子出現「偷拿」別人物品時,父母該怎麼辦,做好這3點
    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弟子規可是這件事發生在一個5歲小孩身上,就不是這個道理了。因為這個時候的小孩根本就分不清什麼是「偷」什麼是「拿」。更多的時候孩子出現這種偷拿的行為只是因為喜歡,只是因為感興趣,就把他拿走了。
  •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回家,他真的是「偷」嗎
    有一天,你在整理孩子的玩具時,突然有的玩具很陌生,你會怎麼想呢?還是說:這傢伙,又把別人東西拿回家。還懷疑自己的小孩長大會不會變成小偷?其實,把別人東西拿回家的行為在4、5歲孩子身上是很常見的。因為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然然說:「老師,我知道了。我去美工區做一個送給媽媽。」老師表揚她了。她去美工區做了個更漂亮的手工了。當看到孩子有這種行為時,不要指責!只需提醒孩子,自己做一個就好!讓孩子明白,想要別人的東西,先徵得別人同意才行。
  •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不是道德處理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01.為什麼孩子喜歡偷東西?孩子喜歡偷東西會被大人看成「大逆不道」的事,因為家長會把偷東西這一行為上升到道德層面,但事實上,處於3到5歲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對「偷」這個字並沒有任何概念,喜歡拿東西,都是有原因的。
  • 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怎麼辦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偷東西的習慣之後,就表現的十分慌張,如臨大敵,不知道如何是好。孩子的年齡還小,十分忠實自己內心的欲望,有時候難以控制自己,但這並不代表有這種行為的孩子最後一定就是壞孩子。那麼,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怎麼辦?
  • 「偷」拿幼兒園玩具回家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處理?
    晨晨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晚上睡覺前媽媽給他洗澡的時候發現他外套口袋裡鼓鼓的,一掏發現他口袋裡裝了家裡沒有的玩具:彩色毛球。媽媽臉色一沉,問他:「這些毛球哪裡來的?」
  • 如果一個5歲的孩子偷了親戚的玩具怎麼辦?
    他5歲的時候,學會了如何偷呢?想想人家說「偷針,大時偷金,」我的恥辱和憤怒,感覺他們的教育是失敗的。我狠狠地罵了他一頓,就立刻可以帶著他把小汽車還回去了,親戚嘴上說得很客氣,「既然自己孩子一個喜歡老師就拿學生去玩嘛,給他提供給他」,可我還是覺得,人家看我們的眼神都帶上了中國不屑。
  • 孩子偷拿別人玩具,親戚索要遭拒絕,寶媽:別跟孩子一般見識
    孩子偷拿別人玩具,遭親戚索要,寶媽不屑一顧 「快進屋,外面挺冷吧 親戚聽了之後,扭頭回屋裡,拿出來飛機模型的發票,直接遞給了哲哲媽媽。結果媽媽看過之後,瞬間臉色暗了下來,發票上赫然地寫著2萬多塊錢。 無奈,哲哲媽媽立刻把包裡的玩具還給了小叔,然後無奈的轉身離開了,弄得現場特別的尷尬!
  • 7歲小女孩偷玩具,親媽當場報警
    尤其孩子偷拿玩具這件事,更是觸及了許多父母的底線,我們在討論怎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正直的人之前,首先應該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拿和偷,是兩種概念拿和偷,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兩種概念。
  • 在超市「偷」拿了東西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最近在悟空回答上看到一個提問,「今天孩子在超市偷拿了東西,應該怎麼去教育引導」。看到這個問題感觸良多,下面懶爸就和大家共同探討下一、偷拿東西對不對不對。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偷一文錢也是要判刑的。偷盜的行為是道德品行,甚至上升到刑罰的高度。偷是絕對不允許的。
  • 2歲孩子總愛亂拿別人東西?別罵孩子小偷,很可能是物權敏感期
    隨便拿東西,是2歲左右孩子最常見的壞毛病其實,2歲左右的孩子,剛剛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在他們的意識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都可以隨便拿。囯外教育專家也說過,孩子二歲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外出看見喜歡的,會不由自主伸手去拿;如果已經在自己手裡的,誰也別想拿走,除非自己不要。
  • 孩子「拿」了不該拿的東西怎麼辦?記住這幾點,孩子長大會感激你
    原來六歲的震震從去年開始,偷偷的從她錢夾裡拿過兩次錢,數量倒是不多,第一次一元,去小區超市買了兩根棒棒糖。第二次拿了五元,買了一個小玩具。所幸,被媽媽及時發現了,揍了一頓。前幾天,竟然發現震震又偷著買零食,而媽媽也沒給他錢,震震媽有點慌,她擔心他偷別人的東西,了怎麼辦?她甚至快急哭了,說:我們全家沒有偷拿人家東西的習慣,怎麼就生出個小偷小摸的孩子?我安慰她,不要急著給孩子下定論。
  • 7歲女童商場偷拿玩具親媽報警:再說一遍,這麼做不對!
    孩子從商場偷東西,家長報了警。這種做法合適嗎?近日,廣東佛山南海警方接到一位母親報警稱,7歲女兒在商場偷了東西。一開始無論女孩媽媽和店員怎麼問,小女孩就是不肯承認。媽媽於是想到了報警,給女兒一個教訓。7歲的女孩,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對犯罪、坐牢之類的概念,更是「只知其名、不知其義」。這種情況下,採用報警這種極端的方法,會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孩子的抗逆性強,對「警察來抓自己」不會產生心理陰影,反而更加堅定了規則意識,知道拿別人的東西需要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