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家長該怎麼辦?
相信作為家長的各位,在小時候都聽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這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講得就是一個孩子是如何在父母的縱容下從原本單純的孩子一步步地成為了偷金的小偷,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這就是因為上文的小偷就是在小時候偷拿了一根針,他的母親對此卻並不在意,漸漸地這個孩子就「偷」興大發、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長大後在偷盜一戶人的金子後被官府抓獲。
這個小偷最後臨死前大罵他的母親,疼訴他當時為什麼不制止自己偷針,如果第一次母親能嚴厲懲罰自己,自己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這也是為什麼從小到大父母都告誡我們不能貪小便宜,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的原因。畢竟任何父母都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最後不得善終。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家的玩具
雖然說現在很多的家長出於對孩子安全的考慮,都儘量減少孩子觸碰針的機會,孩子也沒有什麼機會去偷針了。
但是,針沒有了,孩子還能接觸到很多東西,譬如孩子在別人家做客的時候,就有可能對別家孩子的玩具起掛念之心,從而出現五歲孩子回家後突然多出一件家長覺得陌生的玩具的情況。
面對孩子不問自取的行為,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孩子偷拿別人家東西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到的是冷靜、千萬不要動怒。第一步家長要做的是調查清楚,要用一種冷靜、嚴肅、且十分嚴肅的口吻向孩子求證他是否真的存在不問自取的行為,不能冤枉孩子,但也不能姑息孩子的行為。
在確定孩子存在問題之後,家長要注意控制情緒,擺正態度,明白問題的關鍵是要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讓孩子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也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心,一味地維護孩子將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地淡化過去就罷了,也不能一上來就情緒失控來教訓孩子。
最後,在合理的教育後,家長帶著孩子親自將玩具送回去,並讓孩子真誠地和玩具的主人說聲對不起,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無論什麼時候家長都必須記住,懲罰不是主要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孩子能成為更好的人。
不要給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
各位寶媽寶爸請記住,孩子畢竟還只是孩子,可能在孩子的內心中並沒有偷東西的概念,他也不知道擅自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面對孩子的此類行為,家長要採取慎之又重的態度,因為家長任何細微的舉動都能影響孩子日後的行為。
如果家長一直給孩子灌輸自己偷了東西的概念的話,反倒會適得其反,孩子很可能這次攝於家長的態度,但下次面對下一件讓自己動心的玩具或者其他東西的時候,他還是會忍不住伸手將其佔為己有。這就是讓孩子只知道自己做錯了,卻不知道自己錯在哪的典型反面教材。
同時,告訴孩子他雖然錯了,但他依然是一個好孩子,家長的教育態度的好與壞將直接決定教育成效的好與壞。家長千萬不能給自己的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更不能攻擊孩子的人格、損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平靜的講道理即可。
結語
站在大人的角度來說,某些人可能覺得教育不當、或者方法過激的話對孩子都不是一件大事,一句孩子還小,他能懂什麼就能堂而皇之地將自己給孩子造成的傷害給一筆帶過。
殊不知,不當的教育就好比縱容孩子偷針的母親一樣,都能對孩子的成長埋下不穩定的因素。因此,各位寶爸寶媽們不妨在孩子將玩具歸還後、改正自己的錯誤之後,給予孩子肯定,或者一個愛的擁抱,讓孩子知道在父母的心中,他們始終還是好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你們覺得怎麼處理孩子偷拿別家玩具的行為才是最正確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育兒#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