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之際,中央首次提出「六穩」,旨在穩定宏觀經濟,增強社會韌性,在風起雲湧的外部經濟政治形勢中「變中求穩」。如今面對疫情考驗,在「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基礎上,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簡稱「六保」,應對短期宏觀經濟波動和失業等社會問題。保險的本質是對風險的補償或轉移,在市場和社會中日常發揮著「穩定器」的作用。在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治理的當下,「六保」的實現,自然離不開保險行業的貢獻。
民生為本,就業先行
高度關注並著力改善民生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六穩」基礎上,「六保」中單獨強調了「保基本民生」,在嚴峻的疫情考驗下,民生問題在短期內需要引起更高的關注。尤其是在2020年,也就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貧困群體尤其容易受到外部風險的衝擊。為減少和防止返貧現象,我國許多重視社會責任的保險企業正協助政府保障脫貧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護扶貧工作的階段性成果。
為快速推進扶貧相關工作,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大地保險」)創新推出「大地防返貧保」。截至目前已在雲南、浙江、河北、河南、江西、甘肅、福建、山西等24個省53個縣(市)、88個鄉(鎮)落地,為已脫貧地區近70萬群眾提供了「大地防返貧保」風險保障,賠付金額超過850萬元,協助政府構築起堅實的脫貧攻堅「攔水壩」和「防火牆」,為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提供有力保障。
在推廣「大地防返貧保」的基礎上,中國大地保險創新扶貧「組合拳」,推出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黨建扶貧、結對幫扶等扶貧方式,實現以「脫貧+防返貧」的攻守兼備的扶貧模式,開闢扶貧新路子。同時,認識到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後,中國大地保險在疫情期間專門研發了「復教園丁保」,並向全國超過31萬名教職工捐贈該保險,保額超750億元保障,為復教復學護航。
「保基本民生」的目標與其他「五保」也息息相關,尤其是就業。穩定的有保障的就業為居民及其家庭提供了基本的可支配收入,即工資收入,並且使家庭有穩定的收入預期,這又會對整體經濟復甦和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在「六穩六保」中,「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均被排在首位,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失業保險覆蓋範圍有限,商業保險企業的補充和創新正逐漸發揮更大作用。如中國大地保險為返崗務工人員專門研發了「復工安行保」產品,並向雲南、浙江、廣東等返崗務工人員捐贈,覆蓋近30萬務工人員,累計保額近600億元,為穩就業提供保險保障。同時,作為負責任的大企業,中國大地保險自身逆「市」增員,通過大力發展代理人隊伍、積極搭建線上平臺促進就近就業、精準推薦軍轉幹部就業等自身多項舉措,並攜手央視頻舉辦「國聘行動」,在疫情期間,新增就業近3千人,助力「保就業」、「穩就業」目標。
「輸血」中小微企業,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保就業」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保企業,也就是「六保」中的「保市場主體」。對「創新創業」的鼓勵和推動讓我國一大批中小微企業逐步成長起來,同時也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市場主體。然而相較於更為成熟的大企業,它們在競爭市場中仍處於弱勢地位,對抗市場衝擊、系統性風險的能力仍然較低,復產復工期間,它們正面臨更多資金壓力。所以對於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中小微企業而言,它們要面對的或許已經是有關存亡的挑戰。
保險企業不僅可以提供風險轉移和補償,同時也是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融資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諸多保險企業也正伸出援手,例如中國大地保險通過「政銀保」模式,精準幫扶全國數百家科技小微企業化解融資難題。僅在上海地區,已累計為近百家科技類小微企業提供「政銀保」保證保險服務,保額超過4億。
上海一家從事土壤清潔環保工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樣也是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疫情期間,該企業多處工程停工,工程款項無法按期回流,企業每月還要面臨350萬元固定支出的壓力,經營壓力非常大。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中國大地保險經過與銀行、科委多方商討,協調將企業即將到期的500萬貸款予以延期,緩解企業短期內的資金壓力,為企業恢復生產爭取了時間。
利用信用保險,中國大地保險為現金流緊張的企業和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園林綠化公司成功競標老舊小區綠化工程改造項目,多方周轉後,資金缺口200萬元。中國大地保險內蒙古分公司信保部客戶經理上門營銷業務,了解客戶基本條件和貸款需求後,介紹加成保業務,即在銀行發放給個人住房抵押類貸款基礎抵押率之上,為客戶提供加成保證保險,提高房屋抵押率成數,為客戶融資增信。貸款資金到位後,老舊小區綠化工程改造項目順利啟動。
另外,有超過6000家中小微企業獲得中國大地保險「企福保」等保險產品,累計保險保障總額高達40億元。對於企事業單位,中國大地保險推出「防疫保」,累計為近2000家企事業單位提供了風險保障,保障人數超過20萬人。對於旅遊類企業,中國大地保險提供風險保障超過60億元,其中為餐飲類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超過5億元。大地「貨司保」和「安心運」解決抗疫物資和生活物資運輸風險,為運輸企業及其駕駛人員提供了風險保障保額3億元。
在「六穩」的中期目標中,重點強調了外貿、外資的穩定。結合「保市場主體」的短期目標,中國大地保險通過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保障力度,及時減損止損,開展培訓,強化融資支持力度等四大硬核舉措,幫助國內中小微外貿企業緩解資金鍊風險。針對疫情期間中小微外貿企業面臨的買家拒付等風險,中國大地保險將被保險人報案可損時間由30天擴展至60天,確保疫情期間被保險人具有充足的處理時間;此外還為10餘家醫藥企業的藥品物資提供了出口貨運保險保障600萬美元。
關注「基本」——糧食、能源與基層運轉
農業和能源是國民經濟和工業產業的基石,但它們都有其脆弱性。例如為阻止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諸多農糧出口國對進出口採取了限制措施,同時多變的國際能源市場為國內的能源供應帶來風險,尤其是傳統能源。
為助力保糧食安全,中國大地保險充分發揮農險保障功能,通過科技賦能等舉措,僅今年上半年,已累計為近2000萬畝次農作物提供保險保障,涉及農戶近120萬戶次。面對今年的自然災害,中國大地保險已支付的農險賠款超過了1.2億元,惠及農戶超8萬戶次,高效理賠助力農戶快速恢復生產。例如在江西,7月以來多地普降暴雨,江西貴溪市、鄱陽縣、餘干縣、南昌縣等地的承保水稻受災嚴重。僅7月當月,中國大地保險就接到水稻保險報案約3600件,報案面積約13萬畝,涉及34個鄉鎮、228個村委會。災害發生後,江西分公司積極統籌各機構人員投入到水稻核損工作,安排專人加班加點處理農險賠案,迅速將理賠款交到受災農戶手上。截至7月底,已累計為受災水稻種植農戶支付農險賠款近700萬元。
同時,中國大地保險主動對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企業,提供全面的保險保障,多點發力,打通「堵點」、解決難點,保障能源企業安全生產和風控管理,精準助力復工達產。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強調,基層公共服務的有效提供,關係到社會穩定與地方治理現代化。疫情期間,中國大地保險推廣「社區保」,為社區工作者提供風險保障,緩解地方政府及社區在疫情形勢下的救助壓力,為抗疫人員及社區居民提供意外及新冠肺炎感染風險風險保障。中國大地保險還為一線醫務人員、警務人員、媒體記者、返程務工人員等群體捐贈保險保障總保額超過1400億,為基層一線人員工作的有序運轉織就精密「保障網」。
「六穩」和「六保」各目標相互交叉、相互支撐,但各有側重,正如保險企業針對疫情創新和推廣的保險產品。恢復經濟平穩增長需要更長期的努力,中國大地保險表示,在未來,將進一步推動「穩脫貧、防返貧」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廣扶貧新模式;創新「就業險」、擴展新冠保險責任;繼續支持外貿及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擴大農險覆蓋面;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社區保險,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