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大概每個女孩的成長都經歷著童話破碎的過程。
小女孩的天真,會讓自己成為夢想中的小公主。
如果運氣足夠好,父母兄弟疼愛、一路順遂、嫁給心愛的人、不愁吃穿的生活,似乎完美而幸福。
可即便如此,我們仍無法預料是否甜蜜的生活會在某一時刻突然被撕裂。
麥瑟爾夫人的生活,就是如此。
哪怕她出生在富裕且有學識的中產家庭,哪怕她美麗、自律又有趣,擁有一屋子的漂亮衣服,仍會遭遇丈夫出軌、被丈夫拋棄的窘況。
哪怕她有足夠的喜劇天賦、放棄和高富帥結婚的機會、演出越來越順遂,仍會因為說錯話而失去和Shy一起巡演的機會。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我們看著麥瑟爾夫人一路打怪升級,但到第三季的最後,似乎一切都回歸了原點。沒有變得更好,只是走到了另一個出發點。
生活不是直線前進
去年12月,亞馬遜一次性放出《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三季(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Season 3)。直到現在,豆瓣評分8.7,和第二季持平,比第一季低0.1分,卻是我心中最好的一季。
第一季的劇情,像女頻文,有著開掛的「爽感」。
六十年代的美國、猶太家庭,被丈夫拋棄的女人是人生的失敗者,更是會被邊緣化的人群。
父親催著米琪去把老公哄回來,母親急著讓米琪再婚。只是這個特立獨行的女孩突然發現,原來自己有喜劇天賦,除了當家庭主婦這條路,還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
就這樣,米琪以「麥瑟爾夫人」的藝名,開始了演藝生涯。從簡陋低俗的小酒館到電視臺,爭取每一次上臺演出的機會。
第二季,米琪遇到了高富帥醫生班傑明。這個近似完美、性格有些古怪而有趣的男人,看起來會是米琪的好歸宿。
可就在這個時候,Shy邀請米琪加入巡演。
婚姻和事業,你選哪個?
放到女性獨立的風潮中,選擇事業似乎是最正確的。畢竟就算在當下,仍然有大量的雞湯會說:女人只有經濟獨立才能保障婚姻幸福。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到了第三季的結尾,米琪不僅沒有收穫婚姻與愛情、孓然一身,更失去了她本以為屬於自己下半輩子的事業。
獨立覺醒?亦或是生活真相
如果說前兩季是披著糖衣的大女主理想劇,到了第三季,女性主創卻賦予劇集更多的反思。
譬如——
放棄班傑明選擇巡演的米琪,最終卻因自己的失誤被Shy終止合作。
一心想女兒再婚的mama,說出了「倚靠男人靠不住」的話,也開始操持自己的事業。只不過諷刺的是:她的事業是「媒婆」——促成不了女兒的婚事就去促成別人的婚姻。
曾經說著女秘書壞話的伊莫金,也去了秘書學校,和一屋子底層女性一起學打字。
而同米琪一樣以為自己的經紀人事業順利上升的蘇西,迎來了索菲的自毀式表演,賭球輸光米琪的佣金,只能靠燒毀母親的房子來騙取保險金。
一個個,不是被生活打臉,就是被自己打臉。就連papa也沒逃過。
有人說第三季的主題是「覺醒」,是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開始紛紛獨立。但我覺得並不是那麼簡單、淺顯而又一致的「獨立」。
米琪和父母曾經的生活在象牙塔中。papa作為大學教授,享受著住房福利、可靠的收入和尊崇的社會地位;mama來自富裕家庭,從小養尊處優,米琪所有的優雅高貴都源自母親的言傳身教。
只是這個家庭中,最早被生活撕碎、從象牙塔中走入現實世界的,是曾經被保護得很好的女兒。
papa從學校離職,像個懵懂小孩似地接觸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鬧出笑話不管,更牽連著家庭的生活水準一落千丈。除了年齡的差異,在社會閱歷上,papa和喬爾恐怕沒什麼差別。
mama眼看著自己的女兒婚姻失敗、「人生失敗」無力挽救,卻因機緣巧合下促成了別人的姻緣,而認為自己擁有做媒的天賦——而這就與當初的米琪一模一樣。
米琪和mama都想能像男人那樣掌控自己的人生。
只是,掌控自己的人生並不意味著真的能一切盡在掌握中,人生有太多事並非是自己能掌控的。
米琪自認為事業與婚姻不可兼得,卻沒有問一問班傑明,於是就這樣錯過了一個願意支持太太搞事業的高富帥。
米琪買回自己的公寓,是用攢在蘇西那的佣金來付首付、用Shy的巡演合約做擔保;但她並不知道蘇西輸光了她的錢,更沒想到Shy會取消合約。
「獨立」,真的意味著萬事大吉的結局嗎?
恐怕並不是。
獨立只是開端,是獨自去面對萬事,困境和挫折只會更多。那種掌控自己人生的快感,只發生在少數時刻。更多的情況下,意味著要窮盡全力去對抗未知。
能過上平凡生活已經足夠了不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勵志雞湯、成功學風靡全球。不僅是中國,任何國家的書店裡,這類書籍都會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但在這世界上,能夠無病無災、沒有意外地過上平凡生活,已經是大多數人最幸福的模樣了。
在《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人們的轉變其實都不是主動的,都是在遭受到了某些「變故」後,才開始思變——如果不能回到先前的平凡生活,那隻好努力去嘗試新的生活。
對米琪來說,大學畢業找個家境相當的男人結婚,在母親和傭人的看顧下,能把兩個孩子和家裡打點妥當,保持身材和美貌,再與同為家庭主婦的閨中好友喝喝茶、聊聊天,這就是屬於她的平凡生活。
她並不是為了成為傑出的人而去當喜劇演員。
事實上是「失婚婦女」這個身份,讓她失去了平凡生活。
哪怕在現在,離異的身份也算不上是普通人,仍是少數人,也依然會讓生活發生重大轉折。
雖然故事的背景是在60年代的美國,是充滿女性平權、自由言論、反文化運動、反戰運動、黑人平權、LGBTQ平權意識覺醒的各種思潮碰撞的年代。但故事講的並不是「大女主」、「女權」、女性意識的覺醒,而是在瞬息萬變的人生故事裡,敢於迎難而上、直面變化的成長。
並不是追求卓越才是了不起。
僅僅是追求幸福,保持足夠的勇氣和魄力去面對不可預期的變化,就足夠了不起。
我喜歡第三季的故事,正是因為喜劇面具下隱藏的真實感——1960年代和2020年有很大的不同,可人生啊,一代復一代,卻好像並未有什麼不同。
可這不就是人生嗎?
Tits Up!
最後,Shy演唱的歌曲太好聽了。推薦大家——《No one has to ko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