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三季在去年剛剛播完。
女孩們討論最多的,除了麥瑟爾夫人和出軌丈夫的情感進展,恐怕就是她在劇集裡每一次出現時的精心裝扮了。
在第一季裡,麥瑟爾夫人還是一個家庭主婦,她竭力做一個完美妻子。
每晚,在丈夫睡著之後,起身去到衛生間卸妝。天還未亮,丈夫還沒睡醒的時候,再化好妝等待丈夫醒來。丈夫見到的她永遠是精緻、美麗的。
到了第三季,麥瑟爾夫人早已不再是一個每天圍著丈夫轉圈圈的女人,轉變為一名小有名氣的脫口秀演員。
但不變的是,她對自己裝扮極高的要求。
一場給士兵的表演結束後,她被邀請參加晚宴,但她堅持認為自己需要再換一身衣服,儘管時間很緊張,她還是趕回家拿了衣服。
剛開始,我和很多女孩一樣為此感到不解。一個原本已經很優秀的女人,為何還要在外形上對自己如此苛刻。
但是後來我明白,我們所困惑的地方「女人為何非要讓自己美麗」在麥瑟爾夫人那裡本就不是一個問題。
在韓劇《請回答1988》裡,有這樣一個鏡頭。還未上幼兒園的小女孩,拿著媽媽的口紅笨拙地往嘴上擦。
我們看到之後不禁一笑。隨後感嘆,愛美在女孩那裡,是一個長在骨子裡的性情。
同樣,美麗在麥瑟爾夫人那裡,是一項她願意為此傾注心血的事業,不為其他的東西,只是因為自己想要做。
在我們身邊很多女孩身上,很少會看到像麥瑟爾夫人這樣愛美,又活出自己獨特魅力的模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找不到自己的美,慢慢丟掉了骨子裡的東西。
缺乏美麗意識的我們,究其根本,可以說是這三點原因。
01
中國女孩心中傳統的中庸思想
麥瑟爾夫人的美是刻意為之的。
在自己的婚禮上,天生能說會道的的麥瑟爾夫人,興致勃勃地發表了一段講話,她說自己為了穿上這件婚紗,整整三個星期都在餓著肚子。
她張開雙臂,向人們展示她的腰身,這件婚紗在她身上服帖極了。
大方、刻意、明確地表露自己對美的執著追求,這在中國女孩那裡很少見到。
我們從小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的中庸思想的影響,就是要「平庸、折中、調和」。
中庸思想出自儒家,但它的本意卻並不是這幾個詞的意思,只是在後來民間的流傳中演化成了這樣的含義,被下層百姓吸收,一直影響至今。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我們從小被教育以「樸素」為美,就是在邋遢和精緻之間的那個地方,多一點少一點都不太好。
我們中學校服的樣式——男女相同,又簡單的款式,可以說是這種觀念最突出的呈現。
而麥瑟爾夫人卻是非常明確地認為,自己就是要做最美的那一個。
劇中有個情節,麥瑟爾夫人一家人前去度假,在那裡舉辦著一年一度的泳裝比賽,作為連續八年的泳裝冠軍,麥瑟爾夫人因為離婚不能再參加比賽,但是可以給下一位泳裝冠軍佩戴彩帶。
麥瑟爾夫人對此很不甘心,她堅信自己是這些女人們中身材最好的,在給冠軍頒獎時,她刻意擺了一個非常凸顯自己身材的姿勢,一點不客氣地搶了別人的風頭。
在我們的電視劇中,女主角的人設經常是那個長相好看,但著卻穿著普通的衣服,儘量不讓自己惹眼的那一個。
《一起來看流星雨》中的楚雨蕁,在長相上壓倒眾人,但她卻刻意讓自己普通和低調。
尤其明顯的是在一些農村題材的電視劇中,女主角往往勤勞善良,而衣著外表卻是非常得樸實無華。
常常是一些品行不端的女人,才會穿著美麗的裙子得意洋洋地走著、跑著。
這些都在有意無意地告訴女孩們,只有你沒有那麼顯眼,沒有那麼刻意追求美的時候,才是美的,才會被大家認可和喜歡。
在馬斯洛需求理論當中,他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在滿足了基本需求後,便要向更高的需求邁進——尊重的需要,即渴望被肯定和認同。
為了獲得大眾的認可,女孩們便放下了心中對美的執念,轉而去追求一種名為「樸素」的美。
而麥瑟爾夫人卻從沒有想過這些,追求極致的美在她那裡是件很正常的事。
02
一個不那麼愛美的媽媽
當我們在困惑,麥瑟爾夫人為何在做賣口紅的櫃檯小姐時,可以準確地判斷出來哪個客人適合哪種顏色的口紅?
她又為何可以為了美多年堅持如此自律的生活時,鏡頭裡同時出現了她和她的媽媽。
她們一塊在老公熟睡後去到衛生間,用同樣的步驟護膚,整理髮型,然後再回到床上,看到丈夫還在甜甜地睡著,她們也終於可以安心睡覺了。
在我的家裡,從小我和媽媽一塊用「鬱美淨」擦臉。
我甚至不知道護膚品是分成人和小孩子的。
直到包裝上的小女孩引起我了的注意,直到在澡堂看到有些媽媽在用「大寶」,這時才明白,我的媽媽用了小女孩專屬的「香香」。
在一些中國家庭裡,媽媽們很少有各種類型的護膚品,化妝品也是相當簡單甚至沒有。
年輕的時候是沒有條件買,後來有條件了,卻沒有人教她們用。
在她們的少女時期,大家都還處於滿足溫飽的階段,故而沒有條件去買一條美麗的花裙子或一支口紅,而她們的媽媽還一心想著怎麼把孩子拉扯大,也沒有心思去教她們如何變美。
馬克思的經典語錄,被我們背得滾瓜爛熟的那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放在這裡格外得合適。
在物質條件還沒有滿足的條件下何來的美呢?
一個媽媽會影響一個女兒,我們在不愛美不會美的媽媽的影響下,也長成了一個對護膚品,化妝品,色彩,花裙子不夠敏感的女孩。
因為,對事物的敏感度是從小培養的來的。
我們知道,莫扎特在音樂上極有天賦,在很小的年紀就已經可以作鋼琴曲。殊不知,他的爸爸就是一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爸爸帶著學習音樂,如此的耳濡目染,是造就他在音樂上如此有「天賦」的很重要的原因。
同麥瑟爾夫人相比,我們從小就缺少對美麗的容貌,合比例的身材和服飾搭配的明確的概念,也沒有把保持身材當做一項持續堅持的習慣。
成年之後,即使有意識想要變美,也不像麥瑟爾夫人那樣遊刃有餘和理所應當,而是會感到麻煩和困難,無法將變美當做是一件可以讓自己輕鬆愉快的事情。
03
東方女性「不想長大」的心態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人們將女人關閉在廚房裡或者是閨房內,卻驚奇於她的視野有限;人們折斷了她的翅膀,卻哀嘆她不會飛翔。但願人們給她開放未來,她就再也不會被迫呆在目前。」
這句話用在麥瑟爾夫人身上十分恰當,尤其是最後那句:但願人們給她開放未來,她就再也不會被迫呆在目前。
主動選擇自由、獨立,渴望成長的女性,才會在華麗的服飾之下,散發出令人驚心動魄的美麗
任何美都有形式和內容之分。不能不承認,麥瑟爾夫人吸引我們的地方不光是外表,還有成熟的心靈。
潛心照顧和陪伴的丈夫出軌了一個哪哪都不如自己的女秘書,使一切都那樣完美的麥瑟爾夫人的生活,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可她只用了一個醉酒的夜晚就重新站立了起來,她沒有看輕可憐自己,也沒有抱怨生活,她用一個相當成熟的女人的角度看待自己丈夫的出軌。
她說:「我知道男人都喜歡傻女孩,但我認為Joel(麥瑟爾夫人丈夫的名字)不僅想要個傻的,我以為他也想要一個自主的有智慧的女人,我以為她想要挑戰的感覺。但是……」
她知道她是聰明且成熟的。她很好,只是丈夫不懂得欣賞她。
生活的打擊沒有讓她灰心喪氣,她接受現實,然後選擇改變。
因為丈夫家經營著自己的企業,收益豐厚,一畢業就結婚的麥瑟爾夫人從沒有工作過。
但是離婚之後,她的生活就只能靠自己來支撐。
她去到「露華濃」櫃檯賣化妝品,和同事小姐們打成一片,用她的聰明才智幫助她們解決生活上的難題。
也成為最受歡迎的銷售,用她對化妝品獨到的見解,幫助顧客挑選稱心的商品。
不光是在丈夫出軌之後,其實麥瑟爾夫人,一直以來都是智慧和追求成長的。
同樣是在婚禮的演講中,我們知道她六歲時選定俄羅斯文學作為自己的主修課程,12歲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髮型……
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是丈夫Joel想要做脫口秀演員。
麥瑟爾夫人為了幫助丈夫實現夢想,會燉牛腩賄賂工作人員,給丈夫安排絕佳的表演時間;會陪他表演節目,並且細心地記下每一場的筆記,在回去的路上一一分析給丈夫聽。
對自己外貌身材的苛刻嚴求和自律的生活,是麥瑟爾夫人散發迷人魅力的外在光芒;她內心的堅強、獨立和樂觀,是這個美麗女人之所以美麗的內核。
在《愛情保衛戰》這個節目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類女孩,她們無不委屈地說,他之前承諾什麼都不讓我做,結果現在卻還要我洗碗拖地;之前我說想吃什麼就立馬送到嘴邊,現在我們一塊吃飯,他把我喜歡的花甲全吃光了。
看到這樣的話,總是讓人哭笑不得。
在很多女孩心裡,最幸福的狀態,就是被當作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一樣地寵著。
與此相關的是大家對「可愛」、」少女」這類標籤下女性的喜愛。
沒有成熟的,不懂性事的女孩,才是大家都愛的白月光。
這和我們整個東方的文化底蘊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一個人的成熟,首先會表現出來的就是體現「性成熟」的身體。
但在東方社會裡,普遍是羞於談性的。
一些女孩子,在發育旺盛的中學階段如果胸脯過大,就會刻意遮擋甚至要經常哈腰來掩蓋它。
讓自己淹沒在和大多數同學一樣的身材中,這樣她才會安心。
「長大」好像成了不被社會認可的東西。
如果多些注意會發現,就連公園裡提醒遊客注意不要踩踏草坪,不要亂扔垃圾的「形象大使」,也是一些可愛的小孩子。
這樣的觀念使得一些女性不願花費心力促進自己成長,也不敢表現自己的野心。
比如看起來很有野心的章子怡,儘管通過自己的演技在世界上的認可度很高,但她早年在中國的觀眾緣卻並不好。
很多女性被喜愛,反倒是傻傻惹人愛,天真惹人愛,可愛惹人愛。
於是女孩子,不僅沒有在管理外貌上的自律,也不願在心智上增強自己的成熟魅力。
以至於,當看到麥瑟爾夫人如此得自信和灑脫時,滿是驚訝和困惑:她為什麼可以做到這樣,她為什麼可以美得如此自信。
很明確,她就是認為自己應該是美的,並且這樣的美是一點點從過去的自我中突破出來,體現她成熟身材和心理的美。
可能還是會有人認為,女人使自己變美麗的意義無非是為了取悅別人,既然如此,如此耗費心力有何意義呢?
為什麼我堅信麥瑟爾夫人的美,全在於成全自己。
在和丈夫離婚之後,她仍堅持測量自己的腳踝、腰圍,繼續做健美操,戴不同款式的帽子;自己一個人睡,也是低胸白紗蕾絲的睡衣。
不是因為有老公而美,不是為了愉悅他人的眼睛而美,本就是想要美。
在這裡引用波伏娃的一句話:「人們常說,女人打扮是為了引起別的女人的嫉妒,而這種嫉妒實際上是成功的明顯標誌;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目的。通過被人嫉妒、羨慕或讚賞,她想得到的是對她的美、她的典雅、她的情趣——對她自己的絕對肯定;她為了實現自己而展示自己。」
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對我們成長的影響很難被抹去。
而我希望女孩們,在未來追求美的問題上可以多一些對自己的肯定,並且不排斥對此的渴望。
可以美,可以有女性魅力,可以做塔尖上讓人仰望的人。
注意聽從自己的內心,做喜歡並且可以真正令你開心的事。外界有再多的聲音也都是在外面,別讓它們過多地侵襲過來。
其實你本就應該是很美麗的,也應該準許自己變得美麗。
那句廣告詞:你本來就很美。
或許可以解讀為,你本來就可以很愛美。